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正念
  • 觀心
  • 禪修
  • 密宗
  • 西藏佛教
  • 仁波切
  • 心靈成長
  • 自我提升
  • 佛教
  • 智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365天的禪修活泉,一日一口訣!

  在禪修中穩定我們的心,我們纔有更大的力量去利他,這是詠給明就仁波切多年來不斷叮嚀弟子們「不要忘記將禪修帶入生活中」、「要練習,要實修」的慈悲之愛。

  本書內容中的選文與每日禪修口訣是由瞭覺、瞭塵兩位法師發心,節錄瞭詠給明就仁波切自2008年起到2015年多本齣版著作中的精華,以及明就仁波切在2008年於化育道場教授「彌陀天法」的開示內容,2011年閉關前留給弟子們的書信和閉關期間為弟子們捎來的新年祝福語錄。

  這些語錄內容的選輯,是依著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因果業力、輪迴過患,以及皈依、發心、慈悲的禪修、止禪與覺知、觀禪、菩提心、自性、空性、生活的智慧、禪修的體驗等等主軸做整理,希望此書能成為你日常生活禪修的好朋友。

本書特色

  4年山林行腳閉關結束,
  當代大禪師明就仁波切迴到我們之間,
  要教我們學會開心、安心、親見自心,
  見到仁波切之前,趕快溫習他曾教我們的──
  12個故事,365個口訣!


  生活中的禪修語錄

  四年前,詠給明就仁波切以行動實踐瞭他對我們耳提麵命的叮嚀——請練習,把禪修的經驗帶到日常生活中的教誨,到山林閉關去瞭!2015年11月3日,仁波切齣關瞭,再度迴到所有弟子們的身邊,教導我們如何將這瘋猴子的心,以及生命中障礙我們一切的睏難,轉化成為內心快樂與和平的助力。

  ■禪修精華指引
  我們多麼幸運!不管上師身於何處,我們都可以跟隨著他的教導,不斷地練習再練習。這本書集結瞭詠給明就仁波切已齣版的多本著作,包括:《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你是幸運的》、《請練習好嗎?》、《明心之旅》、《小吉寶貝》、《帶自己迴傢》等書的精彩語錄,匯整為三百六十五天的日曆書,方便你每日閱讀。

  ■禪修小記
  每日語錄下方的留白,可以是這一天的心情,也可以是禪修後的心得筆記,甚至也能隨手塗鴨畫下你的心情故事,隻要你願意。

  ■12個主題故事
  擁有古老靈魂與智慧的詠給明就仁波切,每每喜歡在開示的過程中,用很多故事作比喻。這本書節錄瞭仁波切曾說過的十二個故事,依十二個月的禪修次第編排,搭配明就仁波切在齣關後陸續到印度、尼泊爾等地朝聖,以及參加印度噶舉祈願大法會時的行誼和身影,是一本集結近年明就仁波切齣關後法照的日曆書。願你在翻閱本書時,如同親見上師在眼前般地心意閤一,時刻不忘將禪修帶入生活中應用,「不要放棄,在放鬆中,請練習!」
 
好的,這是一本介紹明就仁波切其他著作的圖書簡介,旨在展現其在藏傳佛教教法,特彆是大手印和禪修方麵的深入見解,同時避免提及您提到的那本《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 --- 書名:《直探心性:明就仁波切論大手印與禪修的實踐指南》 內容簡介 本書匯集瞭著名的大圓滿成就者、竹欽傳承的持有者明就仁波切(Kyabje Mingyur Rinpoche)關於大手印(Mahamudra)修持的精粹論述與實踐指導。仁波切以其清晰、現代且極具穿透力的語言,將古老的藏傳佛教智慧,特彆是寜瑪派(Nyingma)和竹欽(Drikung Kagyu)傳承中的大手印核心教義,呈獻給當代修行者。本書並非對單一主題的係統梳理,而是圍繞明就仁波切在其多年教導中反復強調的幾個關鍵領域展開,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度的、深入的觀照佛法核心的途徑。 第一部分:覺性的本質——大手印的基石 本書首先深入探討瞭大手印修持的理論基礎,即“心性”(Mind-Nature)的本性。明就仁波切強調,大手印並非一種復雜的哲學體係,而是一種對“當下、未被概念汙染的覺知本身”的直接認識。 仁波切細緻地剖析瞭“明”(Luminosity)與“空”(Emptiness)的不可分離性。他指齣,我們所誤認為的“自我”和“世界”的實體性,源於對心性本自具足的光明與空性特徵的遮蔽。通過生動的比喻,如清澈的鏡子與它所映照的萬象,仁波切引導讀者去識彆那在一切經驗背後恒常存在、不受生滅影響的覺知基礎。 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止”(Shamatha)的訓練來穩定心神,為“觀”(Vipassana)的洞察做好準備。然而,仁波切強調,大手印的“止”並非壓製念頭,而是允許念頭在不被抓住和分析的情況下自然顯現與消融。這種“無造作的安住”是通往心性證悟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止觀雙運的實踐路徑 本書的實踐核心聚焦於“止觀雙運”(Shamatha-Vipassana Unity)。明就仁波切並不主張將止與觀割裂開來,而是倡導一種在當下經驗中自然生起的洞察力。 如實觀照: 仁波切詳細指導如何運用觀照的智慧來審視念頭的起源、停留和消逝。他提醒修行者,當我們試圖抓住一個念頭時,它便立刻改變瞭形態。通過這種反復的觀察,修行者逐漸體認到所有經驗現象的無常、無我本質。 融入日常: 重要的篇幅被用來討論如何將大手印的洞見帶入日常的復雜生活中。仁波切反對將禪修視為一種“脫離生活”的活動。相反,他鼓勵修行者將工作、人際衝突、甚至是強烈的負麵情緒,都視為修行的助緣。如何在那一刻的劇烈心緒中,瞥見心性的“不染”本質,是本書實踐指導的精髓所在。 第三部分:麵對情緒的煉金術 明就仁波切在當代社會中最受贊譽的貢獻之一,是他對情緒,尤其是“痛苦”的積極轉化。本書收錄瞭他關於處理情緒障礙的深入開示。 仁波切沒有教導我們去“壓製”或“逃避”負麵情緒,而是提齣瞭一種“轉化”(Transformation)的策略。他係統地解釋瞭情緒是如何作為能量顯現的,以及當我們不再執著於情緒的“故事”時,它們如何迴歸為純粹的覺知能量。 痛苦即道: 書中強調瞭“以苦為師”的理念。仁波切詳細描述瞭如何以一種慈悲而堅定的態度去擁抱內心的掙紮,將其視為揭示我們內心障礙的寶貴綫索。 自解脫(Self-Liberation): 這是大手印修證的標誌性體驗之一。仁波切解釋瞭如何觀察一個念頭或情緒,使其在被識彆的瞬間,便在覺知的光照下自然消解,如同在陽光下融化的雪花。這種對念頭的“不加乾預”的釋放,是通往心性自由的關鍵步驟。 第四部分:竹欽傳承的獨特視野 本書也穿插瞭竹欽傳承(Drikung Kagyu)關於大手印的獨特見解,特彆是關於“共同(Common)”與“特殊(Special)”大手印的區分。明就仁波切對竹欽祖師耶歇僧格(Yeshe Sempa)教導的詮釋,為讀者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 他解釋瞭竹欽傳統中,對“心意”(Mind)與“覺知”(Awareness)之間微妙差彆的強調,以及如何通過對“自心明相”(Self-arising Manifestations of Mind)的體認,來鞏固對心性本質的證悟。 總結 《直探心性》是一本超越瞭基礎冥想技巧的深度指南。它要求讀者不僅要在蒲團上進行練習,更要在生活的每一個瞬間保持警覺和開放。明就仁波切以其親切而權威的口吻,引導我們不再將覺性視為遙不可及的境界,而是去發掘那早已存在於我們經驗核心的、清澈、穩定且充滿活力的心性。本書是對所有尋求真實、持久內心平靜和智慧的修行者的寶貴資源。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詠給明就仁波切(Yongey Mingyur Rinpoche,1975)


  1975年齣生於尼泊爾,是著名的禪修大師祖古鄔金仁波切最小的兒子。明就仁波切十一歲開始正式進入佛學院學習,兩年後開始他的第一次三年閉關。

  明就仁波切的教學風格融閤瞭藏傳佛教教理和實修,以及現代西方科學和心理學。他建立瞭國際德噶和亞洲德噶兩大非藏語禪修社團,在亞洲、歐洲和美洲推動禪修,同時也指導和管理尼泊爾、印度以及西藏的德噶寺和佛學院。

  明就仁波切著作瞭兩本禪修暢銷書《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和《你是幸運的》,以及《請練習,好嗎?》、《帶自己迴傢》等書和兒童禪修畫本《小吉寶貝》。2011年6月,明就仁波切開始瞭他第三次的三年閉關,2015年11月圓滿齣關。
 

圖書目錄

一月、你是幸運的…4
得到人身的機率有多少?…8
二月、活齣生命的意義…24
讓我們持久快樂的是什麼?…26
三月、開啓生命之鑰…44
唉呀,原來你是…46
四月、開展幸福的泉源…64
也該停下來瞭!…66
五月、煩惱是我的朋友…84
讓問題成為你的保鏢…88
六月、迴到當下的喜悅…104
事情是我想的這樣子嗎?…108
七月、全然接納的平靜…124
好壞一切,都是最好的供養…126
八月、放下,原來是幸福…144
一把最殊勝的泥土…148
九月、慈悲花朵的綻放…164
讓時間增長悲心的肌力…168
十月、空性離執的智慧…184
當空性與慈悲雙融…188
十一月、迴歸自性的寜靜…205
無懼死亡的到來  ….208
十二月、利他圓滿的實證…224
將這一切,隨風供養而去…228

 

圖書序言

緣起與感謝

取齣心裏的「伏藏」吧!


  伏藏,藏文原義是「埋藏的珍寶」。相傳偉大的蓮花生大士為瞭保護解脫教法,把它們藏在深山大川、巨巖虛空之中,等待成熟的時機,由伏藏師取齣來利益有情。其中一類伏藏,稱為「心意伏藏」,就藏在成就者心裏。

  每一顆心,都是最偉大的「伏藏」,裏麵蘊含著完美的智慧和慈悲。每一位行者,都是最偉大的「伏藏師」,有能力把自心本性,那個最重要的伏藏開掘齣來,讓本就俱足的覺醒功德和利他能力,完全現前。

  但問題是,在煩惱、業力、習性和妄念組成的幻化網阻隔下,明明白白就在眼前的自心本性,變得山高水遠──我們如何纔到得瞭那最近也最遠的聖地:自己的心,去取得那深藏的「自心伏藏」?

  擁有大伏藏師傳承的明就仁波切,最常提醒弟子的一句話是:「請練習,好嗎?」再偉大的教法,不練習都沒用。請禪修,「自心伏藏」這條嚮內的掘藏之旅,就有瞭起點,有瞭道路,有瞭方法。

  因此我們整理瞭365則明就仁波切的觀心口訣,這些口訣是由瞭覺、瞭塵兩位法師發心,節錄瞭詠給明就仁波切自2008年起到2015年多本齣版著作中的精華,包括《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你是幸運的》、《請練習好嗎?》、《明心之旅》、《小吉寶貝》、《帶自己迴傢》等著作,以及明就仁波切在2008年於化育道場教授「彌陀天法」的開示內容,2012年閉關前留給子們的書信和閉關期間為弟子們捎來的新年祝福語錄。

  兩位法師細心整理齣九百多則語錄,我們從中挑選365則,以「一日一口訣」的日曆書方式,方便大傢每日聞思修;同時依禪修次第編排十二個月的主題,搭配精選十二則小故事,請仁波切在每個月第一天,為大傢說故事,接著每天一個口訣,陪我們實修。每天練習,每天朝又遠又近的「自心伏藏」更靠近一點,有一天,自心本性,這今生最偉大的風景,會明明白白就在眼前。

眾生文化 編輯部閤十

導讀

  1/31你是幸運的
  在我們的生命裏,會有很多事情,有時快樂,有時苦惱。
  所以,接受生命裏發生的一切,同時,感恩你所有的,
  明白你是幸運的。
  欣賞自己的優點,接受痛苦,感恩你所擁有的,這兩點很重要。
  透過接受痛苦,欣賞身邊所有美好的事情,
  這樣纔能夠真正發展上好的禪修經驗,和真正體會佛法。

  2/22  打破輪迴的蜜蜂罐
  佛陀瞭悟到,輪迴是因為執著和無明造成的。
  看到苦,纔會生起齣離並趨嚮解脫的心。
  我們從接受現狀——至少從認識現狀開始做起,
  不斷熟悉自己如何輪轉不停的模式,從而看到解套的可能性。
  認識,就可以打破輪迴的蜜封罐。

  3/15  加持來自於我們的修持
  現代很多學生跟隨上師,收集灌頂、口傳和很多的教法,
  但是這些都不能替代修持。
  如果我們感知上師是佛,我們就會受到佛的加持。
  但是,加持來自因緣修件的聚閤,而非莫名的從天而降。
  接受和受益於加持的能力,來自於我們這方,來自於我們的修持。

  4/6  一切都完美如是
  究竟的真理,也就是我們的佛性、絕對的真理,
  它沒有覆障,也沒有惡業,沒有祈請者,也沒有祈請的對象,
  沒有需要清淨的,也沒有需要纍積的。
  一切都完美如是。妙極瞭!

  5/28  學習駕馭情緒之浪
  你無法停止海浪的生起,但是你可以學習如何乘浪。
  念頭和情緒就像是你可以一起玩耍的對象,
  修持的目的也是在鼓勵你,幫助你麵對念頭和情緒的海浪。

  6/30  迴到當下的喜悅
  讓你的體驗成為你自己的嚮導和靈感吧!
  走在這條修持的旅途上,要讓自己盡情欣賞沿途的景色。
  這旅途上的無限風光就是你的自心,
  由於你的心本來就是證悟的,
  因此,倘若一路上,你都能把握機會,隨時安住一會兒,
  那麼,最後你將會領悟到,你想要到達的地方,
  其實就是你當下所在之處。

  7/30  讓心休息,靜止下來
  如果各種念頭和感受,不斷地翻騰、攪動的話,
  我們的心就會變得混亂不清。
  如同池水,你不再攪動它,讓它靜止下來,水就變得好清澈。
  禪修就是這個意思,隻要單純地讓我們的心休息,
  靜止下來,它就會變得很清澈,就像池水一樣。

  8/28  將禪修體驗,用在生活中
  佛陀教法的重點在於,要我們將正式禪修的體驗,
  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層麵,
  否則,正式禪修幫助我們培養齣對空性、智慧和慈悲的直接體驗,
  就失去瞭意義。
  隻有在麵對日常生活的種種挑戰時,
  纔能真正測齣我們內在的平靜、洞察力與慈悲的進展。

  9/26   展開正麵特質的能力
  將「施受法」用在同理心的修持,
  你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這幫助你減輕自我批判帶來的痛苦;
  而瞭解彆人的痛苦也會消融你對他們的批判,
  就算這些批判已經形成好多年。
  你逐漸自覺自己正麵的特質。

  11/7  勇氣
  佛性的三個特質,可以總結為「勇氣」這個名詞。
  尤其我們心中抱持疑惑和不確定的時候,
  當下此地,我們仍然有勇氣作自己。
  當我們直接麵對體驗,就有可能瞭解所有的體驗,
  像是愛、寂寞、瞋恨、喜悅、貪婪、悲傷等等,
  它們的本質,就是佛性基本無限潛能的展現。

  11/12  敞開,允許一切體驗發生
  將這法教放在你修持的核心,不論你們在何處、不管在做什麼,
  讓念頭和覺知自由來去,任感官敞開,並與你的體驗為友,
  看你是否能夠注意到一直與你同在的寬廣覺性。
  任何你曾想要的事物,就在當下此處的覺性中。

  12/21不要忘記練習,也不要放棄!
  你的功課做得怎樣啦?
  那些繼續練習禪修的人,我想你會知道,最重要的是練習。
  請不要忘記練習,還有要應用啊!
  我的學生們,如果你有功課的話,請不要忘記你的功課。
  做功課時,要放鬆,平靜,放下。
  但是,不要放棄。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拿到這本《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真是太有緣分瞭!我一直以來都對心靈成長和禪修很有興趣,尤其喜歡那種能夠帶來深度平靜和內在覺察的方法。市麵上有很多關於心靈的書籍,但很多都流於錶麵,或者過於理論化,讀起來總覺得隔靴搔癢,找不到真正的落腳點。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覺得它很有份量,"伏藏"這個詞就充滿瞭神秘感和珍貴感,而"365個觀心口訣"則讓人感覺每天都能獲得一份指引,日積月纍,一定能看到自己內心的變化。我尤其欣賞明就仁波切的名號,他是一位非常有智慧且慈悲的導師,他的教導總是那麼深入淺齣,能夠觸及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本貼心的嚮導,帶領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通往內心寜靜的路徑,學會如何安住當下,如何與自己的念頭和情緒和平共處,最終實現真正的自在和解脫。這本書不隻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邀請,一種內在探索的寶典,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開始我的心靈之旅。

评分

這次入手《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純粹是因為好奇心驅使。最近生活壓力有點大,工作上的事情,人際關係的糾葛,時不時會讓我感到心力交瘁,夜不能寐。身邊有朋友推薦過一些心理學的書,嘗試過冥想APP,效果嘛……隻能說聊勝於無。但“觀心”這個詞,讓我覺得很有意思,好像可以直接切入問題的核心,而不是去逃避或者壓抑。我平時也不是特彆信佛,但對這種探討“心”本身運作的書籍,總是抱有一絲期待。書名裏的“365個口訣”,聽起來很有體係,像是每天都可以實踐的小練習,如果真的能做到,日復一日,會不會像雕刻一樣,慢慢地在心裏留下痕跡,讓那些雜亂的念頭變得有序,讓那些負麵情緒不再輕易左右自己?我不是追求什麼頓悟,隻希望這本書能給我提供一些實實在在的工具,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內心,不至於被情緒的潮水淹沒。希望它能成為我生活中的“急救包”,在我需要的時候,能立刻找到安撫和指引。

评分

這次入手《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這本書,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近年來,身邊不少朋友都開始接觸心靈成長類的書籍和課程,我也被這種趨勢所影響,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以及如何讓自己活得更舒心。不過,我本身對宗教色彩比較濃的書籍會有些顧慮,但“觀心”這個概念,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哲學層麵的探索,一種對人類意識運作的觀察。明就仁波切的名字,我雖然不是很熟悉,但“仁波切”這個稱謂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權威性和神秘感,加上“365個觀心口訣”這個具體的數字,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像一般的泛泛之談,而是有具體的實踐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念頭是如何産生的,情緒是如何流轉的,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保持一種超然和清明。不期待一夜之間就能“開悟”,隻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獲得一些實用的工具,讓我在麵對生活中的起伏時,能有更強的穩定性和內心的力量。

评分

說實話,第一次接觸到《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這本書,完全是因為它的封麵設計和書名給我帶來的獨特感受。那種古樸而充滿智慧的氛圍,讓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平日裏喜歡涉獵各種類型的書籍,從曆史人文到哲學心理,但最近對“自我覺察”和“心靈成長”方麵的內容特彆感興趣。我覺得,人生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市麵上有很多關於“正念”、“冥想”的書籍,但“觀心”這個詞,感覺更直接,更觸及根本。明就仁波切的教導,嚮來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實踐性而聞名,所以,我毫不猶豫地把它加入瞭我的書單。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深入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幫助我看見那些隱藏的模式和習慣,並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提升專注力,最終達到一種更為圓滿和自在的人生狀態。

评分

我對《自心伏藏:明就仁波切365個觀心口訣》這本書的期望,更多是源於一種對“內在自由”的渴望。我們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手機不離手,新聞不斷更新,各種社交媒體上的聲音此起彼伏,常常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思緒被割裂,注意力無法集中,內心也越來越躁動不安。我總覺得,真正的幸福和安穩,並非來自外在的成就或物質的滿足,而是源於內心的平靜和清晰。明就仁波切的教法,我一直有所耳聞,他所強調的“迴歸自心”,總是能觸動我內心深處對本真的追求。這本“365個觀心口訣”,聽起來像是一份精心設計的“心靈地圖”,每一天都提供一個探索自身的機會。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學會識彆那些束縛自己的思維模式,放下不必要的執著,培養一種不被外界乾擾的安定感。這不僅僅是關於禪修技巧,更像是一種生活智慧的傳承,讓我能在日常的點滴中,找迴屬於自己的那份從容和淡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