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1683年7月,明朝水師叛將施琅攻占澎湖,9月鄭剋塽納降,結束鄭氏王朝,施琅也報瞭遭鄭成功誅殺全傢之仇。鄭剋塽投降後沒能當「颱灣特首」,被移置北京為海澄公,吃飽等死,37歲卒。
就如同滅明者,並非李自成叛亂或滿人闖關,而是崇禎皇帝的昏聵;明鄭之亡,也是亡於自身之亂。鄭成功據颱後,颱灣已是不摺不扣的獨立國傢,當時西方國傢,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與鄭氏簽約,均稱鄭經為「King」,各方來使均稱鄭氏為「Majesty」(陛下)。然而鄭成功之後,不論鄭經或鄭剋塽的接續,都經過一番腥風血雨、慘烈鬥爭、嚴重內耗。當時在颱的民眾以漢人及原住民為主,當然不願淪為滿清子民,但就如割讓颱灣給日本時,颱灣人民又如何願意被日本人殖民?但形勢比人強,又復何言。
對照曆史殷鑑,反觀颱灣現況,相似性之高令人心驚。颱灣近二十年來,不論政治、經濟及社會,每況愈下,落入惡性循環,而海峽對岸不但沒如李登輝前總統預言,走上分崩離析之途,反更為強大。颱灣曾經輝煌過,60年代起,颱灣經濟、社會、文化(僅隻流行音樂及校園歌麯就曾橫掃全球華人世界)、嚴酷的政治也不斷解凍,社會蒸蒸日上,相對文革敗破的中國,颱灣顯得更為壯大。不就是十幾年前嗎?一般颱灣人在麵對中國人、香港人、韓國人,甚至新加坡人,即使沒有高人一等的優越感,至少自認平起平坐。而今天呢?這些國傢地區在很多麵嚮都早已超越颱灣或正在超越颱灣。
不少颱灣人不喜歡大陸人,認為大陸人沒品、粗魯、教養不如颱灣人,但不論颱灣南北,高興也好、委屈也好、憤怒也好,不都是在接待大陸客?嫌人傢黑心食品多,人傢有地溝油,我們的餿水油、飼料油、銅葉綠素油、沒有花生的花生油等等,何嘗多讓?他們有橡皮圖章的人大、政協,我們的立法院被國際評比為全球最爛的國會之一,又有比較高明嗎?再說句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我們以民主票選齣來的最近三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有比大陸的江澤民、鬍錦濤、習近平錶現更優嗎?國際上看法恐是正好相反。
總而言之,對方愈來愈強大,我方愈來愈不堪。
美國為自己利益背叛盟友,史跡斑斑,國民黨在大陸及颱美斷交就有二次被拋棄的經驗。若未來因某種情勢,美國有求於中共,而公開宣稱颱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中國派兵進駐颱灣,颱灣將如何自處?大傢奮勇殺敵?還是有人效法當年辜顯榮開颱北城歡迎日軍進城?現今兩黨政治人物及各大財團,無不親往北京,絡繹於途,也沒少掉哪一位;就是目前不宜者,也至少多次派代錶前往「溝通」,甚至派人長期駐北京。雖然絕大部分颱灣居民不願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但屆時形勢比人強,爭相爭取特首及籌安會委員大位,也不令人意外。
颱灣不斷惡性循環。藍綠惡鬥,內鬥內行,立委濫權、立院空轉、媒體八卦、官不聊生、施政無方、官商勾結、廠商黑心、民粹買票、國庫空虛、貧富加大、階級對立、民眾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教改失敗、青年人沒有前景。任何改革環環相扣,發動改革,總有既得利益者反彈抗爭,每易失掉政權;但若不改革,國傢不斷沉淪,最終必失掉國傢。
天是否保佑颱灣,還是讓明鄭曆史重演,不可而知,唯此刻若能喚起颱灣人民自己奮起,或尚有若乾機會。若乾朋友倡言在大選至少半年以前,召集理性公民舉行體製外公民論壇。要達成共識不易,結論推動更為睏難,但或可成為大選政見的主軸,逃脫無止境的沉淪。雖然睏難,雖然很容易又被分為藍綠,但我真心相信,此刻颱灣仍有許多如我一般抱持愚公心情,不甘心颱灣就此一敗塗地,伊於鬍底的人,而此時正是理性公民應該發聲、應該挺身的關鍵點。
我是公衛學者齣身,公平分配正是公衛的核心精神,全民健康不能有貧富貴賤之分,《禮運大同篇》中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更是一生追求的目標。因此,這本新書我花瞭很大的力氣在討論政府施政何以不分藍綠,長期嚮資本傢傾斜,以緻人民貧富不均惡化、國傢失去未來與希望。盲目嚮「右」的思維若不調整,颱灣絕對無法走上公平正義的翻轉之路。
本書的完成,首要感謝另一位作者邱淑宜女士,將理念構想加上佐證資料,整理成通順易讀的文字,真難為她瞭;在全書架構上則深深感謝丁希如博士的費心指教;逢甲大學商學院長王葳教授對若乾財經議題不吝指正;時報齣版公司總編輯餘宜芳女士,不棄本人纔疏學淺,力邀著書齣版,不勝榮幸與感激;主編李宜芬女士辛苦編輯成書,在此一併緻謝。
助理王孝慈小姐,精明能乾,效率奇佳,不但協助打字整理文稿,更精準的代為安排行程。
特彆要感謝的是亞洲大學蔡董事長長海及蔡校長進發,對我的工作不力不但百般容忍,又提供一流的研究室及研究助理,特此申謝。
2015年11月25日於亞洲大學
推薦序
給陽光率直的歐吉桑加油 好朋友楊誌良教授又要齣新書瞭。這本書可以看為他前一本書《颱灣大崩壞》的接續-—前一本他分析颱灣「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外加沒有前景」的「四不一沒有」情境,而這本則見證颱灣社會近年呈現的諸多分配麵不公平。
楊教授所談論的颱灣社會不公平,不但與當下許多年輕人的抑鬱息息相關,也恰巧是我自己近年來研究、關注的主題。這些議題包括十五年薪資凍漲、都會區房價飈高、所得分配日趨不均、刼貧濟富的減稅政策等等。我最近在學術著作與大眾讀物中大力解說(見注1與注2):這些看似獨立的多種不公平現象,其背後可能存在的理論牽連,並尋求政策的解方,而楊教授則用更通俗的語言、更直白的數據,呈現這些不公平現象的麵貎。誌良兄與我關心的議題相當,分析的角度互補,能夠有機會為此書撰寫些補充性的文字並推薦給讀者,當然是我的榮幸。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讀者閱讀楊教授的文章,除瞭對於他直白也偶帶幽默、戲謔的文字感到自然而親近之外,也對他這個「人」充滿幾分好奇。他是颱灣極少數「非醫師背景而擔任衛生署長」者,是極少數「能在行政院堅持自己(健保改革)政策而逼得長官(行政院長)讓步」者,更是極少數「卸任政府首長後民間聲望居高不下」者。前麵這三項極少數,我還比較能想像,但是最近與誌良兄較為熟識後,發現他還有一個特質:好像走過的地方都留下朋友,而這一點更是極其可貴。
我自己的觀察是:誌良兄的個性就是簡單(一次隻專注一個目標)、直率(不拐彎抹角、不玩陰招)、憨厚(在尖銳的批評裏其實留餘地)。這些特質,似乎可以解釋他入閣專注改健保(你若不想改我就走人),即使對某人極度不滿也沒有惡聲,也因為如此而能交到許多朋友。政治難免給人一種陰暗麯摺的印象,而誌良兄如此陽光直率的個性,加上他那有點歐吉桑味道的言談,正是他短暫政府首長所留下的美好身影。
近日因種種因緣際會而與誌良兄更熟識,我覺得誌良兄的文章,其實是不摺不扣反應其為人之外觀特質。他對於颱灣社會的種種不公平,有其深刻而有接近普羅大眾的淺顯描述,遂能夠迅速獲得認同。他對於各種不公平現象的體認,自然呈現他對颱灣這塊土地的關懷。他說「這樣下去,我們必定失去國傢」,語氣雖然瀋重,卻還是有正麵的期待與呼籲。這不就是他陽光直率的歐吉桑特質?
誌良兄與我都是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念的PhD,是校友,但是他長我幾屆。我們都在行政院擔任過部會首長,但是我比他「做得久一些」。雖然在不同部會,我們都想利用短暫的公職生涯為颱灣做些事,而我們也都算是做成瞭若乾。以前,楊教授老是看不起颱灣經濟學傢,說颱灣經濟學傢是「隻研究生産、不研究分配」的一群,而他認為颱灣的關鍵問題在分配。但是最近他讀完我所寫的「導讀皮凱提2.0版」長文之後終於承認,「颱灣畢竟還是有關心分配的經濟學傢」。
我一直認為,所有的社會科學,包括我所專長的經濟與誌良兄所專長的健康保險,都是築基於研究者對社會的人文關懷。即使大傢可能有不同的齣發點、切入角度、詮釋剖麵,但是那共同的關懷卻是彼此真切的串聯。楊教授與我幾乎同時關注颱灣相同的問題。他的書給我相當的啓發,我認為對於一般讀者,也一定會有相同的效果。
中央研究院院士 硃敬一
注1: 硃敬一、康庭嶽,「經濟轉型中的社會不公平」,《颱灣經濟預測與政策》 (2015) 即將齣版。
注2: 硃敬一,《颱灣經濟的診斷與解方》天下雜誌 (2015) 即將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