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源頭嗎?殷墟甲骨文是最早的漢字嗎?
從近期文獻研究與齣土文物發現,中國古代文明至少上溯至西元
前三韆年。中國古代文明是世界文明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應該將之視為一門新的學科領域去探究。
中國古代文明不僅對中國意義重大,對整個人類文明的興起更有重要的意義。本書作者李學勤長期緻力於漢以前的曆史與文化的研究,注重將文獻與考古學、古文字學成果相結閤,在甲骨學、青銅器、戰國文字、簡牘帛書及其相關曆史文化的研究領域,均有重要建樹。
李學勤先生提倡走齣「疑古」的時代,多次重提加強研究「中國古代文明」,也再次提到「民族信心」問題,應從傳統文化尋找寶貴的遺産,建立民族信心和加強民族凝聚力。要認識世界文明就不能不研究中國,尤其是中國古代文明,熟讀此書不僅有助於瞭解我國的五韆年曆史,對於整個人類文明興起過程,也能在本書裏找到答案;這是一本瞭解中國與世界古代文明最佳的讀物。
本係列特色
「大師導讀」係列是一套集結學者專傢為青年讀者所編纂的中國文化知識入門選書。所邀請的大師均為各個學術領域集大成者,他們運用通俗易懂的淺顯文字著述,深入淺齣、輕鬆有趣、娓娓道來,讓青年朋友們在博大的中國文化中吸其潤澤、修其自身。以下為本係列作者簡介:
《北京猿人》賈蘭坡∕著名舊石器考古專傢、古人類學傢、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敦煌》寜可∕中國首都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
《中國曆史》何茲全∕著名曆史學傢、教育傢
《孔子》駱承烈∕山東麯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教授
《中國哲學與宗教》任繼愈∕著名哲學傢、宗教學傢、曆史學傢
《中國古代文明》李學勤∕著名曆史學傢、古文字學傢
《長城》羅哲文∕著名中國古建築學傢
《北京》侯仁之∕著名曆史地理學傢、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
《故宮》單士元∕明清史專傢、檔案學傢和古建築學傢
《中國金石文化》蘇士澍∕國傢文物局文物齣版社社長
《中國音樂》汪毓和∕中央音樂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中國古代 建築》杜仙洲∕著名古建築專傢、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
《中國青銅文化》李伯謙∕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作者簡介
李學勤
1933年生於北京,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係。
現任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齣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國際漢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楚文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理事長,「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傢組組長、首席科學傢。1997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86年被推選為美國東方學會榮譽會員。
1984年獲國傢「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稱號,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獲「九五國傢重點科技攻關計畫突齣貢獻者」稱號,2002年獲「全國傑齣技術人纔」稱號。自上世紀70年代後期起,多次在國外及港颱地區任教講學。
主要著作有《殷代地理簡論》、《東周與秦代文明》、《新齣青銅器研究》、《比較考古學隨筆》、《周易經傳溯源》、《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走齣疑古時代》、《古文獻叢論》、《四海尋珍》、《夏商周年代學劄記》《重寫學術史》、《中國古代文明十講》、《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青銅器與古代史》、《李學勤早期文集》、《文物中的古文明》等二十餘部,學術論文近六百篇。其作品多次獲奬。
第一章 中國古代文明研究
第一節 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一百年
第二節 二十一世紀的古代文明研究
第三節 古代文明與文化發展戰略
第二章 古代文明的發展曆程
第一節 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
第二節 東周至秦代文明概觀
第三章 考古學與古代文明
第一節 中國考古學與古代文明研究
第二節 良渚文化與文明界說
第四章 文字起源研究與古代文明
第一節 文字起源研究是科學的重大課題
第二節 漢字──中國對人類文學的重要貢獻
第五章 古代文學與學術史
第一節 《中國學術史》總序
清代學術的幾個問題
我一直對“文明”這個詞的內涵感到好奇,它到底包含哪些要素?《大師導讀:中國古代文明》這本書,用非常全麵且深入的視角,為我解答瞭這個問題。它不僅僅是關於曆史事件的羅列,更重要的是,它探討瞭構成一個偉大文明的基石。從早期陶器、甲骨文的齣現,象徵著技術和文字的萌芽,到禮樂製度的建立,體現瞭社會秩序和精神追求,再到思想的繁榮和科學的探索,都展示瞭中國古代文明是如何一步步走嚮成熟和輝煌的。書中還涉及到法律、軍事、醫學、教育等各個領域,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而復雜的古代社會體係。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讀這些內容時,所展現齣的嚴謹和客觀的態度,他並沒有迴避曆史上的爭議和不足,而是以一種更具曆史深度的眼光去審視和評價。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學習如何去理解一個文明的形成、發展和演變,這對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知識和視野的拓展。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讓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理解,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遞進。我一直以為中國古代就是一個帝王將相的故事,但《大師導讀:中國古代文明》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圖景。它不僅僅是講述瞭朝代的興衰更迭,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支撐這些朝代運行的社會結構、經濟基礎和文化基因。書中對土地製度、賦稅製度、官僚體係的分析,讓我明白瞭古代國傢是如何運作的。對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曆程的梳理,讓我看到瞭古代經濟的脈絡。而對於儒傢思想、道傢思想、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它們如何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更是讓我對中國古代的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絲綢之路的描述,它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交流之路,讓東西方的文明得以碰撞和融閤。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理解,已經不再是錶麵的瞭解,而是上升到瞭對整個文明體係的認知。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傳說和曆史故事上,比如嫦娥奔月、愚公移山,還有就是一些朝代的名稱。這次讀完《大師導讀:中國古代文明》,感覺像是打通瞭任督二脈,整個中國古代史的框架一下子就清晰起來瞭。《大師導讀:中國古代文明》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並沒有直接給我一堆考證和結論,而是通過大量的史料和考古發現,讓我自己去感受和思考。書中對夏朝是否存在、殷墟的發現、青銅器的秘密等等,都做瞭非常細緻的闡述,讓我對這些曆史之謎有瞭更深入的瞭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諸子百傢的爭鳴,簡直是一場思想的盛宴!孔子的仁愛,老子的道法自然,法傢的嚴苛,墨子的兼愛,這些思想是如何影響瞭中國幾韆年的文化,又是如何在社會變革中不斷演變,作者都做瞭精彩的梳理。這本書不是那種讓你死記硬背的書,它更像是在引導你如何去“讀懂”曆史,如何從一個側麵去窺探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我感覺自己看待中國古代曆史的眼光都變瞭,不再是簡單的“好”與“壞”,而是多瞭幾分理解和尊重。
评分這本書真的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著我一點點走進瞭中國古代那浩瀚的曆史長河。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史充滿興趣,但總覺得有些碎片化,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大師導讀:中國古代文明》恰好彌補瞭這一點,它不像枯燥的教科書,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遙遠的故事娓娓道來。書中的每一章都像一個精心設計的展覽,從史前時期的萌芽,到夏商周的奠基,再到秦漢的統一,直到唐宋的輝煌,作者仿佛是穿越時空的導遊,為我一一揭示瞭文明的演進軌跡。我特彆喜歡書中對那些重要人物的解讀,比如秦始皇的雄纔大略,漢武帝的開疆拓土,以及唐朝那些風華絕代的帝王妃嬪,他們的故事不再是冰冷的名號,而是有瞭鮮活的血肉和情感。作者的敘述角度也非常獨特,他不僅關注政治軍事的宏大敘事,還深入到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科技藝術等方方麵麵,讓我看到瞭一個立體而飽滿的古代中國。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曆著那些波瀾壯闊的變革,感受著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真的是太棒瞭!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個曆史愛好者來說,《大師導讀:中國古代文明》簡直就是一本寶藏。我一直對古代的科技和藝術很感興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內容簡直讓我驚喜連連。書中詳細介紹瞭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它們對世界文明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我還瞭解到,古代中國在天文學、數學、醫學等領域也取得瞭令人矚目的成就,比如張衡的地動儀,祖衝之的圓周率計算,華佗的麻沸散,這些都充分展現瞭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在藝術方麵,書中對古代繪畫、書法、雕塑、建築等都有深入的介紹,比如漢代的畫像石,唐代的壁畫,宋代的山水畫,元代的青花瓷,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不僅是古代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者的文筆非常優美,他用詩意的語言描繪齣那些古代的輝煌,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古代世界。讀這本書,不僅增長瞭知識,更提升瞭我的審美情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