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對很重要!教你辨識日常食物的42種方法

吃對很重要!教你辨識日常食物的42種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自己的健康,自己把關!

  現今陸續爆出的黑心醬油、毒奶粉、假天然香精麵包、劣質油品……,你還能吃得安心嗎?

  擁有廚師執照、護理師執照的作者張瑀庭,因為工作與專業之故,吃遍大街小巷,用比一般「美食家」更獨到的觀察,堅持「好東西不該被埋沒」,明白的告訴大家:什麼才是真正的「好食物」。

  書中教你如何分辨米、麵等「正餐食品」;布丁、冰淇淋等「甜食點心」;咖啡、牛奶等「飲料」;油品、沙茶醬等「調味料」;烏魚子、櫻花蝦等「乾貨」共四十二項日常食品,並有真假、優劣、天然或非天然的食物對照表格,讓你一目瞭然、清楚分辨!

  外食若不安心,還有簡單食譜教你輕鬆動手下廚房。也教你如何尋餐館,有美味再多加一份安心。

  作者說:「我相信沒有人喜歡吃假食物,只因為沒有能力和無法分辨而感到無力。」

  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增進你識別的能力,兼具常識和知識。

名人推薦

  瑀庭以一位護理師、餐飲專業人員、參訪國內最多餐廳的專業記者身分撰寫本書,供全國國民吃出健康、吃出幸福,其精神令人敬佩。──輔仁大學餐旅管理系講師 文長安

  現在的食物多以「方便」為基準,一旦不夠小心、不夠講究,今日吃食就會轉變成明日的負擔。瑀庭做了非常多的功課,幫大家把常吃的,店面常販售的食品,做了很重要的把關。──飛碟電台「下班女王」節目主持人 朱衛茵

  吃對好食物,我們的人生是彩色的;吃到壞食物,我們的人生就會漸漸變黑白。但究竟要如何挑「對」好食物呢?瑀庭繼《只吃好東西》之後要來教大家如何辨識日常食物的真假、好壞!──健康生活資訊節目主持人 林書煒

  瑀庭是眾多美食版面中少有的、能學有專業的記者。忠實地走在她職場的路上,在人們飲食生活追求健康知識的轉捩點上「灑下種子」,傳輸一種現代人都必須在生活中注意的知識!──知名美食評論家 梁幼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瑀庭(Lily)


  不僅是專業美食家,畢業於長庚大學護理系、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餐飲管理組及餐旅EMBA,近年更熱衷推廣健康管理,擔任衛福部食品安全志工。

  前《蘋果日報》美食組組長,出版作品有:《只吃好東西》、《只吃好東西2:好吃的理由》、《張瑀庭上菜 狗狗健康手作料理》。擁有廚師執照和護理師執照、旅遊行程規劃師執照。超過十五年的美食記者生涯,體悟到「吃好東西,是愛自己的開始。」

  曾經在多所高中餐飲科教學,目前並在創新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科系任教。目前除了經營美食團、教授烹飪、當專業評審、演講、上電視通告外,還固定在飛碟電台的「下班女王」節目與朱衛茵一起談美食。

圖書目錄

推薦序 餐廳有蟑螂是不對的,如果餐廳沒有蟑螂將更是不對! 文長安
推薦序 演化中的健康飲食習慣 梁幼祥
推薦序 攜手推薦
作者序 現在認識你的食物,是自救的開始

Part 1 餐餐上桌,一起用心睜大眼
01. 早餐三明治問題大
02. 便當飯糰好Q
03. 米粉居然不是米做的
04. 假米讓人心慌慌
05. 要好命,少吃麵條吧!
06. LED燈的水耕蔬菜真的好嗎?
07. 炸雞排你吃對了嗎?
08. 肉鬆魚鬆,真的有肉嗎?
09. 吃好豆腐不中毒
10. 死前一定要吃的美味:大閘蟹

Part 2 甜食點心,除了熱量我還想說的是……
11. 蓮子:快樂的食物
12. 布丁沒有蛋
13. 宛如春藥的巧克力
14. 冰淇淋真的是歡樂的嗎?
15. 台灣之光愛玉
16. 仙草騙很大
17. 要Q和彈牙才是美食嗎?
18. 太香的麵包有問題?
19. 別再當冤大頭,吃錯堅果反傷身!

Part 3 大口咕嚕,飲料也要健康喝
20. 真蜂蜜好處多多
21. 果汁果醬的純正風味
22. 即溶咖啡不是方便是隨便
23. 你喝的豆漿純嗎?
24. 牛奶問題令人爭論不休

Part 4 調味料,黑心了嗎?
25. 沙茶醬裡究竟有些什麼?
26. 醬油該怎麼挑?
27. 你吃對醋嗎?
28. 米酒居然沒有米
29. 不是少吃油,而是吃對好油
30. 如何選擇優質橄欖油?
31. 烤肉醬絕對不是烤肉的萬靈仙丹
32. 雞粉牛肉精是通往死亡的慢車票

Part 5 選擇乾貨,真相只有一個!
33. 你買的野生烏魚子是金ㄟ嗎?
34. 蝦中極品:櫻花蝦
35. 高湯法寶:干貝香菇

Part 6 上餐館,找美味再加一份安心
36. 該如何找間賓主盡歡的餐廳
37. 餐廳暗藏的十道陷阱
38. 品味真正的港式點心
39. 百元熱炒點菜心法
40. 自助吃到飽不踏雷
41. 火鍋涮涮鍋的享用之道
42. 有錢

圖書序言

吃好豆腐不中毒

如果說,西方人的鈣質來源是起司,那對東方人來說就是豆腐。大豆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不少素食愛好者因而研發不少豆製品,甚至還有豆腐做的冰淇淋。

時至今日,很多豆製品居然已經沒有大豆,取而代之的是大豆蛋白,一種作為乳化劑的添加物。讓豆製品可以保水、穩定、口感有彈性,甚至久放不會壞。

由於日常生活中充斥太多豆製品,讓人不得不重視原料上的問題。過去台灣很多黃豆都是飼料級的豆子,通常也是基改豆。消泡劑、皂素的問題也很氾濫,消費者為了吃得安心,不得不小心。

豆腐不天然,代謝很困難

傳統的豆腐製作過程,是將黃豆浸泡後,磨成豆漿,經過P煮沸和去除豆渣,再放入凝固劑(鹽滷),讓豆漿凝固,變成豆腐。

豆漿內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特別是將豆漿加熱到攝氏八十度左右時,皂素會受熱膨脹,泡沫不斷上升,形成「假沸」現象。如果怕溢出,在這個時候停止繼續加熱,存在於豆漿中的皂素等有毒害成分就沒有完全被破壞,喝了或是吃了沒有真正煮沸做成的豆漿、豆腐,就會造成「皂素中毒」,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和食欲不振等狀況,通常在食用約一小時後,即會發病。

要防止飲用生豆漿中毒,在煮豆漿時只要出現「假沸」情形,最好的方法就是繼續加熱至攝氏一百度,煮到豆漿完全沒有泡沫為止。這樣消失的泡沫,即代表皂素等有毒成分已受到破壞,為了安全起見,再繼續用小火煮十分鐘,就可安全食用,豆漿經過熬煮,也會散發濃醇的豆香。

但豆漿在煮沸的過程也因為會不斷產生泡沫,必須全程看顧。不肖商人為了節省時間、瓦斯和人力,會在豆漿內加入消泡劑。什麼是消泡劑呢?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降低表面張力,消除泡沫。加入消泡劑可以抑制泡沫產生,也可以阻斷空氣進入豆製品中產生孔洞。從這裡也可以發現,如果沒有孔洞的豆製品,吃來就令人擔憂。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