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真正瞭解中藥纔能對癥用藥!
涵蓋所有中藥知識,、誤解與迷思的圖解小百科
讓你吃藥補身再也不齣錯!
★最權威熱門的中醫師、央視超火紅節目《百傢講壇之大國醫》主講者羅大倫精心解說
★華文最大網書當當網五顆星滿意推薦!讀者好評不斷!
你知道中藥成分除瞭取自植物、動物,也包括礦物?
你是否瞭解中藥有所謂的四氣、五味、七情?
我們如何根據不同體質、癥狀,正確地選藥、用藥?
本書簡介中藥來源、發展史、採集、炮製、藥性、應用,以及具有代錶性的十八類中藥和三十四個中藥之最。全書內容嚴謹科學,錶達流暢,為初學者提供瞭全新的閱讀和學習體驗。並以大篇幅生動漫畫來詮釋中藥知識,深入淺齣的引導讀者理解浩瀚博學的中醫。
作者簡介
文字.羅大倫
北京醫院號稱排隊排最長的熱門中醫師,也是北京電視颱《養生堂》的重量級主持人,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之大國醫》的主講來賓。他常在節目中將許多病例娓娓道來,深入人心,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中醫生」。他獨到的想法多是來自古書的概念,常令人印象深刻,又摺服於其深厚根基。
羅大倫不僅是中醫生,對中醫概念和曆史的推廣也不遺餘力,他曾說:「中醫是精神,是信念,更是人心。」他對中醫嶄新的概念,影響瞭許多人,也是現在中國最熱門的養生明星!
繪圖.於春華
人民軍醫齣版社美術編輯。他視繪畫為平生摯愛,對中國傳統文化更具百倍熱情,一直在探索傳達中醫文化的新方式。嘗試著運用漫畫手段再現中醫國學的精妙,開啓一條通俗說中醫的新途徑。
編者序 沒有學不會的中醫
推薦序 隻因中醫太美
前言
〈帶你瞭解中藥〉
什麼是中藥
中藥來源
植物藥、動物藥
礦物藥
中藥學的發展演進
中藥發展史
原始時期
夏商時期
西周時期
秦漢時期
兩晉南北朝時期
隋唐時期
宋金元時期
明代
清代
〈中藥的採集與保存〉
中藥的採集
植物類藥採集原則1
植物類藥採集原則2
動物類藥採集原則
中藥的保存
影響中藥品質的自然因素
果實、種子、芳香性藥物的保存
動物、礦物、劇毒藥物的保存
中藥變質
〈中藥的炮製〉
什麼是中藥的炮製
炮製的目的
純淨藥材,分揀藥物
切製飲片,便於調劑製劑
乾燥藥材,利於貯藏
矯味、矯臭,便於服用
減低毒副作用
增強藥物功能,提高藥效
改變藥物性能
引導歸經,便於定嚮用藥
炮製的方法
修治
水製
火製——炒
火製——炙、燙
火製——煆、煨
水火共製
其他方法
〈中藥的藥性〉
中藥的四氣五味
何謂氣,何謂味
四氣
四氣——寒涼
四氣——溫熱
第五氣——平
五味
五味——辛
五味——甘
五味——酸
五味——苦
五味——鹹
五味——淡、澀
中藥的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兩大趨嚮
升降、浮沉——升浮
升降、浮沉——沉降
升降浮沉與性味、質地的關係
藥性歸經
什麼是藥性歸經
歸經理論的發展曆程
歸經的範圍
性味歸經
性味歸經——詳說
性味歸經——禁忌
功能主治歸經
選擇性歸經
經絡選藥歸經
髒腑經絡傳變選藥歸經
中藥的毒性
中藥學中「毒」的含義
有毒與無毒
引起中藥中毒的原因
毒性與副作用
常見有毒藥物
〈中藥的應用〉
中藥的配伍
何謂配伍
中藥的七情
何謂七情
單行
相須
相使
相畏、相殺
相惡
相反
中藥的用藥禁忌
配伍禁忌——十八反
配伍禁忌——十九畏
癥候禁忌
妊娠禁忌
服藥的飲食禁忌
中藥的劑量
何謂中藥的劑量
與用藥劑量相關的三要素
現代臨床處方的一般用量
中藥的服用法
什麼是中藥的服用法
湯劑煎煮法——煎藥用具、用水
湯劑煎煮法——煎藥火候
湯劑煎煮法——煎藥方法1
湯劑煎煮法——煎藥方法2
湯劑煎煮法——煎藥方法3
湯劑煎煮法——煎藥方法4
湯劑服法——服藥劑量
湯劑服法——服藥時間
湯劑服法——服藥的冷熱
其他劑型的服法
附:中藥命名
命名規律
命名規律舉例
附:古代兩大中藥分類法
自然屬性分類法與功能分類法
自然屬性分類法
功能分類法
〈藥物分說〉
解錶藥
辛溫解錶藥
辛涼解錶藥
清熱藥
清熱瀉火藥
清熱燥濕藥
清熱解毒藥
清熱涼血藥
清虛熱藥
瀉下藥
攻下藥
潤下藥
峻下逐水藥
祛風濕藥
祛風濕散寒藥
祛風濕清熱藥
祛風濕強筋骨藥
化濕藥
利水滲濕藥
利水消腫藥
利尿通淋藥
利濕退黃藥
溫裏藥
理氣藥
消食藥
驅蟲藥
檳榔、大蒜
止血藥
涼血止血藥
化瘀止血藥
收斂止血藥
溫經止血藥
活血化瘀藥
活血止痛藥
活血調經藥
活血療傷藥
破血消癥藥
化痰止咳平喘藥
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
止咳平喘藥
安神藥
重鎮安神藥
養心安神藥
平肝息風藥
平抑肝陽藥
息風止痙藥
開竅藥
補虛藥
補氣藥
補陽藥
補血藥
補陰藥
收澀藥
〈中藥之最〉
發汗之最——麻黃
清熱之最——石膏
瀉火之最——黃蓮
涼血之最——犀角
開竅之最——麝香
補氣之最——人參
補陽之最——鹿茸
溫裏之最——附子
退黃之最——茵陳
安神之最——酸棗仁
驅蟲之最——使君子
芳香化濕之最——藿香
利水滲濕之最——茯苓
降氣之最——沉香
止血之最——三七
補陰之最——女貞子
理氣之最——枳實
疏肝之最——鬱金
活血之最——丹參
補血之最——當歸
補脾之最——山藥
清痰之最——貝母
祛風之最——獨活
止咳之最——杏仁
清熱解毒之最——金銀花
潤下之最——鬱李仁
湧吐之最——藜蘆
止痛之最——延鬍索
生津之最——石斛
溫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涼之最——薄荷
峻下之最——巴豆
最毒的中藥——砒霜
後記
編者序
沒有學不會的中醫
沒有學不會的中醫,隻有講不清的中醫。不是中醫多麼深奧難懂,而是錶達得還不夠通透。
本係列叢書,打破瞭以往中醫圖書的形式束縛,採用漫畫的方式,分彆從中醫基礎、體質、中藥、經絡、方劑、養生等方麵來傳達中醫的深刻內涵,解讀中醫的絕世精粹。為喜愛中醫、想探究中醫奧妙的您,開啓瞭輕鬆學中醫、快樂學國學的愉悅之旅。
《漫畫中醫.中藥篇》共分七部分,簡介中藥的來源、中藥學發展史、中藥的採集和炮製之後,詳細地介紹瞭中藥的藥性、中藥的應用、具有代錶性的十八類中藥和三十四個中藥之最。全書內容嚴謹科學,錶達通俗流暢,形式活潑新穎,化繁為簡,為初學者提供瞭全新的閱讀和學習體驗。
說明:犀牛、羚羊、虎等均為珍稀保護動物,在中藥製劑中與之相關的藥物隻能採用替代品。本書中隻對所涉及的相關藥物作藥性及功能的介紹。
推薦序
隻因中醫太美
我之所以摯愛中醫文化,隻因為它真的很美。
幾韆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浸潤濡養著中醫這棵寶樹奇葩,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用藥治則,無不閃爍著哲學的思辨之美。作為中醫理論核心的整體觀,不僅將人看作一個整體來考量,還將人置身於浩瀚宇宙,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正是道傢「天人閤一」思想的體現。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者補之等治則,以藥性偏頗來糾正人體偏頗的原則,則展現瞭儒傢智慧的光芒。五行的相生、相剋、相乘、相侮,對立、製約與依存,看似玄而又玄,但無處不反映著樸素的真理。七情配伍,相使、相須、相惡、相殺,一方之中竟是排兵布陣般的謹慎嚴密,大氣渾然,每一方不知包孕瞭多少哲理。
大道至簡,至簡則美。中醫所包含的道理是深刻的,但錶現形式卻極為簡單,其診斷、用藥都體現瞭至簡之美。老中醫看病,無須拍X光片,不用做CT、核磁共振以及各種程序復雜的測試,藉助醫者的感官和手指的感覺,通過望、聞、問、切就能查明病因,判斷病情。中醫的用藥,雖然有很多繁復的藥方,更有許多簡便有效的單方、偏方和代藥的食方,將藥物對人體的損害降到最低。中醫將疾病和自然緊密地結閤在一起,很多藥物都是就地取材,隨手可得,一塊生薑、一縷香菜、一顆大蒜、一把鹽,在中醫的手中都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病良藥。中醫已經將「簡」的妙處運用到極緻。
一藥一法盡得自然之美。傳統中醫取法自然,以事半功倍、至簡、至效和對人體傷害最小為最終的訴求。同樣治病,中醫也許是一帖膏藥、幾次火罐、簡單的針灸就可以治癒,且不傷及人的根本。同樣用藥,中藥多來源於自然界的動植物,煎煎煮煮,很少化學閤成,對人體的副作用也大大降低。
中醫太美。這樣的瑰寶、國粹,應該推廣之,宣傳之,發揚之,能讓更多人瞭解中醫,喜歡中醫,應該是每一個中醫人的責任和使命。
看到羅兄贈與我這係列叢書,我的耳目為之一新,彷彿看到瞭中醫更為普及的一片新天地。這套書的作者和策劃者以普及中醫理念為己任,以弘揚中醫文化為目標,將傳統的中醫內容用最為輕鬆活潑的漫畫形式錶現齣來,構思巧妙,獨具匠心。每一幅圖畫、每一段文字,都力圖最儉省、最通俗地錶達深刻繁復的中醫理論,讓讀者不必再咀嚼拗口的詞句,無須再琢磨難懂的話語,而在興味和樂趣中感受中醫的真諦,獲得快樂的閱讀體驗。
我相信這套書能如其「後記」所言,讓您在閱讀之後,「一定會為中醫國粹的精湛神奇而感慨,為古人的聰慧睿智而動容,為燦爛的中華文明而心生一份自豪之情」,進而「生齣對中醫的研究之心、探索之意」,甚至「能由此積極宣傳推廣中醫,讓更多人來瞭解它、學習它、發掘它」。
中國著名媒體人 梁鼕
2010年12月
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漫畫中醫中藥篇:百傢講壇大名醫的中藥功效速查手冊》時,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對中醫瞭解不多,總覺得它神秘莫測,而“百傢講壇”這些名字,我雖然知道,但總覺得離我現實生活有點遠。然而,翻開這本書後,我纔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片麵。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它的“漫畫”形式,它並沒有把中藥知識變成死闆的文字堆砌,而是通過精美的插圖和簡潔的語言,把每一味藥的特性、功效、適用人群都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喜歡書裏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它們讓原本枯燥的藥理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我甚至能想象齣古時候大夫們如何辨證施治,如何用這些神奇的草藥為人解除病痛。這本書的“速查”功能也設計得非常人性化,當你對某種藥材的功效有疑問時,可以很快找到答案,而且信息非常準確,這是其他一些網絡資料無法比擬的。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中醫並非高不可攀,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本書就像一個貼心的嚮導,帶領我走進這個充滿智慧的領域。
评分一開始,我對《漫畫中醫中藥篇:百傢講壇大名醫的中藥功效速查手冊》這個書名,心裏還是有點忐忑的。畢竟,“漫畫”和“大名醫”這兩個詞放在一起,總覺得有點不搭,生怕是那種嘩眾取寵的書。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它並沒有為瞭“漫畫”而犧牲內容的嚴謹性。相反,它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曆代名醫的經驗總結提煉齣來,再用易於理解的漫畫和圖示呈現。我尤其欣賞的是書裏對每味中藥的講解,它不僅列齣瞭藥材的基本信息,還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它的主要功效、炮製方法、使用禁忌,甚至還有一些常見的配伍。讓我覺得最驚喜的是,它還穿插瞭一些與藥材相關的趣聞軼事,這讓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本書的“速查”功能簡直太實用瞭,我經常會因為一些小毛病去翻閱,瞭解哪些藥材有針對性的功效,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關於健康養生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當初選擇《漫畫中醫中藥篇:百傢講壇大名醫的中藥功效速查手冊》,主要是被“百傢講壇”這幾個字吸引,想著能學習到一些權威的知識。但拿到書之後,我更驚喜於它“漫畫”的呈現方式。我一直覺得中醫中藥博大精深,但又常常被那些深奧的理論勸退,而這本書卻用一種非常輕鬆愉快的方式,將這些智慧融入其中。書中的插圖質量很高,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讓我在看圖的同時,也能對藥材的形態和特徵有深刻的認識。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藥材功效時,會穿插一些相關的中醫理論,但又不會過於晦澀,而是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這本書的“速查”功能設計得非常人性化,對於我這種經常需要快速查找信息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帶領我一步步走進中醫中藥的世界,讓我覺得學習傳統文化不再是一件難事,反而是一種有趣的探索。
评分拿到《漫畫中醫中藥篇:百傢講壇大名醫的中藥功效速查手冊》這本書,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非常“接地氣”。我一直對中醫中藥有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專業,要麼過於淺薄,很難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書。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個空白。它的“漫畫”形式,讓原本枯燥的中藥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甚至覺得它就像一本 pictorial dictionary(插畫詞典),每一頁都充滿瞭吸引力。我喜歡它對每味中藥的講解,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功效,而是會結閤藥材的形態、來源、甚至是一些曆史故事,讓你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味藥的“性格”。書中的“速查”功能更是把我從繁雜的搜索中解救齣來,當我需要瞭解某種藥材的功效時,可以迅速找到答案,而且信息的準確性讓我非常放心。這本書就像我的隨身小藥箱,不僅能幫我解答疑問,還能啓發我如何更好地運用這些傳統智慧來調養身體。
评分這本《漫畫中醫中藥篇:百傢講壇大名醫的中藥功效速查手冊》剛拿到手,就讓我眼前一亮。雖然名字聽起來很學術,但“漫畫”二字立刻拉近瞭距離,讓我這個中醫小白也敢於翻開。我一直對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中醫藥文化充滿好奇,但各種古籍和藥典的晦澀文字總是讓我望而卻步。聽說這套書是匯集瞭“百傢講壇”上各位名醫的精華,本來還擔心會過於專業,但實際翻閱後發現,它用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將復雜的中藥知識變得通俗易懂。書中的插圖風格我特彆喜歡,既不失嚴謹,又帶著一絲趣味,把每味藥的形態、産地,甚至是炮製方法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最看重的是它的“速查”功能,之前看中醫養生文章,遇到不認識的藥材,都要費勁去搜,現在有瞭這本書,簡直就像隨身攜帶瞭一位中醫師,隨時可以翻閱,瞭解藥材的功效、主治,甚至是一些簡單的使用方法。它解決瞭我之前“看得懂但記不住,記住瞭又用不好”的睏境。這本書真的像一個寶藏,開啓瞭我探索中醫中藥世界的大門,讓我覺得學習傳統文化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種充滿樂趣的發現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