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個打開孩子們話匣子的問題
小小孩到大人
永遠聊不完的「你問我答」親子百科
--有看的、有聽的、有聞的、有吃的、有摸的、有想的--
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你知道他喜歡什麼?害怕什麼?擔心什麼嗎?
猶記得孩子還小的時候,最愛跟在爸爸媽媽的身後問東問西,因為他們是那麼渴望跟在父母的身邊、參與父母的生活,又那麼迫不及待想和大人分享這個神奇世界裏所發現的一切。
在這可愛的小書裏,有108個包羅萬象的問題,其中涵蓋親情、友誼、生活觀察、刺激想像、激發創意、心理情緒和哲學思考等等,例如「你想念誰嗎?」、「你想養什麼樣子的寵物呢」、「你希望明天一早在哪裏起床?」、「你曾經自己一個人嗎?」……不但能貼近孩子的心,許多父母在閱讀後錶示,這本乍看之下相當簡單--甚至有點過於簡單的書,反而開啓瞭他們和孩子之間極為不簡單的對話、說不完的話題。
另外,每一個問題都用心搭配一張相關的圖片,有些是齣自作者自己的手筆,有些則是翻拍自舊書,還有些是作者的孩子創作的,是一本獨特的圖文拼貼,讓親子間有更多可以一起觀察、一起發現的樂趣,甚至一起動手做做看。像是「你切過水果嗎?水果裏麵有什麼?」爸爸媽媽就能帶著孩子一起切開傢中的水果,跟著他們實際操作,然後一起品嘗,或是留下果實裏的種籽,種一棵水果苗;而「你喜歡摸什麼呢?」更是一個好玩的遊戲,把不同材質的物品放進紙箱內,鼓勵孩子閉著眼睛摸摸看,感受一下不同於用眼睛看的感官體驗。
《問我!問我》就像打開孩子心房的鑰匙,帶你一窺小小孩的內心世界,也能使你和孩子的關係更緊密、獲得豐碩的成果。如果你願意,就從這本書開始吧!
本書特色 ■基礎教育關鍵:培養語言力、思考力、專注力、洞察力、探索力、創造力。
■圖像豐富有趣:色彩鮮艷亮麗,封麵、規格大小或相片,處處都充滿驚喜。
■符閤兒童觀點:以孩子為主體,取材生活周遭的人事物,與經驗産生連結。
■題材相當多元:情境式學習,貫穿兒童各種層麵和五官知覺的108個問題。
■沒有正確解答:啓發式的問題,開放式的答案,慢慢引導孩子的成長發展。
■增進親子溝通:一問一答之間,彼此關心互動,輔助父母瞭解孩子的管道。
媒體書評 一翻開書,讀者就能看見一頁寫著「問題」,是「聰明、構想精彩的圖書」,不僅呼應孩子們對已知事物的看法,還喚起瞭孩子們的好奇心。有些問題幽默感十足,有些卻使孩子覺得不明瞭,有些娛樂性高,有些則令人感到悲傷,但都非常引人入勝。整體來說,它是「極具使用價值」的繪本。-《南德日報》
在親子交談中,父母可以藉由《問我!問我!》108個廣泛的問題,幫助孩子激發創意、發揮想像。每個問題都對應一幅插圖,大緻由收藏的照片、抽象拼貼畫,或擷取自舊書的圖片所組成,成功提升本書的層次。假設少瞭這些,單憑書中那些部分早已為人熟知的問題,根本無法得到這個效果。-《時代週報》
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本書更能促進說話及理解能力!-《斯圖加特日報》
《問我!問我!》是每個四歲以上的兒童,都應該擁有的一本書。-《科隆環視報》
這本書是對父母最好的挑戰。-《柏林日報》
一本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蘊藏瞭無數珍寶的小書。-《美國書商協會》
這個鞦天最輕鬆,也最溫暖的書籍:深具啓發性,非常適閤孩童閱讀,並且思想深刻的小正方形繪本中,共有108個和孩子們談天的話題,父母與孩子們可以聊聊彼此經曆過的事情,也能錶達自己的感受,或抒發對未來的計畫。為人父母者若想認真看待孩子,就應該抓住108個機會。-libri.de網路書店
粉絲留言 ■書中提供一個空白欄位,讓小朋友畫齣「自畫像」。除瞭藉此要求父母和孩子們說說話,同時也是一種「自我認知」的方法──不隻是為瞭孩子們,裏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大人偶爾自我作答。
■我認為,收錄適閤特定年齡層兒童的問題,與透過圖畫開啓說話契機的想法新穎。正方形的書型很吸引人,設計成功。
■不管年紀多大,本書給瞭相當多美好的談天誘因。文字結閤瞭圖片及所搭配的問題,隻要一打開書,大小讀者便迫不及待嚮對方敘述自己的想法,天南地北的聊起來。包括那些自以為已經非常熟悉的人,也展現瞭好奇的一麵。
■這本書適閤用來啓發孩子的思考能力、認知事物的關連性、尋求問題的答案,以及傳遞知識。書中的插畫圖片不但真實,也非常簡單,更能激發小讀者提齣問題。
■外型迷你的小書,提供瞭108個問題。四至十歲的孩子,可以用每星期兩次的頻率來迴想、嘗試,詢問其他人對這些問題的迴憶──一整年的時間,足以建立「問答時間」的基礎。根據這些貼心、快活又帶點嚴肅意味的問題,親子的感情更加融洽。在左側色彩鮮艷的書頁上,列印著問題,右側的書頁上,則印有照片、插畫、油畫……訓練錶達能力、記憶力,並貼近不同的文化。這是一本多功能的使用小書,可以放進每個背包裏,不論長時間搭公車或坐火車,都能作為消遣之用。
■父母能開心的和孩子們溝通,並有助於發展其靈敏的感受。對於成人之間的溝通也有助益,它能使人立即找到聊天的話題。一切都在這裏,各年齡層都可以閱讀,懂得自我省察、持續發問。值得推薦!
■不可多得的繪本,因為它有趣味的素描、圖片和美術拼圖。我覺得特彆高興的是,孩子對我的過去及童年很感興趣,且能比較彼此之間的不同。
■當孩子們完全被書中的內容迷住時,父母將會發現,這本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書,令人感到興奮。
■《問我!問我!》這本書的呈現方式不僅具有美感、創造性,而且大膽、細心。整體而言,是贊的!
■一本超級棒的書,給從事教育相關行業的人和父母,即使隻是看看,談談那些趣味的照片、圖畫,再聯係書上所附的問題,你就會發現──它們真有意思。
■在托兒所工作瞭多年的我,經常與品質優良的書籍為伍。今天想與大傢介紹的是安提耶.達姆的作品《問我!問我!》。
書中的問題都能引起小孩子的注意,比方說:
‧如果你變成瞭國王或皇後會想改變什麼?
‧你知道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模樣嗎?
‧你可以說一個從前聽過的故事嗎?
‧無聊的時候你都做些什麼?
‧什麼事會讓你感到難過?
‧你喜歡聞什麼味道呢?
如果仔細的看著這些問題,讀者馬上就能發現,自己能夠找齣問題的答案,但最好的方法,還是和孩子們一同閱讀,因此我認為,本書並未限製閱讀年齡層。(我自己的書架上也有這本書,當然,之前是為瞭工作而購買的。)
這本書的書麵顔色喜氣洋洋,孩子素描的旁邊有一個很大的對話框框,裏頭寫著《問我!問我!》,整本書是正方形的,好特彆唷!
■身為幼教老師,極力推薦這本書。因為108個問題中,有歡樂的問題、也有悲傷的問題,有必須深深思考的問題、也有孩子們異想天開的問題。
‧你怎麼知道自己會長大?──「也許你需要穿更大雙的鞋子。」
‧你覺得爸爸最厲害的地方是什麼?──「他會丟紅蛋雜耍錶演?」
‧你有沒有比爸爸媽媽厲害的地方?──「電腦遊戲嗎?」
‧你希望什麼事情永遠不會發生?──「女巫騎著一把掃帚飛上天?」
‧如果大傢都沒空陪你玩你會做什麼?──「當然囉,幫傢裏所有的鞋子綁上蝴蝶結!」
‧你發明過什麼遊戲嗎?
‧你今天最想睡在那理?
‧如果隻有一天你希望自己能當誰?
‧從房間的窗口看齣去會看到什麼?
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撰寫的一份圖書簡介,其內容與《問我!問我!》這本書無關,且力求自然、詳盡: --- 《星際拓荒者:伊卡洛斯的遺囑》 導言:當文明的火種熄滅,新的黎明又在哪裏? 在遙遠的銀河係邊緣,人類文明的足跡曾短暫地留下耀眼的光芒。然而,那是一個被“大寂靜”吞噬的時代。恒星燃燒殆盡,超光速航行成為神話,地球早已化為一抔塵土。我們所知的曆史,隻是一個關於驕傲、探索與最終消亡的悲愴挽歌。 《星際拓荒者:伊卡洛斯的遺囑》並非一本關於宏大戰爭或英雄史詩的書籍。它是一部深沉的、充滿哲思的編年史,記錄瞭一個孤立的殖民群體,在星際間漫長的漂泊中,如何艱難地重建他們的社會結構、信仰體係乃至對“人類”這一概念本身的重新定義。 第一部分:殘骸上的新生 故事始於“諾亞方舟”計劃的最後三艘飛船——“啓示錄號”、“方舟之心”和“漂泊者”。這些承載著人類文明最後希望的巨型船隻,在遭遇未知的空間異常後,徹底失聯。我們的敘事焦點集中在“方舟之心”上,這艘船載著約五萬名沉睡的殖民者,在黑暗的星際介質中漂流瞭近兩百年。 當休眠艙的警報終於響起,醒來的人們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星係。引力異常,光綫呈現詭異的紫羅蘭色,周圍環繞著一顆擁有雙環係統的巨型氣態行星——“蓋亞之眼”。船上幸存的領導者,前生物工程師艾拉·文森特,必須麵對一個殘酷的現實:他們被睏住瞭。引擎損壞無法修復,資源儲備隻夠維持不到五年的基礎生存。 書中詳細描繪瞭他們在“蓋亞之眼”的一顆衛星上建立第一個永久定居點“新庇護所”的過程。這不僅僅是關於搭建庇護所的工程學描述,更深入探討瞭社會重構的陣痛。原有的社會階層在共同的生存壓力下被迅速瓦解。昔日的金融巨頭和底層技術人員,如今都必須學會如何狩獵、耕種和淨化水源。作者細膩地捕捉瞭這種身份重塑帶來的心理衝突——當生存成為唯一的法律時,道德的界限在哪裏? 第二部分:遺失的知識與禁忌的科技 隨著定居點的穩定,對新世界資源的探索成為核心議題。在一次深入“蓋亞之眼”大氣層邊緣的勘測任務中,一支探險隊發現瞭前文明的遺跡——一個巨大的、漂浮在行星磁場中的結構,被他們命名為“聖殿”。 “聖殿”並非人類文明的産物,它屬於在數百萬年前就已消亡的“源初者”。書中用瞭極大的篇幅,通過對“聖殿”內部符號和遺留數據晶體的破譯,揭示瞭源初者文明的輝煌與恐怖。他們掌握瞭對時空連續體的操縱,卻也因此觸及瞭宇宙的基本禁忌,最終導緻瞭他們的自我湮滅。 文森特博士及其團隊麵臨著巨大的倫理睏境:是繼承這份危險的知識,以求得更快的科技發展,還是將其視為瘟疫,徹底封存?書中對“禁忌知識”的探討,延伸到瞭對人類求知欲的本質拷問:我們是否有權利觸碰那些可能毀滅我們的真相? 第三部分:信徒與懷疑者 新社會的內部張力在“聖殿”的發現後被急劇放大。一部分人,被稱為“光輝信徒”,認為源初者的技術是救贖的階梯,主張立刻投入研究,重建超越人類理解的力量。他們相信,隻有掌握瞭這種力量,纔能真正擺脫宇宙的束縛。 另一派,由老一輩的機械師和哲學傢組成,堅決反對。他們引用瞭地球上古老的預言和曆史教訓,堅持認為人類的進步應該建立在可持續和可理解的框架之內。他們擔憂,對力量的盲目崇拜,將重蹈地球覆滅的覆轍。 這本書的高潮部分,聚焦於一場圍繞“聖殿”核心能源係統的爭奪戰。這場衝突並非傳統的軍事對決,而是一場關於未來方嚮的意識形態較量。作者通過不同人物的視角,展現瞭信仰如何塑造現實,以及在極端環境下,區分“希望”與“妄念”的艱難。 尾聲:嚮著未知深處的承諾 衝突最終以一種齣乎意料的方式平息,但代價是沉重的。新庇護所的人們明白,他們無法永遠依靠“漂流瓶”式的技術殘骸生存。他們必須做齣選擇:是固守在一個小小的衛星上,緩慢衰亡;還是利用有限的、但已知的源初者技術,嘗試進行一次“星際跳躍”,尋找一個更廣闊、但也更具風險的傢園? 《星際拓荒者:伊卡洛斯的遺囑》最終以一種開放但充滿希望的基調收尾。它不是一個關於勝利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韌性、記憶與傳承的故事。它提醒著讀者,真正的文明,不在於你擁有多麼先進的飛船,而在於你在最黑暗的時刻,選擇如何對待彼此,以及你對未來的下一代許下瞭怎樣的承諾。這本書探討瞭人類在宇宙尺度下的渺小,以及這種渺小中蘊含的、不可磨滅的求生意誌。它邀請讀者一同反思,當我們被剝奪瞭一切過往的輝煌時,我們還剩下什麼,能被稱為“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