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舉行「丹道實踐:人文、科技相遇」的國際會議,吸引許多人文學者與科學中人參與,相互對話交流,證實丹道實踐符閤現代生活的需求,縱使曆經西方文化、科技文明的衝擊,仍能延續其固有的文化傳統。諸如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禪坐以及中國丹道,理解其功法確實亟需現代化,通過科技實證纔能為現代人所接受,而後成為「全球樂活」運動中的養生方式。丹道文化的人文與科技相遇,是當前必然的學術趨勢,在開拓上必須進行跨領域的整閤,纔能持續突破丹道學的研究視野。此書中的學者分彆鑽研龍門宗、天帝教乃至仙學、西派,其學術成果集結齣版,乃丹道學的大事因緣,必能激盪深化丹道學術、補足當代的身心論述。
作者簡介
李豐楙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
蕭進銘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係助理教授
賴賢宗
國立颱北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Elena Valussi(阿琳娜)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Loyola, Chicago
鈴木健郎
日本專修大學準教授
莊宏誼
輔仁大學宗教學係副教授
賴慧玲
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鄭在書
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
段緻成
國立颱北商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樸馬利阿
韓國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楊憲東
國立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
劉劍輝
天帝教天人研究總院天人炁功院副院長
黃孔良
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産業學係副教授
黃欽永
國立颱灣大學體育室教授
編序
導論
【上捲】
李豐楙 仙學獨立與宗教新境── 1949 年以前陳攖寜與李玉階的開放之路
蕭進銘 內丹、道之密教傳承與現代科學、社會──颱灣黃龍丹院的丹法、發展及現代意義
賴賢宗 丹道修煉的哲學詮釋與榮格心理學:邁嚮「道傢的整閤養生學
Elena Valussi 傅金銓、賀龍驤、蕭天石:從四川到颱灣內丹的傳授
鈴木健郎 丹道在日本的實踐性展開:宗教‧ 武術‧ 醫術
【中捲】
莊宏誼 道教丹道的時間觀
賴慧玲 陳攖寜之「女金丹法」述論
鄭在書 中韓丹道小說之比較:〈杜子春〉與〈南宮先生傳〉
段緻成 試論張伯端法脈的傳人與「南宗」法脈的定義
樸馬利阿 大巡真理會和全真教在心‧ 行‧ 仙的比較──以修道主體和宗教性認知概念之間的關係為主
【下捲】
楊憲東 天人閤一思想的科學基礎
劉劍輝 大腦功能性影像於靜坐生理調節現象之研究
黃孔良、陳建達、黃文聰 丹道與全人養生樂活實踐初探——人文科技養生與觀測的結閤
黃欽永 丹道實踐與運動科學的相遇——全真道標誌「九龍真圖」在運動科學的應用
作為一個對古代哲學頗感興趣但又深陷於現代科技生活中的普通人,我一直覺得“身心閤一”這個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美,但落實到現實生活卻難如登天。這本書的名字《丹道實踐》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讓我忍不住想知道,所謂的“丹道”究竟是什麼樣的“實踐”?它會不會是那些我們所熟悉的養生法,比如太極、冥想、中醫理論,在現代語境下的一個全新演繹?我更傾嚮於認為,這本書並非隻是講述一套古老的修煉方法,而是探討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如何通過某種方式來平衡內在的自我與外在的環境。或許,書中會引用大量的案例,展示不同的人們如何將古老的智慧融入現代生活,比如,一位忙碌的IT從業者如何利用碎片時間進行“丹道實踐”,或者一位藝術傢如何在創作中體悟“丹道”的精髓。我設想,它不僅僅會提供方法,更重要的是會提供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自身,理解生命周期,並積極地去“實踐”健康的生活理念。這是一種關於內在秩序的探索,也是一種對抗時代洪流的溫柔力量,我渴望從中找到一些能夠指導我平衡工作與生活、理性與感性、甚至物質與精神的方法。
评分我一直對“人文”和“科技”這兩個概念在現代社會中的融閤充滿好奇。尤其是當它們與“養生文化”結閤在一起時,更是讓我覺得耳目一新。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本書很有可能在挑戰我們對傳統養生的固有認知。我們常常把養生與中醫、食療、運動聯係起來,似乎都偏嚮於一種比較具象化的實踐。但“近代人文”的視角,是否意味著書中會從哲學、曆史、甚至社會學的高度去審視養生?而“科技”的融入,又將如何改變我們對養生的理解?會不會是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養生方案?或者利用某種新興技術來輔助身心調適?我設想,這本書的作者可能是一位非常有洞察力的人,能夠捕捉到時代變遷的脈搏,並將那些古老的養生理念,在現代科技和人文思潮的碰撞中,賦予新的生命力。它或許會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考框架,讓我們認識到,真正的養生,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更是精神的富足,是與世界和諧共處的能力。這種跨學科的融閤,無疑會給讀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我期待它能激發我更多的思考,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健康”的含義,並在生活中付諸實踐。
评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養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身體層麵的保養,而是一種對生命整體的關照,一種由內而外的修為。當我在書店看到《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所尋求的!”“丹道”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神秘而深邃的色彩,而“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副標題,則預示著這本書並非是簡單的復古,而是對傳統養生文化的創新性解讀。我猜想,書中必定會深入探討,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運用那些古老的養生智慧。是簡單地將它們視為曆史遺物,還是有意識地去發掘其潛在價值,並與現代科學相結閤,從而找到一條更適閤當代人身心健康的道路?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觸及到“實踐”的部分,因為理論再好,終究需要落到行動上。它或許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指導,讓我們能夠真正地將“丹道”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如何在工作之餘,通過某種方式來調整自己的狀態,如何在高強度的腦力勞動後,讓身心得到有效的放鬆和恢復。這種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生活場景相結閤的探討,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理解和實踐健康生活的一盞指路明燈。
评分當我看到《丹道實踐: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養生文化》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這絕對是一本能夠帶來驚喜的書。我一直覺得,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瞭矛盾和挑戰的時代,物質極大豐富,但精神卻常常感到匱乏;科技飛速發展,但人與人之間的聯係卻似乎變得越來越疏遠。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對“養生”的理解,也應該有所升華。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並非僅僅是關於古老的丹道秘術,而是將“丹道”理解為一種更高層麵的生命實踐,一種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如何平衡物質與精神,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保持內在的穩定與和諧。我期待它能從人文的視角,解讀那些古老的養生智慧,比如,古人是如何理解“道”與“德”的,這些概念在現代社會又意味著什麼?同時,它也可能引入科技的元素,探討科技如何能夠反哺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身心健康。我設想,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會像是在品味一杯醇厚的陳釀,入口微澀,但迴味無窮,它會引導我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生命、與世界的關係,最終找到一種更積極、更有智慧的生活方式。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水墨暈染的古典意境與現代字體碰撞齣的視覺衝擊,讓我瞬間覺得它絕非尋常的養生讀物。我本來對“丹道”這個詞有些距離感,總覺得那是古代高深莫測的玄學,離我的生活太遠。但封麵的設計語言,加上“近代人文與科技相遇”的副標題,立刻激起瞭我的好奇心:它究竟是如何將這些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巧妙融閤的?我猜想,書中或許會探討古老的養生智慧如何在現代社會的背景下被重新解讀,比如,那些關於陰陽平衡、五行流轉的觀念,是否能在心理學、生物學甚至是信息科學中有新的佐證?我很期待它能打破我對養生的刻闆印象,不是簡單地羅列食療偏方,也不是枯燥地講解穴位按摩,而是能從更宏觀、更具人文關懷的角度,去審視生命健康本身。也許,它會引領我們思考,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我們追求的“健康”究竟是什麼?是身體機能的完好,還是內心的寜靜與充實?這種跨界融閤的視角,讓我在翻開第一頁之前,就對它充滿瞭期待,仿佛已經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但充滿智慧的大門,準備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邃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