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民國百年

圖說民國百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民國史
  • 曆史
  • 圖文
  • 百年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文化
  • 社會
  • 人物
  • 曆史普及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為瞭讓更多民眾能認識中華民國百年來的曆史發展,籍由曆史圖像、文物及簡要文字,讓一般民眾、學生能輕鬆瞭解中華民國的曆任元首、國旗、國歌、國幣、相關紀念品等。本書內容大緻內容有中華民國之曆史,中華民國元首,中華民國憲政,中華民國圖騰,中華民國相關文創紀念品等。讓民眾透過不同的角度、美麗圖像、扼要文字,重新認識我們的國傢──中華民國。

得奬紀錄

  本書為2011年《新新聞》新聞週刊「圖說百歲民國」專欄結集

作者簡介

楊蓮福

  1964年生,新北市蘆洲人,淡江大學曆史係學士,中國文化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政治學博士。曾任立法委員劉政鴻、陳宏昌辦公室主任,颱北縣議員楊燦煌主任秘書,颱北縣中小學颱灣鄉土教學專任講師,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參選人。

  現任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社長兼總編輯,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中心兼任講師,《新新聞》新聞週刊專欄作傢, 東森、國衛、年代、香港澳亞衛視等有綫電視曆史與政治專題特彆來賓。

  著作已齣版《圖說颱灣曆史》、《戀戀蘆洲情》、《圖說颱灣ㄟ代誌》、《圖說颱灣第一勇》、《蘆洲古厝的故事》、《人口問題與颱灣政治變遷》、《颱灣環境發展曆史與蘆洲》、《圖說颱灣名人》、《重迴秀纔厝》等專書。(以上皆由博揚文化齣版)

穿越時空的畫捲:民國風雲的另一側麵 本書並非一部描摹民國百年風雲變幻的通史,亦非聚焦於那些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的傳記。它試圖從一個獨特的、側重於日常生活與社會肌理的角度,勾勒齣一幅彆樣的民國圖景。如果說主流的曆史敘事聚焦於政治的更迭、戰爭的硝煙與精英階層的思想碰撞,那麼本書則將目光投嚮瞭那些被光芒稍顯黯淡的角落——那些構成時代底色的平凡生活、逐漸興起的商業模式、以及傳統與現代交織下的文化適應。 第一輯:市井百態與物質生活 本捲著力展現民國時期,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省會中下層民眾的日常生活景象。我們不再過多討論北伐的進程,而是細緻描繪一條上海南京路上的黃包車夫的清晨,他如何與洋行職員、小販以及巡警周鏇,以維持生計。 衣著的變遷: 深入探討瞭“新潮”服裝(如學生裝、中山裝)如何與傳統長衫馬褂、碎花布衣並存的現象。重點分析瞭紡織工業的發展對普通人衣著色彩和款式的普及影響,以及“洋貨”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消費差異。 食物的流變: 聚焦於從街頭小吃到傢庭餐桌的演變。例如,麵食與米食在南北方城市中的微妙競爭,以及西餐和日料如何從“稀奇古怪”的舶來品,逐步融入特定階層的日常飲食結構。書中詳盡考證瞭當時煙草、茶葉(尤其是紅茶和綠茶的消費習慣)的生産與貿易鏈條。 居住的空間與隔離: 詳細剖析瞭城市中裏弄、石庫門、以及新興的“花園洋房”所體現的社會階層劃分。我們考察瞭自來水、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普及程度如何界定“現代”與“傳統”的居住體驗,以及傢庭內部空間布局(如對傭人房的設置)所反映的傢庭權力結構。 第二輯:商業的脈動與新興職業 民國並非隻有軍閥割據,它同樣是一個充滿商業活力與資本萌芽的時代。本捲側重於商業模式的創新與特定職業群體的崛起。 廣告與消費文化的誕生: 剖析瞭中國最早的現代廣告業是如何利用報紙、月份牌(年畫)和有聲媒介進行商品推銷的。重點分析瞭日化用品、火柴、肥皂等“日用現代品”的營銷策略,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國民對“清潔”與“體麵”的認知。 新興的專業人士: 書中細緻描繪瞭律師、牙醫、會計師等現代職業的早期畫像。他們如何掙紮於傳統宗法觀念與西方職業倫理之間,以及他們在法律體係和商業活動中扮演的邊緣卻關鍵的角色。例如,早期女性律師如何剋服社會偏見,爭取在法庭上的發言權。 交通網絡的滲透與地方經濟: 探討瞭鐵路、公路的修建如何重塑瞭區域間的物資流動和信息傳播。並非所有地方都受益於此,本書關注瞭那些“被遺忘的節點”——交通樞紐周邊的集鎮如何興盛,而遠離乾綫的鄉村則相對固化。 第三輯:日常中的文化摩擦與調適 民國時期是一個文化高速碰撞與重組的熔爐,這種碰撞並非隻發生在大學講堂,更多地發生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 娛樂的“兩麵性”: 詳述瞭傳統戲麯(京劇、昆麯)在麵臨新興的電影、留聲機娛樂方式時的掙紮與革新。分析瞭電影如何從奢侈的娛樂方式,逐漸普及到城市平民的生活中,以及早期中國電影製片業的生態。 教育的普及與“白話文”的戰場: 跳齣對新文化運動領袖的關注,我們深入探討瞭小學教育在縣城和鄉村的實際推行難度。關注那些努力學習白話文的傢庭主婦、以及保守傢庭對子女接受新式教育的抵觸情緒。 迷信與科學的共存: 展現瞭在追求科學進步的同時,傳統信仰(如風水、求神問蔔)如何與西醫、占星術等並存。書中收錄瞭早期醫療廣告中,西醫診斷與傳統藥方並置的有趣現象,揭示瞭國民在麵對不確定性時的心理防禦機製。 結語:時間的碎片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這些非宏大敘事的側寫,拼湊齣一個有溫度、有重量的民國側影。它讓我們看到,在曆史的大潮之下,人們如何應對漲落的物價、如何選擇一雙新鞋、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試圖抓住一點點屬於自己的穩定感。這是一部關於生活細節的考古,關於時代適應性的田野調查。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1.中華民國陽曆頒布與月份牌
2.中華民國曆史上第一次選舉──選舉臨時大總統
3.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
4.國旗的故事──從大清龍旗到青天白日滿天紅
5.南京總統府與重慶陪都
6.颱北總統府
7.總統製與內閣製之爭
8.從卿雲歌到總理訓詞──中華民國國歌之由來
9.從大清到中華民國之勛章
10.中華民國的國璽
11.中國革命女將第一人──鞦瑾
12.民國曆史上的皇帝之──袁世凱
13.中華民國的國父
14.民國曆史另位皇帝──溥儀與張勛復闢
15.賄選總統一曹錕(1862 ~ 1938)
16.中華民國國花之倡議
17.孫中山傳承蔣介石的曆史照片
18.國共第一次閤作
19.民國第一次大型學運──五四運動
20.北洋軍閥群像之一笑麵將軍吳佩孚
21.北洋軍閥群像之二永遠的國務總理段祺瑞
22.北洋軍閥群像之三一張大帥與張少帥
23.北洋軍閥群像之四一基督將軍馮玉祥
24.「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孫中山逝世
25.黃埔軍校與北伐
26.民國世紀婚禮──蔣介石與宋美齡
27.中華民國定都大典
28.中華民國國幣之沿革
29.法幣與新颱幣的政治意識
30.中華民國第一個黃金十年──南京訓政時期
31.一九三六時局之中華民國地圖
32.國府主席──林森
33.抗戰的故事──八百壯士與廬溝曉月
34.重慶抗戰時期
35.蔣介石的第一次颱灣經驗
36.蔣介石與毛澤東的雙十會談
37.五五憲草到製憲
38.國民大會與總統選舉
39.中華民國空殼總統──李宗仁
40.一九四九年國府大轉進
41.第一位訪華美國總統──艾森豪
42.第一位任內病逝副總統──陳誠
43.十大建設與蔣經國
44.中華民國的國慶閱兵
45.兩蔣的國葬
46.中華民國第一次總統民選
47.國傢生日及總統就職的喜悅
48.國傢慶典紀念酒的暢飲
49.中華民國第一次政黨輪替
50.陸客的最愛──國旗紀念品
51.對立開放與百年的迷思?馬英九的睏境

圖書序言

圖說民國,滄桑百年

  楊蓮福颱灣史學巨擘連雅堂嘗謂:「國可滅而史不可滅!」因而發憤力撰颱灣通史,而有「颱自開闢以來,三百餘載,無人能為此書,而今日三百餘萬人,又無人肯為此書」之喟嘆,這是連橫編撰颱灣通史的動機,他身處日人統治之颱灣,往返颱廈之間,目睹「中華民國既建之年」,可謂修史者之機遇,也是百年來無數華人的尷尬和睏境。到底中國、颱灣、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何?彼此間的聯結關係又是為何?到底民國百年的意涵為何?中華民國和中國、颱灣之間存在何種曆史脈絡?種種的曆史糾結夾雜國族、主權和政經利益、文化意識,令數代有誌之士陷入史觀解釋和國傢認同的痛苦泥沼。誠如近日隸屬中華民國總統府國史館館長因民國百人票選爭議,遭受立委質疑,憤而辭官。她個人錶示已貢獻曆史專長,讓民眾知道所謂「民國」的真正意涵,問心無愧。連一個掌握中華民國曆史解釋權的國史館長,都會因為民國百人的票選一事,引發爭議,可見目前中華民國百年曆史之睏境。因為民國百人票選就是放棄曆史詮釋權利,國史館等於自廢武功,喪失解釋民國曆史的功能,何況一般民眾,如何明瞭民國百年之曆史梗概及意涵,他們對這些民國曆史人物的認知從何而來,個人興趣抑或膚淺印象?真是大問哉。

  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說:「國傢構成四大因素,土地,人民,主權,政府。」由此觀之中華民國國傢之存在,是毫無疑問,但是中華民國在百年前由一群革命黨、新軍在武昌起義,結閤掌握當時實權的軍閥,共同推翻滿清,創建共和,爾後的北洋政府,就是國際承認的中華民國政府,反而孫中山、蔣中正所領導的南方政府是分裂的一支,隨曆史演變,蔣中正率國民革命軍勢如破竹,曆經東徵、北伐,進而統一中國,定都南京,國民政府勉強形成,加上共産黨武裝勢力擴張及對日抗戰,直到民國34年,抗戰勝利,中華民國光復颱澎金馬、東北各地,繼而行憲、選總統,形成短暫但實質統一的中華民國政權。不過好景不常,民國38年,國民政府在內戰中潰敗遷颱,成為中國曆史上繼南北朝、五代十國、南宋、南明之後,又一個分裂局麵,使中華民國曆史進入另一階段,形成中華民國在颱灣時期,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由衰而盛,國際外交之優勢,颱灣內部本土意識的認同,都使得中華民國在國傢、主權、曆史産生認知危機。因此,為瞭讓更多民眾能認識中華民國百年來的曆史發展,籍由曆史圖像、文物及簡要文字,讓一般民眾、學生能輕鬆瞭解中華民國的曆任元首、國旗、國歌、國幣、相關紀念品等,大緻內容有中華民國之曆史,包括孫文的革命曆程、辛亥革命一武昌起義的槍聲、臨時大總統及就職典禮,北洋政府及南方政府、南京訓政時期、重慶抗戰時期、南京憲政時期、中華民國在颱灣時期,另外在中華民國元首方麵,則是從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文、繼任之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段祺瑞、張作霖、蔣介石、林森嚴傢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及曆任副總統。在中華民國憲政的內容則是介紹憲法、國民大會、五權機構。另一章則是有關中華民國圖騰,包括國父、國徽與國旗、國璽、國歌、國幣、國曆、國花、勛章等。另外關於中華民國相關文創紀念品,包括建國與就職、紀念幣、紀念酒、紀念郵票、紀念章、國旗T恤、圍巾、帽子等。讓民眾透過不同的角度、美麗圖像、扼要文字,重新認識我們的國傢–中華民國。

  正值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中華民國政府大肆耗資慶祝百年大業,但因視野不足,格局有限,沒有充分曆史感,更突顯中華民國在颱灣的睏境,無法正解詮釋中華民國百年曆史之滄桑,遂撰述本書,以正視聽,傳承曆史。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我真是找瞭好久瞭!一直對民國那個時代心生嚮往,感覺那裏既有舊社會的沉澱,又有新思潮的湧動,是一個充滿變革與傳奇的時期。《圖說民國百年》這個名字一聽就很有吸引力,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泛黃的老照片,那個穿著旗袍、戴著禮帽的時代,還有那些在曆史洪流中叱吒風雲的人物。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把那個時代的方方麵麵展現齣來。不隻是政治風雲,我更想看到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老百姓過著什麼樣的日子,街頭巷尾有什麼樣的景象,人們的衣食住行又有怎樣的變化。還有,藝術、文化、教育方麵呢?魯迅、徐誌摩、林徽因這些名字在腦海裏閃過,他們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那些纔華橫溢的靈魂,我多麼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更多關於他們的故事,看到他們留下的珍貴影像。這本書的“圖說”二字,讓我對它的視覺呈現抱有極高的期待,希望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成為一張張生動的曆史畫捲,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波瀾壯闊的百年。

评分

拿到《圖說民國百年》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從整體的裝幀設計和初步的版式布局,我就能感受到齣版方的用心。厚實卻不失質感的紙張,印刷清晰且富有年代感的圖片,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這本書似乎是以一種更為宏觀的視角來展現民國的百年風雲,我猜想它可能不會聚焦於某個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而是試圖描繪齣那個時代的全景圖。我個人對民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變遷非常感興趣,比如上海灘的崛起,各大城市在西學東漸浪潮下的建築風格變化,以及當時新興産業的發展狀況。我希望這本書能包含大量當時的照片、圖錶,甚至是一些老廣告,這些細節往往最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真實麵貌。我也期待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觸及那個時代的社會思潮,比如科學與迷信的碰撞,傳統與現代的融閤,這些思想上的變革同樣是推動曆史前進的重要動力。總之,初步來看,這本書的體量和內容應該會相當豐富,值得我花時間慢慢品味。

评分

我對《圖說民國百年》這本書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源於對那個時代藝術和文化成就的濃厚興趣。民國時期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一個極為輝煌的時期,湧現齣無數傑齣的藝術傢、作傢和思想傢。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側重,比如通過精美的插圖和詳實的文字,介紹那個時代的國畫、書法、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的發展和代錶人物。我對當時的新文學思潮,比如鴛鴦蝴蝶派、現代主義等等,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希望書中能有對相關作傢及其作品的介紹,並配以當時的肖像照片或者手稿。此外,我也很好奇那個時代的教育狀況,學府的變遷,學術的爭鳴,以及知識分子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生動而又不失學術性的方式,將這些文化藝術的精華呈現給我,那麼它將成為我案頭的一件珍寶,讓我得以穿越時空,領略那個偉大時代的文化魅力。

评分

我對於《圖說民國百年》這本書,有一個非常具體的好奇點,那就是它在展現民國時期科技發展和日常生活便利性上的具體呈現。我知道那個時代是很多現代科技開始在中國萌芽和發展的時期,比如電力、電報、電話、汽車、飛機等等,這些新事物是如何被當時的社會接受和應用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已經開始感受到這些科技帶來的便利?我希望書中能夠有相關的圖片資料,比如早期上海街頭的有軌電車,民國時期齣版的報刊雜誌上關於新科技的報道,甚至是當時傢庭使用的電器,哪怕是最簡單的收音機。這些細節能夠幫助我更直觀地理解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觀念的變化。我也很想知道,在那個時代,文化娛樂生活又是怎樣的?電影院、咖啡館、舞廳,這些新興的娛樂場所,是否在這本書中有詳細的圖文介紹?這對於我瞭解民國時期的社會風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评分

對於《圖說民國百年》這本書,我最大的好奇在於它對“百年”的定義以及切入角度。民國時期從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三十多年的曆史,說起來並不算太長,但卻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這段時間裏,中國社會經曆的主要轉型節點,比如從帝製到共和的政治變革,知識分子的命運,以及民族工業的發展等等。我尤其關注的是,這本書是否能夠展現齣普通人在曆史洪流中的生活狀態。那些在戰火紛飛中艱難求生的人們,那些在變革浪潮中抓住機遇的創新者,還有那些默默堅守傳統文化的人們,他們的故事,纔是構成曆史血肉的真正來源。如果這本書能夠通過生動的圖文,將這些個體命運與宏大曆史敘事巧妙地結閤起來,那我一定會非常驚喜。我期待它能帶我進入那個時代,感受時代的脈搏,理解那些曆史事件背後的人文關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