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龍、鳳生鳳,孩子不用心教將來會亂打洞!
當您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是不是夠用心呢?
如果您想讓子女青齣於藍、想要達到虎父、虎母無犬子的目標,
本書將會是您教育子女時的最佳教戰守策!
「孩子問『為什麼一定要讀書』時,該怎麼迴答?」、「失敗是成長的機會?」、「『聽話』是成為聰明孩子的第一步?」、「孩子受到霸淩時!」、「其他人稱贊自己孩子時」、「孩子想齣去玩時」、「發現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不同時」、「如何加強孩子的自主性」……,本書將列舉齣41個父母平常在教育子女時一定會齣現的狀況,並將具體的應對方式以「優質父母、差勁父母與一般父母」等3個不同類型加以陳述、介紹,讓煩惱該如何教育子女的父母可以藉由本書內容實際執行、操作,讓每一位父母都能教育齣齣色的小孩。
作者簡介
清水剋彥
1962年生於日本愛媛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學係,並在同一所大學的研究所公共經營研究科(現為政治學研究科)修業完畢。大學畢業後,進入文化放送電颱擔任政治記者,接著前往美國留學。歸國後從事新聞主播、節目製作人、江戶川大學講師等工作。
目前除瞭身為該電颱編輯部次長,負責採訪政治和教育議題、製作特彆節目外,也擔任育英短期大學現代溝通學科的講師,以及南海放送電颱「木藤隆雄的週日媒體俱樂部」的評論員。
著有暢銷書《頭のいい子が育つパパの習慣》、《頭のいい子が育つ祖父母の習慣》(以上為PHP文庫)、《子どもの纔能を伸ばすママとパパの習慣》(講談社)、《勉強好きな子が育つパパの習慣》(朝日文庫)、《ラジオ記者、走る》(新潮新書)、《「政治主導」の落とし穴》(平凡社新書)等。
前言……2
一、「聽話」是成為聰明孩子的第一步……19
01 你們親子之間,有沒有對話?……20
02 打招呼的時候……24
03 孩子沒把事情做好的時候……28
04 稱贊孩子的時候……34
05 責備孩子的時候……38
06 你們傢會不會舉辦活動?……42
07 如何推孩子一把,讓他努力?……46
08 孩子說謊的時候……50
09 當孩子想要養寵物時……54
二、大傢都能成為「忍耐力高」的孩子……59
10 孩子整天隻會打電動……60
11 如何增進孩子的閱讀習慣……66
12 如何督促孩子寫作業……70
13 如何使「每天的努力」成為習慣?……76
14 如何加強孩子的自主性?……82
15 讓孩子學習纔藝的時候……86
16 遇到瓶頸的時候……90
17 孩子沒有恆心要怎麼辦?……94
18 孩子受到霸淩的時候……98
三、在孩子內心點燃火苗的訣竅……103
19 如何鼓勵孩子?……104
20 當孩子突然天外飛來一筆……108
21 孩子展現動力的時候……114
22 其他人稱贊自己孩子的時候……118
23 孩子訴說夢想的時候……122
24 孩子想齣去玩的時候……126
25 發現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不同時……130
26 孩子不肯念書的時候……134
27 當餐桌上齣現鞦刀魚時……138
四、透過傢庭習慣培養「思考能力」……143
28 當孩子對父母親的工作有興趣時……144
29 孩子來問問題的時候……148
30 你都如何讓孩子看報紙?……152
31 孩子苦思不齣作文的時候……156
32 你有沒有讓孩子幫忙做傢事?……162
33 如何改善孩子害羞的個性?……166
34 什麼樣的傢庭旅行纔叫好?……170
35 拜託孩子跑腿的時候……174
五、如何培養「看不見的學力」?……179
36 你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180
37 如何養成孩子念書的習慣?……186
38 如何培養「看不見的學力」?……190
39 孩子考不好的時候……196
40 如何剋服孩子不擅長的科目?……200
41 要不要讓孩子參加國中入學考試?……204
結語……211
前言
教齣好孩子的父母實踐之41項哲學
「區分模範父母跟不及格父母的界綫,真的很模糊呢。」
我有時候受邀演講,會聽到這樣的聽眾意見。確實如此。有些父母抱持「為瞭孩子好」的想法,照顧得太過頭,反而讓孩子覺得很煩、管太多;有些父母覺得「對孩子有幫助」的東西,實際運用後卻沒有收到什麼效果,而煩惱不已。
因此,本書利用具體的例子,整理齣「模範父母、不及格父母與一般父母」的差彆,讓讀者一目瞭然。隻要參考各段落開頭的標題,再詳細閱讀段落內的介紹,相信你一定可以分齣三種父母的差彆。
筆者在廣播電颱擔任採訪記者和製作人的同時,也長期觀察在不斷變化的國小、國中升學和教育製度下之傢庭教育,時間長達十年以上,接受採訪的傢庭超過二百五十戶,我也親眼見識到各式各樣的模範父母、不及格父母與一般父母。我將自己從採訪觀察到「教齣好孩子的父母差在哪裏」整理齣來,對正在煩惱如何養育小孩的父母親來說,想必是非常實用的幫助。
「我希望孩子能變得聰明。」
「我希望孩子將來不論麵臨什麼樣的時代,都能好好活下去。」
「我希望用好的方法激發孩子的能力。」
「我希望孩子未來能考進明星大學。」
接受採訪的父母們,經常告訴我這樣的願望。他們的共通點,在於都想加強孩子「生存下去的力量」。身為同樣擁有小孩的父親,我的心情也跟他們一模一樣。
那麼,我們要如何教導孩子,纔能讓他們成長,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
關鍵在於:「傢庭教育」。
不論學校的教育方針,以及教學的第一綫如何轉變,我們都可以保持一貫的傢庭教育。此外,傢庭教育不同於升學補習班,既不需要花什麼錢,又可以隨時開始,隨時改善。
我採訪過這麼多傢庭和學校、補習班的教育相關人員後,注意到一個現象:
「如果父母親用關愛的眼神看著孩子,讓他們確實做好每一件乍看之下理所當然的事情,這些孩子會變得特彆堅強。」
我可以如此斷言:在採訪過程,遇到讓我覺得「言行舉止端正,頭腦真的很好」的孩子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傢庭環境都跟本書介紹的41個項目多相符閤。
筆者依照自己在採訪時的所見所聞,將教導小孩的哲學,亦即「想要激發孩子能力的話,一定要牢記在心的五大鐵則」整理於本書──
●聽話的孩子
●忍耐力高的孩子
●積極的孩子
●能夠錶達自身想法的孩子
●懂得念書方法的孩子
首先是第一個關鍵──「聽話」。我認為這是左右孩子成長的最關鍵因素。
要是孩子不懂得聽話,他們可能會把父母的建議、學校和補習班老師說的話、棒球隊教練或鋼琴老師的指導當成耳邊風。
根據二○一○年大學通信齣版社和每日新聞社《Sunday每日》週刊,針對首都圈內四百間升學補習班的調查,「會進步的學生」最大特徵在於「聽話」,這項迴答的比例高於「專注力高」、「有自主性」。
第二點「會忍耐」也很重要。不隻是小孩子,我們大人也經常浮現「想齣去玩」、「想放棄」、「乾脆放棄算瞭」的念頭。
不過,能不能在緊要關頭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再努力一下」,咬牙堅持下去,結果將會大不相同。
這不僅影響孩童時代課業、運動和藝術領域的成果,更是進入社會後,能否過得順順利利,獲得一定成就的分水嶺。
接下來,「是否具有積極性」和「能否自己動腦思考,用自己的話錶達」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
具有積極性的孩子,會把好奇心和願望付諸行動。例如:
「這個好像很有趣,我想多知道一些。」
「我很喜歡做○○,我要努力練習,讓自己更厲害。」
能夠自己思考、錶達的孩子,將培養齣說明有條有理、敢站在大傢麵前說話的能力。將來進入社會後,也因為膽子比較大,更有機會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使自己的努力得到成就。
當然瞭,最容易左右孩子成長的,毫無疑問是基礎學力。
若沒有紮實的讀寫、計算能力,以及一定的知識量,便無法纍積思考和錶達能力,還會陷入「不瞭解學習內容→失去興趣→失去動力」的惡性循環,孩子將越來越不聽話,忍耐力也會逐漸下降。
因此,本書精心挑選齣不及格父母和一般父母的行為模式,再提供以孩子為齣發點,模範父母應該採取的做法,集結成冊。
如果你的傢裏有小孩,年齡在幼稚園或托兒所中班(四歲左右)到小學高年級間,閱讀本書後確實覺得有所幫助,將是筆者無上的喜悅。
清水剋彥
一、「聽話」是成為聰明孩子的第一步
01 你們親子之間,有沒有對話?
不及格父母:很少跟孩子對話。
一般父母:傾聽孩子說話。
模範父母:從對話內尋找孩子的「優點」,大方贊美。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從「早睡早起,不忘早餐」做起
讓孩子更有精神的基本方式,不外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促進親子間的溝通」兩大重點。 這兩者也是讓孩子更聽話的第一步。
最典型的「良好生活習慣」,即為「早睡早起,不忘早餐」。
如果你的孩子在念小學,務必每天讓他睡足八個小時,第二天要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
不及格父母擺脫不瞭大考時期養成的夜貓子生活,早上可能僅用一片麵包打發,甚至什麼都不吃,便直接齣門上班。結果,小孩子有樣學樣,常常熬到很晚纔睡,第二天也不吃早餐,陷入對身體不良的作息循環。
一旦這種作息成為常態,孩子容易在大白天昏昏沉沉,不但無法好好專心上課,脾氣變得焦躁易怒,因疏忽而受傷的情形也有可能增加。
為瞭讓孩子成長,作父母的要先以身作則,盡可能調整成日間型作息,並且養成好好吃早餐的習慣。
孩子會不會聽話,
決定於親子間對話的有無
父母能不能好好地跟孩子溝通,在結果上將有很大的不同。
近年來,雙薪傢庭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傢庭不隻是父親,連母親也因為外齣工作,無法充分地與孩子交流。
但是,如果用這個理由說服自己維持現狀,便是不及格的父母。
孩子會透過跟父母的溝通,學到各式各樣的知識,例如社會規範、世局動嚮等等,有太多太多的資訊,是他們第一次聽聞。對孩子而言,跟父母親對話是一連串「感知」的過程。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在對話當中,學習如何讓對方理解自己的意思。舉凡「按部就班地說明」、「提齣理由和證據」、乃至於「直視聽者,明確錶達己見」之類的習慣,都是從親子間的對話習得。
請參考下一頁的數據,這是日商星辰公司(CITIZEN)以傢有國小幼童的父母為對象,進行之「親子間的交流時間」調查(二○一二年六月發錶)結果。
我最近在書店裏看到瞭這本《這樣教小孩對嗎?多用心就能教齣人人稱贊的好孩子》,當時就被它的標題吸引住瞭。如今的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傢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脫穎而齣,成為那個“人人稱贊的好孩子”。然而,教育孩子的過程往往充滿挑戰,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人不禁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我本人也是一位新手父母,經常在網上搜集各種育兒經驗,看瞭不少書,但總感覺有些理論過於理想化,或者不適閤我的實際情況。這本書的書名給我一種親切感,仿佛是在直接迴應我心中的睏惑。“多用心”這三個字,更是強調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會隻講空泛的道理,而是會觸及到教育的本質。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建議,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優秀品質。我想知道,究竟有哪些“用心”的方法,能夠真正地塑造齣一個品學兼優、陽光快樂的孩子,讓他/她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認可。
评分看到《這樣教小孩對嗎?多用心就能教齣人人稱贊的好孩子》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即浮現齣無數個在育兒過程中産生的問號。作為一名盡職盡責的傢長,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有時候,即使我自認為已經付齣瞭百分之百的努力,但當看到孩子在某些方麵不如意時,內心深處就會湧起一絲絲的自我懷疑:“我是不是做錯瞭什麼?”“我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適閤他/她?”“怎樣纔能讓他/她變得更好,甚至達到‘人人稱贊’的程度?”這本書的標題,似乎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或者至少是一個可以提供方嚮的燈塔。“多用心”這個詞,也讓我看到瞭希望,它暗示瞭教育的關鍵不在於花哨的技巧,而在於真摯的情感和細緻的關懷。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解讀“用心”這兩個字,又會提供哪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避開那些可能阻礙孩子成長的“彎路”,引導孩子走嚮一個更光明、更受人喜愛的未來。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這樣教小孩對嗎?多用心就能教齣人人稱贊的好孩子》——簡直是我近期以來在書架上看到的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標題瞭。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在摸索中前進,每一步都伴隨著不確定和自我審視。尤其是麵對孩子日新月異的成長和變化,以及社會對“優秀”的不斷定義,我們常常會感到焦慮。我常常會想,那些被廣泛稱贊的孩子,他們究竟是如何培養齣來的?真的是因為傢長們付齣瞭更多的“心血”嗎?如果是,那麼這個“心”到底體現在哪裏?是更多的陪伴?更專業的指導?還是某種不可言說的教育智慧?這本書的題目直接點齣瞭傢長最關心的問題,並給齣瞭一個看似樸素卻充滿力量的答案——“多用心”。這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它能揭示“用心”的具體內涵,提供切實可行的策略,幫助我識彆並糾正那些可能存在的教育誤區,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孩子,讓他們在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也能展現齣令人贊賞的品質和能力,最終實現“人人稱贊”的目標。
评分《這樣教小孩對嗎?多用心就能教齣人人稱贊的好孩子》這個書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作為傢長的心。在我每天與孩子互動、做教育決策的時候,內心深處總有一個聲音在問:“我這樣做,真的對嗎?”尤其是在孩子遇到挫摺或者錶現不如預期的時候,這種疑慮會更加強烈。而“多用心就能教齣人人稱贊的好孩子”這句話,則像一盞明燈,點亮瞭我內心的期望,也暗示瞭一種可行性的方嚮。我一直在思考,究竟什麼樣的“用心”纔是真正有效的?是時刻的監督,還是無條件的放任?是嚴格的管教,還是柔聲的勸導?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看到瞭希望,它似乎在告訴我,教育的根本在於情感的投入和對孩子的深度理解。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有深度,並且能夠落到實處的教育方法,幫助我識彆那些可能存在的教育盲點,學習如何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培養他們積極的品格和能力,最終讓他們成為一個既優秀又受人喜愛的孩子,而不僅僅是在某個維度上被“稱贊”,而是全麵發展的、真正優秀的個體。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因為它直接觸及瞭一個許多傢長都會思考的問題:“我這樣教孩子,對嗎?”“用心”這個詞也傳遞瞭一種溫暖和力量,似乎暗示著隻要付齣瞭足夠的愛和努力,就能培養齣受人贊賞的孩子。我一直相信,教育並非一蹴而就的技能,而是一個需要不斷摸索、反思和調整的過程。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育兒理念層齣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有時甚至會感到無所適從。我經常會問自己,那些看似“彆人傢的孩子”之所以優秀,究竟是天賦異稟,還是有著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我內心深處的疑慮和渴望。它承諾的“人人稱贊的好孩子”,更是直擊傢長們最柔軟的期望。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指引,幫助我理清思路,找到適閤自己孩子、也適閤自己傢庭的教育路徑,告彆那些潛在的“誤區”,讓我的教育能真正地“對”,並且充滿“用心”的力量,最終收獲那個讓人欣慰的、受到他人認可的優秀孩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