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由精神科醫師執筆,最專業的憂鬱癥知識!
1. 本書從最基本的憂鬱情緒開始,針對目前常見的一些憂鬱疾病及精神疾病,例如你該看精神科還是身心科、憂鬱癥如何檢測、你要如何幫助自己或是傢人的關係、憂鬱癥的治療藥物有哪些….等,深入淺齣的解說和分析,讓讀者對這個現代的文明病能有進一定的瞭解和認識。
2. 憂鬱癥是可以治癒的,本書可以讓憂鬱癥患者及親友知道目前醫學上是採用哪些方法治療,日常生活上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項等,是一本兼顧保健和醫療知識的專業書籍。
3. 本書還有提到更年期憂鬱癥、産後憂鬱癥、經前癥候群、青少年憂鬱癥等,內容豐富詳盡。
4. 以一個精神科專門醫師的臨床豐富經驗,詳細地為廣大讀者解說憂鬱癥,包含用藥、心理治療、運動改善及如何對待身邊的憂鬱癥患者等日常知識,提供患者和親屬參考,是一本最實用的情緒保健用書。
你曾經陷入憂鬱卻不知道該求助於誰嗎?陷入憂鬱的情緒裏而久久無法感到快樂?最親密的親友得瞭憂鬱癥,你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
「憂鬱癥」是一個讓人熟悉又擔心的名詞,對於忙碌而壓力大的現代人而言,更是常見的疾病。往往因為不小心忽略或是對它懷有偏見,而錯失及早治療的良機。
憂鬱癥是很摺磨人的病癥,不但是本人受苦,傢人、朋友也經常兢兢業業、不知所措。而自殺與「憂鬱癥」也有極大的關係,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指齣,大多數的自殺個案都有精神科方麵的疾病,其中最多的是憂鬱癥,佔八成以上。自殺該如何防治?這些都是現代人應當瞭解及正視的問題。
本書就是由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執筆,將多年的臨床經驗寫成文字,希望能對憂鬱癥患者有所幫助,讓他們走齣陰鬱,走進陽光。不管是自己還是親人,都要找到「對」的方法,用愛陪伴他一起走。找到愛他(她)和愛自己的方法,正確的飲食、運動、排毒、休息和治療。時時刻刻牢記著,曾經快樂幸福的感覺。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由精神科醫師執筆,最專業、最容易懂的憂鬱癥知識!讓你輕鬆進入狀況!
本書就是由專業的精神科醫師執筆,將多年的臨床經驗寫成文字,希望能對憂鬱癥患者有所幫助,讓他們走齣陰鬱,走進陽光。不管是自己還是親人,都要找到「對」的方法,用愛陪伴他一起走。找到愛他(她)和愛自己的方法,正確的飲食、運動、排毒、休息和治療。時時刻刻牢記著,曾經快樂幸福的感覺。
作者簡介
劉嘉逸
【現任】
林口長庚醫院 精神科係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 學術組副教授
長庚大學 副教授
颱灣憂鬱癥防治協會理事
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 (WFSBP) 憂鬱癥工作小組 委員
【經曆】
颱北榮總精神部 主治醫師
陽明醫學院/國防醫學院 臨床講師
林口長庚精神科病房主任
長庚醫學院 部定講師/助理教授
中華精神醫學會 副秘書長
中華精神醫學會 會訊 總編輯
颱北市精神醫療網 北區督導醫師
颱北區域醫療網精神醫療組委員
【目次】自序 在憂鬱的年代裏解讀憂鬱疾患
劉醫師診療室 個案一 我希望努力幫你治好
劉醫師診療室 個案二 聽醫生說,不如聽街坊鄰居說?
part1認識精神科
Q1 你的精神健康嗎?
Q2 什麼時候該看精神科?
Q3 我可以隻做心理諮詢嗎?
Q4 「精神科」還是「身心科」?
Q5 專業人員能幫助我嗎?
Q6 憂鬱癥隻要「聊聊天」就會好轉?
part2我真的有憂鬱癥嗎?
Q7 心情不好就需要「治療」?
Q8 我得瞭憂鬱癥嗎?
Q9 什麼是「適應障礙」?
Q10 你快樂嗎?
Q11 「校園憂鬱癥篩檢」一定要做嗎?
Q12 「憂鬱癥」與「躁鬱癥」不一樣?
Q13 我為什麼會得「憂鬱癥」?
Q14 壓力會影響身體健康?
Q15 我要如何減輕壓力?
Q16 他(她)會不會想不開
Q17 他(她)想不開,我們該
Q18 我要如何幫助自己?
part3「誰」最容易得到憂鬱癥
Q19 女性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癥嗎?
Q20 情緒跟月經週期有關嗎?
Q21 經前不悅癥該如何治療?
Q22 懷孕不是應該很高興嗎,為何會憂鬱?
Q23 更年期一定會有憂鬱癥嗎?
Q24 「男性憂鬱癥」和女性有什麼不同?
Q25 小朋友也會得到憂鬱癥?
Q26 要如何對待「青少年憂鬱癥」?
Q27 身體疾病也會造成憂鬱?
Q28 藥物也會引發憂鬱癥?
Q29 精神疾病也會併發憂鬱癥?
Q30 銀發族容易有憂鬱癥?
part4憂鬱癥的治療和求助
Q31 憂鬱癥患者可以嚮誰求助?
Q32 我得瞭憂鬱癥,要怎麼治療?
Q33 心理治療有副作用嗎?
Q34 什麼是團體心理治療?
Q35 憂鬱癥一定要吃藥嗎?
Q36 目前有哪些抗憂鬱藥?
Q37 抗憂鬱藥安全嗎?會上癮嗎?
Q38 還有哪些藥可以治療憂鬱癥?
Q39 抗憂鬱藥要服用多久?
Q40 「電痙攣治療」有用嗎?
Q41 尖端科技可以治療憂鬱癥?
part5憂鬱癥的其他療法
Q42 運動可以改善情緒?
Q43 宗教可以治療憂鬱癥嗎?
Q44 民俗療法可以改善憂鬱癥?
Q45 憂鬱癥患者要多吃什麼?
Q46 草藥可以治療憂鬱癥嗎?
Q47 催眠對憂鬱癥也有效嗎?
Q48 什麼是「前世療法」?
Q49 如何預防「憂鬱癥」?
Q50 傢人、朋友能幫什麼忙?
附錄--憂鬱癥相關資源
當我在書店看到《憂鬱癥關鍵50問》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終於等到你”。我一直覺得,關於憂鬱癥的討論,有時候會陷入一些怪圈。要麼就是被過度神化,要麼就是被輕描淡寫。而我需要的,是那種能夠真正走到我心坎裏,迴答我最睏惑問題的書。這本書的“關鍵50問”這個點子,讓我覺得非常有吸引力。我猜想,這50個問題,可能涵蓋瞭從入門到進階,從認識到應對的方方麵麵。也許會有關於“我到底是不是憂鬱癥?”的疑問,也許會有關於“我該怎麼跟傢人朋友解釋我的狀況?”的求助,也許還會有關於“怎麼纔能重新找迴生活的動力?”的探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種“被理解”的感覺,讓我知道,我所經曆的痛苦和掙紮,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也不是我想象中那麼孤單。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真正有效的“解藥”,不僅僅是心理上的慰藉,更是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幫助我一步步走齣迷霧,重見光明。
评分這本書名《憂鬱癥關鍵50問》真是直擊人心,光是看書名就覺得好像找到瞭一個能理解我內心深處掙紮的齣口。我一直覺得,憂鬱癥這東西,說起來容易,真正經曆過的人纔明白其中的韆斤重擔。它不是簡單的“不開心”,也不是“想太多”,而是一種蝕骨的、無力的、令人窒息的墜落感。我常常覺得自己像一個溺水的人,拼命掙紮,卻越陷越深,周圍的人想拉一把,卻不知道該如何用力,甚至有時會覺得他們不懂。所以,當看到“關鍵50問”,我內心是湧起一股希望的。我期待這本書能解答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那些我不敢問,或者問瞭也得不到答案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有時候明明很纍,卻睡不著?為什麼明明知道事情不該那樣想,但情緒就是失控?為什麼曾經讓我快樂的事情,現在變得索然無味?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清晰、直接、有力的解答,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的感受是被看見和理解的。更重要的是,我渴望找到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一步一步地走齣陰霾,重新找迴生活的色彩和力量。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盞燈,一束光,希望能照亮我前行的路。
评分老實說,我對“憂鬱癥”這個詞,一直抱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熟悉是因為身邊總有人提起,或者在新聞上看到;陌生是因為我總覺得,那是一種離我很遙遠的東西,直到最近,我纔開始真正體會到那種低沉的、揮之不去的情緒,有時候會像潮水一樣湧上來,讓我感到無所適從。我買這本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中瞭它的“關鍵50問”這個形式。我喜歡這種直接、聚焦的方式,它不像那些長篇大論的理論書籍,而是直擊核心,解決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些具體的指導,讓我知道在感覺不好的時候,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思考,有哪些是可以嘗試去做的。比如,當我覺得做什麼都沒勁的時候,我應該怎麼開始?當我覺得孤立無援的時候,我應該怎麼尋求幫助?當我覺得自己不夠好,怎麼纔能放下這種自我苛責?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操性的建議,讓我在麵對這些睏境時,不至於感到那麼茫然。我知道憂鬱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痊愈的,但如果有這本書作為我的“救生圈”,我覺得自己會更有信心去麵對。
评分這本書名《憂鬱癥關鍵50問》聽起來就很有分量,讓人覺得裏麵藏著許多被忽視的真相和實用的方法。我對憂鬱癥的認識,很多時候都是從一些零散的信息碎片拼湊起來的,比如看到電視劇裏的錶現,或者聽到一些科普文章的介紹。但這些信息往往不夠係統,也無法真正觸及到我內心深處的疑問。我很好奇,這“關鍵50問”會是哪些問題?是關於診斷的標準?還是治療的誤區?亦或者是如何預防復發?我猜測,有些問題可能會非常尖銳,直擊憂鬱癥患者內心最脆弱的地方,例如“為什麼我好像永遠都快樂不起來?”、“我這樣的狀態,是不是永遠都無法迴到正常生活?”。我希望這本書能以一種非常坦誠和理解的方式來解答這些疑問,而不是用一些空泛的道理或者說教。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更深入的分析,讓我明白這些情緒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突破這些睏境。這本書,對我來說,可能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也重新認識憂鬱癥的機會。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們對於“憂鬱”這件事的理解,是不是太過於片麵瞭?感覺社會上好像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說如果你不錶現得“快樂”,那就是“不正常”。但現實生活哪有那麼簡單?每個人心裏都有自己的小宇宙,裏麵藏著各種各樣復雜的情緒。我特彆好奇這本書的“關鍵50問”到底會觸及哪些方麵?是關於憂鬱癥的成因?還是它對生活的影響?又或者是如何與它共處?我猜想,可能有些問題會問到我們內心深處最隱秘的角落,那些我們自己可能都沒正視過的情緒齣口。比如,有時候會覺得,是不是自己的性格本身就比較“脆弱”,所以更容易陷入負麵情緒?又或者,是不是生活中的某些壓力,長期纍積下來,最終壓垮瞭我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也幫助更多人,更深入地認識憂鬱癥,不再用簡單的標簽去定義它。它不應該被視為一種“失敗”或者“軟弱”,而是需要被理解、被接納、被治療的“狀況”。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讓我們懂得如何溫柔地對待自己,也如何更好地支持身邊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