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

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知識産權
  • 設計保護
  • 産品設計
  • 專利
  • 商標
  • 著作權
  • 侵權風險
  • 法律實務
  • 商業價值
  • 創新保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可以用來保護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法律很多,但能夠受到保護的前提是創作者能夠瞭解這些法律的基本內容是什麼。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著作權法、商標法以及專利法等相關法律的基本概念,也提供瞭許多智慧財産法院實際案例供創作者參考。另外,針對創作者最關心的問題,本書也列齣瞭許多簽署授權契約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具體行使權利的方法,是從事産品設計的個人和公司不能錯過的一本好書。

智能係統設計與應用:從理論基石到實踐前沿 本書導言: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智能係統的設計與應用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産業升級的核心驅動力。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的知識體係,涵蓋智能係統從底層理論到前沿應用的各個關鍵環節。我們不僅關注當前主流技術,更緻力於剖析支撐這些技術背後的基本原理和未來發展趨勢,旨在培養具備係統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纔。 本書的編寫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內容設計力求嚴謹與實用並重。我們深知,任何成功的智能係統都離不開堅實的理論基礎、精巧的架構設計以及高效的工程實現。因此,本書將理論深度與工程實踐緊密結閤,確保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 --- 第一部分:智能係統理論基礎與數學建模 (約 450 字) 本部分是理解後續復雜應用的前提,重點梳理支撐現代智能係統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石。 第一章:概率論與隨機過程的再認識 本章首先迴顧經典概率論的公理化基礎,重點拓展到高維概率分布、條件概率的深度解析,並引入信息論的基本概念,如熵、互信息和交叉熵,這些是衡量信息量和模型不確定性的核心工具。隨後,深入探討隨機過程,特彆是馬爾可夫過程(Markov Processes)及其在序列決策和狀態估計中的應用。我們將詳細剖析維納過程(Wiener Process)和泊鬆過程(Poisson Process),為理解時間序列分析和強化學習中的動態建模打下基礎。 第二章:優化理論與凸分析 智能係統的核心在於“學習”和“決策”,這本質上是一個優化過程。本章從無約束優化入手,係統介紹梯度下降法、牛頓法及擬牛頓法(如BFGS),並著重分析其收斂性與穩定性。隨後,轉嚮約束優化,重點講解拉格朗日乘子法、KKT條件,並引入對偶理論。凸分析是本章的重點,闡述凸集、凸函數及其性質,解釋為何凸優化問題易於求解,並探討非凸優化的挑戰與啓發式方法。 第三章:綫性代數與張量運算 高效的智能係統依賴於大規模數據的並行處理。本章超越基礎嚮量和矩陣運算,深入探討奇異值分解(SVD)、特徵值分解及其在降維(如PCA)中的應用。我們將引入張量(Tensor)的概念,詳細闡述其在高階數據結構(如圖形數據、多維傳感器數據)中的錶示方法、多綫性代數運算,以及在深度學習框架(如PyTorch/TensorFlow)中如何高效實現張量運算和內存管理。 --- 第二部分:核心學習範式與模型架構 (約 550 字) 本部分聚焦於當前智能係統的主流學習範式及其對應的代錶性模型結構。 第四章:監督學習與深度神經網絡 本章係統介紹監督學習的流程,包括特徵工程、模型選擇與性能評估指標。重點在於深度神經網絡(DNN)的結構設計,包括多層感知機(MLP)、捲積神經網絡(CNN)的經典架構(如ResNet, U-Net)及其空間特徵提取能力。我們還將深入探討激活函數(ReLU及其變體、Sigmoid族)的選擇機製,以及損失函數的構造原則,特彆是針對分類、迴歸和結構化預測任務的損失函數設計。 第五章:無監督學習與錶示學習 無監督學習旨在從無標簽數據中發現內在結構。本章詳述聚類分析,包括K-Means、DBSCAN及其在高維數據中的局限性。核心內容聚焦於錶示學習,詳細講解自編碼器(Autoencoders)的變體,如稀疏自編碼器、去噪自編碼器,以及生成對抗網絡(GAN)的基本原理、訓練技巧(如Wasserstein GAN)及其在復雜數據生成中的應用。 第六章:序列建模與注意力機製 處理時間序列、文本等序列數據是智能係統的關鍵能力。本章首先講解循環神經網絡(RNN)及其梯度消失/爆炸問題,並著重分析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和門控循環單元(GRU)的內部結構和信息流控製機製。隨後,本書引入注意力機製(Attention Mechanism)的革新,詳細剖析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的計算過程,為理解Transformer架構打下堅實基礎。 第七章:強化學習與決策過程 強化學習(RL)關注智能體如何在環境中通過試錯學習最優策略。本章詳細闡述馬爾可夫決策過程(MDP)的數學形式。我們將區分值函數方法(如Q-Learning, SARSA)與策略梯度方法(如REINFORCE, A2C)。特彆關注深度強化學習(DRL),如深度Q網絡(DQN)和策略優化算法(如PPO, TD3)的設計哲學和穩定性保證。 --- 第三部分:係統工程、部署與前沿課題 (約 500 字) 本部分將視角從模型內部轉嚮係統的整體構建、部署效率以及麵嚮未來的研究熱點。 第八章:模型可解釋性與魯棒性 隨著智能係統應用深入關鍵領域,其決策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至關重要。本章係統介紹模型可解釋性(XAI)技術,包括局部解釋方法(如LIME、SHAP)和全局歸因方法。同時,深入探討模型魯棒性,分析對抗性攻擊的原理,並介紹防禦策略,如對抗性訓練和梯度掩蔽技術。 第九章:高效能計算與模型部署 一個有效的智能係統必須能夠高效運行於實際硬件之上。本章探討模型量化(如INT8量化)、模型剪枝和知識蒸餾等模型壓縮技術,以減小模型體積和推理延遲。隨後,講解針對邊緣設備(Edge AI)的計算優化,包括使用特定硬件加速器(如GPU, NPU)的編程範式,以及模型服務的框架(如TensorRT)。 第十章:分布式訓練與聯邦學習 在處理超大規模數據集和保護數據隱私的需求下,分布式訓練和聯邦學習成為必然。本章講解數據並行與模型並行策略,以及同步/異步梯度更新機製。重點解析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的框架,包括客戶端選擇、聚閤算法(如FedAvg)及其在隱私保護(如差分隱私整閤)方麵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第十一章:圖神經網絡與復雜係統建模 現實世界中的許多係統(社交網絡、分子結構)本質上是圖結構。本章係統介紹圖神經網絡(GNN)的基本原理,包括信息傳遞機製(Message Passing Framework)。我們將區分圖捲積網絡(GCN)、圖注意力網絡(GAT)等主要模型,並探討其在關係推理、推薦係統和物理模擬等領域的應用潛力。 結語: 本書匯聚瞭智能係統設計與應用領域的核心知識與最新進展。我們期望讀者在掌握這些工具和理論後,能夠批判性地評估現有技術,並有能力在麵對復雜的現實問題時,設計齣既具有創新性又兼顧工程實用性的智能解決方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佳瑩


  【現職】
  恒達法律事務所閤夥律師

  【學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法學碩士(智慧財産權法專攻)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民商法組)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法學組)

  【講授科目】
  智慧財産事件、公平交易事件、一般民刑暨涉外事件、契約撰擬、不動産事件、公司事件

圖書目錄

推薦序/蔡明誠
改版序
作者序

Chapter 1 法律如何保護我的設計産品?
 著作權法/1
 商標法/2
 專利法/2
 公平交易法/3 
 營業秘密法/4
 契 約/4

Chapter 2 設計産品如何取得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著作權/9
 無須嚮智慧財産局申請註冊,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9
 著作權保護期間:50年/12
 著作權保護的基本要件:原創性/13
 保護「錶達」expression,不保護「概念」idea/33
 受保護著作的種類/34
 著作的種類/36
 著作權=著作財産權+著作人格權/46
 誰擁有著作權?/62
 商標權/71
 須嚮智慧財産局登記註冊始受保護/71
 商標權保護期間:10年(得延展,實際上可受永久保護)/71
 商標註冊:商標+指定商品服務類彆/72
 商標權保護的基本要件:識彆性/73
 新型態的商標/97
 商標不得註冊事由/110
 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提齣「異議」或「評定」主張「撤銷」商標權/129
 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申請「廢止」商標權/156
 設計專利權(新式樣專利權)/162
 須嚮智慧財産局登記註冊始受保護/163
 設計專利保護期間:12年/164
 設計專利:物品+造型/164
 設計專利保護的基本要件:新穎性+創作性/165
 設計專利不得註冊事由/178
 設計專利的權利保護範圍/178
 誰擁有設計專利權?/182
 設計專利權的標示/183
 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提起「舉發」以撤銷專利權/186

Chapter 3/如何判斷彆人是否侵害瞭我的智慧財産權?
 著作權侵害/197
 抄襲:接觸+實質近似/197
 非「閤理使用」/209
 商標權侵害/211
 直接侵害行為/211
 間接侵害行為(視為商標權侵害)/214
 例外情況下不構成商標權的侵害/226
 商標法原則上允許「真品平行輸入」,但如非原裝銷售,仍可能構成商標權的侵害/228
 設計專利權侵害/231

Chapter 4 我可以主張哪些權利?
 著作權/243
 侵害他人著作權之刑事責任/243
 侵害他人著作權之民事責任/244
 商標權/253
 侵害他人商標權之刑事責任/253
 侵害他人商標權之民事責任/253
 設計專利權/259

Chapter 5 我應該採取哪些法律行動?
 蒐 證/265
 警告信函/265
 保全程序/265
 民刑事訴訟程序/266

Chapter 6 如何有效利用我的智慧財産權?
 智慧財産權的轉讓/267
 智慧財産權的授權/268
 授權契約應注意事項/275
 授權目的/275
 授權期間/277
 授權地區/280
 授權內容/280
 授權利用方式/280
 專屬或非專屬授權/283
 可否再授權/285
 權利金之計算、報告與查核/286
 擔保條款/287
 違約條款/287
 終止授權條款/288
 授權契約期間屆滿或終止授權後的安排/292
 品質控管(Quality Control)/293
 訴訟管轄與準據法/294
 授權登記/295

Chapter 7/被他人主張侵害智慧財産權的時候怎麼辦?
 對方是否為智慧財産權人?/299
 對方是否有智慧財産權?/299
 自己是否有侵害的行為?/300
 自己是否為閤理使用範圍?/300
 自己是否有故意過失?/301
 要不要提起行政程序?/306
 有無刑事責任?/308
 有無和解可能?/310

Chapter 8 結 論/311

圖書序言



  齣版社在本書齣版年餘之際捎來需要進行改版的消息。聽到許多學校採用本書做為教材,除瞭感到振奮之外,同時也深感責任的重大。

  智慧財産權法包羅萬象,在所有的法規當中屬於最常修正變動的法律。而許多新興的科技所引發的法律爭議,對於站在第一綫處理案件的律師而言,更是前所未見的挑戰。在智慧財産法院成立之後,在訴訟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智慧財産法院法官們的專業,有時候甚至覺得訴訟的對手不是對造,而是庭上的法官們。因此,隨時更新智慧財産法院以及最高法院的實務見解,對於律師工作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本書的改版,剛好也成為督促我閱讀法院判決的動力之一。

  本次的改版增加瞭一些與設計領域較為相關的有趣判決,針對初版內容所引用到的法院判決,則追蹤其後續發展並做相應的增刪,也補充瞭一些媒體報導的知名案件。在知名的吳季剛設計師申請Miss Wu商標註冊遭到智慧財産局駁迴的案件當中,蘋果日報以頭條報導智慧財産法院認為該商標不得註冊的判決結果,並提到時尚圈一片譁然,對於判決結果不能接受。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我說明瞭無論是依據法律或者是實務見解,此項判決關於「識彆性」的認定,並不是一項令人意外的判決。相較於時尚界對於判決結果的震驚,法律界可以說是相當淡定,二方之間的認知差距,透過媒體的報導,相信也成為瞭一個智慧財産權法領域相當重要的經典案例。法院的判決內容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過於艱澀難懂,但是媒體的報導可以簡要地凸顯齣二造的爭議,相信從媒體報導當中,讀者能夠獲得更多的興趣與收獲。

  智慧財産法院做齣瞭許多精彩的判決,然礙於篇幅所限,無法一一詳列,即使列齣,也隻能引述要點,期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根據本書列齣的判決案號進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最高法院近日也針對授權契約的解釋認定以及商標侵害案件的損害賠償數額計算方法錶示意見,均值重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繼續追蹤。

  本書的改版匆忙,若有錯誤疏漏之處,請讀者不吝指正。最後並謝謝各位對於本書的愛護與支持。本書的版稅也援用往例將全部捐齣。


林佳瑩
2013年12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時,我有點擔心它會像很多法律書籍一樣,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畢竟,法律條文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往往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仿佛是一位親切的老師,用一種循序漸進、深入淺齣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産權法律知識一點一點地呈現在讀者麵前。 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精心挑選的案例。這些案例都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甚至是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比如,關於著作權的章節,就詳細講解瞭如何區分“受保護的作品”和“不受保護的思想”,以及在引用他人作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更重要的是,書中還提供瞭很多實操性的建議,比如如何撰寫一份有效的專利申請文件,如何進行初步的侵權風險評估,以及在發生侵權糾紛時,應該采取哪些步驟。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的小型設計工作室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它讓我不再對知識産權感到恐懼,而是把它看作是提升設計價值、規避法律風險的有力工具。

评分

這本書真的讓我驚艷!作為一名剛踏入設計領域的新人,我一直對“創意”和“版權”這兩個詞既熟悉又陌生。常常聽到前輩們抱怨設計被抄襲,或是對彆人的作品心生模仿但又擔心侵權,這種模糊的地帶總是讓人不安。而《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就像一盞明燈,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原本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轉化成瞭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理解的語言。 我尤其喜歡它在舉例時的細緻。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法律條文引用,而是結閤瞭實際案例,比如在講到外觀設計專利時,作者會分析幾個知名品牌的包包、椅子或者電子産品的設計,一步一步拆解它們是如何符閤專利申請的要件,以及一旦被仿冒,設計師可以采取哪些法律途徑。這種“看圖說話”的方式,讓我瞬間豁然開朗。而且,它還不僅僅局限於“保護”層麵,還講到瞭如何“利用”知識産權來為自己的品牌增值,這一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總覺得知識産權離我很遠,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掌握的“內功”,是提升個人競爭力的重要武器。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作為一個在設計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知識産權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即使我們知道自己的設計被侵犯瞭,也常常因為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而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看著心血被盜用。這本書,尤其是第二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更全麵的更新和深化,不僅涵蓋瞭專利、著作權、商標等基本概念,還深入探討瞭與設計産品相關的更細緻的領域,比如3D打印、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帶來的知識産權挑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閤理使用”和“侵權判定”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大量真實的案例分析,展現瞭法官在判定侵權時的考量因素,以及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判決結果。這對於我們設計師來說,非常有啓發性。它教會我們如何在藉鑒他人設計的同時,又能規避法律風險;如何更準確地判斷他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律顧問,為我們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指導,讓我們在麵對復雜的知識産權問題時,能夠更有底氣,更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

评分

這本書,對我這樣一個長期活躍在設計界的“老炮兒”來說,真的是一本“遲到的寶藏”。我經曆瞭太多在設計版權上吃虧的痛苦,也目睹瞭太多同行因為不瞭解知識産權保護而導緻心血付諸東流的無奈。過去,我們更多地依賴直覺和行業慣例,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法律意識的提升,這種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應付。 《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以一種極其專業且全麵的視角,為我們這些“實乾派”設計師提供瞭堅實的後盾。書中關於“先申請原則”、“獨創性要求”、“近似判定”等核心概念的闡述,清晰而深刻,讓我對這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講解如何進行“侵權比對”、“證據固定”以及“維權策略”。這些實操性的指導,簡直就是我們設計師在法律戰場上的“作戰指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擁有瞭一個強大的法律武器庫。

评分

這是一本非常適閤初學者入門,同時又能滿足資深設計師進階需求的佳作。我當初選擇它,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在設計過程中,如何有效保護自己的創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但又常常苦於沒有係統性的學習資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這一空白。 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有條理,從最基礎的著作權、專利權,到更復雜的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層層遞進,清晰明瞭。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類型知識産權的界定和區分,讓我能更清楚地知道我的設計作品屬於哪種類型的知識産權,以及應該采取哪種保護方式。而且,書中還列舉瞭大量的國內外案例,這些案例都非常有代錶性,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不僅理解瞭法律條文的含義,更學會瞭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應用這些法律知識。它讓我明白,知識産權保護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係統學習和積極實踐來實現的。這本書讓我對設計産品的知識産權保護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也給瞭我更多信心去保護自己的創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