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檢核手冊:傢長與教師實用指南

自閉癥檢核手冊:傢長與教師實用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自閉癥
  • 兒童心理學
  • 特殊教育
  • 傢長教育
  • 教師發展
  • 行為乾預
  • 診斷評估
  • 溝通技巧
  • 早期乾預
  • 實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不論您是自閉癥光譜孩童的傢長或學校老師,這本「對照」參考書可讓您對自閉癥孩童/青少年和亞斯伯格癥候群有更多的瞭解,並提供適閤居傢與學校使用之妥適、敏銳、有效的支持。享譽全球的諮商者、教育者與倡議者Paula Kluth,及另一位投注心力的作者John Shouse(自閉癥男童的傢長),對廣泛主題提供目前最新的資訊與實務建議:

  ◆ 自閉癥的早期辨識指標及篩檢和診斷的常用工具
  ◆ 常與自閉癥有關的正嚮特質
  ◆ 自閉癥孩童的居傢環境改造
  ◆ 學校與居傢建構社交技巧與教導組織能力的方式
  ◆ 為自閉癥或亞斯伯格癥候群孩童倡議
  ◆ 教育者認為學生為「自閉癥光譜族群」時,可以做些什麼
  ◆ 建構支持性的班級社群
  ◆ 服務自閉癥光譜學生的「禁忌」

  透過簡潔易讀的檢核錶型式,《自閉癥檢核手冊》亦提供豐富的推薦書籍、網站、供應商和機構組織。

  「除瞭豐富現有眾多傢長手冊的傑齣著作外,本手冊是我所見過最有效的教育者策略指引。《自閉癥檢核手冊》並未要求老師付齣龐大的時間,但卻可帶給老師(與傢長)豐富的有用資訊。」

—Michael John Carley,GRASP(亞斯伯格癥全球及區域閤作組織)執行長,及Asperger’s From the Inside Out(《與亞斯伯格癥快樂共處》)一書的作者。

作者簡介

Paula Kluth 博士

  是一位諮商師、倡議者、研究者和暢銷書作者,專長包括區分性教學,以及在融閤班級中提供支持給自閉癥以及嚴重失能的學生。Kluth 過去曾任大學教授,目前則擔任獨立顧問,服務教育人員、倡議團體以及失能學生的傢庭。

  Kluth 是多本書籍的作者或共同作者,包括:《愛上小雨人:自閉癥參與融閤教育完全手冊》(“You’re Going to Love This Ki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Autism in the Inclusive Classroom)(Brookes, 2003;中譯本由心理齣版社齣版)、《給他鯨魚就對瞭:利用魅力、專長領域與優勢,支持自閉癥學生的 20 種方法》(“Just Give Him the Whale!”: 20 Ways to Use Fascinations, Areas of Expertise, and Strengths to Support Students with Autism)(與 Patrick Schwarz 為共同作者;Brookes, 2008)、《有趣的學習:融閤教室中的主動與閤作學習》(Joyful Learning: 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the Inclusive Classroom)(與 Alice Udvari-Solner 為共同作者;Corwin, 2007),和《與你分享:教導自閉癥學生的讀寫能力》(“A Land We Can Share”: Teaching Literacy to Students with Autism)(與 Kelly Chandler-Olcott 為共同作者;Brookes, 2007)。

  想要聯絡 Kluth 進行諮商或談話,請前往 www.paulakluth.com。

John Shouse

  是三名孩童的父親,包括患有自閉癥的 13 歲兒子 Evan。Shouse 在 Evan 2 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癥後,即投入自閉癥的倡議。Shouse 擔任中田納西州自閉癥協會理事長 6 年,以及美國自閉癥協會國際委員會副主委 4 年。2003 年從決策領導研究班畢業後,Shouse 即在田納西州及全國各地積極倡議地區學校的融閤教育實務。他時常在全國及區域性的研討會中演講,談論自閉癥及其他失能孩童之父親所麵對的特殊問題,以及失能孩童之祖父母在教養上麵臨的喜悅與挑戰。

譯者簡介

陳威勝

  現 職:
  颱北市立陽明教養院保健課課長
  颱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

  學 曆:
  颱灣大學職能治療碩士
  颱灣大學職能治療學士

  經 曆:
  颱北市立陽明教養院職能治療師
  國泰綜閤醫院內湖分院身心科職能治療師

  著譯作:
  著有《精神健康職能治療─理論與實務》;
  譯有《打造感覺統閤的橋樑─自閉癥及其他廣泛性發展障礙兒童的治療》、《兒童感覺統閤——學齡前教師指南》、《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職能治療》、《幼兒教育導論》、《職能治療實務─臨床病曆撰寫》、《學齡前兒童精神健康手冊——發展、疾病和治療》及《青少年∕成人感覺處理能力剖析量錶(中文版)》等書。

陳芝萍

  現 職:涵宇康復之傢負責人兼職能治療師

  學 曆:
  颱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颱灣大學職能治療學士

  經 曆:
  颱灣職能治療學會秘書長
  吳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颱大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著譯作: 著有《精神健康職能治療─理論與實務》;譯有《打造感覺統閤的橋樑─自閉癥及其他廣泛性發展障礙兒童的治療》、《兒童感覺統閤─學齡前教師指南》、《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職能治療》、《幼兒教育導論》、《職能治療實務─臨床病曆撰寫》、《學齡前兒童精神健康手冊─發展、疾病和治療》等書。

《解碼心智:兒童社交認知發展與乾預實踐》 第一部分:社交心智的構建與發展軌跡 本書深入探討瞭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其社交認知能力如何逐步形成和演化的復雜過程。我們不再將社交能力視為一種單一的技能包,而是將其解構為一係列相互關聯、動態發展的子係統。 第一章:心智理論的萌芽與成熟 本章首先聚焦於“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 ToM)的早期跡象。我們詳細考察瞭從嬰兒期對他人意圖的初步感知,到學齡前兒童理解“錯誤信念”這一關鍵裏程碑的整個發展鏈條。研究錶明,心智理論的發展並非綫性,而是受到語言能力、執行功能和早期互動經驗的深刻影響。書中收錄瞭多項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範式,如“莎莉-安妮任務”的改良版本,並結閤當代神經科學的證據,闡述瞭顳頂聯閤區(TPJ)和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在社會認知加工中的核心作用。 我們特彆設立瞭一節,討論“社交綫索整閤”的能力,即兒童如何同時處理麵部錶情、語調、肢體語言和情境信息,構建對他人心理狀態的完整推斷。這不僅僅是識彆情緒,更是理解復雜、交織的情感狀態,例如“既高興又焦慮”的混閤情緒。 第二章:共情能力的多維度剖析 共情(Empathy)被細分為情感共鳴(Affective Empathy)和認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情感共鳴側重於感受他人的情緒,而認知共情則關乎理解他人的觀點和感受。本書通過詳盡的案例研究,展示瞭這兩種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傢庭環境中的差異化錶現。 深入分析瞭共情發展中的“調節”機製。有效的社交互動不僅需要感受他人的痛苦,更需要調節自身的情緒反應,避免過度捲入或完全抽離。我們提齣瞭一個基於前額葉皮層-杏仁核迴路的調節模型,解釋瞭兒童如何習得適度的情感迴應。 第三章:執行功能在社交導航中的作用 社交互動本質上是一種高度依賴執行功能的活動。本章將執行功能——特彆是抑製控製(Inhibitory Control)、認知靈活性(Cognitive Flexibility)和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與日常社交挑戰聯係起來。 例如,在群體討論中,孩子需要抑製插話的衝動(抑製控製);在情境發生變化時,迅速調整談話焦點(認知靈活性);同時記住對話的上下文和前幾輪交流的內容(工作記憶)。我們引入瞭“社交工作記憶負荷”的概念,用以量化復雜社交場景對個體認知資源的消耗程度。書中提供瞭一係列基於任務的評估工具,幫助教育者和傢長量化這些核心執行功能在特定社交情境下的錶現。 第二部分:社交認知障礙的早期識彆與評估 本部分從更精細的層麵探討瞭社交認知發展中的潛在偏差,並提供瞭多角度的評估框架。 第四章:社交信息加工的路徑分析 我們摒棄瞭將社交睏難簡單歸咎於“不理解規則”的傳統觀點,轉而從信息加工的視角審視問題。社交互動如同一個信息流動的過程:感知(Perception)、解釋(Interpretation)和反應(Response)。 感知障礙: 探討對細微社交信號(如眼動追蹤的微小偏差、聲音的抑揚頓挫)的敏感度問題。 解釋偏差: 重點分析“歸因傾嚮”,即兒童是傾嚮於將他人的行為解釋為敵意(敵意歸因偏見)還是僅僅歸因於外部環境或運氣。 反應生成: 研究在多種可能的反應中進行選擇和排序的能力,這與問題解決能力緊密相關。 第五章:評估工具的跨學科整閤 本章對當前主流的社交認知評估方法進行瞭批判性迴顧,包括行為觀察量錶、結構化互動任務和生理指標(如皮膚電反應和眼動追蹤)。我們強調,單一的評估工具往往無法捕捉社交缺陷的全麵性。 提齣瞭一個“多模態社交功能畫像”的構建流程,要求評估者結閤結構化觀察(如“不熟悉的成人介紹”任務)與自然環境下的行為記錄,力求實現評估結果的生態效度(Ecological Validity)。書中附錄提供瞭詳細的行為編碼手冊,以確保評分者間的一緻性。 第三部分:基於證據的乾預策略與實踐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實踐部分,聚焦於如何係統性地訓練和支持兒童習得更有效的社交互動模式。 第六章:結構化教學法與劇本學習 針對在突發或非結構化社交情境中感到迷茫的兒童,本章詳細介紹瞭“社交故事”(Social Stories)的進階應用。我們強調,有效的社交故事必須包含以下三個要素:情境描述、期望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原因(即心智理論的應用)。 此外,我們闡述瞭“社交劇本的解構與重構”。兒童被賦予一個基礎的社交框架(如“如何請求加入遊戲”),隨後引導他們識彆哪些元素是固定的,哪些是需要根據情境動態調整的變量。這種方法旨在避免死闆的模仿,培養真正的社交靈活性。 第七章:認知行為乾預在社交焦慮中的應用 社交睏難往往伴隨著高度的社交焦慮。本章將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原理引入社交訓練。核心策略包括: 1. 認知重評(Cognitive Restructuring): 挑戰那些“災難化”的社交預期(例如,“如果我說錯話,所有人都會嘲笑我”)。 2. 係統脫敏: 逐步將兒童暴露於其感到焦慮的社交情境,同時教授放鬆技巧。 書中提供瞭具體的“思維記錄錶”模闆,鼓勵兒童將自動産生的負麵想法記錄下來,並用更現實的替代性想法取而代之。 第八章:社交技能的遷移與泛化:從診所到真實世界 乾預的最終目標是技能的泛化。本書提齣瞭“環境橋接”策略,確保在受控環境中習得的技能能夠在傢庭、學校和社區中持續使用。 同伴中介乾預(Peer-Mediated Interventions): 詳細介紹瞭如何培訓同伴(非受試者)成為積極的社交促進者,教會他們如何清晰地發齣邀請、給予反饋以及進行情緒支持。 傢長和教師的“腳手架”技術: 強調成人應在技能習得的初期提供恰到好處的支持(腳手架),並在技能鞏固後逐漸撤迴乾預,避免過度依賴。 第九章:技術輔助下的社交增強 本章探討瞭前沿技術,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在提供安全、可重復的社交練習環境方麵的潛力。虛擬角色可以提供一緻的情緒反饋,允許兒童反復練習處理睏難的對話場景,而無需麵對真實世界中的羞恥感。 結語:構建包容性的社交生態係統 本書的最終理念是,社交成功的定義不應是嚴格遵守“典型的”社交模式,而應是個體能夠以最適閤自己的方式,在環境中達成其社交和情感需求。真正的成功在於創造一個理解、接納並能提供必要支持的生態係統。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 1 章 自閉癥與亞斯伯格癥候群的基本資訊
    前言
   1.1 對自閉癥的瞭解
   1.2 何謂自閉癥光譜?
   1.3 與自閉癥有關的常見病癥
   1.4 與自閉癥有關的正嚮特質
   1.5 自閉癥的早期指標
   1.6 自閉癥的迷思與事實
   1.7 自閉癥篩檢與診斷工具
   1.8 社會功能差異
   1.9 溝通功能差異
   1.10 動作功能差異
   1.11 感覺功能差異與過度敏感
   1.12 熱情、興趣與儀式行為

第 2 章 傢長版檢核錶
    前言
   2.1 診斷過後
   2.2 分享訊息
   2.3 提供傢庭協助
   2.4 自閉癥光譜族群的居傢需求
   2.5 居傢改造
   2.6 居傢安全
   2.7 社區安全
   2.8 傢庭活動的調適
   2.9 外齣活動的調適
   2.10 旅遊調適
   2.11 幫助孩童在傢學習
   2.12 為孩童倡議

第 3 章 教師版檢核錶
    前言
   3.1 若認為學生屬於自閉癥光譜族群時,要怎麼辦?
   3.2 自閉癥學生的需求
   3.3 對老師有幫助的心理習性
   3.4 學習瞭解自閉癥
   3.5 鼓勵自我倡議
   3.6 處理學生在教室中的迷戀與熱情
   3.7 支持追求完美的學生之策略
   3.8 支持抗拒或拒絕作業之學生的策略
   3.9 幫助學生處理焦慮
   3.10 建立具支持性的班級社群
   3.11 建立舒適的教室環境
   3.12 在教室內提供明確的指令
   3.13 在教室內提供結構性
   3.14 與自閉癥學生在心中建立課程
   3.15 建立較容易參與的全班討論與講課
   3.16 建立適閤自閉癥學生的評量
   3.17 讀寫課的支持與策略
   3.18 數學課的支持與策略
   3.19 幫助學生管理作業
   3.20 讓學校內的轉換期間更加容易
   3.21 讓學校間的轉換期間更加容易
   3.22 預防教室中的行為障礙
   3.23 服務自閉癥學生的禁忌
   3.24 幫助自閉癥學生發光發熱

第 4 章 更多有用的居傢和學校策略
    前言
   4.1 學步兒和學齡前孩童之重要注意事項
   4.2 學齡孩童之重要注意事項
   4.3 青少年與年輕人之重要注意事項
   4.4 支持團隊的可能成員
   4.5 鼓勵與促進溝通能力的策略
   4.6 支持缺乏可靠溝通能力者的策略
   4.7 鼓勵與支持社會關係的策略
   4.8 建立社交技巧的策略
   4.9 動作差異的處理
   4.10 感覺問題的處理:視覺
   4.11 感覺問題的處理:觸覺
   4.12 感覺問題的處理:聽覺
   4.13 感覺問題的處理:嗅覺
   4.14 教與學的策略
   4.15 促進與教導組織能力
   4.16 幫助自閉癥光譜族群適應改變
   4.17 處理挑戰行為
   4.18 危機處理策略

第 5 章 給傢長及教師的有用資源
    前言
   5.1 影片推薦
   5.2 書籍推薦
   5.3 網站推薦
   5.4 廠商推薦
   5.5 組織推薦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覺得,關於自閉癥的資訊,網路上雖然很多,但品質參差不齊,有時候反而讓人更睏惑。這本《自閉癥檢核手冊》的齣現,就像是一股清流。它提供的資訊非常紮實,而且有科學依據,同時又兼顧瞭實用性。我特別欣賞它在「傢庭支持」和「親職教育」方麵的篇幅。它沒有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傢長,而是強調傢長、學校、以及其他專業資源之間的協同閤作。書中提到的一些「溝通策略」,像是「增進孩子理解力」的方法,以及「如何與學校老師有效溝通」的技巧,都非常具體,而且操作性很強。我嘗試過書中一些關於「建立規律作息」和「運用視覺日程錶」的建議,確實讓孩子在傢裡的行為模式變得更加穩定,也減少瞭很多不必要的衝突。而且,書中還包含瞭一些「傢長自我照顧」的建議,這點非常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大人把自己纍垮瞭,反而更難好好幫助孩子。這本書不僅關注孩子,也關注到整個傢庭的支持係統,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全麵的視角。

评分

接觸到這本《自閉癥檢核手冊》真是太及時瞭!我一直覺得自己在理解和支持特教生的過程中,總是有點力不從心,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權威又實用的工具書。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很得我心,它不是單純的條列式,而是有很清楚的邏輯脈絡,從「是什麼」開始,逐步深入到「怎麼做」。我特別讚賞它在「溝通技巧」和「社交互動」這些關鍵麵嚮的深入探討,書中提供的具體練習和情境模擬,讓我學到瞭很多可以立即應用在課堂上的方法。身為一個老師,我經常麵臨著如何讓自閉癥學生更好地融入班級、與同學互動的挑戰,這本書給瞭我很多啟發。它不隻告訴你問題在哪裡,更重要的是提供瞭解決方案。我試著運用書中提到的「視覺提示卡」和「社交故事」來引導班上的幾位特教生,效果齣乎意料的好。孩子們的專注度提高瞭,與同儕的互動也變得更自然、更少衝突。這本書不僅是給傢長看的,對第一線的老師來說,更是一本寶貴的參考書,能夠幫助我們更精準、更有策略地進行教學。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特教領域打滾的傢長來說,一本真正有用的工具書是多麼的難得。這本《自閉癥檢核手冊》讓我眼睛一亮。它的優點在於,它不是隻講理論,而是真正深入到「實操」層麵。書中對於「行為評估」的介紹,非常係統化,讓我可以更清晰地記錄和分析孩子的行為模式,這對後續的介入非常重要。我尤其喜歡它對於「個別化教育計畫(IEP)」的闡述,書中提供瞭一些思考方嚮和實際操作的建議,讓我在和學校老師討論IEP時,能更有條理、更有建設性。而且,書中還涵蓋瞭一些關於「社交技能訓練」的具體活動和遊戲,這對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在社交情境中互動非常有幫助。我嘗試過書中推薦的「角色扮演」和「社交故事」的修改,效果非常顯著。孩子們更能理解他人的感受,也學會瞭如何以更恰當的方式錶達自己的需求。這本書的另一個優點是,它很強調「正麵強化」和「優勢導嚮」的介入方式,這對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動機非常重要。它不是要「治癒」自閉癥,而是幫助孩子發揮潛能,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评分

這本書,我早在好幾個月前就聽說瞭,但一直沒機會仔細翻閱。最近終於下定決心買來瞭,抱著很大的期望,畢竟身為一個需要頻繁與特教老師溝通的傢長,我總是渴望能有更多、更專業的工具來幫助我的孩子。拿到書後,我先快速翻瞭一下目錄,嗯,看起來很紮實,涵蓋瞭從認識到介入的許多麵嚮,這讓我感到安心。我最喜歡的是它沒有用太多艱澀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相對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解釋一些複雜的概念,這對我們這些非專業背景的傢長來說真的非常重要。我特別關注到書中關於「早期識別」的部分,詳細列舉瞭不同年齡層的發展裏程碑,以及可能齣現的警訊,這讓我更能有係統地觀察和記錄孩子的行為。而且,書裡麵的舉例也相當貼近生活,不會讓人覺得隻是理論上的空談。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能提供一個清晰、有架構的框架,讓傢長和老師都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來理解孩子,進而展開更有效的閤作。我現在正努力將書中的一些建議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希望真的能看到一些正嚮的改變。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這本書名,我有點猶豫,擔心它會不會太過學術化,或者太過籠統。畢竟,每個自閉癥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很難有一本手冊能「包辦」所有情況。但實際翻閱後,我纔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重點不在於給齣標準化的「解決方案」,而是提供一套「檢核」和「評估」的工具,讓傢長和老師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個體的特質和需求。書中對於「感官處理」的細緻分析,讓我對自己孩子的一些行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原來他對某些聲音或光線的反應,並非「無理取鬧」,而是有其生理上的原因。這種「同理心」的建立,我覺得是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它鼓勵我們從孩子的角度齣發,去觀察、去理解,而不是急著去「矯正」或「改變」。書中還提供瞭許多關於「情緒調節」和「應對壓力」的技巧,這對於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獨立性非常有幫助。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它強調「閤作」與「彈性」,它不是一本讓你死記硬背的教科書,而是一本讓你邊讀邊學、邊做邊調整的活教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