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月,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慶祝創刊九十週年,有篇迴顧文章中提到該刊專訪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學時代就是校園刊物主編,歐巴馬深懂箇中滋味地對紐約客雜誌說:「人生苦短,我們無法在這短暫的時間內改造整個世界。但我覺得我們所做的諸多決定至為重要。」「終究,我們都是一則長篇故事的某個段落,」,歐巴馬說:「我們隻是試著要把自己的段落給寫對。(We just try to get our paragraph right.)」
所以,用「太陽花學運」命名這場運動,不但有商業消費之嫌,且囿限瞭它的組成份子與能量放送。另一方麵,由於運動期間爆發攻占行政院的插麯,以及運動後期也有「路過」數名藍營立委選區的街頭活動,可見它也超齣「占領國會」的靜態層級。因此,本書謹以法國哲學傢傅柯(Michel Foucault)《這不是一支煙鬥》(Ceci nést pas une pipe)的縝密解析入手,將書名定為《這不是太陽花學運》,希冀讓主體闡釋更多元、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