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錶於2025-01-11
詩必然是意識的真實,現象學提供了我們發現詩之美好的一個真實管道,當現象學轉向對文學進行發現時,必然成為一種對意識與真實的批判,對作者意識的再發現,使表述從繁蕪中純粹出來,讓文學作品純粹是人類意識的一種表述方式,一種形式。
我們可以運用現象學方法剖析、梳理葉覓覓、隱地、向陽、蕭蕭、林婉瑜、白靈、黃河浪、張默等當代詩人的詩作,期望能夠在現象學的規範下,使那些隱藏在文學作品中的意識描述性地、純粹性地現形,進而發現意識的真實。
本書特色
本書利用哲學中的現象學作為進路,剖析梳理隱地、向陽、蕭蕭等知名台灣當代詩人的詩作
現象學方法轉向對詩語言進行發現的初探之作
作者簡介
劉益州
筆名楊寒,創世紀詩社同仁,現任台中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青年優秀詩人、安高詩集整理獎、中縣文學獎、創世紀五十週年詩創作獎等,出版詩集《我的心事不容許你參與》、《與詩對望》、《巫師的樂章》、《楊寒短詩選》(中英對照)以及小說集《大刀歌》、《巫師的樂章》。
序 許又方
自序 意識在表述中的現形 劉益州
意識的表述形式:葉覓覓詩集《越車越遠》中的「自我」表述
自我與他者的呈現:隱地《詩歌舖》中主體際性敘述之研究
他者的綿延:向陽《歲月》中自我與生命時間意識的表述
空間與行動:蕭蕭《毫末天地》中空間意識的呈現
愛與主體的澄明:林婉瑜《索愛練習》中的意識呈現
身體與表述:白靈《愛與死的間隙》中的存有見證
空間與他者:黃河浪《香江潮汐》中「香港」的空間表述
空間的想像與詮釋:論黃河浪《披黑紗的地球》旅遊詩中的時空想像
表述的視角:張默旅遊詩中「物我」視角的開展──以《獨釣空濛》為討論中心
主體際性的愛情表達
胡塞爾說:「人的全部生活都是交往的,即使當人的生活是獨自經驗和獨白時,它也具有關於它的經驗的被給予之物和認識的被給予之物的意義,這種意義暗示可能被他人接受,暗示可被他人贊同,最後暗示可能被他人有洞察力地證實。」這句話說明人在生活中是時時刻刻與他人共在,即使是個人獨處或獨白的時候,其獨處或獨白的經驗意識也將可能為他人所經驗到,胡塞爾更以「互為主體」的概念來闡述人際間的生活相處,並不是如物我一般的關係,而是主體與主體的關係。依胡塞爾的說法,人必然是與他者共在的動物,人時時將情感意識投射在他者身上,正如哈維.弗格森(Harvie Ferguson)所說:「意識在感覺之中,實際上是在每一感覺飛逝的轉瞬間,負載著互為主體實在的標誌。」意識隨時負載著與他人互為主體的意義,與其說是與他者「互為主體」的關懷,不如說是從他者出發,認識異化、疏離的自我生命與意識的投射,是一種從自我向他者出發的情感動力,如林婉瑜〈出發〉這首詩:
每天每天
星群從西邊隱沒
河流朝海洋出發
我也願意
服從時間的流變
一再一再
向你出發
瘂弦指出林婉瑜「通過創作實踐,她發現『篇幅短小』不是小詩唯一的特徵,作為小詩屬性的內在結構才是小詩更重要的特徵。」在這首〈出發〉的小詩中,前後兩段,前段用星群和河流的象徵作為「我」和「你」主體際關係的呈現,同時星群和河流的特定方向性也隱喻時間的流動,故前段作為後段的隱喻,帶出詩中「我」在時間的綿延中趨向「你」的主體際關係。然而,我們在這首詩看到詩中「我」的告白是如星群向西方、河流像海洋,「我也願意……向你出發」,表現出「我」對「你」關係結構間的情感驅力,正如勞承萬所說:「情感的本性就是力求表現出來,但是,它不直接表現為動作,而是表現在肌肉上、外周上或心靈上12。」林婉瑜將情感外化為詩,透過詩中「我」的心靈以及象徵、隱喻,在「我」和「你」的主體際關係上,呈現「我」意識到、並將自我朝「你」出發,趨向情感對象的一種情感動力。
意識的現形:新詩中的現象學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意識的現形:新詩中的現象學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