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吧!孩子纔能獨立

放下吧!孩子纔能獨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教育心理
  • 獨立性培養
  • 放手
  • 成長
  • 傢庭教育
  • 兒童教育
  • 育兒
  • 情緒管理
  • 溝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在美國,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讓每一位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從培養孩子學會選擇開始。
在選擇時,父母是旁觀者,是建議者,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抉擇者。
還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在不斷選擇中成長,再成長!

  一個國傢國民的道德品質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傢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傢庭對子女的品質教育水準。孩子是傢庭教育的鏡子,傢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傢的命運。

  許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寵愛,過慣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他們不知道父母勞動的艱辛,體會不到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他們的重要性,認為生活的一切都來得那麼容易,那麼自然。如是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滋生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樣,顯然是不利於孩子今後走嚮社會發展的,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對孩子進行生活自理方麵的培養和訓練,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在美國,為瞭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製孩子的行為,在孩子一生成長的大多數情況下,師長都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事物進行選擇。

  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會麵臨很多選擇的機會,這些選擇機會對於孩子來說,是他們成長的機遇,讓孩子經曆選擇,孩子的能力會不斷提升。每做一次選擇,孩子的經驗、能力便提高一次。因此,父母要放手給孩子機會,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替,讓孩子成為現成的接受者,這樣的孩子將來的發展與成長是可悲的,人生遭遇是可憐的。

  讓每一位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從培養孩子學會選擇開始。在選擇時,父母是旁觀者,是建議者,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抉擇者。還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在不斷選擇中成長,再成長!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為《智慧育兒: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藝術》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不包含您提到的“放下吧!孩子纔能獨立”這本書的內容: --- 《智慧育兒: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藝術》 作者:[此處可填寫作者姓名,例如:張明] 齣版社:[此處可填寫齣版社名稱,例如:啓航文化齣版社] 書籍頁數:約 450 頁 定價:RMB 69.80 ISBN:[此處填寫示例 ISBN] --- 圖書簡介: 洞悉現代育兒的迷思,重塑親子關係的基石。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父母們似乎擁有瞭前所未有的育兒資源,但隨之而來的焦慮感也從未如此強烈。我們手握無數的育兒“指南”,卻常常感到迷失方嚮:如何纔能培養齣一個自信、有韌性、能夠自我驅動的下一代?傳統的說教和控製,真的能奏效嗎? 《智慧育兒: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藝術》並非又一本教您“如何做”的實用手冊,而是一部深入探索兒童心理發展規律、旨在幫助父母重構育兒哲學的心靈指南。本書的核心在於揭示一個關鍵的育兒真諦:真正的教育,是點燃孩子內在的火焰,而非用外部的火柴不斷地替他們點燃。 本書的作者結閤瞭深厚的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多年的傢庭教育谘詢經驗,以及對不同文化背景下親子互動的觀察,構建瞭一個全麵而富有洞察力的育兒框架。我們不再將目光聚焦於孩子暫時的成績或行為錶現,而是著眼於構建他們一生的核心競爭力——內在驅動力。 全書共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引導父母實現深刻的自我覺察與行為轉變: 第一部分:理解驅動力的起源——從依戀到自主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驅動力的心理學根源。我們首先探討瞭約翰·鮑爾比的依戀理論如何影響孩子對安全感和探索欲的平衡。書中詳細闡述瞭“安全型依戀”在促進孩子主動探索外部世界中的關鍵作用。我們不再將孩子的好奇心視為麻煩,而是將其視為最寶貴的學習資源。 關鍵章節包括: “焦慮的鏈條”: 分析父母的焦慮如何通過微小的互動無意中傳遞給孩子,阻礙其自主性的發展。 “探索的舒適區”: 講解如何科學界定並逐步擴展孩子的“學習邊界”,確保他們在感到安全的同時不斷挑戰自我。 “內在動機的生物學基礎”: 介紹多巴胺迴路在持續學習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設計環境來自然地刺激這些神經通路,而非依賴外部奬勵。 第二部分:從“管理”到“賦能”——重塑父母的角色 許多父母陷入瞭“微觀管理者”的泥潭,事無巨細地安排孩子的日程、選擇他們的朋友、乾預他們的衝突。本書堅定地倡導角色轉換:父母應從“指揮官”轉變為“生態係統的設計師”和“可靠的後盾”。 我們將提供實用的工具來幫助父母實現這種轉變: “決策權力的漸進轉移”: 針對不同年齡段(學步期、學齡前、青少年)設計瞭具體的“放手”計劃。例如,如何從提供兩個選項(有限選擇)開始,逐步過渡到完全由孩子主導的日常決策。 “錯誤作為數據的藝術”: 強調“失敗是信息”而非“終點”。本書提供瞭一套“後果分析框架”,指導父母在孩子犯錯後,如何引導他們進行自我反思和解決方案的製定,而不是進行懲罰或指責。 “共情式傾聽的五步法”: 詳細分解瞭如何放下評判和建議,真正傾聽孩子的情緒和需求,從而建立深層次的信任關係,這是內在驅動力生長的土壤。 第三部分:培養韌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麵對挫摺的導航 現代社會對“抗挫力”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書指齣,韌性並非天生,而是通過恰當的經驗纍積而成。如果父母總是提前移除所有障礙,孩子將永遠無法習得應對逆境的技能。 本部分聚焦於培養孩子的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放式提問的力量”: 提供瞭數百個取代“你應該怎麼辦?”的開放式提問範例,鼓勵孩子從“被動接受指令”轉嚮“主動思考策略”。 “挑戰的難度校準”: 如何識彆和設置那些“剛剛好”有挑戰性的任務,確保孩子既不會因為太難而放棄,也不會因為太易而感到無聊。 “情緒風暴中的錨定技術”: 教授父母如何在孩子麵臨巨大情緒波動時,保持自身的平靜,並引導孩子識彆、命名和接納自己的復雜情緒,為理性解決問題鋪平道路。 第四部分:環境塑造與長期願景——構建支持成長的土壤 內在驅動力並非孤立存在,它需要一個滋養它的外部環境。本書最後一部分將視角從親子互動擴展到傢庭文化和生活環境的構建。 “意義與目標的連接”: 如何幫助孩子將日常任務(如傢庭勞動、學業任務)與更大的傢庭價值觀或個人興趣聯係起來,賦予行為內在的意義。 “閤作而非競爭的傢庭文化”: 探討瞭如何調整傢庭內部的語言和互動模式,減少比較和競爭,轉而強調個體潛能的實現和相互支持。 “數字時代的自我調控”: 針對現代挑戰,本書提供瞭不帶有技術恐懼或完全禁止的策略,指導父母與孩子共同製定屏幕時間管理和自我注意力的策略,培養他們對自身精力的主動掌控感。 《智慧育兒:激發孩子內在驅動力的藝術》 是一次邀請,邀請父母們放下控製的欲望,拾起信任的勇氣。它提供的不是速效藥方,而是一套持久、有機的成長哲學。通過閱讀和實踐本書的理念,您將看到孩子從一個被動的服從者,蛻變為一個充滿好奇心、有目標感和強大生命力的探索者。這本書將幫助您與孩子一起,構建一個更少衝突、更多自主、更深連接的未來。 適閤人群: 所有希望培養孩子自信心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學齡前及學齡期兒童傢長。 對當前教育理念感到睏惑,尋求更深層次育兒智慧的父母。 教育工作者、心理谘詢師及相關專業人士。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淩傑


  畢業於生物工程專業,後齣國研修心理學,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論,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發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機遇
三歲定八十,好品質好人生    14
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精神    18
自利反而失利    22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6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31
虛榮心是毒藥    36
教育孩子做一個真誠的人    39
「信用」兩字,受教一生    44
嫉妒不利於孩子成長    48
讓孩子充滿信任感    52
認識自己,走嚮成功的前提    56
杜絕孩子說謊的習慣    61

第二章 獨立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溫室裏的花朵,美麗但脆弱    66
過度保護孩子,等於阻礙他成長    69
小鬼應早當傢    74
讓孩子收起依賴的惡習    78
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意識    82
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讓孩子遇事有主見    86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90
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95
過分關心孩子,他會沒有抵抗力    99
    
第三章 堅持到底,培養孩子頑強的意誌
鼓勵孩子再堅持一下    106
有一種成功叫磨難    110
接受失敗,迎接成功    113
讓孩子重視小事,堅持從小事做起    117
鍛鍊孩子的抗壓能力    120
讓孩子把一件事情堅持做下去    123
有取捨的放棄纔能更好前行    126
打敗你的永遠是自己    129
    
第四章 讓孩子學會調節情緒、控製衝動

傾聽孩子的心靈之音    136
跟孩子交朋友    140
正確對待孩子的要求    145
學會欣賞你的孩子    149
培養孩子豐富的情感    154
訂協議可以有效約束孩子的情緒    159
幫助孩子約束行為    162
幫助孩子控製情緒    167
培養孩子的膽識    172
製定閤理的「傢規」    176

第五章 興趣可以給你造就小天纔
幫助孩子實現他的夢想    182
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    186
讓孩子找興趣,不要讓興趣找他    190
缺乏想像會扼殺孩子探索的興趣    194
讓孩子學習思考    198
打破孩子的定勢思維    202
不要剪掉孩子夢想的翅膀    206
發現孩子的興趣,挖掘孩子的潛能    210
正確應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13
    
第六章 人際關係很重要

交往能力強,孩子未來好    220
教孩子獲得好人緣的技巧    225
讓孩子學會贊美彆人    230
小心眼會傷害孩子的人際關係    234
教孩子學會與人分享    238
禮貌待人生活更美好    242
好口纔成就孩子良好的人際關係    247
為人處世要大氣    251
讓孩子學會推己及人    255
讓孩子學會大聲說「不」    260
與人閤作,做有團隊意識的人    264

圖書序言

前言

  一個國傢國民的道德品質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傢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傢庭對子女的品質教育水準。孩子是傢庭教育的鏡子,傢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傢的命運。

  許多孩子受到父母的寵愛,過慣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他們不知道父母勞動的艱辛,體會不到獨立生活的能力對他們的重要性,認為生活的一切都來得那麼容易,那麼自然。如是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滋生貪圖安逸、不思進取的思想,這樣,顯然是不利於孩子今後走嚮社會發展的,因此,父母應該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對孩子進行生活自理方麵的培養和訓練,讓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自我料理、自我管理和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在美國,為瞭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無論是父母還是教師都沒有特權去支配或限製孩子的行為,在孩子一生成長的大多數情況下,師長都不能代替他們對客觀事物進行選擇。

  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會麵臨很多選擇的機會,這些選擇機會對於孩子來說,是他們成長的機遇,讓孩子經曆選擇,孩子的能力會不斷提升。每做一次選擇,孩子的經驗、能力便提高一次。因此,父母要放手給孩子機會,不能越俎代庖,事事代替,讓孩子成為現成的接受者,這樣的孩子將來的發展與成長是可悲的,人生遭遇是可憐的。

  讓每一位父母關注孩子成長,從培養孩子學會選擇開始。在選擇時,父母是旁觀者,是建議者,是引領者、指導者,而非抉擇者。還孩子選擇的權利,讓孩子在不斷選擇中成長,再成長!

齣版者 / 新意文化有限公司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機遇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時代,是一個人纔輩齣的時代,在這重要的曆史階段,如果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棟樑,也是對人類做齣瞭重要的貢獻。但是,現在不少的父母付齣瞭努力,卻往往和效果不成正比。原因就是許多父母不會培養好品質的孩子。其實好品質的孩子都有共同的優點,這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注意培養他們的心理品質,特彆是自主的意識和能力。所以說,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從小教起,他纔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三歲定八十,好品質好人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壯成長,可以說父母是一個比一個更疼愛孩子,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都給予孩子最大的滿足,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然而,假如你是一個優秀的父母,就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情商,給予孩子一份最好的禮物——良好的品質。因為,好品質是孩子贏得成功的資本。

品質,從字麵上理解,應當包括品格和素質兩個方麵。品格更多地展現為外化的東西,而素質卻更多地展現為內在的素養。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既受其自身方麵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傢庭、社會等方麵外在因素的影響。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三歲定八十」。一個人的品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其幼年時期所受的教育。所以說,一個國傢國民的道德品質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傢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也就是傢庭對子女的品質教育水準。孩子是傢庭教育的鏡子,傢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傢的命運。

從傢庭教育的角度來看,父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就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一、從平時抓起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育兒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種深刻的自我認知和成長。我以前總是覺得,隻要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給他們最好的物質條件,他們就會幸福、就會成功。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更多地來自於內心的獨立和強大的自我。它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孩子雖然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卻顯得畏畏縮縮,缺乏主見;而有些孩子,即使條件普通,卻能展現齣驚人的毅力和創造力。書中反復強調瞭“給予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培養他們的能力,更是塑造他們的人格。我開始留意那些孩子自己完成的小成就,比如自己疊好被子,自己整理玩具,即使不夠整齊,我也報以真誠的贊美。這些微小的肯定,如同播撒在孩子心中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最終長成獨立自信的參天大樹。這本書真的讓我這個“老母親”受益匪淺,感覺自己也跟著孩子一起在成長,在學習如何做一個更智慧、更懂得放手的傢長。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確實觸及到瞭我內心深處對於“完美傢長”的執念。我承認,我總是想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讓孩子少走彎路,少受苦。所以,孩子每次遇到的挫摺,我都會第一時間想要去“解決”它,仿佛這樣纔是盡到瞭做傢長的責任。但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這種行為背後隱藏的“控製欲”和“不信任”。它用非常溫和但有力的語言告訴我,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跌倒、不斷爬起的過程,而我們傢長,最該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時間和空間去經曆這一切。書裏的一些觀點,比如“允許孩子體驗失敗的滋味”,讓我從最初的抗拒,到慢慢理解,到最後學會接受。我開始練習在孩子遇到睏難時,先深呼吸,然後問自己:“他真的需要我嗎?還是我隻是因為害怕他難過而忍不住插手?”這種自我覺察,讓我逐漸擺脫瞭過度乾預的習慣。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提供瞭一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一種對孩子成長的信任和尊重,這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那種淡淡的暖色調,還有孩子伸齣小手想要去夠什麼東西的剪影,一下子就抓住我的眼球瞭。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自己是個比較敏感的傢長,特彆容易因為孩子的一點點小狀況就焦慮起來,老是想著要“保護”他們,生怕他們受傷、受挫,結果反而讓孩子越來越依賴我,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沒有自己的主見。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原來我一直在用一種“過度關愛”的方式在阻礙孩子獨立。書裏的一些例子,比如孩子摔倒瞭,我總是第一時間衝過去抱起來,結果他還沒哭幾聲就習慣性地找我安慰,反而錯失瞭讓他自己爬起來的機會。還有孩子自己穿衣服、吃飯,我總是覺得他慢,容易弄髒,就忍不住上手幫忙,結果他自己的動手能力就一直上不去。這本書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的育兒模式,開始嘗試放手,即使看著他笨拙地扣著扣子,即使看著他把飯粒弄得到處都是,我也努力忍住不去乾預,給他們自己探索和學習的空間。這種放手並非不管,而是給他們信任,相信他們有能力去嘗試,去解決問題,去成長。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重新定義瞭“獨立”。我以前總覺得獨立就是孩子能自己吃飯、穿衣,能自己完成學業,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獨立,是從內心開始的,是一種自信,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種麵對睏難不退縮的勇氣。書裏有很多章節都在強調,當我們過度包辦,剝奪孩子嘗試和犯錯的機會時,實際上是在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習慣性地依賴他人,害怕承擔責任。我兒子現在正是到瞭一個需要自己做決定的年齡,他會問我“媽媽,這個好不好?”“媽媽,我該怎麼做?”以前我都會直接告訴他答案,現在讀瞭這本書,我開始引導他自己思考,我可能會問他:“你覺得呢?你為什麼會這麼想?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一開始他會有些茫然,但慢慢地,我看到他在嘗試著錶達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不那麼成熟,但那種主動思考的樣子,比他乖乖聽話讓我更欣慰。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放手並非不負責任,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負責,是為孩子的長遠發展鋪路。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真的非常接地氣,一點都不像那種枯燥的育兒理論書。作者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鄰傢媽媽,用充滿智慧和幽默的筆觸,分享瞭她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以及她是如何一步步學會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的。書裏提到很多具體的場景,比如孩子第一次嘗試自己蕩鞦韆,或者第一次自己過馬路,這些都是我們傢長特彆容易緊張的時候。我記得我兒子第一次想要自己騎自行車,我當時就站在旁邊,手心全是汗,隨時準備衝過去扶他。但書裏說,這種時候,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站在稍遠處,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們,讓他們知道我們支持他們,但同時也相信他們自己能做到。這種“蹲下來”的視角,讓我覺得特彆受用。而且,書裏並沒有販賣焦慮,而是提供瞭一種非常溫和、循序漸進的育兒思路。它不是讓你一下子就變成一個“撒手掌櫃”,而是讓你在觀察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找到最適閤自己傢庭的放手節奏。讀這本書,感覺像是得到瞭一位良師益友的指導,讓我不再孤單地麵對育兒的難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