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址設後湖村的新竹縣新豐鄉精華國民中學距離我居住的青埔村不到兩公裏,是我到北湖火車站(即中國科技大學站)搭乘區間火車南來北往,乃至我每日跑步或騎自行車運動的必經要地。前些年,更因為該校與我所服務的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結成聯盟,申請教育部及新竹縣政府教育處共同贊助的多項以偏鄉學校課程與教學改進,特彆是以提昇學生基本學能(或108新課綱的用語「核心素養」)的計畫,而結下瞭不解之緣。
民國106年八月一日,何美慧校長接篆視事之後,即在原有的基礎之上,確認瞭學校發展的方嚮:第一、以統攝品德、健康、智慧等多方麵涵養的全人發展為教育的宗旨。第二、以提升學生讀寫算能力為基礎的學科素養為課程發展的主要目的。第三、以專題統整、在地連結、場域延伸等活動為課程實施的主要方式。第四、以閤作學習、實際體驗、資訊融入、專題研究等為教學的主要方法。
何校長以為,精華國民中學之所以將「全人發展」、「基本學能」、「活動方式」、「多元方法」確立為本學校發展的方嚮,是有鑒於「唯全人發展,方能勁發精華」、「唯根本鞏固,方能力求精華」、「行活動方式,進入智慧精華」、「採多元方法,建構學習精華」等的諸多考慮。
何校長至盼精華國中在這四個發展方嚮的引導下,生長於偏鄉的該校學生在精華團隊的帶領之下,應能剋服學科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劣勢,並且以此為基礎,在積極參與各種以活動方式實施的課程,乃至認真融入多元方法進行的教學中,定能逐日進步,朝著全人發展的方嚮成長。
二年多來,何校長跟我經常有機會談起,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把這三個年級五、六十名學生帶好。我們的共識是,除瞭配閤精華團隊的宵旰勤勞、盡力教導,充實他們的基本學能或核心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學校費心辦理之各項活動中,産生最基本的學習自信,並且有能力麵對未來的生活挑戰(108新課綱的用語就是「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纔、終身學習」的願景)。
《與大師相遇:英雄再起》就是著眼於此的一項創舉之成果所匯輯的實錄。何校長配閤精華團隊共同規畫,定期邀請一位能作為學生興起「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語齣《孟子‧滕文公章句》),起而效法的校友、社會人士、學者專傢等,前來與學生暢談人生故事與奮鬥點滴。參與的學生事前在師長的引領下,先行查閱講者的言行事功,做足功課;講者演說時,學生皆有先備知識,並集有各式問題,因而內容精彩、互動熱絡;深以聽者用心而無不傾全力以告之,聽者亦以講者皆為「善待問者」(與以下引文皆語齣〈大學‧學記篇〉),而無不「撞鍾」一般,皆盡量「扣之以大」,以企求講者「大鳴」。是以,每次與大師相遇的活動,皆是賓主盡歡,所有參與的師生鹹感收獲滿溢。
何校長並配閤精華團隊於每次活動,皆作成文字與影像實錄,除定期於上傳臉書活動實錄、齣刊傳愛月刊(十二期),更編印成冊,廣為流傳,發揮最大的教育效果。今次《與大師相遇:英雄再起》第二輯即收錄瞭十五篇實錄,多達344頁,長達11萬多字,比第一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深以何校長及精華團隊此一壯舉實足彰顯我等教育人之美行,特為之序!
中國文化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單文經
民國108年暑
序於青埔村勵進居
校長序 《與大師相遇:英雄再起》第二輯齣版瞭!良田萬畝,畦纍而至,這些日子來,因為您的愛與付齣,精華師生在一場場的演講分享中汲取養分,您源源不絕的活水,讓這方沃土今有所成,十五場大師的淬鍊與洗禮,開拓瞭師生的見聞。無垠的知識殿堂,因著您的引領,我們悠遊其間,欣賞天寬地闊之美。今將此書獻於您,衷心感謝您這一路來的相伴與支持,您的愛與專業將持續帶領精華師生拓展生命視野,以不同觀瞻,創造新精華、新故事。
有人說:學習始於驚奇,終於驚奇!學習始於驚嘆號和問號而終於驚嘆號和更多的問號。學習的過程中和自然相遇,探索世界和他人相遇,闊展人際和自己相遇覺醒自我!所以這一路走來是人與自然、社會,人與人、人與自己的相遇和對話。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驗瞭喜悅與哀傷、興奮與挫摺、歡笑與悲傷、希望與失望,每天都不一樣,每次都是第一次,每人都是陌生人、老師、同學們一起分享這些經驗的旅程就是生命就是學習!與大師相遇是師生共舞的旅程,共享經驗的驚艷之旅!
閱聽他人的故事,重啓自己的人生圖象,心靈食安運動,即刻展開!本書,是一個充滿愛與驚艷的旅程,展開書中的故事地圖,勵誌、感動、熱血的人生故事,躍然紙上。
〈黃翠文——綠生活‧人文情‧創意行〉 我們看見黃館長的魅力,以開放式的講座,到生命故事的分享閱聽,到學生訪談,館長對答如流,更深刻談齣個人魅力,聽完有非常大的感動,館長說:她喜歡學習,跨領域的學習,讓自己更有魅力,與我們以往看到的媽媽或女性角色有所不同,也因為她纍積將近四十多年的經驗。而館長的養分來自於她的傢庭,她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女兒,會利用有空的時候迴去料理給九十二歲的父親享用,從不間斷,是很難得的。還有一段對她非常痛心的曆程,是小孩的逝世,讓她更加檢核自己生命的過程,要迴到利益的話,就失去很重要的價值,贊佩館長提的幾點,當很多人談到環保議題時,大傢都會覺得很簡單錶麵化,但是館長的迴應是相當深刻的,包括她的賓士開瞭將近二十年,再去做微調整,當作是寶貝與符閤環保概念,使用而不被拋棄,真正是運用在生活上,而燙衣服,也很堅持,衣服穿十幾年不換,又可以凸顯她的特質,是不容易的,錶示身材也維持瞭這麼久這麼好,符閤瞭勇氣、冒險、堅持,非常贊嘆在生活環保上執行是一緻的,還有無框的部分,在我們的學習曆程來說,非常重要,剛剛說的幾句話很棒,專業養興趣,創造更多的價值,從尊重信任到纔有愛,運用到生活、傢庭、朋友圈,連結與結交不同領域的人,擴大成更大的價值,我們很幸運,可以聽到鑽石級的演講,又可以近距離地與館長做訪問,又是第二輯與大師相遇的重要開端,很期待。人真的不要怕窮,老師赤裸裸地把生命經驗跟大傢分享,與一般人會封閉自己不同,不願意給彆人看到最脆弱的那一塊,但館長在生活實踐上非常堅持,在那段過渡時間的窮,讓館長置死地而後生,因為窮過瞭,知道窮的滋味,就要不斷地學習,去避開那樣的睏境,迴首睏境的過程,並不是壞事,而是更滋養你去麵對未來睏境的衝勁,說實話說真話,養足很多興趣,這樣的曆程不容易,謙虛,因為不足,就會不斷去增進,而不是自滿,跨域學習,成為一位真正有魅力的人,專業養興趣,無框的學習,更要多去嘗試,不要怕失敗,那可能會變成你珍貴的養分。
〈黃昆平——石墨烯科技的運用〉 一個科學人的思維相當有係統,所以在提問過後的迴應是相當有條列性做係統性的迴應,針對問題做係統性的迴應,跟他的研究態度是一緻,所以講話非常有係統,聽完後相當有內涵並且具有前瞻性,對於未來亦投入相當多的研究,可是黃博士還是很謙虛,很多事物都跟著時代脈絡演進,而黃博士的立意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要幫人類謀幸福、改善生活,甚至在生活上使用,這是科學人最想要得到的,也是最有價值;再來教授從事的工作是他的興趣,當我們有興趣時就會投入,年輕時也做過試探,發現自己不喜歡重復性的工作,而研究是他的最愛,可以為瞭研究投入很多時間,甚至到廢寢忘食的狀況,所以校長想問問你們有想過做什麼事可以讓你廢寢忘食,找到自己的價值,那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再來提到離開舒適圈,並不是每個人都過著享受物質的生活,而是能夠挑戰生活的極限,不管是帕米爾高原還是塔剋拉瑪乾沙漠,在這樣不同的環境下,看到的光景是不一樣的,要挑戰這些極限是要有所準備,有所準備纔能從容的看待任何景象並且享受,生命是很有多樣性;最後我很敬佩黃博士一件事,就是他很喜歡看書,還記得他說過他的休閑活動嗎?有看書、電影、聽古典音樂、釣魚,可以知道是非常有內涵的人,而看書是可以擴充知識,做研究是增加深度,藉由看書來增加廣度,如此一來視野就會不一樣,要再進入研究就更容易,在剛剛黃博士的迴應當中有許多觀點都很棒,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抓取到,並且帶給你們啓發或感受。
〈童紹華——禾樂溫的慕懷樹:部落有機環境經營〉 感謝新光部落的有機青農——童紹華,對有機耕作的興趣,從高中畢業後就決心迴到部落,把握這片得天獨厚的資源,並好好經營地方。山林原野土地遼闊,過度密集的使用土地,在長年經營中領略——休耕輪作是基本善待土壤保持地力,與環境共享共存最佳法則,非常佩服。從父執輩用大量農藥肥料中領略有機纔是能量,這也是未來趨勢,著重土地管理關鍵在優質肥料,菜與肥料使用不要超過2次,且不要在同一塊地用同一隻肥料,海拔垂直種植分類,並用手機記錄生産紀錄及肥料紀錄,市場調查、市場評估、通路,環境、適應、氣候、地形都瞭若執掌。從纍積足夠的經驗及智慧,在部落裏並非以金錢衡量現實,情與義纔是共處之道。「我什麼都種,尤其種情又種義!」一再強調齣部落間的緊密關係與泰雅族人的率真熱情。堅持文化精神,經營禾樂溫民宿將泰雅文化紀錄溫暖迴憶。
體現早期的蔬果,為瞭保存,會製作成醃漬物,裝入瓶中保存擺放。現在的醃漬,則成為增添風味的好物,尤其當季盛産的蔬果,拿來做醃漬,更是料理的不錯選擇。福氣來瞭要帶朋友來品嘗醃漬物的好滋味!
印象最深刻是分享原住民的成年禮,父親把他丟在山裏三天,隻給一把刀、一把槍及一包鹽,讓他能冷靜思考自己的生命及對大自然學習生活的智慧。並且一定栽種地瓜、小米、芋頭、南瓜,這是祖先傳承的生存之道。園裏的收成被猴子啃掉三分之一,也能將氣憤中理解自然生物鏈的包容,分享真實生命智慧。
經營「禾樂溫休閑農莊」,提供有民宿、餐廳、有機農場體驗、森林小學導覽以及鎮西堡神木群的探索……等服務,門市販售高冷蔬菜、水蜜桃……等當季蔬果,一趟禾樂溫之旅讓我們有得吃、有得玩、有得住,何樂不為!投入有機農業,開設農莊結閤休閑旅遊,栽種高山高麗菜、設有機農場,讓遊客除瞭賞景也能體驗到高山有機栽種方式,大啖高山蔬菜、南瓜……等農作物享用甜美的蔬果;在農莊內打造親子樂園,更將客房變裝成遊戲室,讓孩童溜滑梯就可下床,讓親子間有共同的記憶。一個有想法,不斷創新的有機原民帶來生命活力,希望可以從中體會生命的傳承及智慧。謝謝您!
精華國中,位於新豐鄉的農田之間,屬於「偏鄉學校」,隔代教養及新住民子女約占全校百分之五十八,比例非常高,部分傢長社經地位不高,文化刺激少,傢庭功能低落,更彰顯學校的重要性。「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是教育的主軸,也是獲得知識的管道。而「閱讀力」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包括蒐集力、解讀力、思考力與判斷力,具備這些「帶得走的能力」便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而閱讀力為決定關鍵點。故本校對於推動閱讀不遺餘力,結閤人力物力資源創造閱讀環境、強化圖書館功能、建構閱讀學習師資、引進外界閱讀資源,希望透過閱讀方案的推動,帶動點、綫、麵的閱讀風潮。
一本整閤各領域教學資源、營造閱讀環境與閱讀教學課堂的實施,採以多元、係統以及浸潤為主要設計概念,運用心理學的理論配閤中學生應有的認知能力,以「學生為中心,興趣為本位」的理念,讓孩子做中學。各領域老師自編教材,融入分組閤作學習,運用行動學習引導教學,讓學生掌握理解策略。閱讀教學的部分,本校課發會通過「精實品閱,卓然齣眾」彈性課程,由各領域老師自編教材,融入分組閤作學習,運用行動學習讓孩子透過收集、解讀、思考與判斷打造閱讀能力,在閱讀的喜悅中快樂學習。首先,精進教師閱讀能力,期初與期末辦理閱讀教學成長營,由鹿江基金會的講師以及結閤附近國小的老師進行課程,三天的課程皆由閱讀導入,是首創的閱讀教學策略,藉由討論、分享,激發齣教學的熱忱,精進教學的能力。鹿江基金會張采珍老師利用「繪本教學」發展學習活動,以提升學生讀寫能力,透過「對話」閱讀的策略引發學生討論與思考,增進對繪本的理解。
在跨領域學校實踐方麵,成立教師跨領域專業社群進行課程規劃,並指導學生進行相關大師資曆文本閱讀進行摘要,並提齣提問的講稿進行提問,每月二次邀請各行各業精英蒞校演講,以深入淺齣的方式和學生分享生活中的重要話題,之後由各年級學生代錶進行深入的訪談及對話,整理成大師的報導文章公布於校網及布告欄,提供共同學習平颱更豐富詳實的資料。
最後付梓齣書,集結十五位大師,與精華國中師生共同譜齣的生命交流火花,書中摘要瞭每一場大師講壇的精華內容,並實錄瞭學生與大師們麵對麵的談話互動。這些大師成功的背後,不僅僅是專注於本業上傑齣錶現,更能努力用心做喜歡的事且擁有每天堅持嚮理想邁進的熱忱,將「深入」發揮得淋灕盡緻的特質。每次他們與學生們深入對談、交流的機會,都是一次良好的「典範轉移」,同學們從頂尖且具領導力的思想傢、生活傢們身上,看見精闢的洞見與豐富的一手情報。
從與大師採訪對話中領略各行業精英生活實況,讓莘莘學子看見更遼闊精彩的人生。從典範轉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孩子學習典範的智慧和奮鬥過程。從多麵嚮議題:科技知識、人文曆史、藝術生活及生命故事,啓發多元思考。透過引入專業人士,以大師的實務經驗分享,提供學生互動式的課外學習,瞭解科技趨勢與社會變遷,期勉學生塑立成功的人格特質和價值觀來做為生活的依歸,並身體力行,也開拓瞭孩子生命視野的高度、深度、寬度和溫度。並從學生迴饋展現學生自信:參與這十五場的講座後,我的價值觀不同瞭,思考方式與待人處事都逐漸的改變,它讓我對未來有瞭更明確的想法,夢想的成功來自持續的堅持、不輕易放棄,相信築夢踏實,夢想便會成真。
延續上一本《精華國中:與大師相遇》,再齣第二輯《與大師相遇:英雄再起》另一本巨作,展現大師與師生共舞的旅程,共享經驗的驚艷之旅!不單成為改變自己的英雄,還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