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天空的一片雲
丘慧瑩
二〇二〇年七月,卸下彰師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的工作,原欲休假研究,卻因疫情蔓延全球,無法出國研究;被同仁要求回國文系接任主任兼臺文所所長,於是「無縫接軌」回系上當「管家婆」。
國文學系弘道館有個「遊於藝」迴廊,歷年來展出書法、雕塑、繪畫等各種創作,讓國文系與臺文所的學生浸潤在文藝的氣氛中;當我面對空蕩蕩的展框,立刻想到《彰化學》叢書的推手及主要參與者、著作等身的康原老師。康老師的創作包括:散文、報導文學、人物傳記、臺語詩歌、藝術評論等近百本著作,且常與不同的藝術家、攝影師、畫家合作;還在彰化地區推動村史寫作、倡建八卦山文學步道、彰化文學館,常常為學生與旅遊團體導覽文學地景。如果能展出康老師與藝術家合作的作品,不只展現他對鄉土的熱愛,更可透過文學與藝術的踫撞,豐富學生的視野。於是立刻連絡康老師,在商談後,決定以〈找尋臺灣的詩情與歌聲〉為題,展出移工的影像與詩文、畫家邵潤洲的繪畫,及康老師近百本的文學作品書籍,是影像、詩文、書籍著作的聯合展出。有了這樣的合作之後,接下來邀請康老師擔任彰化師大駐校作家,也就水到渠成。
在擔任駐校作家期間,我們合作過很多事情:邀請康老師擔任林榮三文學講座本校主講人;二〇二一年又再次邀請康老師於遊於藝迴廊展出〈番薯園的日頭光〉詩歌作品展,這是與攝影、書法、繪畫、篆刻等藝術品做結合發表的作品;倡建附工文學館,將曾任教彰工的楊守愚、林亨泰、賴賢穎、吳慶堂及康原等作家作品整理展示,再現彰工文學歷程與成就。為閩南語第二專長班的老師們上田野調查課程,本欲實地考查彰化臺語園區、漢寶濕地,然因疫情之故,故開啟「線上導覽模式」;為本校USR大學社會責任「社頭織襪——創新、創業、創生」實地考查走訪社頭文史,並用「乘著詩歌的翅膀去旅遊」,介紹彰化的歷史與文化地景,用「唱得比說的好聽」到社頭國小、國中做臺語教學。近期又再次於遊於藝迴廊展出〈蕃薯記持臺灣詩〉,這是與藝術家蔡慶彰合作的詩情、畫意、雕塑展。
古稀之齡的康老師,永遠活力充沛,笑容可掬,常和師母形影成雙的出現在彰師大的校園中,尋思、演講、談笑、喝茶, 二〇二一年因擔任駐校作家之故,剛好飄入白沙湖畔,成為一朵靜止的雲,在校園中搜尋、建構白沙山莊的生活意象,同時也成為校園的一種風景;而我們也有緣有幸在此時,與這朵雲,有更多的交會與交流。當康原老師的駐校記事《白沙山莊的雲》邀請我幫忙寫序,自是榮幸也義不容辭,畢竟牽起這樣的機緣自是不易。人生的聚散無定,都是一種偶然,讓我想起了徐志摩的《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聚散的偶合,受強烈的外在因素影響,即便主觀內在如何渴望,也未必能成就圓滿;當有幸交會而踫撞出火花,雖長記於心,其炫麗卻無法久存;而康原老師的《白沙山莊的雲》讓這些火花,留下了雪泥鴻爪(雖說校園中只有大笨鳥的蹤跡),可留予他年說夢痕。
作者序
靜止在山莊的雲
康原
一朵雲穿過白沙湖上的波心,靜止在湖畔沐著溫暖的陽光,聆聽樹叢中的蟬嘶與鳥鳴,校園後的青山總是微微地笑著,湖心的水在魚的悠遊中盪漾著,一群群穿過大樓中堂先後走入教室的身影,使山莊充滿著各種色彩與聲音。自從武漢肺炎打亂了師生們的生活秩序,校園靜止下來了,雲也走失了方向,只見校園草坪上的綠草爭先恐後探出頭來,流浪狗有一點點懶散躺在樹下伸著腰,山風依然變換各種姿態不停的吹拂著。
自一九七〇年筆者走入牛稠莊的彰化高工以後,課餘常常穿梭在教育學院與彰工兩個學校校園之間,偶而去白沙湖畔散步,看魚兒在水中悠游,有時去與師大教授們打乒乓球、籃球交誼,還會帶著彰工的管樂隊去教育學院的活動中心演奏。降旗後在彰工後操場練習管樂,因影響到教育學院上課,屢遭當時教育學院師生抗議,後來我們就不敢練得太晚了,這件事也成為我心中永遠的記憶。
二〇二一年在國文系丘慧瑩主任的邀約下,在白沙山莊擔任駐校作家,這一年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不管是各種演講、游於藝藝廊的展出、校內外的教學活動、相關課程的講授、視訊教學的體驗、推動附工文學館的設置,都全心全力的參與並仔細的觀察,希望留下這些生活的紀錄,筆者堅信凡走過必留痕跡,將留下永恆的記憶。
四十多年來有幸在彰師附工與彰化師大兩個校園中活動,認識了許多彰化師大的教授與學生,也常參與學校主辦的各種學術探討或教職員的旅遊活動,接受校園的各種學術薰陶,讓筆者在活動中學習與成長,在本書的書寫過程中做了一些回顧,將親歷其境的感受寫入書中,也將參與策劃《彰化學》叢書的出版過程寫入其中,也算為彰化師大對地方知識系統的建構做點備忘書寫。
當年老友林明德教授從輔大退休後,轉來彰化師大任教時,曾說他開始學習師範的規矩:「白沙書院彰師大,半線人文進德門」的規範,做為轉換校園的努力,到後來他成為國文系主任、文學院長、副校長等職務,參加學校各種校務改革與發展後,曾寫一幅對聯期許學校校務:「進德創校白沙朝夕講學指望卓越/寶山開疆學府晨昏論劍追求鷹揚。」近年來,我們可以看見彰化師大在歷屆的校長與全體師生、校友的努力下,校務蒸蒸日上,讓社會人士看到這所學校的茁壯與發展。
本書中特別將彰化師大首屆的駐校作家路寒袖兩年期間,為彰化師大書寫的八首詩寫入一個章節,並用筆者也是駐校作家的觀點做些許個人觀點的詮釋。另外也把學校的公共藝術中有詩人林亨泰、鄭愁予、路寒袖的詩作品網羅書中,執教彰師大國文系的現代詩人渡也,寫白沙湖的作品〈鷺鷥點頭——獻給我服務二十年的學校〉也收入書中,讓讀者能聞到白沙山莊充滿著溫馨的詩情。
筆者駐校期間第一首詩〈白沙山莊〉發表在《臺江臺語文學》,被作曲家林進祐先生發現了,這位臺中教育大學音樂系教授,除了喜歡又讚賞這首詩意境深遠之外,詩譜成了一首「臺語藝術歌曲」傳唱著,曲子旋律輕快具舞曲風格的歌,傳遞出筆者書寫彰化師大的情境與學校的文化精神,在徵求林教授的同意,收錄在本專輯中獻給白沙山莊的師生,同時也收錄南華大學王祥穎教授的一篇訪談〈嘴舌與筆尖合一,傳頌土地的芳馨——記漢寶作家康原〉的文章,書出之前特別感謝這兩位教授對我肯定的因緣。
這次能有機會充當彰化師大的駐校作家,要感謝丘慧瑩主任的邀情,並蒙彰師大校長陳明飛的首肯,才能與國文系及臺灣文學研究所的師生,共聚校園來探討文學、並參與各種活動。在此,還要特別感謝丘主任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審訂並寫一篇序文增加本書的光彩。二〇二一年因為躲避疫情的關係,比較少南來北往奔波演講,剛好飄入白沙湖畔,成為一朵靜止的雲,努力在校園中搜尋相關的記憶,建構白沙山莊的生活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