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杉靜枝生於日本,
長於日治期的颱灣
真杉靜枝始終擺盪於美麗島與敷島兩個故鄉之間
既是過客,也是歸人
殖民地颱灣,形塑瞭真杉靜枝的「颱灣代言者」作傢形象,同時也成就其洞察帝國之眼。吳佩珍的《真杉靜枝與殖民地颱灣》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真杉靜枝的「『私』小說」書寫,可說是她的美麗島私史。第二部:戰爭期國策文學,則再創其「颱灣書寫」的高峰。第三部:戰後的「颱灣引揚者」書寫,如實地勾勒日本帝國興衰起落的圖騰,從「殖民者」到「被殖民者」兩極的人物形塑,道盡日本敗北、美國君臨的現實。
吳佩珍《真杉靜枝與殖民地颱灣》透過真杉靜枝的「颱灣書寫」,鮮明地呈現其傢族史與國族史和「殖民地颱灣」錯縱復雜的糾葛關係。
作者簡介
吳佩珍
美國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學係碩士,日本築波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譯作有: Faye Yuan Kleeman著《帝國的太陽下》(2010),津島佑子著《太過野蠻的》(2011)。近著有:“The Peripheral Body of Empire: Shakespearean Adaptations and Taiwan’s Geopolitics”(2010.01),〈嚮左轉?嚮右轉?──大江健三郎純粹天皇作品群初探〉(2011.07),〈現在□□□□殖民地記憶□再現□□□可能性─津島佑子「□□□□野□□」□陳玉慧「海神傢族」□描□1930年代□殖民地颱□-〉(2012.01)等。
「颱灣與東亞」發行旨趣∕陳芳明
序章
第一部 「私」小說與「私小說」書寫
第一章 真杉靜枝的自傳小說與「颱灣」記號的反覆:論〈女兒〉、〈某個女人的生平〉
及其衍生文本
第二章 殖民史?羅曼史?:真杉靜枝、武者小路實篤、中村地平與颱灣的文學交涉
第二部 颱灣書寫的黃金期:「國策文學」的明與暗
第三章 言與不言之間:「國策文學」的協力與隱喻
第四章 皇民化時期的語言政策與內颱結婚問題:以真杉靜枝〈南方的語言〉為中心
第五章 颱灣皇民化時期官方宣傳的建構與虛實:論真杉靜枝「沙韻之鍾」翻案作品
第三部 帝國與帝國之間
第六章 鄉關何處?:真杉靜枝「花樟物語」的颱灣再現與變化
第七章 日本帝國崩壞與美國霸權君臨:真杉靜枝的戰後書寫(一九四六─一九五○年代)
「颱灣與東亞」發行旨趣 陳芳明
「東亞」觀念進入颱灣學術界,大約是近十年的事。但曆史上的東亞,其實像幽靈一樣,早就籠罩在這海島之上。在戰爭結束以前,「東亞」一詞,挾帶著相當程度的侵略性與壟斷性。它是屬於帝國主義論述不可分割的一環,用來概括日本殖民者所具有的權力視野。傲慢的帝國氣象終於禁不起檢驗,而在太平洋戰爭中一敗塗地。所謂東亞概念,從此再也不能由日本單方麵來解釋。尤其在跨入一九八○年代之後,整個東亞地區,包括前殖民地的颱灣與韓國,開始經曆史無前例的資本主義改造與民主政治變革。一個新的東亞時期於焉展開。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學界,開始浮現「後東亞」一詞,顯然是相應於後結構主義的思考。所謂「後」,在於強調新的客觀條件已經與過去的曆史情境産生極大差異。在新形勢的要求下,東亞已經成為一個復數的名詞。確切而言,東亞不再是屬於帝國的獨占,而是由東亞不同國傢所構成的共同觀念。每一個國傢的知識分子都站在自己的立場重新齣發,注入殖民時期與戰爭時期的記憶,再定義東亞的政經內容與文化意涵。他們在受害的經驗之外,又具備信心重建主體的價值觀念。因此東亞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概念,不僅要找到本身的曆史定位,同時也要照顧到東亞範圍內不同國籍知識分子所提齣的文化反省。
東亞的觀念,其實富有繁復的現代性意義。所謂現代性,一方麵與西方中心論有韆絲萬縷的關係,一方麵又與資本主義的引介有相當程度的共謀。當颱灣學界開始討論東亞議題時,便立即觸及現代性的核心問題。在曆史上不斷受到帝國支配的颱灣,不可能永遠處在被壓抑、被領導的位置。進入一九八○年代以後,颱灣學界開始呈現活潑生動的狀態,許多學術工作已經不能隻是限製在海島的格局。凡是發齣聲音就必然可以迴應國際的學術生態,甚至也可以分庭抗禮。這是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摺時期,不僅颱灣要與國際接軌,國際也要與颱灣接軌。
「颱灣與東亞」叢刊的成立,正是鑑於國內學術風氣的日漸成熟,而且也見證研究成果的日益豐碩。這套叢刊希望能夠結閤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從各自的專業領域嘗試探索東亞議題的可能性。無論是文學、曆史、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專業訓練,都可以藉由東亞作為媒介,展開跨領域的對話。東亞的視野極為龐大,現代性的議題則極為復雜,尤其進入全球化的曆史階段,颱灣學術研究也因而更加豐富。小小的海島,其實也牽動著當代許多敏感的議題,從曆史記憶到文學審美,從環保行動到反核運動,從民主改革到公民社會,從本土立場到兩岸關係,從經濟升級到勞工遷徙,無不細膩且細緻地開啓東亞思維。本叢刊強調嚴謹的學術精神,卻又不偏廢入世的人文關懷。站在颱灣的立場,以開放態度與當代知識分子開啓無盡止的對話。
一直以來,我對殖民曆史下的個體命運都非常感興趣,尤其是那些身處其中的女性角色。當我在書店裏看到《真杉靜枝與殖民地颱灣》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或許是一本能夠滿足我這種好奇心的書。書名中的“真杉靜枝”聽起來不像是一個大眾熟知的曆史人物,這反而增加瞭它的吸引力,我期待這可能是一段被發掘齣來的,鮮為人知的故事。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真杉靜枝在殖民地颱灣的日常生活,她與周圍人的互動,她在這個特殊環境下的內心世界。我希望它能夠展現殖民背景下,個體所麵臨的復雜處境,以及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溫度,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的人們的無奈與堅韌。讀一本關於曆史人物的書,對我來說,就像是和一位來自過去的朋友進行一次深入的對話,去理解他們的經曆,去感受他們的情感。
评分最近在一傢獨立的書店閑逛,目光被一本封麵設計彆緻的書吸引住瞭,書名赫然是《真杉靜枝與殖民地颱灣》。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神秘感和曆史厚重感,讓我立刻産生瞭閱讀的衝動。我平時對曆史題材的書籍涉獵不深,但總是對那些能夠觸及曆史細節、展現人物命運的書籍情有獨鍾。我很好奇“真杉靜枝”究竟是何許人也?她在殖民地颱灣的歲月裏,究竟經曆瞭怎樣的人生?這本書是否會像一部電影鏡頭一樣,將我帶入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理解那段復雜的關係?我期待它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曆史事實的堆砌,更能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他們的生活百態,以及他們在這個特殊時期下的選擇和命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能夠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殖民地颱灣這段曆史。
评分我是在社群裏偶然看到有人推薦這本書的,當時就覺得這個書名很特彆,尤其是“真杉靜枝”這個名字,非常具有辨識度。雖然我平常看曆史書的頻率不高,但總會被一些獨特視角或者人物傳記所吸引,這本書似乎就具備瞭這樣的特質。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並不是一本大而全的颱灣殖民史,而是聚焦於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特定的群體,通過他們的視角來展現那個時代的颱灣。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微觀敘事的方式,覺得更能感受到曆史的真實質感和人性的復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能夠讓我對殖民地颱灣的理解不再是標簽化的,而是有血有肉的。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是閱讀曆史最吸引我的地方。而且,書中“真杉靜枝”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一些過去時代的女性形象,她們往往在曆史洪流中扮演著不為人知的角色,但她們的經曆本身就足夠引人深思。這本書或許會揭示一些被忽略的故事,觸及一些被遺忘的角落。
评分在瀏覽一排排新書時,《真杉靜枝與殖民地颱灣》這個書名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瞭我。說實話,我對這段曆史的瞭解並不深入,但“殖民地”這個詞匯本身就帶有一種不容忽視的重量,而“真杉靜枝”這個名字,又給我一種新鮮而又引人探究的感覺。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許多關於那個時代的想象:是怎樣的社會風貌?是怎樣的生活圖景?而“真杉靜枝”又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一個被曆史塵封的角落,去揭示一些被遺忘的細節,去描繪一些鮮活的麵孔。我希望它能夠呈現齣那個時代颱灣的獨特韻味,不僅僅是政治和經濟的宏觀敘事,更重要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守與適應。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它有可能是一段關於個體在時代浪潮中如何生存、如何發展的動人故事。
评分這次偶然在書店的角落裏發現瞭這本書,封麵上“真杉靜枝與殖民地颱灣”這幾個字就勾起瞭我莫名的好奇。雖然我對這段曆史瞭解不多,但總覺得“殖民地”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股沉甸甸的故事感,而“真杉靜枝”這個名字,則像一個未解之謎,靜靜地等待著被揭開。我當時就想,這本書大概率不會是那種流水賬式的曆史敘述,而會是某種深入的挖掘,甚至是帶有情感溫度的描繪。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老朋友在午後陽光下,娓娓道來一段被時間塵封的往事。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特色,一種復古的紙質感,搭配簡潔而富有深意的插畫,讓人在翻開之前就能感受到一種文藝的氣息。我當時就在想,作者一定是對這段曆史有著深厚的感情,纔會在細節上如此考究,纔能用這樣一種方式來吸引像我一樣,對曆史的邊角料充滿興趣的讀者。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去理解那些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人們,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希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