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共收呂芳上教授等二十五篇論文,依性質概分為「百年曆史詮釋」、「中山思想探索」、「海峽兩岸實踐」三部分,作者均為學有專長望重士林之學者、專傢,行文敘事,闡釋精闢,言必有徵,下筆評論,亦皆秉持客觀、中肯、公正,允稱為當前一部不可多得之佳構。現今齣版問世,當有助於讀者瞭解中山先生思想及建國宏規之遠識,與乎中華民國百年來實踐力行之成就。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係遵奉先總統 蔣公之指示,於民國五十四年 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成立,以闡揚中山思想學說及奬勵學術研究為主旨。奬勵及發揚有關 國父思想之學術及文化事業。
弁 言
第一輯│百年曆史詮釋篇
呂芳上 / 孫中山與颱灣及其曆史遺産
蔣永敬 / 孫中山的世界觀記註
戴瑞明、戚嘉林 / 中山先生民族思想與廢除不平等條約
張玉法 / 孫中山與1924 年的北伐
伍振鷟 / 北伐前後的三個農村教育實驗區
第二輯│中山思想探索篇
鄭竹園 / 孫中山思想與當代潮流
龐建國 / 孫中山思想的特性與時代意義
陳三井 / 從嚴復到孫中山:論國人對自由觀念的詮釋
張植珊 / 中山先生思想在文化均富理念的探討與實踐
周聯華 / 中山先生學說與聖經
李雲漢 / 孫中山先生思想體係中的美國因素
趙玲玲 / 試探國父的立國精神、文化及道德觀
葛永光 / 辛亥百年與監察權之發展:中山思想與世界潮流之檢視
孫子和 / 中山先生平均地權主張之省思
卓遵宏 / 中山先生倡導錢幣革命與國傢發展(1912-1937 年)
黃人傑 / 中山思想學說的研究傳承與啓示
黃光國 / 啓濛與救亡:民國百年的學術反思
第三輯│海峽兩岸實踐篇
潘錫堂 / 從孫中山和平思想析論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於宗先 / 孫中山思想與兩岸經濟發展
薑新立 / 孫中山思想對社會主義中國發展之影響
李酉潭 / 孫中山思想、生態主義與颱海兩岸的發展
邵宗海 / 孫中山與中國大陸現代化
唐彥博 / 從中山先生的養民均富思想探討兩岸貧富差距問題
李建興 / 中山先生全民教育思想與實踐─兩岸全民教育成就的探究
鄭乃文 / 孫中山民權思想對颱灣法治社會建構之影響
編後記
弁言
孫中山(1866-1925)先生是中國近代革命運動的倡導者,三民主義學說的創始人,一手締造中華民國被尊稱為國父的偉人,更是為颱海兩岸及僑居世界各地之中國人所共同尊崇的一位賢哲。他也是為多數國內外曆史學者公認的一位具世界知識、視野、救國、濟世之熱誠與規劃的思想傢、革命傢、政治傢,誠如德國政治學者金德曼(Gottfried-Kindermann)所論述者:孫逸仙博士的世界性知識、思維及謀略,已影響及於亞非第三世界各新興國傢的建國理想與路綫。本年度──中華民國一百年,西元2011,大陸正展開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各項大型國際學術會議,颱灣也為民國百年大慶發起多方麵的慶祝活動,這現象自然令人欣喜。然則,無論是紀念辛亥革命,或是慶祝中華民國建國,都不能不對中山先生革命建國的遠見宏規,依據時代思潮的演進以及其實踐過程與得失,予以冷靜、理智、公正、持平的論述與評議。
基於此一理念,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於舉辦學術著作、文藝創作兩項奬金、中山思想專題研究叢書、中山學術論壇週刊之外,決定邀請國內外對中山先生思想學說有精湛研究之學者撰文,閤著一種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專輯,標其題曰《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此項計畫,深獲學術界諸友之支持,先後收到專題論文二十五篇。依論文性質及內涵,大緻可分為三類:曆史迴眸、思想探索、兩岸實踐;均為內容充實、體係完備、立論平允且具創見之佳構。作者均為知名學者:有中央研究院院士、大學校長、院長、研究所所長、國傢講座、史政機關主管暨史學教授,可謂一時之選。本人深信此冊專輯的齣版,於促進中山學術研究及衡量其建國偉劃,必將産生正麵而信實的體認與信賴。當然,紀念辛亥革命暨慶祝民國建國一百周年,不能僅著眼於已有的經驗與成就,尤應放眼於未來國傢民族的長治久安以及對世界人類和平繁榮所負之道義責任,真正實現中山先生所期盼者:「萬眾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韆年文明優秀之民族,應世界之潮流,而建設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樂之國傢,為民所有,為民所治,為民所享者也。」
專輯付梓前夕,書此數語以為賀,兼對基金會同仁之辛勞將事,錶達由衷的欣慰與謝忱。
劉真
中華民國100 年10 月10 日
[ 孫中山與颱灣及其曆史遺産 ]
呂芳上*
一、前言
金禧年前後,海峽兩岸的影劇界競相拍攝以革命偉人孫中山為題材的電視劇。中國大陸中央電視颱、北大與香港基督教影音使團聯閤製作瞭八集孫中山一生五十九年曆程的紀錄片;在颱灣,公共電視的文學劇,以二十集的篇幅,描述孫中山自1895 年廣州首義到1925 年病逝北京,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戲劇化的一生。2010 年,為瞭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行政院文建會籌攝國父生平的紀錄片。這都顯示孫中山一直是國人不能或忘的政治傢。在颱灣的中華民國崇戴孫中山為「國父」,中國大陸推尊孫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確是近代中國曆史巨人,又是受到海峽兩岸推崇最無爭議的政治人物。
2000 年,在颱灣政治史上還發生瞭一個重大的變動:政黨輪替,靠選舉結果決定由誰來執政。2008 年,孫先生創建的國民黨再靠選舉贏迴執政權。這種民主政治的實踐,又不能不使人想到孫中山,他以自由、平等、博愛,粉碎瞭帝製,改變天經地義的王朝曆史,開創新的政體,然後纔有2000 年後在颱灣的中華民國平和的政權交替與發展。民進黨政府不能不承認孫中山是國傢的創建者;而國民黨一度淪為在野黨時,不能不搬齣永不灰心的孫中山作為中興的精神圖騰;親民黨、新黨也爭奪正統,都以孫中山的追隨者自居。也就是說孫中山雖然隻短暫到過颱灣三次,雖然已逝世八十多年,但顯然孫中山的曆史遺産(legacy)仍留颱灣且發揚光大。
因此,要瞭解孫中山先生與颱灣的關係,不妨從三方麵入手:第一、孫中山三次赴颱的史實及其革命活動給颱灣帶來什麼衝擊?第二、1920 年代颱灣人心目中的孫中山形象為何?第三、孫中山逝世後留給颱灣的曆史遺産又是什麼?特彆值得注意的是貫串於其中的颱灣民族運動與社會思潮的發展,正展現瞭孫中山的主張與其所主導的國民革命運動對近代颱灣政治變動的復雜影響。
一本讓人沉思的書。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細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一些章節的標題,就足以勾起我對那段波瀾壯闊曆史的強烈興趣。這本書似乎觸及瞭那個時代最核心的命題——一個民族如何在風雨飄搖中尋找自己的定位,如何構建一個嶄新的國傢,以及這些宏大理念在現實土壤中如何落地生根。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涉及到的政治思想的源頭、不同派彆的論爭、以及孫中山先生在不同時期思想的演變過程感到好奇。畢竟,理解一個偉大的思想傢,不僅僅是看他的最終成就,更重要的是去探究他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脈絡。這本書的齣版方式(POD)也很特彆,讓我覺得手中捧著的是一份經過精心打磨的、承載著深厚曆史分量的文本。我期待在閱讀中,能夠獲得更深刻的曆史洞察,理解那個時代中國人民的奮鬥與抉擇,也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關於國傢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啓示。
评分我被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所吸引。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曆史人物的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國傢構建的百科全書。我設想書中會詳細闡述孫中山先生對於政治體製、經濟發展、社會改革等一係列問題的宏大設想,以及這些設想背後所蘊含的深邃哲學思考。我非常期待能夠看到書中對於“建國宏規”的細緻解讀,例如三民主義的內涵、五權分立的理論基礎,以及這些理論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是如何被提齣和構想的。同時,“實踐”二字也預示著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深入探討這些宏規如何在動蕩的時局中被嘗試和推行,其中必然充滿瞭艱辛、麯摺與鬥爭。我猜測書中會生動地描繪齣那個時代各類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們圍繞著國傢命運所展開的博弈。這本書在我心中已經成為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充滿智慧的著作。
评分這本書無疑是一部關於中國近代史的重量級著作。從書名來看,它聚焦於孫中山先生在建立現代中國過程中的核心理念與實際行動。我設想,書中會對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宏規”進行係統性的梳理,深入剖析其思想的演進和理論的構建,例如他對共和製度的構想,對國傢現代化的藍圖,以及他如何將這些理想融入到實際的政治鬥爭中。而“實踐”的部分,則讓我對其充滿期待,因為這涉及到如何將宏偉的藍圖轉化為現實的行動,其中必然充滿瞭曆史的細節、人物的抉擇、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復雜性。我希望書中能夠展現齣那個時期政治舞颱上各種力量的角逐,以及孫中山先生在其中如何斡鏇、堅持和引領。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想要深入瞭解中國近現代史,特彆是理解那個時代國傢轉型過程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力量感和曆史厚重感。僅僅是“中山先生”這四個字,就喚起瞭我對近代中國最偉大變革者的敬意。而“建國宏規與實踐”,則勾勒齣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我腦海中浮現齣那個在曆史的十字路口,以堅韌不拔的意誌,試圖為古老的中國開闢一條嶄新道路的身影。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深入瞭解他那些前瞻性的思想,他對於國傢未來的規劃,以及他如何身體力行地去推動這些規劃的實現。我猜想書中必然會觸及大量的曆史細節,例如辛亥革命的進程、政黨的分裂與聯閤、以及在內憂外患之下,如何努力維係國傢統一和實現改革。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迴顧過去,更是要從中汲取智慧,理解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內在邏輯,以及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與教訓。
评分我對於這本書抱有極高的期待,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民族崛起的關鍵時期,以及一位偉大領導者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書名中的“宏規”二字,讓我聯想到的是超越時代的遠見卓識,是對國傢發展方嚮的頂層設計。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梳理孫中山先生在不同曆史階段提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麵的戰略規劃,並對其思想體係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而“實踐”二字,則意味著書中不會止步於紙上談兵,而是會生動地展現這些宏規在復雜多變的中國大地上的具體落地過程。我能夠想象到其中包含瞭無數的挑戰、妥協、甚至是失敗的嘗試,而正是這些實踐的經驗,纔使得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更加具有現實意義。我迫切地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孫中山先生的政治遺産,以及他對現代中國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