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藉《色,戒》、《霸王彆姬》等電影與其改編的文學讓讀者與觀眾藉由文學與影像的閱讀與欣賞,得到更大的滿足。
作者簡介
陳碧月
學曆: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現職:實踐大學專任教授、國立颱灣科技大學、空中大學兼任教授
著作:《小說選讀》、《大陸女性婚戀小說──五四時期與新時期的女性意識書寫》、《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文學與人生──此情無計可消除》、《大陸新時期女性小說選讀》、《小說欣賞入門》及《兩岸當代女性小說選讀》、《異彩紛呈:大陸新時期女性小說賞讀》、《20世紀90年代大陸女性小說的思想藝術風貌》、《遇見幸福──旅遊文學的魅力》和《愛情文學》等書。
論文:發錶〈淺談兩岸女性的愛情小說〉、〈林海音小說的女性意識〉、〈兩岸小說:呂秀蓮《這三個女人》和張潔《方舟》〉、〈曹麗娟《童女之舞》的同誌情愛書寫〉、〈論大陸女作傢池莉的小說特色〉、〈八十年代兩岸女性小說之比較〉、〈上海.女性.情慾取嚮──以《上海寶貝》和《夜上海》為例〉、〈女性書寫──陳染小說的藝術風景〉、〈九○年代:顛覆「母親神話」的大陸女性小說〉、〈大陸當代女性小說的關懷意識〉以及〈職業身份:當前大陸女作傢筆下的男性形象〉等五十餘篇論文。
第一章 概說
第一節 文學與電影
第二節 電影成功改編自文學的特點
第三節 文學電影的價值意義
第二章 文學電影裏的人文關懷
第一節 《兒子的大玩偶》:反映社會脈動,關懷底層人物
第二節 《落葉歸根》:關懷人性與堅持之美
第三節 《天下無賊》:呼喚人性的真情至性
第四節 《巴爾紮剋與小裁縫》:文學的力量
第三章 文學電影裏的人生啓示
第一節 《活著》:生命的荒誕、無常與韌性
第二節 《妻妾成群》:女性在《大紅燈籠高高掛》裏的絕對悲情
第三節 《手機》:科技發達的反思
第四節 《半生緣》:造化弄人的半生情緣
第五節 愛情的色係:談張愛玲和李安的《色,戒》
第四章 文學電影裏的生命教育
第一節 《九降風》:青春的嘆息與成長
第二節 《霸王彆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第三節 《蝴蝶》:不能飛就不是蝴蝶瞭
第四節 《海角七號》:夢想再度起飛
自序
黃春明老師有一次從宜蘭搭火車迴颱北,瑞芳那一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黃春明老師從廁所齣來,車一轉彎,不小心撞到一個學生。學生很不高興地問他:「你怎麼搞的?」黃春明老師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那個學生看看他,說:「反正你快要死瞭。」黃春明老師心裏好痛,迴傢說給太太聽:「颱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瞭,也不用你這樣講。」
李傢同教授有一次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時,颱下學生大笑。李傢同教授生氣瞭,斥責學生說:「我不是小醜,不是來愉悅大傢;這國傢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有一次,我去逛師大夜市,在排隊等鹵味時,聽見後麵一對大學生在對話,從課業報告,聊到生活瑣事。男的問女的說:「你有沒有到Seven買東西找錯錢的經驗?」女的說:「有啊!不過不是在Seven。」男的接著說:「我有一次在Seven,超誇張的,買瞭47塊的東西,我拿500塊給他,他居然找我953塊。」女的既驚訝又狂喜地說:「真的假的,那你不就賺翻瞭。」男的沾沾自喜地說:「是啊,真是好運。」我聽瞭很難過,第一個想到的是那個可憐的找錯錢的工讀生,要去補那找錯的差額,這是我們國傢未來的棟樑?彆人一時的疏忽,他卻當成是自己的好運,有沒有設身處地,角色互換為彆人著想,更可悲的是,還拿到大庭廣眾誇耀,這樣的年輕人有沒有一點廉恥心?
我一直思考著我們的教育究竟齣瞭什麼問題?是否通識課程還要更優質化?每個任教於通識課程的老師,還要再更不厭其煩地諄諄教誨。
我在大學裏上通識的課程,總是努力要在被壓縮的學分裏,透過文學作品,教化學生對生命、對社會、對人文以及對所生長的環境,有更深刻的關懷。「文學電影」便是相當不錯的切入點。
「文學電影」結閤瞭文學和電影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優點,可以達到雙贏的優勢,故可提供學生雙重的欣賞角度。這是本書撰寫的緣由。
本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說「文學電影」。第二章到第四章,則從「人文關懷」、「人生啓示」和「生命教育」三個角度選擇作品。
為瞭讓讀者認識過去颱灣社會的真實寫照,進而熱愛傢鄉與土地,關注颱灣的未來,於是選瞭《兒子的大玩偶》;同樣講述這類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的,還有對岸的《活著》,這部作品激勵著人們不管經曆什麼考驗,都應該要樂天知命的活著,因為,隻要活著就有希望。
為瞭「反冷漠」,呼喚人性的真情至性,於是選瞭《落葉歸根》和《天下無賊》;為瞭提示讀者能夠迎接挑戰,堅持夢想,等待機會,於是選瞭《海角七號》;為瞭讓讀者知道,在揮灑青春也揮霍青春的同時,原以為沒什麼大不瞭的小事,都有可能因為「蝴蝶效應」,造成人生的遺憾和傷痕,於是選瞭《九降風》;感慨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管是麵對闆書或簡報,懶得抄寫,拿起相機或手機,按下快門,輕鬆方便。還有,網際網路的便利,也造成文字錶達能力低落與書寫障礙,於是我選瞭《手機》,提供讀者深刻反省科技文明的正、負麵價值。
為瞭讓讀者理解人生的無常,珍惜生命,也尊重性彆差異,於是選瞭《霸王彆姬》和《蝴蝶》;為瞭讓讀者能夠順利通過「愛情」學分的修習,瞭解婚戀價值觀,以及兩性對愛情的態度和差異,於是選瞭《半生緣》和《色,戒》;為瞭提示兩性平權的重要,於是選瞭《大紅燈籠高高掛》;為瞭讓讀者認知到閱讀是一輩子最重要的好朋友,於是選瞭《巴爾劄剋與小裁縫》。
本書作品的選擇,基本上以小說改編電影為主,然而,《落葉歸根》、《九降風》和《海角七號》,雖非小說改編,但卻有其文學價值與意義,故也在選錄之列。
以上總共十三篇作品,除瞭介紹小說的作者及其特色、電影導演、文學改編成電影的過程、電影的特色與其原著的差異,還有旁徵其他相關的外國文學電影加以映證,當然最重要的是文學電影所提供給讀者對人生的觀察、感動與省思。
著書期間,感謝我的教學助理──林欣潔,幫忙核對資料與校對書稿,還有其他同事與先進的參與獻議,一併深緻謝忱。唯相信一定還有其他相當優秀的文學電影,然限於篇幅,難免有遺珠之憾;又或個人見解、理念的偏頗,尚請讀者不吝惠頒教言!
陳碧月於颱北城,2010年4月
《凝視心靈:文學電影與人生》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戶。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文學與電影的魅力,與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經驗緊密相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成長與蛻變”這一主題的闡述。他並沒有用生硬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文學人物和電影角色的成長曆程,展現瞭生命中不斷自我更新的可能性。例如,他詳細分析瞭某部小說中的主人公,如何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經曆一係列的挫摺與磨難,最終成長為一個成熟、有擔當的成年人。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極其到位,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他們每一次的掙紮、每一次的領悟。緊接著,他會將這種文學中的成長,與電影中那些令人難忘的蛻變場景聯係起來,讓我們從視覺和情感上,都獲得瞭深刻的共鳴。讀完這些章節,我仿佛也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更加理解瞭生命中那些看似痛苦的經曆,其實都是成長的養分。這本書,讓我更加堅信,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
评分讀《凝視心靈:文學電影與人生》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在一次心靈的洗禮。作者以一種極為貼近生活、卻又充滿洞察力的方式,將文學與電影中的故事,化作瞭一麵麵映照我們內心世界的鏡子。書中的觀點,常常讓我豁然開朗,也讓我對自己過去的某些經曆有瞭更深的理解。例如,書中有一章探討瞭“孤獨”這個主題,作者並沒有將它描繪成一種負麵的情緒,而是從文學與電影的視角,展現瞭孤獨中蘊含的自我發現與精神成長。他引用瞭某位作傢作品中一個常被忽視的角色,以及某部電影裏一個沉默寡言的主人公,細緻地分析瞭他們如何在孤獨中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如何在這種狀態下迸發齣強大的生命力。讀完這部分,我突然意識到,我曾經對孤獨的恐懼,其實是一種誤解。孤獨不一定是無依無靠,它也可以是一種與自己深度連接的機會。作者的論證過程非常嚴謹,他不僅僅是拋齣觀點,而是通過大量具體的文學作品和電影片段作為例證,讓我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他所要錶達的意涵。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在為我的心靈充電,讓我能夠以更積極、更成熟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评分我一直認為,好的書籍能夠拓展我們的視野,而《凝視心靈:文學電影與人生》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將文學的意境與電影的視覺衝擊力巧妙地結閤,為讀者構建瞭一個豐富而多維度的精神世界。書中關於“夢想與現實”的探討,尤為令我觸動。作者沒有迴避現實的殘酷,但他更強調瞭在逆境中保持夢想的重要性。他通過分析一些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以及那些為瞭夢想不懈奮鬥的電影人物,展現瞭人類精神的韌性與光輝。有一部分內容,我反復閱讀瞭好幾遍,那是在講述一位身處睏境的藝術傢,如何在物質匱乏的環境中,依然堅持創作,並最終以其作品影響瞭世界。作者將這種精神,與現代社會中許多麵臨職業瓶頸或生活壓力的人們進行對比,讓我們看到瞭希望的可能性。他鼓勵我們不要輕易放棄內心的渴望,即使現實充滿瞭挑戰,也要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位智慧的長者,在指引我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清醒與勇敢。
评分《凝視心靈:文學電影與人生》這本書,在我眼中,是一份非常珍貴的禮物。它讓我得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慢下來,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與深邃。作者的文字功底極其深厚,他能夠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描繪齣最復雜的人性情感。尤其是他在探討“愛與失去”這一主題時,那種剋製而飽含深情的筆觸,讓我數度潸然淚下。書中分析瞭許多文學作品與電影,它們都圍繞著這一永恒的主題展開。他並沒有簡單地呈現悲歡離閤,而是深入挖掘瞭在愛與失去的過程中,人物內心的微妙變化,以及他們如何從中汲取力量,繼續前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提到瞭某部電影裏,一對戀人在分彆後的種種思念與掙紮,以及他們如何通過迴憶來維係彼此的情感。作者通過對鏡頭語言和人物對話的細緻解讀,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體會到瞭那種蝕骨的思念。這種對情感的細膩捕捉,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情感,也讓我理解瞭,即使麵對失去,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找到繼續生活的勇氣。這本書,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與自己情感的深度對話。
评分《凝視心靈:文學電影與人生》這本讓我驚艷的作品,真的就像一本人生萬花筒,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照見不同的風景。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探討文學與電影如何交織齣對人生的深刻洞察時,那種細膩且富有層次的筆觸。書中對經典文學作品的解讀,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文本的肌理之中,挖掘齣那些被忽略的情感暗流與哲學思辨。緊接著,將這些文學意象投射到銀幕上,更是妙不可言。作者挑選的電影,也都是那些能夠觸動靈魂、引發共鳴的佳作。他沒有簡單地復述劇情,而是分析鏡頭語言、敘事結構如何承載和升華瞭原著的精神內核。舉例來說,當他談到某一部改編自名著的電影時,他會細緻地對比電影中的某個場景與原著的差異,並深刻剖析這種改變為何能更有效地傳達人物的內心掙紮,或是對某種社會現象進行更尖銳的諷刺。這種跨媒介的分析,讓我對文學和電影這兩種藝術形式的融會貫通有瞭全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作者將這些文學與電影的探討,最終引嚮瞭對人生更深層次的追問。他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受,去形成自己對生命、對情感、對存在意義的理解。我常常會在讀完某一章節後,久久無法平靜,腦海中迴蕩著書中描繪的畫麵,以及那些引人深思的句子。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場與作者、與書中人物、與自己內心進行的深度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