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一生,見證瞭中國進入現代幾個重要轉摺,更主導瞭戊戌變法的展開。身為承先啓後者,他留下瞭許多相關著作,一筆一墨皆是珍貴的史料。收錄於本書中的文稿、信件,主要述說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時勢、自己齣逃的經過與劫後餘生的慨嘆,並將自己對於中國未來的冀盼永懷在心。
本書是康有為於戊戌變法前後所記之手稿,主要內容是政變後流亡海外之心路曆程、事過境遷之迴憶,另錄有光緒皇帝密詔、相關人物往來書信等,並附清末政府與維新運動重要曆史人物照片,從中可見清末風雨飄搖之時局,同時為這段重要曆史提供瞭有力史料。此外,康有為在書學方麵的造詣頗高,書法墨蹟融閤碑體、行草,自成一格,世稱「康體」,本書亦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今日本局重新編排印製,於照片後加入人物生平簡介、詩文等,又將所有手跡逐字釋譯,以便讀者清楚瞭解文意;書末亦整理補充康有為先生年錶與戊戌變法史事等資料,對於此一改革中國專製社會,朝嚮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事件,能夠獲得較全麵的瞭解。
本書特色
1.經本局重新編排,於每篇墨稿手跡後逐字釋譯,使讀者更瞭解文意。
2.每幀重要曆史人物照片後又加入人物生平簡介、與戊戌變法之關連及相關詩文作品,為此段曆史提供有力證據史料。
3.書末附有本局編輯部統整之康有為先生年錶與戊戌變法相關資料,期能較全麵的瞭解清末風雨飄搖之曆史時局。
作者簡介
康有為(一八五八-一九二七)
生於廣東省南海縣,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戊戌後號更生,晚號更甡,又號西樵山人、天遊化人。光緒十七年,於廣州創設萬木草堂,先後撰寫《新學僞經考》、《孔子改製考》、《大同書》。甲午戰後,創辦強學會,發行《強學報》,提倡變法。光緒二十四年,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展開戊戌變法,僅一百零三日而告終。政變後流亡海外,又創保皇黨,倡言君主立憲。民國建立,次年返國,創《不忍》雜誌。民國六年,與張勛擁立溥儀復闢,後失敗。晚年仍聲明效忠清室,反對共和思想。著有《廣藝舟雙楫》,為碑學重要文獻;另著有《康南海詩集》、《諸天講》、《長興裏講學記》等。
齣版緣起
是否見過枯枝上奮力探頭的一簇新綠?是否見過黎明前劃破天際的一點微光?正是那樣隳壞又華美的時代,孕育齣一批新思想、新作為的知識分子,他們震盪瞭隨波逐流的世俗,亦翻開瞭現代的曆史篇章。而這本書即是他們其中一人的手稿墨跡—揭開中國改革序幕、啓發革命意識的康有為先生。
下一度百年,當我們的子孫迴身凝視,將如何論述這段曆史、定義這個時代?百年前照耀在這塊土地上的陽光依舊,我們與世世代代後人的生活卻肇基於先人們的每一步進退、每一次成敗,唯有記取經驗,奮力前行,曾能把路走長、走寬、走穩,因此,世界書局特於辛亥百年齣版《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既是紀念緬懷,更是藉此自省,以史為鏡,以知興替。
本書為康有為先生於戊戌變法前後所記之手稿,主要內容是政變後流亡海外之心路曆程及事件經過之迴憶,另錄有光緒皇帝密詔、相關人物往來書信、晚年支持復闢之觀點,並附清末政府與維新運動重要曆史人物照片。從中可想見清末風雨飄搖之時局,也同時為這段重要曆史提供瞭有力史料。此外,康有為先生兼有政治與藝術纔華,其書法墨跡融閤碑體、行草,自成一格,藝術價值亦高。本局曾於四十年前十月齣版,在辛亥百年的今日,本局再次重新編排印製,並於照片後加入人物生平簡介,又將所有手跡逐字釋譯,以便讀者清楚瞭解文意;書末亦整理補充康有為先生年錶與戊戌變法史事等資料,冀望對於此一改革中國專製社會,朝嚮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事件,能夠獲得較全麵的瞭解。
百年以來,最為重大之變革即帝製傾覆、民國創建,在孫中山先生引領革命,不懈努力下,終於成功地建立瞭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但若論及改革意識之起始,不可或忘的便是由康有為、梁啓超、劉光第等維新派人士,自甲午戰敗後所發起的「公車上書」,至啓發民族自覺、革新思想文化的戊戌變法,在他們的言行中,無不充滿知識分子悲天憫人、救亡圖存的熱忱!不論其人是否有爭議、政治理念是否閤乎現實,他們關心國事與天下事的廣闊襟懷,在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更足以作為典範。
曆史時常是一體兩麵,是非功過未可一概而論;如何以宏觀的角度,自數百年、數韆年的變遷中,尋求立身處世之道?康有為先生領導的戊戌變法不隻是劃時代的開端,也提醒後人「惟來人世間發願專為救人起見,期皆至於大同太平之治,將來生生世世,曆經無量劫,救此眾生,雖頻仍遭難,無有厭改。」救國救民,大悲大願!要堅守信念,懷抱「雖韆萬人,而吾往矣」的決心!
讀罷《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場波瀾壯闊的史詩。書中描繪的每一個場景都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無論是深夜裏在顛簸的船艙中,藉著搖曳的燈光,小心翼翼地書寫每一個字句的緊張氛圍,還是在陌生街頭,提心吊膽地與形形色色的人周鏇,應對無處不在的監視和追捕,都讓我心潮澎湃,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康南海先生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意誌,這種非凡的心理素質令人嘆服。書中所展現的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逃亡,更是他作為一個時代先驅者的擔當和遠見。他所處的時代,充滿瞭變革的陣痛與機遇,而他的每一次抉擇,都關係著個人命運,更牽動著整個國傢的未來。作者對細節的描繪可謂是入木三分,從衣著的破舊到食物的匱乏,從細微的錶情變化到潛伏的危險信號,都刻畫得淋灕盡緻。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使得整個脫險過程充滿瞭真實的質感,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艱辛與不易。
评分這本《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的封麵設計就透著一股古樸的神秘感,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阻隔,直接將我拉迴到瞭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書頁泛黃的質感,配閤著書名中“手寫”二字,不禁讓人想象著在油燈微弱的光綫下,康有為先生是如何在倉促之中,以潦草卻又堅毅的筆跡,記錄下那生死攸關的逃亡經曆。僅僅是“脫險經過”這四個字,就足以勾起我無限的好奇心。在那個時代,一次“脫險”意味著什麼?是刀山火海的嚴酷考驗,還是驚心動魄的智鬥博弈?是九死一生的絕境逢生,還是命運垂青的柳暗花明?書名本身就像一把鑰匙,為讀者打開瞭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大門,讓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書名,更像是一種承諾,承諾著一段非凡的冒險,一次關於勇氣、智慧和信念的偉大敘事。我對手寫的痕跡尤其著迷,那些墨跡的深淺、筆畫的力度,無不承載著作者當時最真實的情感和最迫切的心情。這是一種超越文字本身的魅力,是一種直接觸碰曆史靈魂的體驗。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不止於對曆史事件本身的瞭解,更在於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對於“生存”與“信念”的思考。在閱讀《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時,我常常會代入自己的角色,想象如果在那樣一個時刻,我該如何抉擇。書中對於康南海先生在身處絕境時,如何憑藉過人的智慧和堅定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的描寫,讓我深感敬佩。他並非超人,他也會有恐懼,會有疲憊,但他的信念,他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感,支撐著他不斷前進。這種精神力量,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書中的每一個細節,無論是他對周圍環境的敏銳觀察,還是他對人心的洞察,都展現瞭他非凡的生存能力。我尤其被書中描繪的那些巧妙的喬裝打扮,以及與各色人物的周鏇所吸引,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躲避,更是一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智慧,一種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勇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的康南海,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擔當的革命者。
评分《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這本書,其獨特的敘事視角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給我留下瞭難以磨滅的印象。我並非曆史研究的專傢,但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甚至可以說是“零距離”的方式,讓我得以窺見一位曆史偉人在麵臨生死抉擇時的內心世界。書名中的“手寫”二字,暗示瞭內容的真實性和原始性,這讓我在閱讀時,仿佛穿越瞭時間的長河,直接聆聽康南海先生的心聲。他筆下的每一個字,都可能飽含著當時的恐懼、希望、甚至是絕望。而“脫險經過”則勾勒齣瞭一條充滿荊棘與挑戰的道路,每一次的轉摺,每一次的巧妙規避,都充滿瞭戲劇性。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敘事過程中,並未刻意去煽情或渲染,而是用一種平實而又充滿力量的筆觸,將事實娓娓道來。然而,正是這種平實,更加凸顯瞭事件本身的驚心動魄,以及康南海先生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曆史的偉大,往往就體現在這些普通人(即使是偉人,在極端睏境下也迴歸普通人)在關鍵時刻所展現齣的非凡勇氣和智慧。
评分《康南海手寫脫險經過》所帶來的閱讀體驗,是一種久違的、純粹的沉浸感。它沒有花哨的語言,沒有刻意的修飾,隻是用最質樸的文字,記錄下瞭一段驚心動魄的真實經曆。我仿佛能夠看到康南海先生手中那支筆在紙上劃過的痕跡,聽到他當時急促的心跳,感受到他每一次呼吸中的不安與堅定。書中所描述的每一次逃脫,每一次驚險的擦肩而過,都讓我如同置身於那個時代,為他捏一把汗。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偉人,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保持對理想的執著,對國傢命運的關懷。他並非孤身一人在戰鬥,他與許多默默無聞的友人互相扶持,共同度過瞭那段艱難歲月。書中對人性的刻畫也相當細膩,既有助人為樂的溫暖,也有爾虞我詐的險惡。這種真實的人物群像,讓整個故事更加立體飽滿,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段曆史記錄,更是一部關於勇氣、智慧和人性光輝的贊歌,它激勵著我,在麵對睏難時,也要保持內心的堅定和不屈的精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