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順産教戰手冊:蕭彤雯勇敢再當媽,笑中帶淚全紀錄

安胎順産教戰手冊:蕭彤雯勇敢再當媽,笑中帶淚全紀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孕期
  • 安胎
  • 順産
  • 育兒
  • 母嬰
  • 蕭彤雯
  • 生育
  • 懷孕
  • 産後
  • 經驗分享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當美女主播工作狂被迫洗盡鉛華「完全臥床」──
安胎113天,痛挨200針的血淚體驗,
前壹電視主播蕭彤雯40歲勇敢再當媽,
幽默俏皮、笑中帶淚真實經驗分享!


第一個孩子已經8歲,為什麼要在40歲的時候還要再生一胎?
原來,一切都是為瞭愛……

  雖然和先生相隔海峽兩岸,但牛郎織女很爭氣,一次就中奬!但是……
  驚!容易受孕,不代錶孕期也能一帆風順 (風吹草動要小心)

  第一胎懷孕、生産都很順利,即使相隔9年拚第二胎,還是自信滿滿,沒想到……
  嚇!頭胎順産,不代錶第二胎也同樣順利(韆萬不能掉以輕心)

  主播颱上的蕭彤雯,深受觀眾喜愛。沒想到欣喜懷上第二胎,卻讓她必須住院安胎、一躺就是113天。不僅被迫從正值巔峰的工作舞颱退下,更麵臨人生的巨大轉變。

  即便處於吃喝拉撒睡全在同一張床上的絕對完全臥床安胎狀態,有著新聞魂的她卻沒忘記自己的天職:「用心記錄下一切真實。」她以自己的安胎故事為引,結閤專業醫囑,要為所有期待新生命的爸爸媽媽,做一場最深入的報導。

本書特色

  ◎衞生紙準備!
  前壹電視主播笑中帶淚的安胎筆記,生動的筆觸讓人彷彿一起參與兒子小西瓜從無到有,以及努力保住的所有過程。

  ◎記者魂上身!
  即使躺在床上當「安胎班長」,還是忍不住發揮熱血記者的本能,採訪醫師、護理師、保險經紀人,再展現去蕪存菁的資料整理本事,「請問蘇聰賢醫師」等box,為想懷孕的女性同胞報導不能不知道的事: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輸卵管攝影檢查?為什麼會有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癥?何謂空包彈?懷孕感冒能不能吃藥?什麼狀況需要絕對臥床?為何不能憋尿憋便?剖腹是否就一定安全?什麼狀況下會建議提早剖腹?是否可在剖腹産同時處理其他婦科問題,例如子宮肌瘤等等? ……

  ◎內心戲上映!
  活潑俏皮的插畫,生動呈現安胎過程的種種酸甜苦辣~

暖心推薦

  蘇聰賢(馬偕紀念醫院醫務副院長暨婦産部資深主治醫師、醫策會董事長、亞太婦産科醫學會 教育基金會主席)
  李晶玉(知名節目主持人)
  賴惠珍(早産兒基金會執行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蕭彤雯


  政治大學新聞係畢業,不僅是颱灣知名電視新聞主播,也是資深醫藥記者,投身新聞工作長達二十年。從廣播到電視,從記者到主播,她以感性的人文情懷與理性的精闢分析,忠實記錄下每一個新聞時刻。

  不論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1998年華航大園空難、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5年英國倫敦地鐵爆炸、2011年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舉凡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她幾乎都在現場。2002年更以「北城醫院打錯針」報導,榮獲第二屆「卓越新聞奬-電視新聞即時採訪奬」殊榮。

  主播颱上的她,深受觀眾喜愛。沒想到欣喜懷上第二胎,卻讓她必須住院安胎、一躺就是113天。不僅被迫從正值巔峰的工作舞颱退下,更麵臨人生的巨大轉變。

  即便臥床無法動彈,有著新聞魂的她卻沒忘記自己的天職:「用心記錄下一切真實。」她以自己的安胎故事為引,結閤專業醫囑,要為所有期待新生命的爸爸媽媽,做一場最深入的報導。

圖書目錄

推薦序/這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曆紀錄 蘇聰賢
推薦序/淚水與歡笑交織的安胎日記 李晶玉
推薦序/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賴惠珍
自序
倒數寫真孕心情
第一章 睽違九年的送子鳥
第二章 受孕作戰計劃
第三章 過於自信的第一孕程
第四章 令人頭暈目眩的孕期篩檢
第五章 完全臥床之住院安胎人生──第一個四十天
第六章 當全世界隻剩下一張床──第二個四十天
第七章 孩子!媽咪隻能保護你到這裏──第三個四十天
第八章 我的孩子是早産兒
第九章 我要努力站起來-臥床安胎後遺癥
第十章 後記:不一樣的人生
 

圖書序言

推薦序1
  
這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曆紀錄 蘇聰賢(醫策會董事長、亞太婦産科醫學會教育基金會主席、馬偕紀念醫院醫務副院長暨婦産部資深主治醫師)

  
  美麗的身影,咬字清晰,對時事敏銳而有見地,總是有閤宜而又智慧的評論,這是我對彤雯的初步印象。與她初次見麵,是在醫院的門診,她來檢查是否受孕,個頭比電視中更為嬌小,對於不容易受孕的準孕婦而言,要確認懷孕是否活胎的心理壓力很大,尤其是要「等」。
  
  美麗的主播,不平順的懷孕──懷孕初期
  
  彤雯錶現得冷靜而有耐心,但是可以感受到她心中期待又焦慮的心情,尤其是知道雙胞胎懷孕的其中一個胚胎未發育(也就是俗謂空包彈)時,既難過又擔心另一個胚胎(也就是後來的小西瓜)的發育,讓我深刻體會到女性在成為母親這個身分時的勇敢與韌性,往往是超乎我們想像的,縱使行醫數十餘載,仍然為瞭這樣子的愛而動容。
  
  尤其是彤雯在第一孕期併發瞭妊娠劇吐以及重感冒,嚴重的咳嗽癥狀造成眼睛結膜與臉部齣血,是她的初次考驗,她過關瞭,卻過得很辛苦。
  
  有寶寶陪伴的孤軍奮戰──懷孕中期
  
  她抽瞭羊水後有瞭發燒現象,又閤併早期子宮收縮,在這樣早的週數就産生的子宮收縮與感染癥狀,實在危險;加上彤雯這一胎本來就是母親高齡與閤併前置胎盤的「高危險妊娠」,謹慎起見,我建議她立刻住院安胎。
  
  沒有想到這一住,便是四個月,還住成我們馬偕安胎病房的班長,食衣住行全在病房完成(或是更精準一點,吃喝拉撒睡都在病床上完成),我看她嬌小的身軀,心裏除瞭不捨之外,也擔心「她撐得住嗎?」。
  
  以個人經驗,長期安胎的孕婦都很難照顧,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臥床很簡單,所以有些爸爸們,傢人們會覺得這有什麼睏難,會比上班辛苦嗎?但是殊不知,長久臥床對身體體能是一大消耗(全身痠痛,肌力退化閤併心理沒耐性……),媽媽也即將麵臨比跑馬拉鬆更消耗體力的生産,遑論幾天就要換一次點滴針頭,以及安胎藥物可能衍生的副作用,這些生活習慣的巨大改變,對每個孕婦身心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而彤雯是個理性又配閤的病人,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胎這四個月,我從未聽過她有任何怨言,尤其是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無法就近照顧,她仍然把自己打理得好好的(安胎也可以把自己打理得乾淨又整齊),所以我說她是個「有寶寶陪伴、孤軍奮鬥的媽媽」。
  
  寶寶心裏苦,但寶寶不說──懷孕後期
  
  在安胎後期是最辛苦的階段,必須謹慎又適時地調整安胎藥劑量,調低劑量可能引發子宮收縮,調高劑量又可能導緻不適的副作用,而這一切她都撐過來瞭,在她身上這正套用一句話:「寶寶心裏苦,但寶寶不說。」
  
  接近三十四週時破水,代錶生産已經無從避免。自從齣懷孕,到安胎與剖腹生産期間,彤雯錶現齣的理性與配閤,是我在行醫期生涯比較少見的。
  
  在她住院期間,曾經提及要齣書,我自忖她生産之後,小孩與工作就夠她忙瞭,過一段時間說不一定就忘瞭。但訝異的是,産後沒有多久她就告訴我進行得差不多瞭,最令人驚奇的是,書中記載巨細靡遺,就像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曆紀錄(裏麵居然還有記錄她點滴的藥物選擇與劑量),我猜想鞭策她寫這一本書的力量,是彤雯想用自己的親身曆練(不隻是經曆),加上身為記者本身具有的實事求是的敏感度,用自己的故事與正在懷孕的所有孕婦以及她們的傢人分享,並鼓勵即將或是正在迎接新生命的每一位母親。
  
  書中的專業醫療知識,是彤雯自己嚴謹地查資料並且經過與專業婦産科醫師的訪談所整閤起來的寶貴資訊,相信能夠符閤孕婦的真正需求。裏麵的醫學知識,清楚易懂,不像一般醫學書籍艱澀乏味,她的故事,深刻有趣,相信個安胎的媽媽會有類似的共鳴(比如說晚上把先生叫起來上幫忙廁所,先生迴答:「你不是纔尿過嗎?」這真是令人莞爾,殊不知産婦真的夜間非常頻尿,以及産後因為掉發嚴重,發綫後移的事……,這些都是媽媽們關心的問題)。
  
  有一次我在産房安慰一位産婦:「不要太注意宮縮的疼痛,這樣比較不會感覺疼痛(因為痛而忘記瞭生産要用力,反而拉長産程)」,産婦迴應我:「蘇醫師你又沒生過,你曉得生孩子有多痛嗎?你知道嗎?(請注意一段話齣現三個你)」。
  
  其實我心裏是認同她這句話,因為産婦所講的是她的感受與事實;唯有經曆過的人纔瞭解箇中滋味,有經曆過早期宮縮與安胎的人,纔瞭解安胎過程中的需求。
  
  彤雯雖嬌小,卻堅強又有韌性,在睏難中錶現齣智慧,也不忘記替其他的孕婦媽媽們收集實用的醫學資訊,齣書幫助他人,除瞭祝福之外,也祈禱她與可愛的寶寶健康快樂。也願所有正在經曆這些的媽媽們,順利平安。
  
推薦序2   
  
淚水與歡笑交織的安胎日記 李晶玉(知名節目主持人)

  
  每每看到彤雯臉書曬兒的貼文,瞧著瓜瓜迷人可愛的模樣,十足的健康與活潑,不由得為彤雯感到開心!
  
  當初聽聞彤雯在孕期十八週就入院安胎的消息,到後來孩子平安齣世、以及現在充滿笑容活力模樣,即使時光列車飛快地在眼前閃過,但那一百天的安胎過程,每一個頓點的決定與行動,其實驚心動魄,經過彤雯幽默且真實的筆觸寫來曆曆在目,也讓我再次迴想起當年自己的安胎景況!
  
  我和彤雯背景相似,都是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傢裏頭也有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因此,她所經曆過的,我也曾經曆,二○一二年,我在懷第三胎的時候,因為前置胎盤,在二十六週的時候就齣現大齣血的情形──
  
  還記得當天是一年一度金鍾奬頒奬典禮,入圍綜閤節目主持人奬,因為身體不適,由老公代為齣席,晚上,我就被緊急送到馬偕醫院,準備應付各種可能的危險;隔沒幾天,再度麵臨齣血危機,情況危急,於是,我被醫生勒令住院,每天隻能臥床、吊點滴,施打第一綫安胎藥劑,後來第一綫藥物安不住,醫生加瞭第二綫藥劑,齣現嚴重的呼吸睏難、發燒、頭暈等副作用,一直到瞭第三綫的安胎藥劑,纔又多拖到三十六週後生産!
  
  我總共臥床瞭五十多天,曆程兩個月,比較幸運一點的是,我因為中期狀況穩定,曾經齣院將近兩週,迴到舒適的被窩,痛快地洗瞭熱水澡,但後來因為再度齣血與宮縮,隻能迴到醫院繼續躺著!所以,當彤雯在書中提到自己的安胎曆程,同樣的馬偕五樓,一樣靠窗的安胎病房,無法起身卻又得麵對因臥床過久日漸萎縮的肢體,每天聽著胎心音與宮縮奮鬥,也要顧及傢裏大孩子的心情,漫漫長夜隻有電視上的韓劇和清宮戲可以稍微轉移我們的心情,真是心有戚戚焉!
  
  記得,我到安胎病房探望彤雯,為她加油打氣,雖然安胎隻要躺著,什麼都不用做,但就隻能躺著,什麼都不能做,也隻有過來人知道安胎的辛苦,握著她佈滿針孔的手,我告訴彤雯,寜願這些管子現在插在母親身上,也不要插在孩子的身上!
  
  每一個安胎待産的母親能夠為孩子們做的,就是盡力維持母體的健康,讓孩子可以在造物者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子宮待久一點,直到日子滿足的那一刻,我握著她的手為她禱告,希望她的瓜瓜能夠像我的霓霓一樣健康,感謝主應允瞭我們的禱告!
  
  我們傢霓霓是在三十六週又五天平安齣世,體重超過二韆七百公剋,在她齣生的前一個禮拜,颱北天空齣現很大的雙彩虹,在我們的信仰裏,彩虹是上帝的應許,這也是霓霓這個名字的由來,我相信瓜瓜也是如此,無論孩子未來的人生如何、聰明纔智如何,我想,孩子們的健康是媽媽們最大的期許!
  
  也謝謝彤雯把以自身的經曆安胎母親的心聲寫齣來,讓更多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者,知道如何預防早産,並且能夠透過閤適且專業的醫院,讓孩子健康地齣生,平安地長大!
  
推薦序3
  
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賴惠珍(早産兒基金會執行長)

  
  《喜馬拉雅》這部電影有句經典的颱詞:「如果有兩條路,一定要選艱苦的那條,它會把你最好的東西給榨齣來。」安胎一一三天實非彤雯所願,卻也將她的第三個孩子,這本書給「孕」釀齣來,成為安胎孕婦及傢庭族群特彆的禮物。
  
  記者的特質是敏銳,筆觸精準,追根究柢,反應快、有邏輯性、正義感、很熱血,對公眾議題關心。而彤雯是位紮實記者,深具跑綫經驗的主播,對新聞懷抱熱情,常參與公益活動,對弱勢的關懷不遺餘力。以這樣特質再加上親曆安胎、早産的驚心動魄過程,有特殊生命經驗。她採具體行動,以生動的筆觸現身說法,笑中帶淚,淋灕盡緻地描述其在安胎日子的點點滴滴,此次以文字貼近所有孕媽咪的心,成為很有能力的助人者。
  
  讓彤雯提筆書寫的起心動念是,除瞭幫助自己安然度過安胎之外,也要幫助同樣處境的族群--形同在呼籲著:「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健康」。因為她深知:隻要人類繼續生育,就會有早産這個族群,就會有人需要這些經驗、知識。
  
  這本書有很多的互動,如孕媽咪與自己的對話、省思;也有與胎兒對話--寶貝,一起加油;與傢人如先生、孩子、父母的互動,讓傢人能知道安胎孕婦所處的身、心及環境的狀態及樣貌,進而能一起支持孕婦丶守護胎兒。此外,也是讓社會大眾知道:避免早産不隻是孕婦的事,完整孕護需要大傢一起協助,特彆是少子化的颱灣,每個媽媽、每個孩子都是寶貝。
  
  孕婦本身是投入是早産預防能否成功重要關鍵。彤雯可堪稱為安胎孕婦的模範生,她以身作則,用筆細細紀錄這段心路曆程,此書就是一改坐在主播颱上播報,而是以她本身對早産知識掌握足夠,加上充分配閤醫囑,也積極調適身、心、環境狀態,也善加運用資源,對安胎所需的一切費用(健保自費藥物、看護⋯⋯)、保險的重要⋯⋯這些都是「安心安胎」必要條件,此書足可縮短新手安胎媽媽摸索期,盡快進到安心安胎狀態。
  
  因為她是針對安胎孕婦可能遇見問題,邏輯性地一一列舉,也加上瞭專業醫師、護理長的建議叮嚀,有感性的心情描述、有知性的醫療常識及理性安胎常見問題處理及建議,實可作有效溝通的工具,很值得推薦。
  
  同時,要提醒的是,設備再完善的保溫箱,都比不上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理想。研究數據顯示,齣生體重低於1一韆公剋以下胎兒,若能多待在母體子宮五天,存活率將可增加一〇%,(這點就足以讓安胎媽媽勇於奮戰,我們所有人也都要加入這奮戰行列)但前提是,必須在良好子宮環境下。建議孕産婦應與産科醫師保持密切聯係,以保障母體與胎兒的健康。
  
  每年母親節,基金會代錶社會大眾的關懷與祝福,慣例至閤約醫院安胎示範病房送桔梗花給安胎孕婦。彤雯安胎期間適逢母親節,她二話不說應允當我們「孕媽咪早産防治行動網」代言人。二〇一六年也參與早産兒基金會十一月十七日世界早産兒日活動,熱心公益總是不落人後。
  
  本人欣見此書誕生,期許可因此提升大眾對此議題的認識,安胎或早産及其傢庭能夠不害怕且積極麵對,相信這些小腳ㄚ雖然齣生輸在起跑點,仍可以贏在人生的終點。
  
自序    
  
  打從住院安胎起,我就成瞭很多安胎媽咪、或老婆正在安胎的先生們的精神寄託。很多人寫信給我,我則是盡我所能的給予他們協助。包括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去哪傢醫院比較閤適?哪些得事先準備?用藥的問題?如何請看護?大寶該怎麼辦等等。
  
  當然他們最需要的,是心情上的安撫。我總是一直關心到最後。最開心的是聽到他們順利安到足月,再者就是跟我一樣早産,彼此打氣鼓勵要把孩子養得健健康康。當然也有沒能留住的,每當看到這樣的訊息傳來,我的心總會揪起來。
  
  在眾多信件中,有兩位媽媽讓我印象最深。
  
  一位是曆經韆辛萬苦,做瞭兩次試管嬰兒,卻都失敗的傷心媽咪。他不是懷不上,而是懷上瞭沒能保住,兩胎分彆在十七週與二十一週早産。人工生殖本來就是早産高危險群,尤其已經有過一次例子,但她的醫師卻未積極地給予協助。當初我也是懷孕十七週,自己沒感覺任何異樣,就被醫生發現早期宮縮,要求住院。若不是我的醫生如此謹慎、並有豐富的安胎經驗,我或許沒機會擁有現在這個活蹦亂跳的小西瓜。
  
  痛失兩個已經成形的孩子,還必須去報戶口、同時註記死亡,日後還得不斷接到衛生單位打來的電話:恭喜她當媽媽瞭、提醒她要帶寶寶去打預防針⋯⋯這種痛苦,未曾經曆過的人真的難以體會。但這位媽媽說,在第二胎早産時她曾寫信給我,當時我迴信安慰她、為她加油,之後她每天追蹤我的臉書,看著可愛瓜瓜一天天長大,讓她決定再次鼓起勇氣走進醫院。由於我的提醒,她知道「孩子是有機會保住的」,也透過我在臉書上幫忙詢問,讓她順利取得所居住地區的安胎就醫建議。她說:
  
  「我相信這次一定會有好結果!謝謝蕭主播的幫忙與鼓勵,妳給我好大的勇氣。」
  
  相較於這個充滿希望的好消息,另一封深刻的來信,則讓我有些鼻酸。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第三胎懷孕進入二十一週時卻大破水,住院安胎七天後,醫師建議她放棄。那時兩個大的孩子,天天跟著她一起住在醫院,以緻她根本無法好好安胎。後來胎兒取齣時,胸部都已經扁掉瞭。雖然事隔一年,她還是忘不瞭這個無緣的孩子。
  
  「雖然這麼說對兩個大的不公平,但這個,是我最愛的。」她這麼寫著。
  
  看瞭她的來信,多少猜到她的情形。我想,她是個單親媽媽。已經單親,卻還選擇又懷孕,一定有她的理由。不論這孩子生下來,對她或對孩子們是好是壞,外人都無權評判。
  
  想瞭想,我迴瞭她這樣的一封信:
  
  「雖不清楚妳的詳細狀況,但住院安胎還得帶著兩個大的,想必平常也都是妳一個人在照顧孩子們。我曾經曆單親,知道那種辛苦。既然這孩子與妳無緣,就放下他吧,好好照顧自己跟身邊的孩子們,這纔是最重要的。祝福堅強的妳。加油!」
  
  我點瞭她的臉書個人檔案,有許多孩子們的照片。一個姊姊一個弟弟,都上小學瞭。她是個傢事媽媽,看得齣來,她很努力地工作,也很愛她的孩子。
  
  社會上,真的有很多辛苦人。感謝上天,讓我還能透過文字,給他們一點點溫暖。而現在,我希望做更多。把我的親身經曆,結閤專業醫師的醫囑,提供給所有渴望有個孩子的妳或你。
  
  這對我來說,比在主播颱上播報新聞,更有意義。

圖書試讀

比坐牢還痛苦之完全絕對臥床
 
在親身經曆這一切之前,從來不知道住院安胎是怎麼一迴事。印象中身邊有人曾住院安胎一、兩週,我們的安慰詞通常是:
 
「就當度假去! 好好休息一下喔!」
 
真正輪到自己纔知道……什麼度假? 這根本比坐牢還痛苦! 因為坐牢還可以起來走動、還可以齣去放風,但絕對臥床的住院安胎,真的是「絕對」臥床,吃喝拉撒睡,都得「躺」在床上解決。
 
我的第一個室友,在我入院時,懷孕剛滿三十三週,已經在醫院躺瞭兩個月。算算她應該是二十五週進來的,安胎原因是妊娠糖尿。其實我入院時,她的宮縮狀況已經穩定,安胎點滴都拔掉瞭,醫生說她隨時可以齣院,但因為躺太久,雙腳肌肉無力,可能需要復健。
 
醫師要她下床練習走路。那天下午,她在先生的攙扶下,隻不過從病房走到護理站再走迴來(正常人大約四十秒可以來迴的距離),晚上她就覺得肚子不舒服,到瞭半夜子宮頸口竟然就開瞭一指半!不止她嚇壞瞭,隔壁床的我也快被嚇死! 雖然醫師告訴她,其實寶寶滿三十四週就很安全,可以生瞭,叫她不用擔心,但從第二天起她就不敢下床。之後我每天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醫師:「妳要不要迴傢啦? 要的話隨時可以齣院喔!」
室友:「嗯……不要好瞭,我想再住一個禮拜……」
醫師:「那妳要不要提早點,三十四週就生? 我們可以安排一下手術時間。」
室友:「不要好瞭……我還想撐一下……」
 
對於剛入院,正被藥物副作用摺磨得死去活來、整天想著哪天可以齣院的我來說,這樣的對話簡直不可思議! 醫師都說要放妳迴傢瞭,妳竟然不想迴傢! 怎麼會這樣? 當時的我,是恨不得隔天就能齣院迴傢。因為「完全絕對臥床」,這六個字的痛苦,沒經曆過真的難以想像。
 
★吃喝
首先,就從「吃喝」說起吧!
 
常有人這樣形容懶人:「能坐著絕對不站,能躺著絕對不坐。」但再怎麼愛躺著的懶人,吃飯喝水也一定會坐起來,因為躺著會反胃啊! 然而安胎時的絕對臥床,就是要妳連吃飯喝水都躺著。
 
剛開始幾天,我真的是如此。妳可以感覺到食物、滑過妳的食道,但對於它們究竟有沒有往下到達妳的胃裏,妳真的無法確定! 更彆說喝水瞭,基本上就是喝一口嗆半口(另外半口則從嘴角流齣來⋯⋯)。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