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目前全球經濟局勢之嚴酷考驗,為有效突破以往發展的框架,營造新的成長動力,颱灣需要結閤高科技産業既有優勢與服務業的多元創新元素,「裝置服務化」的概念就是將裝置與服務整閤,故其設計概念,就是要每一項硬體裝置的消費者,在購買産品使用之後,仍將持續透過網路連綫傳遞服務的方式,與硬體及服務廠商有更多的接觸與互動。是故,裝置服務化的思維,讓硬體産品擺脫過去隻有産品銷售的單一獲利模式,將産品的價值提升與延伸,運用服務綁住消費者,帶來細水長流的服務收益。
故「裝置新藍海.服務新商機」一書匯集相關案例,研究、綜整産品、衍生服務與營運模式,闡述「硬帶軟」與「軟拉硬」策略,讓颱灣硬體與服務整閤成為一個産業的創新發展模式為本書的內容範疇與闡述之重要課題。
壹、引言篇
本篇從檢討曾經紅極一時的PalmPilot産品,因為缺少雲上的服務平颱支援,所以服務無法源源不絕,最終還是沒下落。但是手持設備ICT應用後起之秀相繼而起,記取教訓,開始強調雲上麵源源不絕的服務,稱之為裝置服務化的設備(Service-Oriented Devices)。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業者在發展裝置服務化的過程中,分彆遇到「有裝置、無服務」;「無裝置、有服務」以及「裝置與服務皆有,但無法獲利」等三種瓶頸,所以,本書分彆從硬帶軟、軟拉硬,以及未來情境等三個麵嚮著手分析,發展齣「軟拉硬」與「硬帶軟」兩種服務模式與未來的情境應用。故而本篇說明裝置服務化之發展現況與趨勢,探討歸納其主要的營運模式典範。
貳、硬帶軟裝置篇
颱灣過去三四十年的強項是資訊産業與製造,如果貿然捨棄,而去發展服務業,無異是叫一個學武三四十年的高手,放下武器,拾起毛筆來寫文章,有點奇怪。所以,如果服務能夠隨著硬體賣到全世界就是「硬帶軟」的策略,「硬帶軟」策略是由硬體業者來主導,消費者買硬體來做平颱,從雲上下載源源不絕的服務。像是消費者購買電子書閱讀器(如Amazon的Kindle),再上網下載書籍、雜誌與報紙等。或是買瞭一颱NetBook(如Eee PC),再連網下載源源不絕的軟體與服務。此外,像買導航係統上網瞭解路況與下載地圖;數位相框上網下載照片;互動寵物或公仔下載網路資訊作即時的互動;以及MP3 Player(如iPod)上網享受源源不絕的音樂檔案(如iTunes),都是本篇所分析的主要個案。
參、軟拉硬服務篇
當服務平颱坐大之後,延伸到新的硬體設計與販售就是「軟拉硬」的策略,這應該就是颱灣發展科技化服務業與服務外銷最好的途徑之一。顧名思義,「軟拉硬」策略就是以軟體服務為主,藉由雲上麵的軟體服務的需求,來拉抬雲下麵特殊硬體的設計與銷售。像是近幾年大傢喜歡網路報稅的服務,所以帶動瞭自然人憑證與晶片卡讀卡機的銷售;數位學習帶動瞭專屬的語言學習機;綫上KTV讓每個人都可以連綫唱個夠,也衍生齣新硬體裝置;因為大傢要使用網路電話(如Skype),所以耳機與skype phone被設計齣來;即時照片分享服務帶動瞭3G手機的設計與銷售,則是本篇所分析的主要服務個案。
肆、未來情境篇
除瞭「硬帶軟」與「軟拉硬」之外,本書亦發現有一些創新應用模式或未來生活情境的裝置服務正在萌芽,這類型應用所涉及的領域與層麵更廣、更深,這代錶雖然目前這類的應用尚不是十分普及,但絕對不容輕忽,因為,它很可能成為明日之星,或是另一個兆元産業。故而本篇蒐集綜整瞭國內外相關的應用個案,如:數位智慧優質生活、科技化健康照護、開放創新模式與IPTV視訊新媒體等服務與應用,並探討未來的發展與推動方嚮,供讀者參考。
伍、結語篇
先進國傢以服務業為核心的産業結構已逐漸成形,為掌握下一波的産業發展新契機,颱灣的經濟正麵臨轉型的關鍵時刻,産業必須透過服務的研發與創新,強化其競爭力並創造新價值。是以,服務導嚮思維的「裝置服務化」,就是要讓服務産業融入科技創新元件,使硬體産品擺脫過去單一硬體産品價值思維的模式,轉嚮整體産品的價值塑造,這將包括硬體、軟體、應用等整體性的服務價值鏈構築,以此作結;另亦將參考文獻及網址整理論列,供讀者參考。
序﹝經濟部技術處處長 吳明機﹞
序﹝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執行長 柯誌昇﹞
序裝置服務化:雲端下麵的硬實力﹝颱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係教授 兼 精誠榮譽學院院長 盧希鵬﹞
壹、引言篇
1 導言
2 裝置服務化之發展現況與趨勢
3 裝置服務化之營運模式探討
貳、硬帶軟裝置篇
4 數位資料閱讀新裝置-eBook Reader
5 軟硬兼備平價小筆電-Netbook
6 可攜式車用導航設備-PND
7 記憶櫥窗動態相框-DPF
參、軟拉硬服務篇
8 WebATM綫上金融新服務-網路金流
9 智慧行動學習服務-華語文學習
10 隨時隨地連網歡唱服務-綫上KTV
11 零距離語音互動服務-網路電話
12 隨拍即傳愛秀服務-Geotagging相片分享
肆、未來情境篇
13 數位智慧優質生活
14 科技化健康照護
15 開放創新模式
16 IPTV視訊新媒體
伍、結語篇
17 結語
參考文獻
參考網址
哇!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好吸引人,“裝置新藍海.服務新商機”光聽名字就覺得充滿瞭無限的可能性!最近我們傢裏的智能傢居設備好像更新換代得特彆快,感覺科技真的無處不在。我一直很好奇,這些看起來很“聰明”的裝置背後,究竟是怎麼運作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怎麼會催生齣這麼多新的商業模式?特彆是“服務新商機”這幾個字,聽起來就讓我腦洞大開,是不是說我們以後買東西不隻是買一個産品,而是買一種更貼心的服務?比如,我前陣子剛換瞭一個新的空氣清淨機,它不隻是一颱機器,它還定期提醒我更換濾網,甚至還能根據外麵的空氣品質自動調整模式,感覺就像請瞭一個私人健康管傢一樣。這種從“賣産品”到“賣服務”的轉變,真的太令人著迷瞭!我真的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剖析這種趨勢的,會不會分享一些真實的案例,讓我們這些普通消費者也能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同時也能發現新的創業方嚮?這本書會不會揭示未來幾年,有哪些領域會是大傢爭相搶奪的“新藍海”?我特彆期待能從中找到一些靈感,說不定我也可以搭上這波“服務新商機”的浪潮呢!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配色和字體給我一種非常專業且充滿前瞻性的感覺。“裝置新藍海.服務新商機”,光聽名字就感覺它不是那種泛泛而談的流行趨勢書,而是有深度、有分析的。我一直對“藍海戰略”的概念很感興趣,總覺得那是找到競爭藍海、開闢新市場的關鍵。現在加上瞭“裝置”和“服務”這兩個具體領域,感覺這本書要探討的議題就更加聚焦和實用瞭。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這個“裝置”的範疇?是不是包含瞭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智能設備,還是更偏嚮工業領域的自動化設備?而“服務新商機”這部分,更是讓我眼前一亮。我感覺現在很多成功的企業,都在從單純的産品銷售轉型到提供增值服務,比如物聯網設備後端的維護、數據分析、個性化定製等等。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這些服務是如何與裝置相結閤,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會不會有一些關於如何構建服務生態係統、如何提升客戶體驗的策略分享?我特彆期待能看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市場洞察,瞭解未來哪些“裝置”和“服務”的組閤,是最有潛力的“藍海”方嚮。這本書會不會給我一些啓發,讓我重新思考,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商業的本質和機會到底在哪裏?
评分“裝置新藍海.服務新商機”,這兩個詞組閤在一起,瞬間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平時就喜歡關注一些科技新聞和商業故事,總覺得這個時代變化太快瞭,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錯過什麼。我常常在想,那些成功的科技公司,他們是如何找到市場的空白點,然後推齣既有創意又能賺錢的産品和服務的?特彆是“裝置”這個詞,感覺它涵蓋的範圍很廣,從我們手機裏的芯片,到傢裏的各種智能傢電,甚至工廠裏的自動化設備,都算“裝置”。而“服務新商機”更是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賣硬件,更是在圍繞硬件提供各種附加價值,比如軟件的更新、用戶的使用指導、甚至是個性化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我們深入瞭解這些“裝置”的背後,有哪些尚未被開發的“藍海”市場?它會不會分享一些實際的案例,說明成功的企業是如何通過創新的服務模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齣的?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教我如何去識彆這些潛在的“商機”,以及如何在“裝置”和“服務”的結閤點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創業機會。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心裏其實有點打鼓。畢竟“裝置”和“商機”這些詞聽起來好像離我有點遠,我隻是個普通的上班族,平時生活也比較按部就班。但是,我最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的周遭好像多瞭很多以前沒有的東西,而且它們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元。比如,我傢車子現在就有好幾個感應器,能幫我監測胎壓、提醒我彆壓綫,感覺開車都變得輕鬆很多。我都在想,這些“裝置”到底是怎麼被設計齣來的?它們有沒有什麼共通的原理?而“服務新商機”更是讓我感到好奇,是不是意味著未來我們買東西,不隻是擁有,而是要開始“體驗”?我常常看到一些年輕人創業,好像都跟科技産品有關,而且做得風生水起。這本書會不會就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現象,讓我們這些對技術不太懂的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門道?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會不會舉一些具體的例子,說明一個看似不起眼的“裝置”,是如何通過提供獨特的“服務”,創造齣巨大的商業價值?如果能有一些實操性的建議,那就更棒瞭!我想瞭解,我們普通人有沒有機會參與到這個“新商機”的浪潮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看到“裝置新藍海.服務新商機”這個書名,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各種科技産品和智慧生活場景。我一直覺得,科技的發展,最終還是要迴歸到為我們生活帶來便利和價值。而“裝置”這個概念,在我看來,就是科技落地的載體。從手機、電腦,到智能手錶、掃地機器人,再到更復雜的工業自動化設備,它們都屬於“裝置”的範疇。而“服務新商機”則更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探討的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商業演變。我常常在思考,為什麼有些公司能靠賣産品賺大錢,而有些公司卻能靠提供服務,創造齣源源不斷的利潤?這本書會不會深入剖析,在這個“裝置”日益普及的時代,服務是如何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它會不會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商業案例,說明那些被忽視的“裝置”,是如何通過創新的服務模式,搖身一變成為“藍海”裏的新寵兒?我尤其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分析框架,幫助我們理解,如何從一個普通的“裝置”,挖掘齣其潛在的“服務”價值,最終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機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