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隨上師轉山:蓮師聖地溯源朝聖

我隨上師轉山:蓮師聖地溯源朝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藏傳佛教
  • 蓮師
  • 轉山
  • 朝聖
  • 西藏
  • 修行
  • 聖地
  • 文化
  • 旅行
  • 佛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韆年前蓮花生大士授記的極密聖境‧與上師轉山的殊聖機緣──
在這20天裏,我從鞦高氣爽走到豪雨成災、走到迎來第一場鼕雪,
心中漲滿無限感恩,感恩自己有如此福報、能隨師同行,
真實地領受上師慈悲智慧的攝受力

  
  作者邱常梵在年近半百時,接觸到佛法,2008年皈依寜瑪派上師徹令多傑堪布仁波切,次第修學。2010年起,很幸運的有幾次機會「隨師同行」,親近上師,深切體會到上師的悲智行誼展現在日常生活中。
  
  ◎隨師同行的因緣,貼身體會上師的悲智行誼
  2013年10月,作者與另外三位弟子、多位藏人與喇嘛,揹負登山裝備、法會相關物品,從土亭開始徒步,溯源仰桑河,朝聖源頭的兩座神山,在極密聖境之中前後待瞭20天。其中一位弟子在齣發第一天爬陡坡時因心髒狀況不佳抱憾撤退,另一位走到第一座神山半路,因風雨失溫,癱軟寸步難行,藏民就地取材作成簡易揹架輪流揹負,天黑後纔抵達海拔3400公尺的大山洞營地,之後也提早撤退……最終隻有作者和來自香港的Lu,隨上師圓滿朝聖兩座神山。
  
  ◎細膩文筆與精彩攝影,展現蓮花生大師授記之聖境

  長達20天的朝聖,遠離俗世紅塵,日夜與上師、與藏民相處,作者從上師言行看到瞭崇高不虛假的修行風範,學習到真正的慈悲、謙遜、智慧與清淨心;作者也從藏民身上看到瞭簡單、純樸、堅韌的天性,學習到他們對上師、對佛法無比的信心、虔誠心與恭敬心。
  
  除瞭作者恭敬質樸的視角與文筆,全書還收錄超過200張彩色照片,以紙上紀錄片的方式忠實展現西藏和印度交界的喜瑪拉雅山區「貝瑪貴」、一韆多年前蓮花生大士授記的聖境。藏傳佛教傳承的弟子們,尤其不容錯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常梵


  颱大中文係畢業,藏名袞鞦拉嫫。曾任雜誌社副主編、小學老師、中日閤資企業教育部、研發部及行銷市場部廣宣主任。

  2002年進入法鼓山體係,開始學佛,視為人生轉捩點;2004年因先生事業轉移大陸而離職;2005年五、六月獨行滇、藏、川的藏區;2005年9月起於西藏大學遊學一年。那年正好五十歲。

  2008年皈依寜瑪派上師,正式次第實修藏傳佛法。

  喜愛閱讀、登山和自助旅行,曾經旅行過十多個國傢,最終卻在雪域高原找到靈魂的故鄉。發願餘生以一支拙筆為西藏、為藏民、為佛法盡一份心力!

  著有《聽見西藏──在雪域中遇見自己》《魔鏡西藏──拉薩遊學一年記》《旅行──聽見生命的迴音》《極密聖境‧仰桑貝瑪貴──從500公尺到4000公尺的朝聖》《走過倉央嘉措的傳奇──尋訪六世達賴喇嘛的童年和晚年,解開情詩活佛的生死之謎》。

  e-mail: tibetanecho@gmail.com

圖書目錄

自序‧遍地蓮花
緣起
 
朝聖第一天
1.打開極密聖境大門
2.深山中的明珠
 
朝聖第二天

3.極密聖境的心髒
4.金剛手聖地
 
朝聖第三天
5.珞巴與劄爛巴
6.遇到珞巴族女巫師
7.酸就酸吃,甜就甜吃
8.極密聖境最深處的山村
 
朝聖第四天

9.行過死蔭的幽榖
10. 隨它去
 
朝聖第五天
11.等候的幸福
12.漫漫長路,雨中獨行
13.緊急救援──貝瑪失溫瞭
 
朝聖第六天
14.上師嚮弟子說對不起
15.轉日沃達拉神山
 
朝聖第七天
16.自性藍天
17.神奇的藏民
 
朝聖第八天

18.快樂的迴航
 
朝聖第九天
19.山中臨時診療所
 
朝聖第十天
20.溪水暴漲,坐睏山村
 
朝聖第十一天
21.獨一無二包土亭
22.浮生半日閑
 
朝聖第十二天

23.最後人傢
 
朝聖第十三天

24.修法烹煮,吃喝拉屎
 
朝聖第十四天
25.蜘蛛與琴師
26.綠度母的淚珠
27.溫暖的正氣
 
朝聖第十五天
28.轉貝瑪謝日神山
29.雪地生機 
 
朝聖第十六天
30. 侍者喇嘛 
 
朝聖第十七天
31.螞蝗爸爸  
 
朝聖第十八天

32.風雨飄搖夜
 
朝聖第十九天
33.堪布老傢白雲巔
 
朝聖第二十天
34.小寺廟大感動
35.朝聖圓滿
 
後記‧我與貝瑪貴的因緣

圖書序言

自序
  
遍地蓮花

  
  在西藏和印度交界的喜瑪拉雅山區,有個地方名「貝瑪貴」(藏語,貝瑪指蓮花,貴指聚集叢生),是一韆多年前蓮花生大師授記的聖境,蓮師親至地閉關,安住於禪定中長達七個月,加持該地成為殊勝密境,時至今日,貝瑪貴一直猶是藏傳佛教徒嚮往的偉大剎土。
  
  在貝瑪貴東側山區,有一條傳說由綠度母淚珠化成的河流,藏語稱「仰桑麯」,發源於海拔4000多公尺的貝瑪謝日神山和日沃達拉神山之間,涓涓細流,匯集瞭大大小小山溪野澗,一路奔流,直到海拔500公尺的Tuting(土亭)滙入雅魯藏布江。
  
  仰桑麯所流經的區域藏民稱為「仰桑貝瑪貴」,仰桑在藏語中是「極為祕密」的意思,為什麼仰桑麯(極密河)流經的區域會被冠上「極為祕密」的字眼呢?原來該區域遍布無數聖跡、三大神山及108座聖湖,因此被稱為「聖境中的極密聖境」。
  
  2013年10月,我們3位颱灣弟子和1位香港弟子追隨上師堪布徹令多傑仁波切,在2位洛本(阿闍黎,即軌範師)、1位喇嘛及多位藏民陪同下,揹負登山裝備、薈供法會相關物品及修法用法器,從土亭開始徒步,溯源仰桑河,朝聖源頭的兩座神山,在極密聖境之中前後待瞭20天。
  
  在這20天裏,從鞦高氣爽走到豪雨成災、走到迎來第一場鼕雪,山徑從最初的田園小路到泥濘山徑、到陡峭崖壁,橫切緊臨斷崖的險稜刃脊,跳躍看不到盡頭的亂石區,穿越灌木叢盤根錯節的窄狹山徑,涉水走過山溪及溝澗,穿行不見天日、濕漉滑溜的原始密林……,許多時候都需手腳並用攀爬行進。
  
  又遇連日豪雨,仰桑河暴漲,被睏山中兩天;藏民持山刀砍樹架梯、架橋,沿著河畔山坡「高繞」;登山鞋溼透泡爛,變成韆斤重;手腳和身體在穿越密林時被樹枝割傷,又被蚊蟲與橫行中低海拔的螞蝗叮咬,傷痕纍纍。
  
  四位弟子,一位在齣發第一天爬陡坡時因心髒狀況不佳抱憾撤退,一位走到第一座神山半路,因風雨失溫,癱軟寸步難行,藏民就地取材作成簡易揹架輪流揹負,天黑後纔抵達海拔3400公尺的大山洞營地,之後也提早撤退。最終隻有我和來自香港的Lu,隨上師圓滿朝聖兩座神山。
  
  在這20天裏,一開始我無法隨藏民早睡,直到幾天後纔習慣傍晚6、7點就寢,清晨4點或更早起床,生活節奏迴到先民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我多次在睡眠中被低喃誦經聲喚醒,那是有人早早就起來作早課瞭,一時恍惚會以為身在寺廟,等意識認清身在簡陋山屋或天然岩洞後,我總是先躺著,靜靜享受殊勝的修行氛圍,將身心安放於誦經聲中,一會兒後,再坐直身子,裹著睡袋,打開手電筒和法本自修。
  
  長達20天的朝聖,遠離俗世紅塵,日夜與上師、與藏民相處,我從上師言行看到瞭崇高不虛假的修行風範,學習到真正的慈悲、謙遜、智慧與清淨心;我也從藏民身上看到瞭簡單、純樸、堅韌的天性,學習到他們對上師、對佛法無比的信心、虔誠心與恭敬心。
  
  神山所在地仰桑貝瑪貴,是蓮師授記的極密聖地,蓮師誔生於達那果夏湖的蓮花之中;佛陀一齣世,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悟道成佛後,起座繞樹而行,一步一蓮花,講經說法時也端坐蓮花座;佛經介紹佛國淨土的聖賢大多以蓮花為座;寺廟裏,諸佛菩薩的雕塑離不開蓮花;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被稱作「蓮國」……。
  
  諸如種種,蓮花在佛教中有著極為深廣的象徵,代錶清淨莊嚴,不染著世間煩惱憂愁,更代錶佛法的慈悲與智慧。
  
  佛,宛如生長在心中的一朵蓮花,心中有佛,看到的有情眾生便都是佛,便都是一朵朵清淨聖潔的蓮花;即便是看到器物世界的山川大地、花草樹木,也都是一朵朵清淨聖潔的蓮花。
  
  我在仰桑河溯源朝聖的過程中,就這樣看到瞭一朵朵蓮花,遍地綻放。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