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章節編排分成三大篇。除緒論與「歐洲化」課題之研究取嚮的評析外,尚包括第一篇探討歐盟對會員國體製之衝擊;第二篇討論歐盟對會員國政策之影響;第三篇細究「歐洲化」對歐盟新進會員國及非會員國之衝擊。這些專章的主題各自獨立,涵蓋麵亦廣,故讀者可依其興趣挑選閱讀。
本書定位於歐盟研究之進階參考書,讀者群可以是大學部高年級學生、研究所學生,以及業務與歐盟相關之專業人士。就研究領域來看,「歐洲化」研究涉及「國際關係」、「比較政治」及「公共行政及政策」等課題,故本書亦可供上述領域之學者專傢參考。本書著重歐盟及會員國互動細節之分析,而非僅是法條和製度之介紹而已,故本書亦可供對歐盟事務有興趣的社會大眾參考。
作者簡介
黃偉峰
現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
學曆: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
黃琛瑜
現職:淡江大學公共行政係助理教授
學曆: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
藍玉春
現職:國立中正大學政治係教授
學曆: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
陳怡凱
現職:國立成功大學法律係助理教授
學曆: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劉如慧
現職:國立颱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係助理教授
學曆:德國馬堡菲利普大學法學博士
李貴英
現職:東吳大學法律係教授
學曆: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
洪德欽
現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專任研究員兼副所長
學曆:倫敦大學學院法學博士
楊三億
現職:東海大學政治係副教授
學曆:華沙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博士
王群洋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
學曆:德國慕尼黑大學政治學博士
吳建輝
現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學曆:歐洲大學研究院法學博士
盧倩儀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研究所副研究員
學曆: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
閱讀「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我期望能從中獲得一種對自身文化定位的再思考。在颱灣,我們身處一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獨特地理位置,既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影響,也深受西方現代文明的薰陶。這本關於「歐洲化」的書籍,無疑會觸及我們文化認同的核心問題。書中對於歐洲的價值觀、思想體係,例如啟濛運動的精神、民族主義的興起、乃至於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革,這些都深刻地影響瞭世界,當然也包括颱灣。我想瞭解,當歐洲的這些「衝擊」來到我們這片土地時,究竟是如何被轉化、詮釋,甚至是被抵抗的?書中是否會探討,颱灣在歷史上,經歷過的哪些「歐洲化」的階段,以及這些階段對我們社會、政治、教育、藝術等層麵,留下瞭哪些印記?更令人好奇的是,當代全球化的浪潮下,歐洲化又以何種新的形式,持續影響著我們?這本書,也許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梳理這複雜的文化脈絡,讓我們在擁抱現代性的同時,也能更堅定地認識並傳承自身的文化優勢,找到一個更為獨立且自主的文化立場。
评分「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有種預感,這絕對是一趟深入歐洲歷史肌理的旅程,而且是從一個更宏觀、更具批判性的角度來剖析。在颱灣,我們從小接觸的歷史教育,總是有種抽離感,總是在講述「事件」而少有對「影響」的細緻梳理。這本書的「衝擊」二字,顯然就是直指核心,不是單純的歐陸風情介紹,而是要探討歐洲的擴張、文化的輸齣,以及這些衝擊對世界、對我們,甚至對自身文化認同帶來的深遠影響。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歐洲的「現代化」與「理性主義」是如何以一種近乎徵服的方式,席捲瞭非歐洲地區,並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塑造瞭全球的權力結構和知識體係。想想看,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許多學術概念、政治製度,甚至是我們的生活習慣,都或多或少能追溯到歐洲的影響。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們釐清這些「舶來品」的來龍去脈,並思考在吸收這些影響的同時,我們如何能保持自身的文化主體性,而不是被動地被「歐洲化」。第二版的齣現,也意味著作者可能對原有的論點進行瞭更新與補充,對於當代全球化脈絡下的歐洲化現象,一定有更精闢的見解。
评分「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我預期它將會是一本引人深思、甚至可能有些挑戰性的著作。歐洲的歷史,是一段充滿矛盾與張力的歷程,它既是文藝復興、啟濛運動的搖籃,也是殖民擴張、世界大戰的發源地。「衝擊」二字,點齣瞭歐洲文明在嚮外擴張時,所帶來的巨大變革,以及由此引發的複雜後果。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歐洲的國傢建構、資本主義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如何以一種強大的動能,席捲全球,並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改寫瞭世界的地圖、經濟格局,以及思想體係。我想看到,作者如何細膩地描繪,被「歐洲化」的地區,在經歷瞭劇烈的社會變革之後,是如何試圖尋找自身發展道路的。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歐洲文化本身,在與其他文明的互動中,是否也發生瞭質變?這種「衝擊」是否隻是一個單嚮的過程,還是存在著更為複雜的相互塑造?颱灣作為一個島嶼社會,在歷史上也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是如何被歐洲的這股「衝擊」所塑造,以及我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對於「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在於它是否能提供一個不同於傳統史觀的視角。長久以來,我們學習歷史,往往是以歐洲為中心,將其發展視為文明演進的普世範本。但「衝擊」這個詞,暗示著這是一場雙嚮的、甚至是充滿張力的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歐洲在嚮外擴張的過程中,是如何與其他文化產生碰撞、融閤,甚至是衝突的。例如,在殖民時期,歐洲人將他們的語言、宗教、法律帶到世界各地,但同時,他們也被當地豐富的文化、藝術、甚至是不為人知的知識所影響。書中是否會探討這種「逆嚮衝擊」?例如,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又如何改變瞭歐洲的生活方式和品味?而這些「歐洲化」的過程,對於被衝擊的地區,究竟是帶來瞭進步,還是傷害?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今天在反思「後殖民」的議題時,歐洲化留下的遺緒,仍然以各種形式存在,從經濟的差距到文化的不平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更具歷史深度和批判性的框架,來理解這些複雜的現象,幫助我們在閱讀世界歷史時,不至於被單一的敘事所侷限。
评分我對「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打破我們既有的歷史框架,提供一種更加細緻入微的分析。歐洲的歷史,總有一種光環籠罩,彷彿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代名詞。然而,「衝擊」這個詞,顯然是在質疑這種單一的敘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歐洲的擴張,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如何深入到世界各地的社會結構、文化習俗、甚至個人思想之中。例如,歐洲的法律體係、教育模式、以及對「理性」的推崇,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被推廣,並在這個過程中,又產生瞭哪些意想不到的後果?我想看到,作者如何分析,這種「歐洲化」的過程,對於被衝擊地區的文化認同、社會組織,乃至於對其自身歷史的理解,造成瞭哪些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當代社會,仍然能看到歐洲化遺留的痕跡,從全球化的經濟體係,到國際政治的運作模式,這些都與過去的「衝擊」息息相關。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具批判性的視角,去理解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是如何一步步被歐洲的這股力量所形塑,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能找到自己獨特的聲音,而不是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