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認為,從現代社會科學研究的立場來看,孫中山思想乃是一套國傢發展的思想體係,所以,應該透過和當代國傢發展研究的相關理論彼此對話,纔能見齣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本書分彆從國傢發展研究中,社會經濟發展、政治民主化、和民族主義演變的三條脈絡,來印證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民權主義、和民族主義,並以海峽兩岸的發展經驗作為詮釋孫中山思想時代意義的佐證。本書作者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傢發展的事實演進和理論推陳顯示,孫中山思想不僅對於後進國傢的發展建設有參考價值,甚至於對先進國傢的摸索未來也有啓發作用,尤其對於海峽兩岸更有立足本土的時代意義。從國傢發展研究的視角切入,結閤國際之間與海峽兩岸的經驗事實,來印證和闡揚孫中山思想的時代意義,是一塊值得長期耕耘的學術園地。
作者簡介
龐建國
美國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社會學博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顧問。曾任颱灣大學社會學係暨研究所副教授、颱北市議員、立法委員。二○○○年總統大選時,擔任宋楚瑜和張昭雄颱北市競選總部主任委員;二○○四年總統大選時,擔任連戰和宋楚瑜全國競選總部發言人;二○○八年總統大選時,擔任馬英九科技政策撰稿人。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傢發展比較研究、颱灣發展經驗、中國大陸體製改革與發展模式、東亞發展、和全球化。
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孫中山思想的特性
第二章 國傢發展研究之緣起與概念界定
第一節 國傢發展研究興起之時代環境
第二節 何謂「國傢發展」?
第三章 民生主義與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節 現代化理論
第二節 依賴理論與世界體係理論
第三節 新自由主義與發展型國傢
第四節 全球化論述
第五節 民生主義與海峽兩岸社會經濟發展
第四章 民權主義與政治民主化
第一節 社會經濟發展與民主化
第二節 文化傳統與民主化
第三節 其他影響民主化的因素
第四節 民權主義與海峽兩岸政治發展
第五章 民族主義與國傢發展
第一節 民族主義的起源與作用
第二節 從反殖民主義到後殖民主義
第三節 文化全球化、文明衝突、全球治理
第四節 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兩岸發展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意識形態的終結與再演進
第二節 孫中山思想與海峽兩岸未來發展
參考書目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颱灣學術界和廣大關心國傢發展議題的讀者帶來瞭一場及時的思想盛宴。作者以“國傢發展研究”為坐標,將孫中山先生復雜的思想體係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刻的解讀,這對於我們理解中國近代以來的國傢建構曆程,特彆是對於颱灣自身的發展路徑,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我個人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訓政時期”的論述,它觸及瞭政治發展中權力分配與社會穩定的核心議題,這在當下颱灣的政治實踐中,依然有著值得深思的參考價值。 通過作者的分析,我不再僅僅將孫中山先生視為一位曆史人物,而是將他的思想看作是一個不斷演進、與時俱進的理論體係。書中對“五權憲法”的探討,也讓我有機會以更宏觀的視角,審視不同國傢政治體製的優劣,並反思颱灣在政治民主化進程中所積纍的經驗與教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這對於培養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公民來說,至關重要。
评分對於長期關注颱灣社會變遷和國傢發展議題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極具分量的學術著作。作者以“國傢發展研究”這一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瞭孫中山先生的思想遺産,並將其與現代國傢建設的實踐緊密結閤。這讓我對“三民主義”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過去的碎片化印象中,而是看到瞭它內在的邏輯性和係統性。書中關於“建設”和“發展”的論述,特彆是在經濟和教育領域,與颱灣當前的發展重點有著高度的契閤。 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孫中山先生思想中的某些爭議點,而是以一種審慎的態度,對其進行辨析,這對於我們這些習慣於接觸多元觀點的颱灣讀者來說,顯得尤為可貴。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曆史的迴響”,讓我們能夠從中汲取智慧,反思我們正在經曆的挑戰。它鼓勵我們從更長遠、更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國傢發展的意義,並思考如何在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思想精華的同時,創造齣屬於我們自己的時代價值。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孫中山先生的思想並沒有隨著曆史的塵埃而褪色,反而因為作者的“國傢發展研究”這一視角,變得更加鮮活和具有現實意義。在颱灣,我們常常在討論“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裏去”這樣的根本性問題,而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理解角度。作者並沒有迴避孫中山先生思想的局限性,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審視其在不同曆史語境下的適應性和演變。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實業救國”和“教育興國”等理念的重新解讀。在颱灣,我們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人纔培養,這些與孫中山先生的早期思想不謀而閤,卻又在此基礎上有瞭更進一步的發展。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傳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係,也讓我更加堅信,理解曆史上的思想巨擘,對於我們更好地應對當下的挑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前行的方嚮,也提醒我們反思過往的經驗。
评分這本書的問世,無疑為我們這些身處颱灣,常常在曆史的迷霧中探尋國傢定位的讀者,帶來瞭一股清新的學術空氣。作者以“國傢發展研究”這一宏大而又貼切的視角切入,讓我對孫中山先生的畢生思想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以往讀到孫中山先生的著作,更多的是一種曆史的追憶,一種對革命先驅的敬仰。但這本書卻將這些思想置於現代國傢建設的語境下進行審視,這本身就極具啓發性。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建國方略”的探討印象深刻。在颱灣,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讓這片土地真正走嚮繁榮與穩定,如何纔能建立一個既有韌性又不失活力的國傢。孫中山先生提齣的“三民主義”以及其背後蘊含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在作者的筆下仿佛被注入瞭新的生命。我發現,那些曾經被視為陳舊的理論,在經過時代的篩選和學者的深度解讀後,依然能夠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例如,書中對民生主義的深入解析,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颱灣當前在貧富差距、區域發展等方麵所麵臨的挑戰,並思考孫中山先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可能提供的曆史智慧。
评分作為一名對颱灣前途懷有深切關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對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感到好奇,尤其是在當下兩岸關係錯綜復雜的背景下。這本書恰好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它沒有簡單地歌頌或批判,而是以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將孫中山先生的思想置於更廣闊的國傢發展曆史長河中進行考察。作者對“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這些思想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中國大陸和颱灣各自的政治與社會變遷。 特彆是書中對“平均地權”的論述,讓我聯想到颱灣土地改革的曆史經驗,並引發瞭我對未來土地政策的新思考。這本書沒有直接給齣答案,但它提供瞭一個分析框架,讓我們能夠更理性地辨析曆史,更深刻地理解國傢發展的內在邏輯。這種“去意識形態化”的學術研究,對於我們這些身處信息洪流中的讀者來說,尤為寶貴。它幫助我們剝離掉一些不必要的枝蔓,直擊問題的核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