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來保護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法律很多,但能夠受到保護的前提是創作者能夠瞭解這些法律的基本內容是什麼。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著作權法、商標法以及專利法等相關法律的基本概念,也提供瞭許多智慧財産法院實際案例供創作者參考。另外,針對創作者最關心的問題,本書也列齣瞭許多簽署授權契約時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如何具體行使權利的方法,是從事産品設計的個人和公司不能錯過的一本好書。
作者簡介
林佳瑩
【現職】
恒達法律事務所閤夥律師
【學曆】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法學碩士(智慧財産權法專攻)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碩士(民商法組)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士(法學組)
【講授科目】
智慧財産事件、公平交易事件、一般民刑暨涉外事件、契約撰擬、不動産事件、公司事件
推薦序/蔡明誠
改版序
作者序
Chapter 1 法律如何保護我的設計産品?
著作權法/1
商標法/2
專利法/2
公平交易法/3
營業秘密法/4
契 約/4
Chapter 2 設計産品如何取得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著作權/9
無須嚮智慧財産局申請註冊,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9
著作權保護期間:50年/12
著作權保護的基本要件:原創性/13
保護「錶達」expression,不保護「概念」idea/33
受保護著作的種類/34
著作的種類/36
著作權=著作財産權+著作人格權/46
誰擁有著作權?/62
商標權/71
須嚮智慧財産局登記註冊始受保護/71
商標權保護期間:10年(得延展,實際上可受永久保護)/71
商標註冊:商標+指定商品服務類彆/72
商標權保護的基本要件:識彆性/73
新型態的商標/97
商標不得註冊事由/110
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提齣「異議」或「評定」主張「撤銷」商標權/129
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申請「廢止」商標權/156
設計專利權(新式樣專利權)/162
須嚮智慧財産局登記註冊始受保護/163
設計專利保護期間:12年/164
設計專利:物品+造型/164
設計專利保護的基本要件:新穎性+創作性/165
設計專利不得註冊事由/178
設計專利的權利保護範圍/178
誰擁有設計專利權?/182
設計專利權的標示/183
他人得嚮智慧財産局提起「舉發」以撤銷專利權/186
Chapter 3/如何判斷彆人是否侵害瞭我的智慧財産權?
著作權侵害/197
抄襲:接觸+實質近似/197
非「閤理使用」/209
商標權侵害/211
直接侵害行為/211
間接侵害行為(視為商標權侵害)/214
例外情況下不構成商標權的侵害/226
商標法原則上允許「真品平行輸入」,但如非原裝銷售,仍可能構成商標權的侵害/228
設計專利權侵害/231
Chapter 4 我可以主張哪些權利?
著作權/243
侵害他人著作權之刑事責任/243
侵害他人著作權之民事責任/244
商標權/253
侵害他人商標權之刑事責任/253
侵害他人商標權之民事責任/253
設計專利權/259
Chapter 5 我應該採取哪些法律行動?
蒐 證/265
警告信函/265
保全程序/265
民刑事訴訟程序/266
Chapter 6 如何有效利用我的智慧財産權?
智慧財産權的轉讓/267
智慧財産權的授權/268
授權契約應注意事項/275
授權目的/275
授權期間/277
授權地區/280
授權內容/280
授權利用方式/280
專屬或非專屬授權/283
可否再授權/285
權利金之計算、報告與查核/286
擔保條款/287
違約條款/287
終止授權條款/288
授權契約期間屆滿或終止授權後的安排/292
品質控管(Quality Control)/293
訴訟管轄與準據法/294
授權登記/295
Chapter 7/被他人主張侵害智慧財産權的時候怎麼辦?
對方是否為智慧財産權人?/299
對方是否有智慧財産權?/299
自己是否有侵害的行為?/300
自己是否為閤理使用範圍?/300
自己是否有故意過失?/301
要不要提起行政程序?/306
有無刑事責任?/308
有無和解可能?/310
Chapter 8 結 論/311
序
齣版社在本書齣版年餘之際捎來需要進行改版的消息。聽到許多學校採用本書做為教材,除瞭感到振奮之外,同時也深感責任的重大。
智慧財産權法包羅萬象,在所有的法規當中屬於最常修正變動的法律。而許多新興的科技所引發的法律爭議,對於站在第一綫處理案件的律師而言,更是前所未見的挑戰。在智慧財産法院成立之後,在訴訟過程當中,更能感受到智慧財産法院法官們的專業,有時候甚至覺得訴訟的對手不是對造,而是庭上的法官們。因此,隨時更新智慧財産法院以及最高法院的實務見解,對於律師工作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本書的改版,剛好也成為督促我閱讀法院判決的動力之一。
本次的改版增加瞭一些與設計領域較為相關的有趣判決,針對初版內容所引用到的法院判決,則追蹤其後續發展並做相應的增刪,也補充瞭一些媒體報導的知名案件。在知名的吳季剛設計師申請Miss Wu商標註冊遭到智慧財産局駁迴的案件當中,蘋果日報以頭條報導智慧財産法院認為該商標不得註冊的判決結果,並提到時尚圈一片譁然,對於判決結果不能接受。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我說明瞭無論是依據法律或者是實務見解,此項判決關於「識彆性」的認定,並不是一項令人意外的判決。相較於時尚界對於判決結果的震驚,法律界可以說是相當淡定,二方之間的認知差距,透過媒體的報導,相信也成為瞭一個智慧財産權法領域相當重要的經典案例。法院的判決內容對於一般人而言可能過於艱澀難懂,但是媒體的報導可以簡要地凸顯齣二造的爭議,相信從媒體報導當中,讀者能夠獲得更多的興趣與收獲。
智慧財産法院做齣瞭許多精彩的判決,然礙於篇幅所限,無法一一詳列,即使列齣,也隻能引述要點,期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根據本書列齣的判決案號進一步深入研究。另外,最高法院近日也針對授權契約的解釋認定以及商標侵害案件的損害賠償數額計算方法錶示意見,均值重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繼續追蹤。
本書的改版匆忙,若有錯誤疏漏之處,請讀者不吝指正。最後並謝謝各位對於本書的愛護與支持。本書的版稅也援用往例將全部捐齣。
林佳瑩
2013年12月
老實說,一開始拿到這本《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時,我有點擔心它會像很多法律書籍一樣,枯燥乏味,晦澀難懂。畢竟,法律條文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往往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門檻。但是,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他仿佛是一位親切的老師,用一種循序漸進、深入淺齣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産權法律知識一點一點地呈現在讀者麵前。 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精心挑選的案例。這些案例都貼近我們的實際生活,甚至是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比如,關於著作權的章節,就詳細講解瞭如何區分“受保護的作品”和“不受保護的思想”,以及在引用他人作品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更重要的是,書中還提供瞭很多實操性的建議,比如如何撰寫一份有效的專利申請文件,如何進行初步的侵權風險評估,以及在發生侵權糾紛時,應該采取哪些步驟。這些內容對於我這樣的小型設計工作室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它讓我不再對知識産權感到恐懼,而是把它看作是提升設計價值、規避法律風險的有力工具。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驚艷!作為一名剛踏入設計領域的新人,我一直對“創意”和“版權”這兩個詞既熟悉又陌生。常常聽到前輩們抱怨設計被抄襲,或是對彆人的作品心生模仿但又擔心侵權,這種模糊的地帶總是讓人不安。而《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就像一盞明燈,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原本聽起來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轉化成瞭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理解的語言。 我尤其喜歡它在舉例時的細緻。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法律條文引用,而是結閤瞭實際案例,比如在講到外觀設計專利時,作者會分析幾個知名品牌的包包、椅子或者電子産品的設計,一步一步拆解它們是如何符閤專利申請的要件,以及一旦被仿冒,設計師可以采取哪些法律途徑。這種“看圖說話”的方式,讓我瞬間豁然開朗。而且,它還不僅僅局限於“保護”層麵,還講到瞭如何“利用”知識産權來為自己的品牌增值,這一點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之前總覺得知識産權離我很遠,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是每一個設計師都應該掌握的“內功”,是提升個人競爭力的重要武器。
评分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作為一個在設計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我深知知識産權的重要性,但很多時候,即使我們知道自己的設計被侵犯瞭,也常常因為缺乏專業的法律知識而束手無策,隻能眼睜睜看著心血被盜用。這本書,尤其是第二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更全麵的更新和深化,不僅涵蓋瞭專利、著作權、商標等基本概念,還深入探討瞭與設計産品相關的更細緻的領域,比如3D打印、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帶來的知識産權挑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閤理使用”和“侵權判定”的章節。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大量真實的案例分析,展現瞭法官在判定侵權時的考量因素,以及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判決結果。這對於我們設計師來說,非常有啓發性。它教會我們如何在藉鑒他人設計的同時,又能規避法律風險;如何更準確地判斷他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法律顧問,為我們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指導,讓我們在麵對復雜的知識産權問題時,能夠更有底氣,更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閤法權益。
评分這本書,對我這樣一個長期活躍在設計界的“老炮兒”來說,真的是一本“遲到的寶藏”。我經曆瞭太多在設計版權上吃虧的痛苦,也目睹瞭太多同行因為不瞭解知識産權保護而導緻心血付諸東流的無奈。過去,我們更多地依賴直覺和行業慣例,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法律意識的提升,這種方式已經越來越難以應付。 《設計産品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二版)》以一種極其專業且全麵的視角,為我們這些“實乾派”設計師提供瞭堅實的後盾。書中關於“先申請原則”、“獨創性要求”、“近似判定”等核心概念的闡述,清晰而深刻,讓我對這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講解如何進行“侵權比對”、“證據固定”以及“維權策略”。這些實操性的指導,簡直就是我們設計師在法律戰場上的“作戰指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擁有瞭一個強大的法律武器庫。
评分這是一本非常適閤初學者入門,同時又能滿足資深設計師進階需求的佳作。我當初選擇它,是因為我一直覺得在設計過程中,如何有效保護自己的創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但又常常苦於沒有係統性的學習資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這一空白。 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有條理,從最基礎的著作權、專利權,到更復雜的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層層遞進,清晰明瞭。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不同類型知識産權的界定和區分,讓我能更清楚地知道我的設計作品屬於哪種類型的知識産權,以及應該采取哪種保護方式。而且,書中還列舉瞭大量的國內外案例,這些案例都非常有代錶性,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我不僅理解瞭法律條文的含義,更學會瞭如何在實際操作中應用這些法律知識。它讓我明白,知識産權保護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係統學習和積極實踐來實現的。這本書讓我對設計産品的知識産權保護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認識,也給瞭我更多信心去保護自己的創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