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想到我們生活周遭有那麼多事物和鹽息息相關呢?《活在鹽的世界裏》告訴你鹽就是生命,它存在什麼地方、人類如何把鹽提煉齣來、世界各地和鹽相關的史實,以及人類怎麼運用鹽和我們生活周遭的鹽。逗趣可愛的狗偵探和助理帶引讀者進入鹽的世界裏,從精彩的插圖和充滿知識的文字,讓讀者發現我們真的活在鹽的世界裏。書末另附「颱灣的鹽巴故事」讓讀者瞭解,颱灣人以往提煉鹽巴的故事,和颱灣鹽業的落沒。
作者簡介
娜塔莉‧多德曼 (NATHALIE TORDJMAN)
一位受過科學訓練的文字記者,熱愛大自然,她快樂地傳播各種知識,齣版過很多的兒童百科。
繪者簡介
伊芙‧卡拉努(YVES CALARNOU)
這些年來,他專心繪畫,也喜歡為孩子們創造充滿各種有趣的動物世界。
譯者簡介
陳鞦玲
1967年生,中國文化大學中文係文藝創作組第一名畢業。1993年赴法研習,熱愛法國文字與文化。現任職齣版界,業餘從事法語教學及翻譯。而翻譯是用完Cafe au lait,配上Croissant,再來點Chanson後,永不厭倦的最愛。譯作有《石頭預言》(聯經齣版2004)、〈音樂魔法世界〉係列一套十冊(音樂嚮上齣版)。
推薦序
誰打翻瞭鹽罐? 5
I. 鹽,就是生命!
II. 鹽,你是誰?你在哪裏?
III. 鹽是怎麼來的?
IV. 曆史不會忘記鹽
V. 鹽的各種用途
環境教育學者 張子超
「鹽」是非常生活化的東西,每天三餐都離不開「鹽」,尤其颱灣四麵環海,生産海鹽曾經是非常重要的産業。我們天天都需要鹽,甚至要靠鹽的産業維生,但我們瞭解「鹽」嗎?學校的教科書上通常隻告訴我們,鹽就是氯化鈉,它的物理性質是會溶於水,如果把鹽溶到水裏,用火加熱蒸發水分,會得到鹽的顆粒,如果過程緩慢,還會得到鹽的結晶。這樣的內容忽略瞭鹽跟我們生活上的密切關係,也沒告訴我們的學生颱灣製鹽的曆史,以及鹽業發展的過程。
這本書對「鹽」有非常完整的介紹,在「鹽,就是生命」的章節中,說明瞭「鹽」的重要性,例如「食物中的鹽」會讓我們驚訝,原來洋芋、花生和鬆餅都含有不少的鹽分;又如「身體裏的鹽」,可以使我們瞭解每個人身體含有多少比例的鹽,每天又需要補充多少的鹽。鹽的製造也是很重要的話題;想要知道鹽田要怎麼設計,又如何利用陽光來曬鹽,還有其他製鹽的方法嗎?在「鹽是怎麼來的?」單元中,提供瞭相關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對鹽的一切有清晰的瞭解。
本書「曆史不會忘記鹽」的單元也是非常有趣,值得花點時間閱讀。史前時代人跟鹽的關係是什麼?漁牧時期、農業時期、和陶器時期的鹽是怎麼迴事?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很吸引人的話題。古代的鹽又是怎麼交易的呢?古老的中國把鹽當成是稅收,是不是都很有趣呢?
我們都知道鹽的用途是提供食用,卻忽略瞭它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尤其是工業的用途;在「鹽的各種用途」中介紹瞭鹽的全方位功能,例如農藥、肥料、洗發精、玻璃、遊泳池…,這些資料確實擴展瞭我們對鹽的觀點。其實,本書最後所附的「颱灣鹽巴的故事」,也是精心的安排!
颱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周儒
「活在鹽的世界裏」一書,用淺顯易懂的句子,帶領讀者認識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鹽,並將地球上各地與鹽有關的曆史、功能、以及與萬物的關係都一一呈現,這與環境教育所強調的「以環境中的真實事務作為有意義學習的起始點,並強調跨領域的統整閤作」的道理不謀而閤。
生活中的鹽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卻影響瞭萬物的生長和人們的生活,從對動植物生長的影響、鹽的來源、各地的鹽稅製度、鹽的各種功能和角色等,本書中以綜觀的角度,提齣各種與鹽相關的故事,其中有趣的是,在書中的小方格裏,鼓勵讀者用動手操作各種與鹽相關的小實驗及體驗活動,本書除瞭讓讀者獲得與鹽相關的知識,也多瞭自己動手做的樂趣。讀完本書,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真的「活在鹽的世界裏」。
發行人 羅宏仁
自然生活化
通常我們認為生態保育的倡導起源於美國,因為北美擁有許多壯麗的自然景觀。實際上,現代生態學的濫殤在歐洲,由於經過長期的開發,歐洲人對自然環境的需求更為迫切,更早學習到和自然和平共處的道理。《生態大發現》這套書的法文原書為「啓濛之旅」的係列,用於教導兒童認識周遭環境,內容包羅萬象,談自然,也涉獵人文社會,我們仔細挑選其中和自然生態相關的六個主題,引進翻譯成中文,讓華文讀者有機會接觸文藝復興重鎮的自然觀點。我們以《生命怎麼來的》帶引全套書,因為唯有生命存在的當下,你我纔會有對談。而《地球,你好嗎?》是對自我的反詰,是否善待我們賴以為生的地球生態係。因為《我們都是水做的》,要善待生命就必須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我們其實《活在鹽的世界裏》?除瞭飲食脫離不瞭鹽巴,大部分的日用品都和「鹽」關係匪淺。
地球生態係裏的物質不斷在循環,若有堆積、停頓,就會造成環境問題,而推動物質循環的能量絕大部分來自太陽。《有個性的太陽》不僅讓我們瞭解太陽和地球的關係,還要注意太陽的「個性」,以免遭曬傷。最後,我們要《能源停看聽》,除瞭認識太陽的能量如何儲存在地球外,還有人類怎麼開發、利用這些能源,以及跟上環保的世界潮流,使用閤宜的能源。全套書以輕鬆的筆調,搭配活潑可愛的插畫,用生活化的方式,再加上法國人的幽默,不隻適閤國小中高年級的學生閱讀,也是喜愛插畫讀者的最佳收藏,更是全傢共讀的「傢庭書」。書中介紹的主題都以日常生活為齣發點,並介紹世界各文化的相關特色,使讀者不隻認識自然生態,也從書中獲得更寬廣的世界觀。人和自然畢竟是一體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我們期許《生態大發現》這套書能夠帶給現代兒童除瞭電腦、遊戲平颱以外的另一個好選擇,使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我們也冀望閱讀過這套書的讀者,對我們身處的環境做進一步的關懷,在地球生態係中做齣最佳的貢獻。
這套書能夠順利齣版,除瞭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以外,我們要感謝鄭清海老師的校對與鼓勵、金恆鑣老師的指導和張子超老師的推薦,還有吳忠宏老師熱心促成周儒老師、陳佩正老師、許毅璿老師和葉欣誠老師的閱讀、指正與推介,以及林良恭老師在課務繁忙中仍抽空為我們審閱與推介,是我們盡力完成的一大動力。
坦白說,這本書的封麵上那淡淡的、卻又帶著點深刻的配色,以及那若隱若現的圖案,都讓我有種說不齣的熟悉感,彷彿它就藏在我記憶深處的某個角落,等待著被喚醒。我對文學作品的期待,有時候是很個人的,我希望它能觸動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讓我能夠在文字中找到共鳴,甚至是一種慰藉。這本《活在鹽的世界裡》會不會描繪齣一些我曾經歷過的、或是聽聞過的故事呢?例如,關於人與人之間細水長流的情感連結,又或是獨自麵對睏境時的堅韌與力量。我一直對那些描寫平凡人生活中的不平凡之處的故事很著迷,相信這本書能夠提供這樣一個窗口,讓我重新審視生活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點點滴滴,從中發現隱藏的美好與智慧。期待它能有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陪伴我度過一些比較低迷的時刻。
评分從聽聞《活在鹽的世界裡》這本書的消息以來,我就充滿瞭好奇。我總覺得,「鹽」這個元素,本身就承載瞭太多的意涵:它是生命的必需品,是味道的來源,同時也可能象徵著磨練、考驗,甚至是歲月的痕跡。我想,這本書一定不會是單純的敘事,而是會透過「鹽」這個符號,去解構或建構齣一些關於人生、關於情感、關於存在的深層意義。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運用文字來編織這個「鹽的世界」的,是怎樣的筆觸纔能讓讀者感同身受,甚至在閱讀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那份來自「鹽」的滋味,或是那種在鹽水中漂浮、掙紮的真實感受。我期待它能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反覆咀嚼的作品,而不是那種讀過就忘的快餐式閱讀。
评分我認為,《活在鹽的世界裡》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一種實驗性與哲思。我喜歡那些能夠挑戰傳統觀念,或是以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我們習以為常事物的作品。我對「鹽的世界」充滿瞭無限的聯想,它會不會是關於人際關係的細膩互動?又或是關於社會結構下的個體生存狀態?我希望書中能有對一些當代議題的隱喻,而這些隱喻又不會過於直白,而是需要讀者自己去挖掘、去解讀。我偏好那種能夠引發辯論,或是讓我在讀完後,能夠和朋友一起討論、分享閱讀心得的書籍。我相信《活在鹽的世界裡》很有潛力做到這一點,我非常期待它能夠給我帶來一場思想上的盛宴。
评分哇,拿到這本《活在鹽的世界裡》真的讓我眼睛一亮!光是書名就充滿瞭詩意和想像空間,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住瞭。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社會議題和人文關懷的讀者,我對書中探討的主題一直有著高度的興趣。這次的《活在鹽的世界裡》聽說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切入,我非常期待能透過作者的筆觸,深入理解在這個看似平凡卻又充滿挑戰的世界裡,人們是如何去感受、去掙紮、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不知道書裡會不會觸及到一些關於在地文化、生活習慣,或是當代颱灣社會正在麵對的一些普遍性睏境,像是環境變遷、都市發展、或是人際關係的疏離感等等。我特別喜歡那種能夠引發我思考,並且讓我對周遭世界有更多體會的作品,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這樣的驚喜。最近生活有點步調快,希望能透過閱讀好好瀋澱一下,重新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細膩情感。
评分這次的《活在鹽的世界裡》之所以會引起我的注意,主要是我對作者過去的作品一直有著很高的評價。我記得他/她之前的某一本作品,就深刻地描繪瞭颱灣社會的某一個麵嚮,讓我讀後久久不能忘懷。所以我相信,這一次的作品,同樣會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啟發和感動。我對書裡所呈現的「鹽的世界」,充滿瞭想像。它會不會是一個關於成長的寓言?又或者是一段關於自我療癒的旅程?我更希望的是,它能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些我過去可能未曾觸及,但卻真實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種種情感與經驗。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能夠引導我反思,甚至在閱讀過程中,能夠與內心的自己進行一場深刻對話的作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