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賦》原書未註明作者,據考證為金元時代作品。該書將248種常用中藥按藥性分寒、熱、溫、平四類,用(音?)語編寫成賦體,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於初學者誦讀記憶,是學習中藥的啓濛書。
因該書為數百年前之著作,文詞過簡,讀之難以深悟,因而有進一步增加語譯、批註、補充的必要。
人民衛生齣版社於20世紀60年代齣版瞭《藥性賦白話解》一書,隨後又進行瞭第2版修訂,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為瞭使原著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故本書進行第3版修訂。本次修訂加強瞭對《藥性賦》原文的注釋工作,補充瞭臨床應用以及安全用藥的相關內容,並增加瞭對“十八反歌”、“十九畏歌”、“六陳歌”、“妊娠服藥禁歌”的注釋內容。使本書能更加貼近臨床,以便於讀者的學習與使用。
作者簡介:
高學敏∕主編
高學敏:天津市人,1938年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臨床中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學術領導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傢組成員、國傢藥典委員會中醫臨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傢藥監局新藥、麻醉藥、中藥保護品種審評專傢委員會委員、衛生部保健食品評審委員、中華中醫學會理事、全國中成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主編、國傢藥監局刊行的《國傢基本藥物(中成藥)》常務副主編。
長期從事中醫藥學教學、醫療、科研工作40年。研究領域為中藥學基本理論及臨床應用。主要研究方嚮為臨床中藥學文獻研究、中藥復方配伍優化的研究、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癥、中藥戒毒臨床實驗的研究,承擔國傢級課題一項、部級課題四項,兩項研究成果均進入新藥的研發。已發錶主編著作有16部,論文多篇。為我國著名的中醫藥專傢。
這本《藥性賦白話解(第3版)》真是我近期讀到的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著作。我本來對中醫理論一直是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那些古籍晦澀難懂,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太遙遠。但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把原本高深莫測的藥性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一解讀。尤其是它對每一味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而且還結閤瞭實際應用中的一些小案例,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這些藥材究竟是怎麼迴事。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過程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和比喻,生動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也更容易記住。比如,講到某些藥材的“溫熱”之性,它會用一個很生活化的場景來比喻,讓我瞬間就對藥材的性質有瞭直觀的感受。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人性化,文字清晰,重點突齣,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閱讀,不感到吃力。我之前嘗試過其他一些中醫入門的書籍,但總覺得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淺薄,始終找不到一本能讓我深入理解又容易上手的好書。直到遇見瞭這本書,我纔真正體會到中醫的魅力,也燃起瞭我進一步學習中醫的興趣。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更好地瞭解和運用這些大自然的饋贈,為自己和傢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一些古代醫傢的臨證經驗,常常會遇到一些藥方的解讀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非常經典的藥性理論著作,比如《藥性賦》,雖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原文實在太過精煉,理解起來頗費勁。這次翻閱瞭《藥性賦白話解(第3版)》,感覺真的是找到瞭“救星”。這本書不僅僅是簡單的字麵翻譯,更重要的是它對藥材的藥理、藥效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而且結閤瞭現代的一些研究成果,為我理解古代醫傢的思路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每一味藥的“君臣佐使”在組方中的作用的講解,這對於理解方劑的配伍意義至關重要。它會詳細解釋為什麼某味藥在特定方劑中起君藥的作用,它如何與臣藥相輔相成,又如何通過佐使藥來增強療效或降低毒副作用。這種層層遞進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藥方的組成原理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更能體會到古人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辨證論治的思路也得到瞭很好的體現,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藥性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對於我這種希望在理論上有所突破,進而指導臨床實踐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深度和廣度都恰到好處,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
评分這本書簡直是給那些對中藥懷有好奇心,但又苦於無從下手的朋友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隻是對中藥有個模糊的概念,知道它們能治病,但具體是怎麼治的,哪味藥是做什麼用的,一點概念都沒有。這本書就像一道光,照亮瞭我探索中藥世界的道路。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復雜的理論,而是從最基礎的藥材入手,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生薑、大蒜、紅棗等等,它們在中醫裏都有什麼獨特的功效,為什麼會有這些功效,書裏都講得明明白白。我最喜歡的是它對藥材“性味”的講解,什麼“寒、熱、溫、涼”,什麼“辛、甘、酸、苦、鹹”,這些看似簡單的字,在書中卻被賦予瞭生動的含義,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為什麼有些藥材吃瞭會覺得身體發熱,而有些則會讓人感到涼爽。而且,書中還特彆強調瞭“歸經”的概念,這一點對我來說尤其重要,讓我知道原來不同的藥材會作用於人體的不同髒腑,這讓我在理解藥效時,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有瞭更清晰的目標。這本書讓我感覺,原來中藥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隱藏在我們身邊,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運用。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包裝設計很有意思,很有古韻,但翻開之後,我纔發現它內在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巧妙,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那些純粹的字典式介紹,而是把每一味藥都講成瞭一個小故事。它會先介紹這味藥的來源,比如它生長在哪裏,在什麼季節采摘,然後纔會講它的藥性,以及它在實際應用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種敘事性的講解方式,讓我感覺就像在聽一位老中醫娓娓道來,非常容易進入狀態。而且,它在講解藥性的過程中,還會穿插一些相關的養生小常識,以及一些簡單的藥膳方,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能讓我學到藥理知識,還能直接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為我的健康加分。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述某些功效時,會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比如將某些藥材比作“清道夫”,將另一些比作“補品”,這樣一來,藥材的功能就變得非常直觀。這本書讓我覺得學中醫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的探索,我已經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並且開始嘗試著去瞭解和使用其中的一些方法瞭。
评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和掌握一門學問,就必須迴溯其經典。而《藥性賦》無疑是中藥學領域一部極具代錶性的經典。然而,原文的古文錶達方式,對於現代讀者來說,確實存在一定的閱讀障礙。我很高興我發現瞭《藥性賦白話解(第3版)》,它用一種非常貼近現代人思維和語言習慣的方式,將《藥性賦》的精髓呈現給瞭讀者。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白話”,更在於其“解”。它對每一條原文的解釋,都做到瞭深入淺齣,條理清晰。它不僅解釋瞭藥材的字麵含義,更重要的是揭示瞭藥材背後的藥理機製和臨床應用。比如,對於某些藥物的復雜功效,它會將其分解為幾個主要作用,然後分彆進行闡述,並且會引用一些古今醫傢的醫案來佐證,這使得理論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說服力。我特彆贊賞書中對藥性與疾病病機之間關係的闡述,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治病必求其本”在中藥應用中的體現。這本書讓我覺得,經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通過恰當的解讀,它們依然能夠閃耀智慧的光芒,並為我們提供實際的指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