醫療過失犯罪的比較法研究

醫療過失犯罪的比較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醫療過失
  • 醫療事故
  • 侵權責任
  • 犯罪學
  • 比較法
  • 法醫學
  • 證據法
  • 民事賠償
  • 刑事責任
  • 醫療糾紛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醫療過失將醫療行爲的危險提升到法所不容許的程度,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書基於對日本、德國、英國、美國和中國大陸曆史上齣現的醫療過失刑事案件的介紹和分析,首先錶明的基本立場是,在各國,醫療領域都絕非刑法不得介入的「聖域」,國傢爲醫療行爲設定安全底綫,對突破安全底綫、造成重大結果的行爲科處刑事製裁;其次旨在闡明醫療過失犯罪的認定條件,具體論述圍繞醫療上注意義務標準的標準和刑事上醫療過失類型的類型展開。
國際貿易法前沿:數字化時代的貿易壁壘與爭端解決機製研究 本書簡介 第一部分:數字化浪潮下的國際貿易新圖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的持續深化,國際貿易的麵貌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數字經濟的崛起,不僅重塑瞭傳統的商品和服務貿易模式,也催生瞭數據流動、跨境電商、數字服務稅等一係列全新的法律與監管議題。本書聚焦於這一曆史性轉摺點,係統梳理瞭全球貿易格局在數字化衝擊下的新動態與新挑戰。 第一章:數字經濟與全球供應鏈的重構 本章深入探討瞭數字技術(如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如何滲透並改造全球供應鏈的管理與運作。重點分析瞭數據跨境流動在效率提升與國傢安全、個人隱私保護之間的張力。研究瞭各國在“數據主權”和“自由流動”之間的政策博弈,特彆是針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敏感數據的監管差異。同時,探討瞭數字貿易規則的構建對於中小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影響,以及區域貿易協定(RTA)中關於數字貿易章節的最新實踐。 第二章:新型貿易壁壘的識彆與分析 在全球化進程中,傳統的關稅壁壘逐漸被非關稅措施所取代,而在數字化時代,新型的、更隱蔽的貿易壁壘正在浮現。本章詳細剖析瞭“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在數字産品領域的延伸,例如強製性的數據本地化要求、不透明的算法審查標準以及針對特定技術平颱的歧視性監管。此外,本書還對新興的“數字稅”政策進行瞭比較分析,考察瞭經閤組織(OECD)關於全球最低企業稅率談判對跨國數字企業的潛在影響,以及各國單邊行動可能引發的貿易摩擦。 第二章:技術標準與互操作性的法律挑戰 技術標準已成為國際貿易中關鍵的競爭要素。本書探討瞭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信聯盟(ITU)等機構在製定數字産品和服務的技術標準中麵臨的權力分配與透明度問題。重點分析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在5G、人工智能倫理等前沿領域的技術標準競爭,以及這些標準差異如何演變為事實上的市場準入障礙。對標準製定過程中的“閤理性、透明度、非歧視性”原則在數字環境下的適用性進行瞭深入辨析。 第二部分:全球貿易爭端解決機製的適應與革新 國際貿易規則的有效性依賴於強健、公正的爭端解決體係。麵對日益復雜和技術化的貿易摩擦,本部分審視瞭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製(DSM)的現狀、麵臨的睏境以及應對數字化挑戰的改革方嚮。 第三章:WTO爭端解決機製的“休剋”與碎片化應對 本章詳述瞭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危機的深層原因,分析瞭其對全球貿易體係穩定性的衝擊。在此背景下,研究瞭各國如何轉嚮“多邊臨時上訴安排”(APAs)及其他區域性或雙邊爭端解決機製進行補救。本書特彆關注瞭數字貿易相關案件在WTO框架下所遭遇的管轄權模糊和證據采信難題,探討瞭現有規則(如GATT/GATS)對數據流動的解釋張力。 第四章:數字貿易爭端的新型解決路徑 隨著貿易爭端的性質發生變化,傳統的基於國傢間的貿易救濟措施顯得力不從心。本章聚焦於投資者-國傢爭端解決(ISDS)在數字經濟領域的適用性及其爭議,特彆是當數據資産被視為投資客體時的法律地位認定。同時,本書對“仲裁”與“調解”在解決數字平颱責任、知識産權糾紛中的應用潛力進行瞭前瞻性研究,探討瞭如何建立更快捷、更專業的電子證據收集與認證程序。 第五章: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與其他區域機製的創新實踐 相較於WTO的停滯,RCEP、CPTPP等新一代區域貿易協定在數字貿易規則製定上展現齣更強的靈活性和前瞻性。本章詳細比較瞭RCEP中關於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網絡安全章節的具體規定,分析瞭其在數據本地化限製、源代碼保護等敏感議題上的平衡策略。重點研究瞭這些區域機製如何通過“軟法”與“硬法”結閤的方式,探索填補全球規則真空的路徑。 第三部分:未來展望與規則構建的理性選擇 本書的第三部分緻力於前瞻性地展望未來國際貿易治理的可能走嚮,並提齣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第六章:全球數據治理與貿易政策的交匯 數據被視為“21世紀的石油”,其治理已成為國際經貿規則的核心議題。本章探討瞭不同國傢在數據倫理、隱私保護(如GDPR模式與更開放模式)上的差異如何影響貿易政策的製定。分析瞭構建一套全球“互操作性數據流動框架”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期在促進商業效率與保障公民權利之間找到可持續的平衡點。 第七章:貿易政策的韌性與可持續性 新冠疫情暴露瞭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本書最後分析瞭如何將“韌性”(Resilience)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未來的貿易規則製定中。這包括建立更透明的供應鏈預警機製、引入環境和社會責任標準對數字貿易的影響評估,以及如何利用貿易政策工具引導技術嚮更具包容性和環境友好的方嚮發展。本書認為,未來的貿易法需要在效率追求和風險管控之間找到新的穩定點。 本書特點: 前沿性:緊密圍繞數字經濟、數據流動和新型技術壁壘等當前國際貿易法領域最熱的議題展開。 比較性:係統對比瞭美國、歐盟、中國及RCEP等主要經濟體的法律實踐和政策立場。 實踐指導:為企業應對復雜的跨境數據閤規挑戰和貿易爭端提供瞭深入的法律分析框架。 本書適閤從事國際貿易法、數字經濟監管、跨國公司法務以及政府貿易談判的專業人士、研究人員和高級學生參考閱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於佳佳 (YU, JIAJIA)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師(2014年4月至今)。

  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法學博士、論文獲「特彆優秀賞」(2013年7月);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法學碩士(2010年3月);中國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2008年7月);中國山東大學法學和英語雙學士學位(2006年7月)。

  德國馬剋斯普朗剋外國與國際刑法研究所奬學金客座研究員(2010年夏、2017年夏);Revista Penal雜誌比較法研究專欄閤作撰稿人(2015年鞦至今);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奬學金訪問學者(2015夏);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彆研究員(2012年春~2014年春);《北大法律評論》編輯(2006年鞦~2008年鞦)。

  研究領域為刑事法和醫事法。學術成果包括中文、日文、英文和西班牙文的齣版物,在中國大陸主持國傢級和省部級社科課題多項。

圖書目錄

推薦序/陳興良
推薦序──為颱灣醫糾刑責爭議提供解決指引/陳鋕雄
自 序

導 論/1

第一章 日本的醫療過失犯罪
 一、概 況/5
 二、戰前的醫療過失犯罪/9
 三、醫療過失處罰範圍的類型化分析/13
  (一)從事醫療的前提欠缺/13
  (二)診療中的注意義務違反/34
  (三)醫學上判斷的錯誤/61
 四、醫院組織管理體係缺陷/81
  (一)醫療機構組織管理者的刑事責任/81
  (二)醫療法人的刑事責任探討/84

第二章 德國的醫療過失犯罪
 一、概 況/87
 二、過失的判斷標準/89
  (一)客觀類型化的一般人標準/89
  (二)注意義務的一般化和個體化之爭/94
 三、醫療過失處罰範圍的類型化分析/109
  (一)從事醫療的前提欠缺/110
  (二)診療中的注意義務違反/118
  (三)醫學上判斷的錯誤/133

第三章 英國的醫療過失犯罪
 一、概 況/145
 二、早期的醫療過失刑事案件/148
  (一)法院的基本立場/148
  (二)有力的抗辯事由/150
 三、重大過失判斷標準的發展/152
  (一)輕率冒險/153
  (二)怠於認識到危險/155
 四、重大醫療過失的類型化分析/157
  (一)從事醫療的前提欠缺/157
  (二)診療中的輕率或不注意/166
  (三)醫學上判斷的錯誤/175
 五、醫療機構組織管理的缺陷和法人犯罪/180
  (一)《勞動安全衛生法》中的罰則/180
  (二)《法人誤殺法案》中的罰則/181

第四章 美國的醫療過失犯罪
 一、概 況/185
 二、醫療過失處罰範圍的類型化分析/187
  (一)從事診療的前提欠缺/187
  (二)診療中的輕率或不注意/193
  (三)醫學上判斷的錯誤/200
  (四)非結果犯的特殊立法/208

第五章 中國大陸的醫療過失犯罪
 一、概 況/211
  (一)醫療事故罪設立之前/211
  (二)醫療事故罪的立法創設/213
 二、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分析/214
  (一)侵害法益/214
  (二)特殊主體/216
  (三)結果犯/217
  (四)嚴重不負責任/219
 三、醫療事故罪適用對象的類型化分析/222
  (一)從事診療的前提欠缺/222
  (二)基本注意義務的違反/227
  (三)醫學上判斷的錯誤/234

終 章
 一、整體上的觀察結論/239
 二、刑法對於診療安全底綫的保障/240
 三、限製醫療過失處罰範圍的手段/246

圖書序言

推薦序

  於佳佳博士的大作《醫療過失犯罪的比較法研究》一書即將由颱灣元照齣版公司在颱北齣版,因為於佳佳曾經在北大法學院就讀刑法專業碩士學位,因此邀請我寫序。對此,我感到十分高興。

  醫療過失犯罪的研究屬於醫事刑法的範疇,而日本無疑是醫事刑法研究的重鎮。於佳佳到日本東京大學留學,師從著名刑法學傢佐伯仁誌教授攻讀博士學位。於佳佳具有良好的日語基礎和紮實的刑法專業知識,2008年到瞭日本以後,很快適應瞭學習環境。記得2010年6月初我應邀到仙颱東北大學參加日本刑法學會第88屆大會,見到瞭正在日本留學的於佳佳。也正是在這次大會上,收到日本  早稻田大學法學院甲斐剋則教授贈送的《生殖醫療和刑法》(日本成文堂2010年版)一書,這是醫事刑法研究係列叢書之第4捲,由此瞭解瞭日本醫事刑法研究的深度與廣度。甲斐剋則教授是日本研究醫事刑法的權威學者,其多次來到中國大陸進行學術交流,此是後話。過後不久,於佳佳迴到中國大陸探親,來到北大拜訪我,徵求博士論文的意見。當時於佳佳已經初步選定醫事刑法的題目,對此我是錶示贊同的。現在,中國大陸學生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的越來越多,有些學生要攻讀雙學位。例如北大就有這樣的製度: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的低年級同學,獲得國傢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可以同時到國外攻讀博士學位。在大約四年多的時間內,分彆撰寫北大和國外大學的博士論文,經過答辯通過,同時獲得北大和國外大學的博士學位。因此,這些學生往往麵臨如何確定國外博士論文的選題問題。於佳佳齣國較早,是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經選拔被公派到日本東京大學學習。因其成績優秀,在完成東大的碩士課程(即博士前期課程)以後,又繼續進入博士(後期)課程學習。因此,於佳佳也同樣具有中國大陸和國外的專業學習背景。在這種情況下,麵臨同樣的問題,這就是如何選擇國外的博士論文題目?這個問題的涵義是:在國外的博士論文是選擇所在國刑法學術的前沿性問題還是選擇在中國大陸關注的中心問題?之所以存在這個問題,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刑法學術發展具有對德、日等國的滯後性。如果完全選擇國外前沿性問題,則該問題對於中國大陸的刑法學界來說,是較為超前的,缺乏理論的現實意義。但選擇中國大陸的關切問題,則在所在國是過時的問題,很難取得較高的學術評價。而於佳佳選擇的這個題目,雖然對於中國大陸刑法學界來說還是一個較新的課題,但又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課題。因此,這個題目的選擇可以說是成功的。

  正是在於佳佳確定以醫療過失犯罪為博士論文選題的時候,中國大陸對醫事刑法的研究還剛剛開始,對於醫事刑法的研究處於拓荒階段,也就是在2010年中國大陸齣版瞭兩本與醫事刑法相關的著作。第一本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馮軍教授指導的博士生楊丹的博士論文《醫療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10年版),這是中國大陸齣版的第一部醫事刑法的填補空白之作。第二本是劉明祥教授主編的《過失犯研究──以交通過失和醫療過失為中心》(北京大學齣版社2010年版),該書是當年4月24日至25日在蘇州舉辦的「海峽兩岸暨內地中青年刑法學者高級論壇」的論文集。此次論壇活動的子課題之一就是醫療過失。在會議上以「醫療過失」為主題,由重慶大學大學  法學院陳忠林教授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夏勇教授主持。颱灣高雄大學法律學係陳子平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馮軍教授分彆作瞭主題發言。陳子平教授的發言題目為「過失犯理論與醫療過失初探」,對過失犯理論進行瞭簡要介紹,並結閤颱灣醫療具體法規進行分析,重點論述瞭關於醫師水準的判斷標準問題。馮軍教授圍繞專斷性醫療行為的刑事處罰及其界限問題進行瞭深入探討和分析,介紹瞭從德、日到中國大陸在理論和實務界對專斷性醫療行為的評價,並提齣自己對於現行作法的質疑。颱灣世新大學法律學係甘添貴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梁根林教授對這一單元進行瞭總結和點評。甘添貴教授對馮軍教授的觀點錶示認同,並進行瞭進一步的論述。而梁根林教授則對馮軍教授的論述持保留意見,其分彆從生命的本質絕不僅在自由、患者自主決定權與患者利益最大化、專斷性醫療行為的定義以及法律規則等方麵進行瞭批判,邏輯嚴謹,理論精湛。隨後,我點評認為,患者有限製的自我決定權是最高位的,並討論瞭超越國彆的刑法學問題,建議可以作為研究和思考的方嚮。此後,醫事刑法越來越成為中國大陸刑法理論中的一個備受關注的課題,也屢次作為中外學術交流的題目,並且齣版瞭有關論著。例如,東南大學就建立瞭醫事法團隊,於2014年5月舉辦瞭「首屆海峽兩岸暨中日醫事法國際研討會」,並齣版瞭《醫事刑法重點問題研究》(東南大學齣版社2017年版)的學術論文集。凡此這種,都說明中國大陸刑法學界對於醫事刑法的研究越來越成為一個學術熱點問題,正在積極推進醫事刑法的理論發展。

  於佳佳的本書是醫事刑法領域的一部重要著作,雖然本書也是討論醫事刑法問題,但她選擇的路徑是有所不同的,這就是採取瞭比較法的研究路徑。比較法研究對於資料的完備性和真實性的要求較高,因此對於作者的外語能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同時,以國彆為單元的比較法研究,還要求作者具有較為開闊的理論視野,能夠全方位地把握各個國傢醫事刑法的發展綫索和理論脈絡。於佳佳具備從事這個題目研究的能力和條件,除瞭她具有較好的外語水準以外,於佳佳還在日本長期求學,對於日本醫事刑法的理論資料掌握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除此以外,於佳佳還曾經到德國馬剋斯.普朗剋外國刑法和國際刑法研究所和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法學院訪學,從而為本書的寫作提供瞭便利。值得肯定的是,本書並不是東京大學博士論文的原稿,而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精磨細作的加工以後的作品,不僅在篇幅上有所增添,而且在內容上有所提升,這是值得嘉許的。

  在本書中,於佳佳論及日本、德國、英國、美國和  中國大陸關於醫療過失犯罪的理論研究狀況,並對此進行瞭比較研究。以上德、日以及中國大陸屬於大陸法係國傢,而英美則理所當然屬於英美法係,兩種法係之間的差異還是較大的。錶現在醫療過失犯罪中,無論是罪名的設置還是處罰範圍都是不同的。在本書,於佳佳根據法條、判例以及學說,對上述各國刑法中的醫療過失犯罪進行瞭較為深入的介紹,對於我們瞭解這些國傢醫療過失犯罪的立法與司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例如,關於中國大陸刑法中的醫療事故罪,作者就對罪名的立法沿革、司法判例等做瞭梳理,對於該罪的核心問題進行瞭論述,由此而使讀者能夠準確地掌握中國大陸刑法中的醫療事故罪。

  於佳佳從日本歸國以後,在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從事刑法的教學科研工作,並且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取得瞭斐然的成就。《醫療過失犯罪的比較法研究》一書的齣版,對於佳佳來說,是漫長的學術徵途中的一個重要印記:既是對以往研究的某種總結,也是未來學術發展的起點。我相信,經過較長時間的學術積纍,於佳佳將會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取得滿意的成果。

  是為序。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陳興良
謹識於北京海澱錦鞦知春寓所
2017年6月11日

推薦序

為颱灣醫糾刑責爭議提供解決指引


  中國在經濟富裕後,齣國留學者眾,産生許多深研外國法製的優秀人纔,於佳佳博士是其中的佼佼者。本人很榮幸撰寫序文,將於博士的這本醫療刑法新書推薦給颱灣的讀者。

  刑法在醫療糾紛中的介入,一直是我國醫界與法界持久的爭議。民事醫糾風險,可以透過責任保險製度將之分散。但刑事責任風險無法分散,個彆醫護人員必須親自麵對,於是對醫護人力流失産生影響。但醫糾刑案多並非各國共通的現象。本人留學美國,在所有醫事法教科書中,都沒有見到醫糾刑法的討論。即便至今,要找到討論醫糾刑法的美國文獻,也是鳳毛鱗角。於佳佳博士本書中關於美國刑法的討論,有許多案例是她從案例資料庫中一一找齣來的第一手資料,並非透過二手文獻的介紹,具有新穎價值。從其介紹中,我們也看到美國在民事訴訟近年來數量下降的同時,刑事追訴有上升的趨勢。

  但本書對颱灣最有參考價值之處,是對限縮醫護人員責任的討論,尤其是德國、日本等大陸法係國傢司法判決的介紹。近十幾年來,颱灣醫界推動醫療刑法改革,主張醫療行為去刑化、刑責明確化、刑責閤理化。其中,主張醫療行為應該限於重大過失始負刑責的論點,在法界引起正反兩極的意見。贊成者認為,醫療行為具有高度風險,若動輒入刑化,將使醫師負過重責任。反對者認為,社會上許多行業也具有高風險性,醫師業不應具有特權,更何況許多醫美行為根本是自己製造的風險,並沒有特殊對待的正當性。從於佳佳博士的介紹看來,各國對此點採取的立場不同。採公醫製度的英國,以及近年剛修訂侵權責任法的中國,對醫糾刑法採取重大過失的立場。德國雖然經2004年聯邦最高法院判定不給予醫師特權,重大過失立法也未成功,但司法解釋卻對刑責成立的其他要件作瞭許多限縮,提高刑責成立的難度,實質上減少很多刑責成立的可能性。這些原則在醫糾刑事司法案件中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過失犯罪的成立條件,除瞭偏離醫療標準的程度外,還包括預見可能性及因果關係,這是颱灣醫糾刑法相關討論較少的部分。在預見可能性而言,尤其是在不作為犯情形,要如何界定醫師在快速進展的病程中應考量的可能臨床跡象,判斷是否有收集生理資訊的怠慢,而避免有事後諸葛的過度責難,必須更精確地對預見可能性從可歸責性的角度界定標準。日本學說對於具體預見可能性說,考慮到科技進步造成公眾對危險源監督管理者盡更高的義務,提齣行為人盡到足以消除不安感程度之注意的危懼感說,又進一步透過規範性判斷方法,基於法律評價減輕醫師責任。在涉及看錯藥名、用錯劑量、注射或手術部位錯誤等「低級錯誤」,依一般理論會認定為重大過失,但基於人不免犯錯(To Err is Human)的現實,日本發展齣一些理論,例如契機論,但法院又基於組織醫療理論,要求每個醫護人員各司其職,對病患同一性盡注意義務。德國在因果關係的判斷上,要求醫護人員行為必須是造成病患死亡或傷害的唯一原因。而對於不同能力及分工層級的醫護人員,基於行為人標準有細緻的討論。對於風險社會下預見可能性的抽象化,如何平衡避免範圍過大,也有詳細討論。也就是說,即使醫護人員行為的偏離標準未達重大程度,仍然可以透過否定因果關係或歸責關係來限製實際的處罰範圍。

  在於佳佳博士的這本大作中,還涉及一些特殊類型的醫糾刑法見解。例如,在日本2002年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青戶病院事件中,當行醫者的知識和技術水準不夠充分,而仍自願參與手術,則即使手術之際盡瞭最大努力,此種冒險、輕率的行動仍不免於過失責任。在高風險療法與替代療法之間的評價、醫療組織管理體係欠缺,也都有論述。尤其,除瞭醫療組織管理者對過失行為負有刑責外,英國認為對有違注意義務的醫療法人,也應科予刑責。在關於輔助與替代療法的選擇中,德國基於診療中裁量自由原則,對於施行順勢療法、中草藥等特殊療法,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

  當讀者閱讀本書時,一定會對書中大量具體案例的描述印象深刻。刑法總論的許多概念都很抽象,許多讀者不易理解。但透過於佳佳博士精心撰述的各種案例,讀者很容易可以瞭解所涉概念的意思。筆者讀過的所有相關書籍中,未有任何一本書有如此眾多詳實案例的介紹。雖然我國投入醫糾刑法研究者眾,但似少有像於佳佳博士這樣同時兼具日、德、英等數種語言能力,以一人之力進行如此龐大的多國比較研究。我個人對此,嚮於佳佳博士錶達高度敬意。

  總結而言,本書為颱灣醫糾刑法目前許多重要爭議,提供瞭解決方嚮,對法界、醫界、政策立法者及社會民眾,本書是全麵瞭解相關理論的重要文獻。另一方麵,本書的呈現,為比較法研究方法提供瞭很好的範例。對於我國目前尚未解決的一些獨特議題,例如違反說明義務的行為除瞭民事責任之外,還是否應該入刑化,以及在健保核刪製度下,醫師在有限診斷資源情形下如何界定過失責任,或許可透過比較法研究方法提供解決的契機,這是本書帶給我們的另一項啓示。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陳鋕雄

自序

  本書基於比較法研究,首先闡明醫療領域絕非刑法不得介入的「聖域」;其次透過論述醫療過失的處罰前提以明確處罰範圍,以圖在法律層麵為醫療設立安全底綫,同時將誠實從事醫療活動的醫務人員從可能受到刑事追訴的不安中解放齣來。

  筆者在日本東京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攻讀學位期間,針對日本醫療過失處理過度依賴刑事司法的狀況,在「過失構成論」和「刑事政策論」兩個層麵上,透過考證同類醫療過失行為在日本、德國、英國、美國曆史上和當今被處理的具體情況,完成瞭對醫療過失處罰範圍的論證,以「醫療過失的處罰及其限製」為題作成博士論文,獲得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更新版「醫療過誤の處罰とその製限」(成文堂、2017年)在日齣版〕。

  筆者在寫作本書時基於博士論文寫作時收集的素材,汲取瞭博士論文的精華部分,但同時也對博士論文的內容進行瞭實質性的刪減、增加和重組。博士論文是一部針對日本問題、以解決此問題為任務來挑選和組織科研素材的刑法解釋學作品,這也是東京大學刑法專業首倡的研究和寫作方法。然而,鑑於本書麵嚮的是日本之外的讀者群,筆者採用瞭比較法的研究和寫作方法,並且,增加瞭「中國大陸的醫療過失犯罪」作為第五章,在保持各國法律自身邏輯和特點的前提下,對醫療過失在各國受處罰的情況分彆進行梳理和分析,體現齣共性和個性。筆者希望,無論讀者來自哪一個法域,都可以根據其興趣和需求提取信息。

  本書的第一篇推薦序由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老師執筆。陳老師作為立於中國法學前沿陣地的德高望重的刑法學者,親曆瞭兩岸醫事刑法學術交流的各個重要節點。陳老師在推薦序中詳細迴顧瞭這段曆史,並且對大陸學者於不同曆史階段在醫事刑法研究中所做的努力和成績進行瞭介紹,為讀者提供瞭一個客觀定位本書的很好參照。特此緻謝。

  本書的第二篇推薦序由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陳鋕雄老師執筆。筆者於2015年11月初遇陳老師時,適逢其受邀到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學。後幸得陳老師推薦,本書文稿進入元照齣版公司的專傢評審,最終得以成書齣版。陳老師又慷慨為本書作推薦序,將本書內容之精華概略呈現於讀者麵前。特此緻謝。

  筆者自身閱讀此兩篇學術性推薦序受益良多,兩篇序的內容之側重亦有很大不同,齣版時因排版需要謹以兩位老師的學術輩分安排版麵。

  衷心感謝元照齣版公司為本書齣版提供的專業審閱、編輯和推廣的支持。

  在研究推進過程中,感謝中國大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5YJC820072)」的資助。

  最後,請允許筆者謹以此書獻給已故的父親。
 
於佳佳
2017年夏  書於德國Freiburg i.Br.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相當嚴謹,作者從曆史沿革、法律體係、判例分析等多個層麵,對不同國傢醫療過失犯罪的立法和實踐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並沒有局限於西方國傢的經驗,而是將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傢的案例也納入瞭研究範圍。這對於我們颱灣而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畢竟,我們與這些國傢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製度更為接近,他們的經驗教訓更容易被我們藉鑒。書中對於“醫療責任保險”製度的比較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颱灣的醫療責任保險製度,一直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保費過高、理賠範圍有限等。作者通過比較不同國傢的保險製度,指齣瞭一些可行的改進方嚮。例如,可以考慮建立一個國傢級的醫療責任保險基金,以降低醫護人員的經濟負擔,並提高理賠效率。此外,書中對於“替代性糾紛解決機製”的探討,也讓我眼前一亮。在醫療過失案件中,訴訟往往耗時耗力,而且容易激化醫患矛盾。如果能夠通過調解、仲裁等方式,化解糾紛,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還可以維護醫患關係。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部具有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佳作,對於從事醫療、法律相關工作的人士,以及對醫療過失問題感興趣的讀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醫療過失犯罪的書,我作為一名在颱灣醫療體係內工作的護士,內心五味雜陳。這本書的視角,並非單純從法律條文齣發,而是深入探討瞭不同國傢在處理醫療過失案件時,所體現齣的社會價值觀和倫理考量。這讓我不禁反思,我們颱灣的醫療環境,在追求醫療技術進步的同時,是否也足夠重視患者的權益和醫護人員的心理負擔?書中對於“過失”定義的探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麵臨著復雜的醫療決策,即使盡瞭最大努力,也可能齣現不良後果。如何界定這些後果是“不可避免的醫療風險”,還是“可歸責的過失”,往往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難題。作者通過比較不同國傢的實踐,揭示瞭法律在處理此類案件時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這提醒我們,僅僅依靠法律的製裁,並不能真正解決醫療過失問題。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開放、透明的醫療環境,鼓勵醫護人員主動報告錯誤,並從中學習,纔能有效降低醫療過失的發生率,提升醫療質量。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醫療過失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倫理、社會和文化的復雜議題,需要我們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思考。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關注醫療過失犯罪的法律層麵,更深入地探討瞭其背後的社會根源。作者指齣,醫療過失的發生,往往與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過大、以及醫療體係的官僚主義等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在颱灣的醫療體係中,也普遍存在。例如,颱灣的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都市地區,導緻偏遠地區的居民難以獲得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同時,颱灣的醫護人員工作時間長、壓力大,容易齣現疲勞和失誤。此外,颱灣的醫療體係也存在著一些官僚主義現象,例如繁瑣的行政程序、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等。這些問題都可能增加醫療過失的發生風險。作者通過比較不同國傢的經驗,提齣瞭一些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例如,可以加強對偏遠地區的醫療投入,提高醫療資源的分配均衡性。同時,可以改善醫護人員的工作環境,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此外,可以簡化醫療行政程序,提高溝通協調效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解決醫療過失問題,不能僅僅依靠法律的製裁,更要從根本上改革醫療體係,改善醫療環境。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並不輕鬆。作者使用的法律術語和比較法分析方法,對於非法律專業人士來說,有一定的門檻。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堅持讀完瞭這本書,因為它所探討的問題,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我是一名退休的教師,我的丈夫幾年前因為醫療過失去世瞭。在經曆瞭漫長而痛苦的訴訟過程後,我深切體會到醫療過失案件的復雜性和殘酷性。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在其他國傢,對於醫療過失的認定和賠償,往往更加公正和透明。例如,一些國傢建立瞭專門的醫療事故調查機構,負責獨立調查醫療事故,並提齣改進建議。而颱灣的醫療事故調查製度,則相對滯後,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書中對於“患者自主權”的強調,也讓我深有感觸。在我的丈夫生病期間,我們常常感到無助和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做齣正確的醫療決策。如果能夠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或許能夠避免一些悲劇的發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法律著作,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它提醒我們,在追求醫療進步的同時,更要關注患者的權益和尊嚴。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流暢,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法律概念和比較法分析,娓娓道來。即使是沒有法律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是一名大學生,正在學習公共衛生專業。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它讓我瞭解到,醫療過失犯罪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同國傢都在努力尋找解決之道。書中對於“醫療質量管理”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指齣,建立一個完善的醫療質量管理體係,是預防醫療過失的重要手段。颱灣的醫療質量管理體係,近年來也取得瞭一些進展,例如推行“病人安全”理念、建立“醫療事件通報係統”等。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缺乏有效的監督機製、缺乏對醫護人員的持續教育等。作者通過比較不同國傢的醫療質量管理體係,提齣瞭一些改進建議。例如,可以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提高醫療質量的透明度。同時,可以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持續教育,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醫療過失預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改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