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辭
▲刑法之比較與繼受──代序
壹、我國刑法之繼受背景 3
貳、繼受下之比較立場 4
參、本書所進行之嘗試 6
肆、結 論 10
▲內亂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壹、前 言 15
貳、民國以來的內亂罪 16
參、現行規定的分析 25
肆、比較法之考察 31
伍、結 論 36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在立法上之檢討
壹、前 言 45
貳、法律沿革之觀察 50
參、犯罪學之觀察 59
肆、結 論 72
▲規範成長之軌跡──以刑法第三百十五條妨害書信秘密罪為例
壹、前 言 79
貳、我國妨害書信秘密罪之演變 79
參、比較法之觀察 87
肆、我國妨害書信秘密罪之未來發展 94
伍、結 論 100
▲檢視我國販賣人口刑罰規定之演進
壹、前 言 105
貳、民國以來刑法規定之演進與問題 110
參、聯閤國人身交易議定書 132
肆、日本因應聯閤國公約之修法經過與成果 137
伍、我國新訂人口販運防製法 144
陸、結 論 156
附錄 日本刑法有關買賣人口規定之新舊條文對照錶 158
▲想像競閤與實質競閤──由刑法內躍升為公法間之一般原則
壹、前 言 165
貳、符閤多數法律規定在刑法上之處理 168
參、刑法原則在輔刑法之適用 178
肆、刑法原則在社會秩序維護法之適用 181
伍、刑法原則在行政罰法之適用 197
陸、結 論 204
▲輕微案件在刑法上之處理
──以最高法院七十年颱上字第七三二三號裁判作為檢驗對象
壹、前 言 209
貳、搶奪構成要件之適用 213
參、隱藏在裁判背後之可能想法 217
肆、比較法上之參考 219
伍、結 論 226
▲成見産生歧視、無知導緻恐懼
──重新檢視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
壹、法製演進與立法目的 231
貳、花柳病與麻瘋──法事實之描述 232
參、規範本身之問題 243
肆、我國有關規範之比較 254
伍、比較法之觀察 261
陸、結論──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之刪除 265
▲非醫師之醫療行為在刑法上之評價
壹、前 言 271
貳、醫療行為之獨占與禁止 272
參、自我之醫療行為 283
肆、對他人之醫療行為 287
伍、結 論 295
謝辭
過去這些年,先後發錶瞭一些文章,有些是教學性質,有些是研究性質。研究性質的文章,其中不免引用相當數量的外文資料,作為本國資料的對比,或是用以彌補本國文獻的不足。本國資料與外國文獻固然不能偏廢,但是,兩者之間應當呈現怎樣的關係,或者說,在我國法的探討上,國外法律製度或實證資料究竟應當扮演怎樣的角色,逐漸成為這些文章背後所關心的課題。外國製度、學說或實證資料,固然具有一定價值,但是終究不能取代本國製度規定與實踐經驗,因此,挑選內容具有代錶性的文章,並綜閤其中的想法,而成為本書。
陳之藩先生著名的「謝天」一文說:「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齣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瞭,就感謝天罷。無論什麼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産,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持與閤作,還要等候機會的到來。」這本論文集的完成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沒有老師們的教導、朋友們的鼓勵、學生們的熱情,及元照齣版公司全體同仁的協助等等,或許並不會有成書的一天。
此外,還要特彆感謝高大法學叢書的兩位匿名審稿人,對本書提齣的各種意見,讓作者因此有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最後,僅以本書獻給養育並栽培我的父母,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並感謝帶領我走過人生中死蔭幽榖的上帝。
謝開平
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一門學問,除瞭深入鑽研內部的理論,更重要的是要能看到它在“外”麵的樣子,也就是跟其他相關的領域進行對比和聯係。這本書的“比較”部分,讓我對這一點有瞭非常大的期待。我希望作者能透過對不同國傢刑法體係的觀察,揭示齣刑法在本質上的共性與差異。比如,關於“罪刑法定”原則,雖然是大陸法係的基石,但在實踐中,各個國傢是如何界定“法律”的範圍?又或者,在處理一些社會新興的議題,像網絡霸淩、基因編輯倫理等,不同法係下的刑法是如何應對的?會不會有一些在颱灣尚未成熟,但在他國已經發展齣相當成熟的應對機製?“繼受”的部分,我則希望它能探討,當颱灣在“繼受”其他國傢刑法理論或製度時,有哪些值得藉鑒的成功經驗,又有哪些曾經犯過的錯誤?例如,過去在“少年刑法”的製度設計上,我們是如何參考國外的經驗,又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瞭哪些挑戰?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能夠站在更高的平颱,重新審視颱灣刑法的發展曆程,並且從中汲取養分,去思考未來的可能方嚮。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那個“刑法之比較與繼受”的標題,一開始就吸引瞭我。身為一個在颱灣唸書、接觸過不少法學理論的學生,總覺得颱灣的刑法雖然有其發展脈絡,但很多時候還是跳脫不瞭大陸法係的老框架,有時讀起來會覺得有點“關起門來”的感覺。所以,當看到“比較”這個詞,我立刻就有瞭期待。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個角度切入?是跟英美法係做對比?還是跟一些亞洲其他國傢的法律做比較?比如說,日本的刑法對我們影響很大,但隨著時代演進,他們在某些犯罪構成要件的解釋、或是刑罰的適用上,是否已經走齣一條新的路?又或者,作者會不會探討一些在大陸法係國傢中,比較少被觸及,但卻能在其他法係中找到有趣例子的議題?例如,對於“故意”的認定,在不同的體係下,其概念的邊界和證明方式會不會有顯著的差異?“過失”的判斷標準,又會不會因為風險意識、注意義務的定義不同,而導緻結果天差地彆?更深一層想,刑法中的“正當防衛”、“緊急避險”這些經典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容許的界限又是如何拉動的?我非常期待書裏能提供一些引人深思的案例,透過比較,能幫助我更清晰地看見颱灣刑法在某些議題上的位置,甚至啓發新的思考方嚮。
评分“繼受”這個詞,也讓我覺得非常有共鳴。畢竟,颱灣的法學思想,很大一部分是源自德國和日本,然後經過本土化的發展。所以,這本書在討論“繼受”時,我希望它能深入到更細緻的層麵。不隻是簡單地把某個國傢的法律條文“拿過來”或者“翻譯一下”,而是要探討在“繼受”的過程中,哪些部分是成功的,哪些部分可能水土不服,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比如,某個概念在原屬國可能是天經地義的,但移植到颱灣之後,卻因為社會結構、價值觀念的差異,而産生瞭意想不到的解讀或者適用上的睏難。作者會不會分析,在“繼受”過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轉化”或者“變異”是值得關注的?例如,德國刑法中的“客觀歸責”理論,在颱灣的司法實踐中,究竟是如何被理解和應用的?又或者,在懲罰某些新型犯罪,比如網絡犯罪時,我們過去“繼受”來的許多理論框架,是否還能應付自如?我對書裏關於“繼受”的批判性反思特彆感興趣,希望它不是僅僅陳述事實,而是能引導讀者去思考,我們為何要“繼受”?“繼受”的目的是什麼?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更主動、更有意識地去“繼受”那些真正適閤颱灣社會、能夠促進刑法正義的原則和製度。
评分作為一個對法學理論有濃厚興趣的颱灣讀者,我時常會思考,法律的生命力究竟體現在哪裏?這本書的書名《刑法之比較與繼受》,立刻就勾起瞭我對此問題的探索欲。“比較”二字,讓我聯想到,透過與不同國傢、不同法係的刑法體係進行對照,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颱灣刑法的特色與不足。我想象作者或許會深入探討,例如在“犯罪構成要件”的分析上,不同國傢是否有更精細或更創新的區分方式?又或者是,在“刑罰的科處與執行”方麵,有哪些理論是颱灣可以藉鑒,從而實現更公正、更有效的懲罰?而“繼受”這個詞,則觸及瞭颱灣法律發展的深層曆史。我好奇作者會如何剖析,颱灣刑法在“繼受”過程中,有哪些關鍵的轉摺點?哪些學說或製度的引入,對颱灣刑法的麵貌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同時,我更期待書中能包含對“繼受”過程的批判性反思,例如,我們是否曾盲目地模仿,而忽略瞭本土的實際情況?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覺到,它有機會提供一個視角,讓我們不隻是被動地接受法律,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去評判、去塑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刑法。
评分關於“刑法”這個主題本身,我其實一直都抱持著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態。敬畏是因為刑法牽涉到人民最基本的自由和權利,它的每一個條文、每一次解釋,都可能對個人産生深遠的影響。好奇則是因為,刑法不隻是一堆枯燥的法律條文,它背後其實反映瞭一個社會的價值判斷、道德標準,甚至是對人性的理解。這本書的書名,特彆是“比較”和“繼受”這兩個字,讓我覺得它有可能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看待刑法。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那種隻停留在條文解釋和判例匯編的層麵,而是能跳脫齣來,去探討刑法在不同文化、不同曆史階段下的發展趨勢。比如,在全球化日益加劇的今天,很多犯罪形態都跨越瞭國界,在這種情況下,各個國傢在刑法上的閤作與衝突會是如何體現?“比較”的角度,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某些行為在A國是被嚴厲禁止的,但在B國卻相對寬鬆?“繼受”的視角,則可能讓我們看到,一個國傢是如何吸取他國經驗,來完善自身的刑法體係。我很期待,這本書能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揭示刑法這門學問背後更深層的意義,讓我們不隻是“知道”刑法是什麼,更能“理解”刑法為何如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