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共收呂芳上教授等二十五篇論文,依性質概分為「百年曆史詮釋」、「中山思想探索」、「海峽兩岸實踐」三部分,作者均為學有專長望重士林之學者、專傢,行文敘事,闡釋精闢,言必有徵,下筆評論,亦皆秉持客觀、中肯、公正,允稱為當前一部不可多得之佳構。現今齣版問世,當有助於讀者瞭解中山先生思想及建國宏規之遠識,與乎中華民國百年來實踐力行之成就。
作者簡介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係遵奉先總統 蔣公之指示,於民國五十四年 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成立,以闡揚中山思想學說及奬勵學術研究為主旨。奬勵及發揚有關 國父思想之學術及文化事業。
弁 言
第一輯│百年曆史詮釋篇
呂芳上 / 孫中山與颱灣及其曆史遺産
蔣永敬 / 孫中山的世界觀記註
戴瑞明、戚嘉林 / 中山先生民族思想與廢除不平等條約
張玉法 / 孫中山與1924 年的北伐
伍振鷟 / 北伐前後的三個農村教育實驗區
第二輯│中山思想探索篇
鄭竹園 / 孫中山思想與當代潮流
龐建國 / 孫中山思想的特性與時代意義
陳三井 / 從嚴復到孫中山:論國人對自由觀念的詮釋
張植珊 / 中山先生思想在文化均富理念的探討與實踐
周聯華 / 中山先生學說與聖經
李雲漢 / 孫中山先生思想體係中的美國因素
趙玲玲 / 試探國父的立國精神、文化及道德觀
葛永光 / 辛亥百年與監察權之發展:中山思想與世界潮流之檢視
孫子和 / 中山先生平均地權主張之省思
卓遵宏 / 中山先生倡導錢幣革命與國傢發展(1912-1937 年)
黃人傑 / 中山思想學說的研究傳承與啓示
黃光國 / 啓濛與救亡:民國百年的學術反思
第三輯│海峽兩岸實踐篇
潘錫堂 / 從孫中山和平思想析論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於宗先 / 孫中山思想與兩岸經濟發展
薑新立 / 孫中山思想對社會主義中國發展之影響
李酉潭 / 孫中山思想、生態主義與颱海兩岸的發展
邵宗海 / 孫中山與中國大陸現代化
唐彥博 / 從中山先生的養民均富思想探討兩岸貧富差距問題
李建興 / 中山先生全民教育思想與實踐─兩岸全民教育成就的探究
鄭乃文 / 孫中山民權思想對颱灣法治社會建構之影響
編後記
序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係遵奉先總統 蔣公之指示,於民國五十四年 國父百年誕辰紀念日成立,以闡揚中山思想學說及奬勵學術研究為主旨。奬勵及發揚有關 國父思想之學術及文化事業。
[ 孫中山與颱灣及其曆史遺産 ]
呂芳上*
一、前言
金禧年前後,海峽兩岸的影劇界競相拍攝以革命偉人孫中山為題材的電視劇。中國大陸中央電視颱、北大與香港基督教影音使團聯閤製作瞭八集孫中山一生五十九年曆程的紀錄片;在颱灣,公共電視的文學劇,以二十集的篇幅,描述孫中山自1895 年廣州首義到1925 年病逝北京,近三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戲劇化的一生。2010 年,為瞭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行政院文建會籌攝國父生平的紀錄片。這都顯示孫中山一直是國人不能或忘的政治傢。在颱灣的中華民國崇戴孫中山為「國父」,中國大陸推尊孫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的確是近代中國曆史巨人,又是受到海峽兩岸推崇最無爭議的政治人物。
2000 年,在颱灣政治史上還發生瞭一個重大的變動:政黨輪替,靠選舉結果決定由誰來執政。2008 年,孫先生創建的國民黨再靠選舉贏迴執政權。這種民主政治的實踐,又不能不使人想到孫中山,他以自由、平等、博愛,粉碎瞭帝製,改變天經地義的王朝曆史,開創新的政體,然後纔有2000 年後在颱灣的中華民國平和的政權交替與發展。民進黨政府不能不承認孫中山是國傢的創建者;而國民黨一度淪為在野黨時,不能不搬齣永不灰心的孫中山作為中興的精神圖騰;親民黨、新黨也爭奪正統,都以孫中山的追隨者自居。也就是說孫中山雖然隻短暫到過颱灣三次,雖然已逝世八十多年,但顯然孫中山的曆史遺産(legacy)仍留颱灣且發揚光大。
因此,要瞭解孫中山先生與颱灣的關係,不妨從三方麵入手:第一、孫中山三次赴颱的史實及其革命活動給颱灣帶來什麼衝擊?第二、1920 年代颱灣人心目中的孫中山形象為何?第三、孫中山逝世後留給颱灣的曆史遺産又是什麼?特彆值得注意的是貫串於其中的颱灣民族運動與社會思潮的發展,正展現瞭孫中山的主張與其所主導的國民革命運動對近代颱灣政治變動的復雜影響。
我個人一直以來都有著對曆史人物的濃厚興趣,尤其是那些在國傢發展進程中扮演瞭關鍵角色的偉大人物。孫中山先生,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他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段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當我看到《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POD)》這本書名時,內心就湧現齣一股強烈的閱讀衝動。書名中的“宏規”二字,預示著這本書可能涵蓋瞭孫中山先生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多個層麵的遠大構想,而“實踐”二字則點明瞭這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會深入探討他如何將這些構想付諸行動,以及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成就。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梳理和呈現這些復雜的曆史脈絡。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或者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解讀孫中山先生的思想,讓我能夠更全麵、更深刻地理解這位偉人對中國現代化的貢獻。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很有意思,采用瞭比較古典的色調,加上“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這樣厚重的書名,一下子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曆史的沉澱感。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那個風雲激蕩年代的窗戶。封麵的排版也顯得非常用心,字體的選擇和大小都恰到好處,沒有那種廉價感,反而透露齣一種嚴謹和莊重。我一直對近現代史,特彆是辛亥革命前後那段時期充滿瞭好奇,孫中山先生作為那個時代的巨人,他的思想和行動無疑是理解那個時代的關鍵。這本書的書名直指“建國宏規與實踐”,這讓我非常期待能夠深入瞭解他在那個動蕩時期,是如何構思和推動國傢建設的。我猜想裏麵應該會包含很多曆史性的文獻、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甚至可能是一些不為人知的史料。總而言之,從第一眼看到它,我就被它散發齣的曆史氣息和研究深度所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去探尋那位偉人的建國藍圖。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POD)》給我一種非常紮實、嚴謹的感覺。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曆史讀物,而是將焦點聚焦在“建國宏規”和“實踐”這兩個核心概念上。這讓我聯想到,這本書很可能是在梳理孫中山先生關於如何建立一個新中國的具體規劃,並且會詳細分析這些規劃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如何被推行,以及取得瞭哪些成效,又麵臨瞭哪些睏難。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在編寫過程中,一定做瞭大量的史料考證和研究,力求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POD的齣版方式也暗示瞭這本書可能麵嚮的是有特定閱讀需求的讀者群體,比如曆史研究者、學生,或者像我一樣,對中國近代史有著深入探究興趣的普通讀者。這種精準的定位,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一定非常充實且有分量,不會是那種走馬觀花的介紹。
评分這本書的齣版方式,特彆是“POD”(按需印刷)這個信息,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得到一本經過精心編輯、按需印刷的書,感覺非常特彆。它不像那些批量生産的書籍,少瞭些許“流水綫”的感覺,多瞭份“為我而生”的珍貴。我猜想,這種印刷方式可能意味著這本書在內容上會非常精煉,因為它不需要考慮大規模生産的成本和庫存問題,更側重於內容的質量和深度。在閱讀之前,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一幅畫麵:也許這本書的紙張會是那種有質感的,印刷字體清晰銳利,排版也會是那種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格。我會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它的特殊性,也因為它承載的厚重曆史。我非常期待,翻開它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不僅僅是文字內容本身,還有它觸手可及的實體所帶來的那種寜靜和專注。
评分一看到“中山先生建國宏規與實踐”這個書名,我就被它所吸引瞭。它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追求煽情或獵奇,而是透著一股沉靜而深刻的力量。我腦海中立即浮現齣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無數仁人誌士為國傢民族的命運奔走呼號。孫中山先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本書的書名強調瞭“宏規”與“實踐”,這讓我非常期待它能為我揭示孫中山先生在建立一個強大、獨立、現代化的中國過程中所提齣的戰略藍圖,以及他如何將其付諸實踐的具體過程。我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他那些超越時代的思想,以及在推行這些思想的過程中,所麵臨的重重阻礙和付齣的巨大努力。POD的齣版形式也給我一種驚喜,感覺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讓我覺得這本書是如此的獨特和珍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