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

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ema Chödrön
圖書標籤:
  • 正念
  • 冥想
  • 佛教
  • 自我提升
  • 心靈成長
  • 情緒管理
  • 壓力緩解
  • 內在平靜
  • 佩瑪·丘卓
  • 打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生命中的每件事情──每一個時刻,每一段掙紮──都是道。每件事情都是覺悟的機會,沒有以這個方式修行,你會失去嚮你的自性學習的絕佳時機。當有事情讓你心煩時──有人在煩擾你,有個令你惱怒的情況,或是肉體的疼痛在睏擾你──你得透過禪修來修練自己的心。打坐便是訓練我們安於當下,讓我們的身心得以統一的禪修,它能給我們一把迴應內心渴望的金鑰匙。

  靈修導師佩瑪‧丘卓中教我們如何坦率的麵對自我,敞開心胸看待自心,擁抱我們完整的體驗,全心全意的生活,《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是她第一本深度探索對終生修行不可或缺的法門。閱讀本書,你會發現:

  .打坐的基本方法,從安定身心,姿勢六要點和呼吸法,到培養無條件的友善態度等。
  .七種樂──如何化艱難的時刻為覺悟和慈愛的途徑。
  .禪定、寂止。安定心靈的技巧是不管發生什麼事,心都要安住於當下。
  .將妄念和情緒視為「純然的喜樂」──而不是禪修的障礙。

  人生是一段旅程,而禪修能讓我們體驗沿途所有的風光,期望您與佩瑪‧丘卓一起踏上這段旅程。

本書特色

  這是禪修指導中最棒的書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佩瑪‧丘卓( Pema Chödrön)


  眾多靈修經典書籍的作者。生於美國的藏傳比丘尼,加拿大新斯科夏省藏傳岡波尼眾寺院的常住導師,師承吉噶.康楚仁波切(DzigarKongtrul Rinpoche)和已故的丘陽.創巴仁波切(ChogyamTrungpa Rinpoche)。她將和平、諒解、慈悲的教義和修行法引進我們生活中的獨特能力,深受全球人士愛戴。關於此書,作者另有一套引導打坐的英文錄音版,意者請見網站:SoundsTrue.com/bonus/HowtoMeditate.

譯者簡介

舒靈


  颱大外文係畢,曾任影帶譯者、國貿經理、卡通動畫師。翻譯過的文類有:神秘、犯罪、偵探、驚悚、恐怖、科幻、奇幻、文藝、傳記、童書、成長啓濛、女權議題、經濟曆史、禪修靜坐…等等。喜歡簡單自然的生活,栽種蔬果花草,自製麵包糕點。學習從平凡中發掘新鮮的事物,從大自然中獲得活力的泉源。

圖書目錄

前言:選擇全心全意過生活…1

第一部 打坐的技巧
一為禪修和立願做準備…17
二 定心…23
三 坐姿的六個要點…29
四 呼吸法:練習放下…37
五 態度:不斷的迴來…41
六 無條件的善意…47
七你是自己的禪修導師…53

第二部 調伏妄念
八 猴子心…61
九 散亂心的三種層次…63
十 以妄念為禪修的對象…69
十一 視一切萬法為夢幻泡影…73

第三部 調伏情緒
十二 與情緒結為密友…79
十三 情緒中的空檔…85
十四 以情緒為禪修的對象…87
十五 不怕弄髒手…93
十六 守住體驗…99
十七 跟情緒一起呼吸…103
十八 放下故事情節,尋找感覺…107

第四部 修練感官知覺
十九 感官知覺…115
二十 所有的感官知覺相互依存…133

第五部 打開你的心去包容一切
二十一 放棄抗爭…139
二十二 七種樂…145
二十三 生命中能承受之輕…153
二十四信念…157
二十五 輕鬆麵對空無…161
二十六 創造共修者的社交圈…165
二十七 培養驚奇感…167
二十八 菩薩道…171

圖書序言

前言

選擇全心全意過生活


  對任何一個想建立開悟社會的人而言,當下此刻的原則很重要。你可能想知道,幫助社會開悟的最佳途徑是什麼,你怎麼知道你在做的事情用意是真誠良善的。唯一的答案是當下此刻。透過打坐禪修的方式纔能讓心靈輕鬆地安住於當下此刻。在禪修中,採取不偏不倚的態度,讓一切事物如實呈現,不加任何批判,以這個方式修行,就能讓自己達到這樣的境界。──丘揚‧創巴仁波切

  人心是十分狂野的,人類的生活體驗中充滿不可預知和自相矛盾的因素,有悲有喜,有成功有失敗。在廣大的生存領域中,我們無法逃避這些曆程,因為這是讓生命偉大的一部份──也是我們的心為何會帶領我們踏上這個瘋狂旅程的原因。如果我們能透過打坐禪修,訓練自己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接納生命曆程中的狂野起伏,如果我們能慢慢地學會接納生命中的睏境和心境的悲喜起伏,那我們對人生中的一切就能隨遇而安,輕鬆以對。

  訓練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透過打坐禪修。打坐能打開我們的心去接納人生中的每一個時刻。每一瞬間、每一刻都是獨一無二、全然未知的。我們心中的世界看似可以預料、可以捉摸,我們也相信,隻要心想著生活中所有的事件和該辦的事項就能讓我們感到踏實安全。然而這一切都隻是幻象,唯有不受任何觀念成見濛蔽的當下此刻纔是真正獨一無二的。它是純然未知的,我們從不曾體驗過這一刻,而下一刻跟我們現在所處的這一刻也不會相同。禪修教導我們如何坦率直接地看待人生,這樣纔能完全不受任何觀念成見的濛蔽,真實的體驗當下此刻。

  如果我們仔細去看看佛法──換句話說,就是佛的教法,如實的真相──就能瞭解,禪修的目的是要解除痛苦。也許這就是禪修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人的緣故,因為除非是遇到瞭煩心事,否則大傢通常不會去盤腿打坐。但是佛的教義並不隻是要解除痛苦的癥狀而已,真正的目的其實是要解除痛苦的原因或根源。佛說:「我隻教一件事:痛苦和停止受苦。」

  我在本書中想要強調的是,痛苦的根源是心──我們的心。快樂的根源也是我們的心。寂天菩薩(梵文Śāntideva)在《入菩薩行論》(梵文Bodhicaryāvatāra)中談到痛苦這個主題,為如何減輕我們的痛苦,提供瞭一個知名的譬喻。他說,如果你走在地麵上覺得腳痛,你可能會想用皮革將整個大地都覆蓋起來,這樣你就永遠不會因為踩到地麵而受苦瞭。可是,要到哪裏去找這麼大一塊皮革呢?其實你隻要用一小塊皮革裹住你的雙腳,這樣感覺就像全世界的地麵都鋪上瞭皮革,你會永遠受到保護。

  換句話說,你可能會想無止境的去處理外在環境的問題,以便停止痛苦──通常我們都是這麼做的。這是一般的做法,你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辦法解決外在的問題,但佛陀的教法卻是全新的觀點,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大相信:如果你修練自己的心,就能減輕所有來自外界的痛苦。當有事情讓你心煩時──有人在煩擾你,有個令你惱怒的情況,或是肉體的痛苦在睏擾你──你得透過禪修來修練自己的心。修練自心是唯一的方法,透過這個方法,我們對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就會開始感到快樂與滿足。

  對於「痛苦」這個字,我們需要釐清一個很重要的差彆。當佛陀說:「我隻教一件事:痛苦和停止受苦。」他是用dukkha這個字來形容痛苦。Dukkha跟疼痛、傷痛不同,傷痛跟愉悅一樣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愉悅交替齣現,任何一個齣生在這個人間,有肉體和心靈的人都會有這些苦樂的感受。

  佛陀並不是說:「我隻教一件事:傷痛和停止傷痛。」他說傷痛是──你長大後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你得成熟自我接納現實,輕鬆麵對事實真相,因為你的人生中一定會有傷痛。你無法達到當你所愛的人死去時不會悲痛的境界。你也無法達到從樓梯上摔下來不會瘀青的境界。當你年紀漸長時,你可能會腰酸背痛,可能會膝蓋痛。這些事情和很多其他的事情都會發生。

  即使是修為最高深的禪修者也會有情緒,這種能量的特性在人類體內流動──較沉重、較煩悶的能量,我們稱為沮喪、恐懼或焦慮──這類的情緒能量在所有生物體內運行,就像氣候每天都會有變化一樣。我們內在的氣候也是經常在遷流變化,不管我們有沒有徹底開悟都一樣。那麼問題就是,我們要如何修練這種不斷變化的能量呢?我們要徹底認同它,被它沖昏瞭理智,被它牽著鼻子走嗎?

  Dukkha這個字也可以翻譯成「不滿」或「永不滿足」。隻要持續對人類現實情況不滿,Dukkha就會繼續存在,這錶示持續對愉快和不愉快的現實情況不滿是人生的一部分。所有的生物都有強烈的傾嚮,希望愉快、順心、舒適、安全的感覺能普遍存在。如果任何形式的痛苦齣現──任何事不如意、不舒適或不安的感覺──我們就想逃走和躲避它。這就是我們要學習打坐的原因。

  為什麼要打坐?

  我們打坐禪修不是為瞭要讓自己覺得舒服,換句話說,我們打坐不是為瞭讓自己隨時隨地都覺得很舒服。我猜你讀到這裏時一定會覺得很震驚,因為很多人來打坐隻是為瞭要讓自己「感覺更好」。然而,你會很高興知道這點,打坐的目的也不是要讓自己覺得難過。打坐的目的是要給我們一個機會去用開放、慈悲的心去關注任何發生在現實中的事情。禪修中的冥想空間就像廣大的天空那樣──寬廣、遼闊,足以容納任何事物。

  打坐時,我們的思想、情緒會像浮雲般短暫停留,接著就飄走瞭。好的和舒適的,愉快和難過痛苦的──這些所有的情緒都會來來去去。所以打坐的精髓是要訓練這種根本的、絕非人類慣性模式的東西:也就是說,不管發生任何事都要留在自己身邊,不要在我們的經驗中再貼上好壞、對錯、淨穢的標簽。

  如果打坐隻是為瞭要感覺良好(我想我們所有人暗中都是這麼希望的),那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一定是哪裏做錯瞭。因為打坐有時候會是很不舒服的經驗,一般禪修者普遍的經驗是,在某個平常的日子或某個平凡的閉關靜修中,感覺到無聊、焦躁、腰酸背痛和膝蓋痛的體驗──甚至連心可能都會覺得疼痛──有很多「不怎麼舒服」的感受。打坐反而是一種慈悲心的開展,在所有的人生體驗中,跟自己和自己的處境同在的能力。在打坐中,你敞開心胸去接納生命呈現給你的一切。打坐是要學習如何腳踏實地,不斷地迴到此時此地。雖然有些形式的打坐是為瞭要達到某種特殊的境界,以某種方式提升或超越人生中的睏境,但我受過的禪修訓練,同時也是我在本書中要教的是徹底覺醒地麵對我們的人生。這種方式的打坐是要打開心靈和心智去接納人生中的睏境和喜悅──接納它的本來麵目。這類禪修的成果報酬是永無止盡的。

  當我們打坐時,隨著日積月纍的修習就能逐漸培育齣五種特質。你可能會發現每當你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打坐?」,對重新連結這些特質也會有所幫助。第一個特質──也就是說,每次我們打坐時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培養和培育自己堅定不移的決心。有一次我跟某人談到這件事時,她問說:「這種堅定不移的感覺是不是像一種忠誠的行為?那我們要對什麼忠誠?」透過打坐,我們發展齣一種對自己的忠誠。我們在打坐中培養的這種堅定感可以直接解釋成對我們的人生經曆忠誠。

  堅定不移錶示當你坐下來禪修時,願意讓自己去體驗當下那一刻所發生的一切──你的心或許一小時飛騰百裏,你的身體可能會抽搐,你的頭可能在劇烈疼痛,你的心也可能充滿恐懼,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要留在當下,跟那個體驗同在,就是這樣。有時候你可能坐瞭一小時都毫無進展,然後你可能會說:「這節禪修坐得很糟,我剛剛坐瞭一節很糟糕的禪坐。」但是,願意坐在那裏十分鍾、十五分鍾、二十分鍾、半小時、一小時,不管你坐多久──這樣就是在慢慢培養對自己忠誠和堅定的慈悲錶現。

  我們往往習慣對實際所發生的事情貼上很多標簽,添加自己的想法和批判。堅定不移──對自己忠誠──錶示你願意放下這些批判。因此,以某種程度來說,堅定的一部分含意是,當你發現自己的心時速萬裏,你腦中正在想著雜七雜八的事情,這種非人為造成的時刻就那樣無端發生瞭:你仍要留下來與這個經驗同在。

  在打坐中,你逐漸培養齣這種對自己忠貞不渝、堅持不懈的特質。我們在打坐中學習這麼做時,在打坐時間以外的各種情況中就會變得越來越能堅毅地留在當下,或者我們稱這個為「座下禪定」的功夫。

  我們藉打坐産生的第二個特質是清明覺照。這個特質跟堅定不移很類似,有時候也叫做清明覺知。透過打坐能培養齣及時發現自己處在慌亂不已、對人事環境冷酷麻木,或麵對人生時自我封閉的情況。我們能及時覺察到這種神經質連續反應的開端限製瞭我們體驗快樂或跟彆人聯係的能力。你可能會以為因為我們坐著禪修時非常安寜寂靜,一心專注在呼吸上,我們就不會注意太多彆的事情,但事實卻正好相反。透過培養堅定不移的能力,這種學習保持靜坐狀態的方式,就能讓我們開始養成一種不批判、無偏見、清晰看事物的能力。念頭來來去去,情緒起起伏伏,這一切我們都能很清楚的照見。

  在打坐中,你會越來越靠近自己,開始比以前更清楚地瞭解自己,不再用概念分析、反而能更清晰地看見實相,因為藉著規律的練習,你會看到自己不斷重復在做的事情,看到你在心中不斷重播同樣的影片。伴侶的名字或許不同,老闆的名字或許不同,但差不多都是重復的主題。打坐能幫我們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和限製我們生命的慣性模式。你能更清明的看見自己的妄念,看清自己的批判,看清自己的防衛機製,因此打坐能加深你對自己的瞭解。

  我們在打坐中所培養的第三個特質,事實上,當我提齣堅定不移和清明覺知時已經間接提到瞭──我們心情苦悶時讓自己打坐就會産生這種特質。我認為把在禪修中開發齣來的這個列為不同的特質真的很重要,因為當我們在打坐時體驗到心情苦悶(我們都會有這種經驗),通常會覺得「我們好像哪裏做錯瞭」,所以第三個特質似乎在內心中有係統地開發齣一種勇氣,心中會逐漸産生勇氣。我認為「逐漸」這個字在這裏非常重要,因為這種勇氣的養成可能是一種緩慢的過程。但假以時日,你會發現自己漸漸發展齣勇於體驗不舒服的情緒、棘手的事情和人生各種磨難的能力。

  打坐是一種轉變的過程,不是一種固執地想要改變自己、美化自己的神奇魔法。我們越是勤於練習、越加打開自己的心胸,就越能在人生中培育齣這種勇氣來。在禪修中,你永遠不會真的覺得你「做到瞭」,或者你已經「達到瞭」。你隻是感覺能夠輕鬆地體驗本來一直存在你內心的事物。有時候我稱這種轉變的過程為「恩典」,因為當我們開發齣這種勇氣時,我們讓自己的各種情緒自然浮現,可能會突然産生靈光乍現的洞見,如果用概念式的分析去思考我們到底哪裏齣瞭問題,或這個世界究竟哪裏不對勁,是不可能齣現這種深刻洞見的。這些靈光乍現的洞見來自打坐的行為,打坐需要勇氣,而且這種勇氣需要一段時間纔能養成。

  透過勇氣的養成,我們對世界的觀點經常也會變得更優美,即使隻是微乎其微的改變也好。打坐能讓你看見以前從不曾見到的新鮮事物,或瞭解你以前從不曾瞭解過的事情。有時候我們稱這種打坐的利益為「福報」。在打坐中,你學會如何脫離自我的慣性模式夠長的時間,以便讓你的智慧有展現的空間,這種情形的發生是因為你已經不再壓抑這種智慧瞭。

  當你培育齣這種能夠體驗最難忍的苦悶情緒的勇氣時,你就能在打坐中繼續與它同在,就會發覺你能從內在世界中得到多少的安慰、多少的安全感。因為在那個時候,當你心中有諸多的情緒時,你開始能真正接觸那種情緒的感受,接觸隱藏在情緒底下的能量。正如你將會在本書中學到的那樣,你會開始盡量放下那些語言文字、故事情節,然後靜靜地坐在那裏。隨後你會瞭解,即使那似乎是不太愉快的感覺,你覺得好像被迫再次經曆那個迴憶,迴顧你情緒中的故事情節──或是你想脫離的情緒、迴憶。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經常神遊到愉悅的幻想中。事實上,其中的秘密是,我們根本就不想做這件事,我們有一部分的自我是真的很誠心的想覺醒,想敞開心胸。人類想要感覺自己活得更清醒、更有活力。但同時,又不喜歡這種現實能量中稍縱即逝、瞬息萬變的特質。簡而言之,我們絕大部分的心態其實寜願選擇內心的妄想和計畫的舒適感,正因為如此,禪修纔會這麼睏難。體驗苦悶的情緒和培養這些所有的特質──堅定不移、清明的覺知、勇氣──確實能重新改組我們的慣性模式。打坐能放鬆我們的身心狀態,放鬆我們控製自己的方式,放鬆我們長期讓自己受苦的作風。

  我們在打坐中養成的第四種特質也是我過去經常談到的,就是清醒麵對我們的生活、麵對每一刻,並如實接納它的能力;這也是打坐禪修的至要精髓。我們培養齣對當下此刻的關注力,學習單純地留在當下,而且我們對單純地安於當下真的非常排斥!我剛開始禪修時,認為自己不擅長打坐,隔一段時間後我纔發覺,我對安於當下非常排斥。隻是單純地待在這裏──專注在此時此刻──並不能給我們任何形式的肯定感或可預測性。但是當我們學習如何輕鬆看待當下此刻時,就等於學會如何輕鬆看待未知。

  生命嚮來都不是可以預料的,你可以說:「哦,我喜歡這種不可預測的情況。」但頂多隻能接受到某種程度,隻要這種不可預測的情況是很有趣和具冒險性的你纔會喜歡。我有很多親戚對像高空彈跳和所有這類恐怖的事情都很感興趣──尤其是我的姪子和姪女。有時候,光想到他們這些活動就讓我覺得心驚膽跳。但是每個人,即使是我那些心性狂野的親戚也有一定的極限。有時候,最有冒險性的人會在最奇怪的地方遭遇自己的極限,比方說,喝不到一杯好咖啡的時候。我們願意倒吊著從橋上跳下去,可是喝不到一杯好咖啡的時候就大發雷霆。奇怪的是,喝不到一杯好咖啡竟然會成為一種陌生的感受,但不知為什麼,對某些人,也許對你而言,這個界綫就等於讓你踏進瞭一個不舒服、不確定的領域。

  所以碰到我們的極限、接受當下此刻和陌生未知的這個地區,對希望覺醒和想打開心靈和心智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強大有力的地點。當下此刻是讓我們燃火的地方,是激勵我們轉化自己的東西。換句話說,當下此刻是你個人旅程的燃料。打坐能幫助你麵對自己的極限,當你開始起而反抗它時,你就輸瞭。麵對當下的未知能讓你真正體驗你的人生,更全心投入各種關係中,更充分履行承諾。這就是全心全意過生活。

  打坐是改革,因為它不是最終的落腳處:你可以變得遠比以前更安定。因此我纔會年復一年地持續打坐下去。如果我迴顧過去時,完全感覺不到任何的轉變,無法體會到更安定更柔韌的感覺,就會覺得很洩氣,但我的確有這種獲得轉化的感覺。而且永遠會有另一個挑戰齣現,讓我們保持謙卑。生活會打亂你的陣腳,我們永遠得訓練自己從更安定的地方,用更開放的心胸去麵對未知的事物。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事,你以為已能完全掌控自己,以為真的能泰然自若地麵對一切時,卻碰到讓你忍不住抓狂的事情。比方說,你正要開始讀一本「有定力的比丘尼」寫的關於如何打坐的書。你得知道還是有些事情會讓我變得有點像小頑童,即使打坐多年,我在麵對當下此刻時也會碰到挑戰。幾年前,我跟孫女兩人單獨旅行,她當時六歲。那是很尷尬的經驗,因為她那時很難相處,對每一件事情都說「不」,我對這個我喜愛的小天使卻不停地失控。所以我說:「好吧!這是妳和奶奶之間的事,妳不會把這件事情告訴任何人對吧?妳知道的,就是妳看到封麵上有奶奶照片的那些書?還有拿著這些書的那些人,妳都不能把這件事情告訴他們!」

  重點是,當你美麗的外衣被撕破時,那是很令人尷尬的事情。當你有認真在禪修時,這是天底下最令人尷尬的事情瞭,但你又會慶幸能藉此看到自己仍會被哪些事情睏住,因為你希望在臨死時不會碰到驚人的意外。當你自認是某個聖人躺在臨終的床上時,你不會希望發現護士把你逼到沮喪和憤怒的極限,你死時不僅會很氣那名護士,而且還會覺得你整個人生的理想都幻滅瞭。所以,如果你想問我們為什麼要打坐,我會說,打坐是為瞭讓我們對當下此刻的一切變得更靈活有彈性、更有包容心。你臨終被護士激怒時,可以說:「要知道,人生就是這樣。」你能讓它過即不留,遇到這種事你仍能保持定力,甚至希望你還能一笑置之──碰到這個護士,你還真是幸運啊!你可以說:「這真是太荒謬可笑瞭!」這些戮破我們美麗外衣的人,我們稱他們為「精神導師」。

  關於我們為什麼打坐的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特質,我稱它為「沒什麼大不瞭的」。當我提到我們對當下此刻要更有「彈性」時,我說的就是這個。對,透過打坐禪修,你可能會體驗到深奧的洞見,美妙至極的恩典或法喜,或轉化的感覺和新發現的勇氣,不過最終還是:沒什麼大不瞭的。你躺在臨終的床上,碰到這個令你抓狂的護士,很好笑:沒什麼大不瞭的。

  這是我的上師丘揚‧創巴仁波切教我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沒什麼大不瞭的。記得有一次我以為自己在禪修上獲得瞭一個很強大的體驗跑去找他時,我當時很興奮地把這個體驗告訴他,他臉上齣現一種錶情,一種難以形容的神情,非常空明的錶情。你也不能稱它為慈悲、批判或任何東西。當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他時,他輕碰我的手說:「沒……什麼……大不瞭的。」他不是說「不好」,他也沒說「好」。他的意思是說,這些事情發生後會轉變你的人生,但同時也不要把它們看得太重要,因為這樣會導緻自傲和我慢,或一種自以為特彆的感覺。從另一方麵來說,把你的睏境看得太重又會帶你到另一個方嚮;它會將你引進貧乏、貶損自己和看輕自己的情況。所以打坐能幫助我們培養這種沒什麼大不瞭的觀感,這不是憤世嫉俗,而是一種幽默風趣和靈活變通的錶現。你已經看透一切,而看透一切會讓你更珍惜一切。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對《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這本書的期待,已經纍積瞭很久。佩瑪‧丘卓的名字,在我心中代錶著一種智慧的燈塔,總能在迷茫的時候,給予我一絲光亮。颱灣的生活壓力確實不小,尤其是在都市裏,常常感覺自己被無形的網給睏住瞭,喘不過氣來。這本書的書名,“當下是良師”,簡直說齣瞭我心底最深處的呼喚。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我們總是追逐未來,或者沉溺過去,卻忘瞭眼前的這一刻纔是我們真正擁有的?我很想知道,佩瑪‧丘卓會如何通過她的教誨,來引導我們真正地“活在當下”,並且把“當下”這個看似虛無的概念,變成我們生活中切實可行的指南。我期待書中不僅僅是關於打坐的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轉變,一種看待世界和自己方式的更新。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學到一些方法,讓自己在麵對挑戰時,不至於那麼容易被擊垮,能夠找到內心的韌性和力量。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很樸素,但卻有一種寜靜緻遠的美感,讓我還沒翻開,就已經感受到瞭它所蘊含的力量。

评分

這本《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光看書名,就有一種被溫柔擁抱的感覺。我一直對佛教的慈悲和智慧很感興趣,但又苦於沒有一個好的入門引導。《佩瑪‧丘卓》這個名字,對颱灣的讀者來說,幾乎是“禪修”和“心靈療愈”的代名詞,她總能用最淺白、最貼近人心的語言,講述深刻的道理。書名中的“當下是良師”,更是讓我覺得,原來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成為學習和成長的契機,不需要刻意去尋找什麼“高深的法門”。我常常在生活中感到一種無力感,好像很多事情都失控瞭,但又不知道該如何去調整。我相信,佩瑪‧丘卓的教導,一定能幫助我重新認識“當下”的力量,學會如何在不如意的環境中,找到平靜和接納。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練習方法,不隻是理論上的闡述,而是真的能讓我操作起來,比如如何處理負麵情緒,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抽離片刻,重新注入能量。颱灣的生活節奏很快,我們很容易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這本書的齣現,仿佛一劑清流,能幫助我慢下來,去感受,去體會。

评分

這本書名《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一讀到就讓我眼睛一亮。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佩瑪‧丘卓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股安心的力量。我一直對佛法和禪修感到好奇,但總覺得有些遙遠,不容易觸及。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對未來的焦慮,或者對過去的懊悔,而忽略瞭最真實的存在——當下。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核心,“當下是良師”,這讓我覺得非常貼切,也給瞭我一個清晰的切入點。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方法,讓我能真切地感受和體會“當下”的智慧,而不是流於空泛的理論。颱灣的生活節奏其實也不算慢,常常需要停下來,喘口氣,問問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又在逃避什麼。佩瑪‧丘卓的教誨,我一直覺得是很接地氣的,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溫柔的提醒和引導。希望這本書能像一個和藹的長者,在我感到迷茫的時候,為我指點迷津,讓我學會如何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和力量。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頗有質感,觸感溫潤,拿在手裏就覺得很舒服,這或許也是一種“當下”的體驗吧,連翻開書之前的期待,也充滿瞭禪意。

评分

《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這個書名,對我這個長期在生活漩渦中掙紮的人來說,簡直是一股清泉。佩瑪‧丘卓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就是“慈悲”與“智慧”的代名詞,她的文字總是能穿透我內心的迷霧,給我一種莫名的安定感。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當下”的重要性,這正是我們現代人最容易忽略的一點。我們總是想著“等我賺到錢就如何如何”,“等我退休瞭就如何如何”,卻忘記瞭,生命中最真實、最寶貴的,就是此時此刻。我非常好奇,佩瑪‧丘卓會如何將“當下”這個概念,與“打坐”這個修行方式結閤起來。我一直對打坐感到好奇,但又覺得它太神聖,太難觸及,總覺得需要很高的境界纔能做到。這本書名給瞭我一個希望,讓我覺得,或許打坐並不像我想象的那麼遙不可及,或許,它就蘊藏在我們每一個“當下”的呼吸和感受中。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實際的、可操作的練習方法,讓我能真正地將這種智慧融入我的日常生活,在颱灣這樣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寜靜之地。

评分

一直以來,禪修對我來說就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總覺得需要很高的修為纔能開始,或者需要到一個非常清幽的環境纔能進行。但《當下是良師,佩瑪‧丘卓教你如何打坐》這本書名,恰恰戳中瞭我的痛點。尤其“佩瑪‧丘卓”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是智慧、慈悲和深邃的代名詞。我曾經讀過她的一些零散的文章,總是能被她那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所打動。這本書強調“當下”,這對我來說太重要瞭。我們常常被各種雜念睏擾,前思後想,反而失去瞭對當下真實感受的覺察。我非常好奇,佩瑪‧丘卓會如何將那些看似深奧的禪修理論,化為我們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我是那種有點“完美主義”傾嚮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做到最好,打坐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常常因為達不到“標準”而氣餒。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或許我可以放下那些執念,以一種更寬容、更接納的心態去嘗試。我期待書中能有清晰的步驟和引導,讓我明白如何從最基礎的呼吸練習開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練習和深化。尤其是在颱灣這樣充滿活力的社會,我們更需要這樣的“暫停鍵”,來重新連接自己,找迴內在的平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