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1日立法院審議通過聯閤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全部條款,同時通過《兩公約施行法》,使得兩公約所揭示保障人權之規定,具有我國國內法之效力。自此,我國行政、司法機關於行政作為或偵查、審判上即可直接適用,人民亦可本於兩公約所揭示保障基本權的規定,據以抵抗國傢不法權利之侵害,進而對不法侵害所造成的損害請求賠償。本書全麵檢視我國通過兩公約後的執行概況,如:颱灣刑事被告之人權保障、從法律觀點談我國對原住民族土地之保障、颱灣勞工權益保障發展之探討、從人權觀點談校園輔導管教問題……等,值得關心我國人權發展的各界人士一探究竟。
作者簡介
李永然律師
颱大法學士、颱大法學碩士、颱大法律研究所博士班研究、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
.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永然地政士事務所、永然文化齣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永然投資諮詢公司、永然法律研究中心等創辦人;上海博恩律師事務所首席顧問;財團法人永然法律基金會董事長;颱北科技大學建築係副教授
.曾任教:淡江大學、輔仁大學、文化大學、銘傳大學、國立體育學院
.聯閤報、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經濟日報、中華水電冷凍空調雜誌、稅務旬刊、投資情報周刊、貿易商情、爽報、颱商張老師月刊、太平洋日報法律專欄主筆
.曾任中廣公司、漢聲電颱、復興電颱、中央廣播電颱及佛光衛視法律專欄主講人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內政部營建署法律顧問、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法律顧問、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兩岸經貿交流權益促進會榮譽理事長、陸委會颱商張老師、颱北市政府市政顧問、行政院退輔會法律顧問、海基會財經法律顧問、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常務理事、財團法人王月蘭慈善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財團法人王永慶先生教育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
黃介南律師
.學曆:東吳大學法律學係中國大陸法律碩士在職專班、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民法組、政治大學法律係法學組
.經曆:兩岸經貿交流權益促進會理事、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兩岸法律事務中心召集人、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兩岸法律事務中心副召集人、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曾任颱灣闆橋地方法院刑事紀錄科書記官、專利代理人、律師高考考試及格、書記官特考考試及格、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特考考試及格
.執業專長:兩岸事務、公寓大廈、商務糾紛、政府採購、公共工程、智財權、海商法、保險、勞基法、仲裁
溫藝玲律師
.學曆:國立颱北大學法學係
.經曆: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智慧財産權中心召集人、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
.執業專長:民、刑事訴訟、契約草擬審核修訂、工程履約爭議、事務談判、案件調解、法律評估、專業諮詢、法律顧問、信託管理、律師見證、訴狀代擬
陳建佑律師
.學曆:東吳大學法律學係民商法組法學碩士、東吳大學法律學係法學學士
.經曆: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律師,曾任禾同國際法律事務所實習律師、颱北市政府秘書處市民服務組法律助理、律師高考及格
.執業專長:民、刑事訴訟、行政爭訟、商務糾紛、智財權、海商法、保險法、消保法、公寓大廈、契約審議、法律諮詢、書狀代擬
田欣永律師
.學曆:國立颱北大學財經法學係
.經曆:永然聯閤法律事務所執業律師、大通商務法律事務所實習律師、律師高考及格、調查人員特考法律實務組及格
.執業專長:民、刑事訴訟、契約草擬審核修訂、案件調解、法律評估、專業諮詢、法律顧問、訴狀代擬
王序∕王文洋
曹序∕曹興誠
蘇序∕蘇友辰
李序∕李永然
壹、兩公約與人權保障之理論與實踐∕李永然律師
一、前言
二、人權概述
三、兩公約簡介
四、實例解析
五、兩公約之實踐
六、結語
貳、兩公約在國內之執行情形概要∕李永然律師、陳建佑律師、田欣永律師
一、兩公約之緣起與內容
二、我國與兩公約之關係
三、兩公約在國內之現況
四、兩公約在國內之執行情形概述
五、兩岸現況比較
六、展望
七、結語
參、兩岸對國際人權公約之認知∕李永然律師、黃介南律師
一、前言
二、兩岸就國際人權公約之參與
三、國際人權公約在兩岸之實施
四、結語
肆、談颱灣刑事被告之人權保障∕李永然律師
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內涵
二、《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之法律效力
三、《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刑事被告人權之 保障
四、結語
伍、從法律觀點談我國對原住民族土地之保障∕李永然律師
一、前言
二、《聯閤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對原住民族土地之 保障
三、加拿大與美國之法製對原住民族土地之保障
四、颱灣對原住民族土地之保障
五、結語
陸、颱灣勞工權益保障發展之探討∕李永然律師、黃介南律師
一、前言
二、勞動權益思想之形成
三、勞動權之實質內涵
四、勞工權益保障在颱灣之發展
五、《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颱灣實施之情形
六、結語
柒、職場性騷擾之防製及因應之道∕李永然律師、田欣永律師
一、職場性騷擾與性彆歧視
二、性騷擾的定義
三、性騷擾的個案及認定
四、法律責任
五、職場性騷擾的法律適用分析
六、被害人採取法律行動應行注意事項
七、結語
捌、從人權觀點談校園輔導管教問題∕李永然律師、溫藝玲律師
一、學生人權
二、禁止體罰
三、教師對學生安全之責任
四、學校輔導、管教與父母親權之分際
五、教師與傢長互動之法律須知
六、兩性平權
讀完這本關於國際人權法與颱灣實踐的書,我內心五味雜陳。長期以來,颱灣在民主化進程中取得的成就,常被視為亞洲的典範,但在人權保障的某些麵嚮,我們似乎仍麵臨著難以言喻的睏境。作者細緻地梳理瞭國際人權兩公約的各項條文,並將其與颱灣現行法律製度進行比對,這種對照之下,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國際標準在颱灣的落實程度,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在弱勢群體的權益保障方麵,例如新住民、性少數群體、以及身心障礙者等,他們所麵臨的歧視與不平等,在法律的灰色地帶遊走,難以得到充分的救濟。書中對於個案的分析,更是觸目驚心,讓人深刻體會到法律條文的冰冷,與個體命運的無助之間的巨大落差。我尤其贊賞作者並未停留在批判層麵,而是提齣瞭許多具體的建議,例如推動公約的國內法化、加強人權教育、以及建立更完善的申訴機製等。這些建議,或許並非一蹴可幾,但卻是我們邁嚮更完善人權保障製度的必要步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是一麵鏡子,照齣瞭颱灣人權保障製度的不足,也提醒我們,民主的果實需要持續的灌溉與維護。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框架,讓我們能夠更係統性地思考颱灣的人權問題。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批判颱灣的人權狀況,而是從國際人權兩公約的角度,分析瞭颱灣在人權保障方麵的優勢與不足。這種分析,既客觀又公正,避免瞭情緒化的論述。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比例原則”的運用,作者指齣,在限製人權時,必須遵循比例原則,即限製必須具有正當目的、采取適當手段、並且限製的程度必須與目的相稱。這種原則,對於規範政府行為,防止濫用權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書中對於颱灣的司法體製的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指齣,颱灣的司法體製雖然在不斷進步,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審判周期過長、以及缺乏獨立的調查機製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瞭司法效率,也損害瞭人權的保障。作者也提齣瞭許多改進建議,例如加強司法改革、提高法官的專業素養、以及建立更完善的監督機製等。這些建議,或許需要長期的努力纔能實現,但卻是我們邁嚮更公正、更透明的司法體製的必要步驟。這本書對於法律從業者、政策製定者、以及對人權議題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說實話,我原本對這類法律書籍並沒有太大的興趣,是被朋友強烈推薦纔開始閱讀的。沒想到,這本書卻深深地吸引瞭我。作者並沒有像許多法律書籍那樣,堆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平易近人的語言,將復雜的國際人權法條文,轉化為生動的故事和案例。書中描述的許多案例,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例如言論自由、隱私權、以及公平就業等。這些案例,讓我意識到,人權並非遙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我尤其感動的是書中對於被害者權益的關注,作者指齣,在人權保障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瞭被害者的聲音,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關懷。這種人文關懷,讓我深受觸動。這本書也讓我開始反思,作為一名颱灣公民,我應該如何為維護人權而發聲,如何為弱勢群體爭取權益。或許,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尊重不同的文化、包容不同的觀點、以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等。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關於良知和責任的書籍,它喚醒瞭我內心深處的人權意識,也激勵我為更美好的社會而努力。
评分這本書的架構相當嚴謹,從國際人權兩公約的理論基礎齣發,逐步深入探討其在颱灣的具體應用。作者的寫作風格偏嚮學術性,用詞精準,論證充分,對於法律專業人士或對國際人權法有一定基礎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參考書籍。然而,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文社科背景的普通讀者來說,閱讀起來略顯吃力,許多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法律條文,需要花費不少時間纔能理解。不過,作者也嘗試用一些案例來輔助說明,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瞭閱讀的門檻。我特彆感興趣的是書中對於“人權義務”的探討,作者指齣,人權不僅僅是國傢對個人的保障,更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這種觀點顛覆瞭我以往的認知,讓我開始反思,作為社會的一員,我應該如何為促進人權而努力。此外,書中對於颱灣在人權保障方麵所麵臨的挑戰,例如兩岸關係、以及社會多元化等因素的影響,也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讓我對颱灣的人權議題有瞭更全麵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雖然學術性較強,但其內容豐富,觀點深刻,對於理解颱灣的人權狀況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經曆瞭一場深刻的思想洗禮。作者以一種冷靜而理性的筆觸,剖析瞭颱灣在人權保障方麵的睏境,也揭示瞭我們所麵臨的挑戰。書中對於“文化相對主義”的批判,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指齣,文化相對主義並非人權保障的藉口,任何文化都不能以“文化傳統”為理由,侵犯基本人權。這種觀點,挑戰瞭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觀念,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應該如何平衡文化多元性與人權保障之間的關係。書中對於颱灣的死刑製度的討論,也讓我深感不安。作者指齣,死刑剝奪瞭人的生存權,是一種最殘酷的刑罰。雖然颱灣社會對於死刑的存廢問題存在爭議,但我們應該認真思考,死刑是否真的能夠達到懲罰犯罪的目的,或者隻是在加劇社會暴力。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人權保障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持續的努力和付齣。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反思、以及行動,纔能為更美好的社會而奮鬥。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人權的著作,更是一本關於正義、平等、以及尊嚴的書籍,它將激勵我繼續為促進人權而努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