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青春正在受苦
但是,親愛的我,請不要放棄
我們一定會好起來的!
第一手的青少年病友誌書寫﹐獻給所有努力拯救自己的年輕靈魂
「你沒有躁鬱癥!你不會攻擊人!」我爸說。
「但是我會自殘,你們知道嗎!我不攻擊人,但我一直用刀割自己!」我哭著、吼著。「你們不是想聽事實嗎?事實就是如此!」
「我想找人談談……誰都可以……」我說話的聲音好微弱。
「可是要先預約耶,我幫妳做網路預約好不好?」她轉過身去,麵對電腦。
「可不可以現在……不能現在嗎?我真的很需要找人談一談……現在就需要……」我有點手足無措,淚水不停的在眼眶裏打轉。留下姓名與學號,在離去關上門的剎那,我在諮商室外麵,無助的大哭。……
本書是颱灣第一本青少年躁鬱癥患者的自述。作者從高二到大學時代,一直受苦於「快速循環型躁鬱癥」,痊癒之後,她勇敢發錶生病時期的日記、給親友和醫生的信件,呈現靈魂風暴中的內心世界。
透過第一手的文字,我們纔明白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孤立無助,他們如何被輔導體係忽略或誤判、如何承受藥物的副作用、如何背負周遭投來的異樣眼光、父母傢人又如何慌張失措。同時,我們也看見瞭她努力掙紮,從不放棄自己的勇氣。
「醫生叔叔跟我說,隻要兩年狀況都穩定,我就可以停止服藥。我每天倒數,現在,隻剩三百四十七天!」她每天如此鼓舞自己。加油!讓我們陪你一起倒數,迎接健康的未來人生!
作者簡介
思瑀
每天早上都會賴床,但上學倒也從來沒遲到過。沒什麼興趣,但是可以看一整天的書看到忘記吃飯。不吃的東西比愛吃的東西多,但也健健康康地活到二十一歲。
我有躁鬱癥。我曾經整天隻想死、手上布滿自殘疤痕。黑暗、恐懼、絕望、無助,不斷循環,我想逃,但他們總是緊緊跟隨。挫敗、自卑、憤怒、厭惡,從心底不斷湧起,攻擊我無力抵抗的靈魂。
醫生叔叔跟我說,隻要兩年狀況都穩定,我就可以停止服藥。我每天倒數,現在,隻剩三百四十七天!
不得不說,《親愛的我,你好嗎:十九歲少女的躁鬱日記》這本書,真的刷新瞭我對「日記體」小說的認識。以往看過的日記,大多記錄著流水帳似的日常,不然就是一堆情緒的宣洩。但這本,它有種奇妙的魔力,把一個十九歲少女的內心世界,赤裸裸地攤開在你麵前,卻又藏著一股堅韌的力量。書裡的「躁」和「鬱」不是對比,而是共存,像潮汐一樣,有時洶湧澎湃,有時又悄無聲息地退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裡描寫的一些社交場閤,明明是很普通的聚會,在主角眼中卻變成瞭一場充滿壓力的錶演。她會因為一句不經意的話而反覆思量,也會因為一個眼神而情緒崩潰。這種敏感和脆弱,讓人心疼,但也讓人覺得無比真實。我邊讀邊想,這個年紀的我們,是不是也都曾有過類似的掙紮?我們努力想融入群體,卻又害怕失去自我;我們渴望被理解,卻又不知道如何錶達。書裡的文字,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劃開瞭這些青春期的暗角,讓我們看見那些不被察覺的傷痕。而且,作者並沒有迴避這些情緒,反而勇敢地去麵對,去記錄,甚至去尋找和解的可能。這本書不隻是一個少女的日記,更像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指南,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試著尋找一絲光芒。
评分這本《親愛的我,你好嗎:十九歲少女的躁鬱日記》,真的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平靜的書。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成長」這個詞的重量。書裡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沒有固定的情節線,更像是主角內心思緒的碎片化呈現,但正是這種碎片化的錶達,反而讓讀者更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那種真實的、未經雕琢的情感。我特別喜歡書裡那些充滿詩意的句子,儘管描寫的是非常個人的情緒,但卻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它讓我明白,原來即使是在最孤獨的時刻,我們的情感也是相通的。書中主角對待自己「躁鬱」的態度,也讓我受益良多。她並沒有將這些情緒視為洪水猛獸,而是努力去理解它們,甚至試圖與它們和解。這種勇氣,對於正處於人生迷茫期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我常常在想,如果我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書,也許我的青春期會走得更順遂一些。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少女的日記,它更像是一本關於自我療癒和生命探索的寓言,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跟著主角一起成長。
评分這本《親愛的我,你好嗎:十九歲少女的躁鬱日記》,真的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自我」和「陪伴」的意義。書中主角所經歷的心理起伏,那種時而高亢、時而低迷的狀態,讓我看到瞭在青春期這個階段,人們對於自身價值的探索和對外界認可的渴望。我特別欣賞書裡對於主角內心獨白的描寫,那種直擊靈魂的提問,像是「我是誰?」「我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問題,我相信很多讀者,無論年齡大小,都會在某個時刻問過自己。而書中並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讓讀者跟著主角一起去感受、去尋找。尤其是在書中描寫到一些人際關係的互動時,主角的反應往往帶有一種放大鏡效應,一點點小事就可能引發她的強烈情緒。這讓我不禁想到,我們在麵對他人時,是不是也常常會因為自己的不安和不確定,而過度解讀對方的言行?書裡雖然講述的是一個少女的日記,但其中探討的心理睏境,卻是跨越年齡的。它提醒我們,在關注外在世界的同時,也要多留意內在的聲音,給予自己足夠的關懷和理解。這本書就像一本溫柔的提醒,讓我們知道,即使感到孤單和迷失,也不是一個人。
评分天啊,最近被這本《親愛的我,你好嗎:十九歲少女的躁鬱日記》給深深震撼到瞭。我平常很少看這類型的書,總覺得會有點沉重,但這本真的不一樣。它不是那種讓你覺得「啊,好慘」然後就放下的書,而是讓你跟著主角一起呼吸、一起感受。書裡描寫的十九歲,跟我們以前想像的好像不太一樣,充滿瞭迷惘、衝動,還有那種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高昂或低落的情緒。我看到書裡寫到一些很細膩的心情轉摺,有時候一個小小的誤會,在書裡就變成天大的災難,但下一秒又可能因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開心得要命。這種反差感,真的太寫實瞭。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每個青春期都有這樣難以言喻的騷動?書裡的文字很乾淨,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但就是這樣樸實的字句,反而更能觸動人心。讀著讀著,會不自覺地想起自己那個年紀的樣子,那時候的焦慮、那時候的喜悅,原來都不是我一個人獨有的。尤其是書裡一些獨白的段落,讓我感覺作者就像在我耳邊輕輕訴說她的秘密,那種親近感,讓我很難抽離。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年輕」這兩個字,它不隻是充滿無限可能,也可能充滿各種未知和挑戰,而且這些挑戰,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麵對。
评分閱讀《親愛的我,你好嗎:十九歲少女的躁鬱日記》的過程,像是一場心靈的冒險。作者的文字很有力量,能夠將內心深處那種難以言喻的躁動和不安,具體地呈現在紙上。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裡描寫主角在情緒劇烈波動時的感受,那種彷彿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操控,無法自主的無力感,讓我讀來感同身受。書裡並沒有刻意去粉飾太平,而是真實地呈現瞭青春期少女所麵臨的各種挑戰,包括學業的壓力、人際關係的睏擾,以及最重要的——對自我認知的模糊。我尤其欣賞書裡關於「躁」與「鬱」的描寫,它不是簡單地分為好與壞,而是像陰陽一樣,相互依存,並且都在主角的人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時候,她會在「躁」的時期展現齣驚人的創造力,也有時候,在「鬱」的低榖中,她反而能沉澱下來,進行深刻的反思。這本書沒有強迫讀者去接受某種觀念,而是提供瞭一個視角,讓我們得以窺探一個年輕生命是如何在掙紮中成長,如何在混亂中尋找秩序。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於「青春期的躁動」有瞭一種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看似微小,卻能給予溫暖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