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

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星雲大師
  • 佛學
  • 人間佛緣
  • 佛教文化
  • 心靈成長
  • 人生哲理
  • 傳記
  • 宗教
  • 文化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你心裏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遠,就是遠
你心裏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近,那就沒有距離

  無論從媒體報導,或者是佛學講座、宗教活動中,我們所認知的星雲大師,是受萬眾景仰的,是充滿智慧的宗教大師,同時也難免有著看似遙不可及的距離感。

  但對資深媒體人紀碩鳴而言,從二○○五年第一次採訪星雲大師開始,與星雲大師的緣分,就此拉開序幕。橫跨數十年的多次採訪,近距離的與星雲大師麵對麵談話,從一開始的政治「身分」提問,到社會、國傢,乃至人生、生命議題,一次次深入探尋大師的所思所想,每一次都帶給作者不同的感觸體悟,甚至深切提及「和星雲大師結緣,就是和佛的緣分」!

  作者紀碩鳴至今仍無宗教信仰,單純通過記者的視角,讓讀者漸進親炙星雲大師真誠慈悲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注精神,希望透過文字來告訴大傢一個真實的、慈愛的,實際上跟我們沒有距離的星雲大師。

  讓我們跟著紀碩鳴的雙眼,認識人間佛教,走近星雲大師!

  「緣分是甚麼?緣分不是那一份等待,不是什麼都不做可以等來,而是不放棄,要努力,那不就是一種爭取嗎?」──紀碩鳴

  ★收錄星雲大師一筆字墨寶〈對治百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紀碩鳴


  亞洲最佳記者
  香港資深媒體人、鳳凰衛視評論嘉賓。
  六次獲亞洲齣版業協會頒最佳報導奬。
  獲香港最傑齣同誌議題報導奬。

  擅長新聞的深度報導,善於捕捉熱點及重大新聞,報導內容涉及財經、政治及社會新聞領域,並擅長撰寫時事評論,觀點獨特、評論犀利。

  著有《智慧的身影》(香港齣版)、《信仰》(北京齣版)、《翻山越嶺見西藏:達賴喇嘛要迴傢》(颱灣齣版);閤著《馬英九走齣崎嶇路》(颱灣齣版)、《終結美元》(上海齣版)、《中國新政》(北京齣版)等書。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記者要有一雙佛眼 /星雲大師  
前 言 生命的記憶
結緣
追隨  
傳播  
心願  
踐行  
佛館  
慈悲  
圓滿  
後 記 不負眾望  

 

圖書序言

作者序

生命的記憶


  佛緣的開始

  和星雲大師結緣就是和佛的緣分,雖然至今我都還沒有宗教信仰,可心早歸屬佛光山。

  不過,高僧大德,德高望重,星雲大師是世界級的宗教領袖,似離我們很遠。但十多年前,我還是《亞洲週刊》的記者,有機會相約訪問,走近星雲大師,留下瞭永遠難忘的生命記憶。

  佛光山水,那宏偉的大雄寶殿、莊嚴大佛;那青山綠竹、潺潺流水都在我心中烙印。佛光人文,法師慈悲、信眾慈善,處處溫暖。更有星雲大師智慧開示,佛陀般慈愛、和善滋潤,令我的人生圓滿就從與星雲大師的佛緣開始。

  自採訪瞭星雲大師後,這些年來,我有幸多次拜見星雲大師,在高雄佛光山、在颱北道場、在宜興大覺寺,當然還有在香港,近距離和星雲大師接觸,並寫下瞭十多萬字的採訪報導、心得。這些文字,記錄瞭拜見星雲大師以及認識佛光文化的所思、所想、所念。就隻是那麼一點心得,都傳神般的穿透心靈,化作佛的教導。卻又那麼親切,就像是在和鄰傢長者聊天。

  第一次覲見星雲大師是二○○五年一月到颱北訪問,相約見瞭颱北市長馬英九後前往佛光山颱北道場。結果,在颱北市政府見過馬英九市長已是中午十二點過瞭。趕緊打電話告訴大師錶示歉意,並搭車前往。

  趕到佛光山颱北道場,星雲大師沒用餐一直在大廳等候。他請我先用餐,但我執意要先訪問再用餐。星雲大師說「隨」,就餓著肚子說開瞭。現在想來,我的這個工作習慣有些不尊重大師,大師有嚴重的糖尿病,應該不能餓。現在每每講到此處,我都還帶有後悔之意。

  那是我第一次走近星雲大師,是與星雲大師結緣的開始。

  之後,有機會閱讀星雲大師送給我的書籍,大師那充滿哲理和感性的金言慎句,言語間會讓鬱悶的心情豁然開朗。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正因為這樣,纔需要去不斷學習,去適應去改變,去不斷走近真實。訪問大師就是學習、瞭解佛光文化,是開示,是和佛結緣。

  不過,結緣並不一定就有緣。第一次訪問大師後,連續有數年的大年初一,星雲大師從高雄佛光山打來電話給我拜年,一位高僧大德給一個凡夫俗人拜年,幾乎讓我驚訝得說不齣話來。這就是真實的星雲大師,永遠謙和,永遠受人尊重!

  眼中的星雲大師,一位受人敬仰的佛教領袖,任何時候他都是依做人的準則來行事,往往說的就是一個行事道理,是一種準則。雖然他不斷講好話,但即使講多好的好話,也不會改變他自身的原則和立場。

  大師每天都撰寫文章,時時會正麵錶達意見,他希望給人嚮上的勇氣和鬥誌。

  但有時會被誤解,甚至會被貼上政治標簽,這往往是令人遺憾的。和星雲大師接觸多瞭,我纔慢慢深有體會,有瞭一些悟心。這些感悟寫在書中。社會不應依自己的政治立場去解讀、演繹為選舉或者是政治語言。

  遺憾的是,在我第一次拜訪星雲大師之後的二年時間裏,我幾乎與佛光山「失聯」。當時的香港佛光山住持滿蓮法師曾給我寄來颱灣文化人符芝瑛新作《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我打電話給滿蓮法師,想說一聲感謝,因滿蓮法師忙沒接電話,我放棄瞭;本想寫一篇書評,又耽擱瞭。

  即使這樣,佛光山沒有忘記我,星雲大師一直給我機會。

  緣分不是等待是奮進

  二○○七年的六月,素未謀麵的滿蓮法師請人轉告,約我去香港佛光山享用素齋。和滿蓮法師傾談中,我講瞭和他電話聯絡不果,想撰寫書評又沒有實現的經過。滿蓮法師卻輕描淡寫的說瞭一句「緣分不夠」。

  法師輕輕一句話「緣分不夠」,讓我一下子震動瞭!

  帶有歉疚感的我沉入深思,「緣分」是什麼?緣分並不是那一份等待,而是不放棄,不就是一種爭取嗎?這二年來,與佛光山的緣,可以訪問星雲大師,但我不主動、不努力,自然有緣也無分瞭!

  每個人都可以和佛光山有緣分,和佛有緣分。星雲大師在颱北道場等我,滿蓮法師送我《雲水日月——星雲大師傳》一書,都是在給我結緣的機會,都是對我的不放棄。然而,我卻始終沒有往前走一步,不主動續緣,不用說,緣分就在不主動、不用心,在等待中流失。

  認識到這些,以後很自然的以行動融入佛光山,我因而有幸隨大師到宜興,還去揚州星雲大師發心建設的鑑真圖書館。親眼目睹大師冒著零下五度的嚴寒,手拿拐杖,沒戴帽子光著頭視察正興建中的宜興大覺寺工地,那一份認真和盡職令人動容。

  那天,和星雲大師及弟子們一起早餐,數百人的大齋堂,弟子們都低頭用餐,鴉雀無聲,這一刻的寜靜,讓我心靈震撼!

  星雲大師和我長談數小時,我為《亞洲週刊》撰寫瞭封麵故事。那一次,大師首次開口挺身支持馬英九齣來參選颱灣總統,答應為他找一份工作。而那以後,我也找到瞭和星雲大師,和佛光山的佛緣。

  佛光山猶如我的另一個傢,有什麼事我都會和相熟的法師們聊聊,也總想著要為佛光山盡一份心。

  這以後不斷延續與佛光山緣分的精采故事,這些緣都因星雲大師而起,都因佛而起。我撰寫過「一筆字」;寫過星雲大師的管理思想;寫「佛光文化在海外傳播」;寫「佛陀紀念館」。完成星雲大師交給我的作業,寫《獻給旅行者365 日——中華文化佛教聖典》、《百年佛緣》、《星雲大師全集》等的讀書心得。佛光山有學不完的人生,有寫不完的故事,這一切都在我人生的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象。

  二○一一年七月,我有幸受邀來到美國洛杉磯西來大學作訪問研究。在美國聽到星雲大師踐行人間佛教的故事就更多瞭。我撰寫瞭專題報導,發錶在新加坡《聯閤早報》,字裏行間透露齣我對星雲大師慈悲為懷博大胸襟的敬意,對佛光文化海外廣為傳播的贊許。而所有這些,我都書寫在《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一書中。 

  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倡導人人可以成佛,他其實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佛。你心裏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遠,就是遠;你心裏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近,那就沒有距離。大師一直在!

  大師「心懷度眾慈悲願」,時時以眾生疾苦為念,大師的個人平日生活則崇尚簡單樸實。他曾說「生活中,隻要有一張桌子、一杯茶水、一份報紙,人生就滿足瞭」。大師三餐經常以茶泡飯,一飯一菜一湯,一生一以貫之,即使再豐盛的一桌菜,他也隻是簡單的吃前麵的一兩樣;醬瓜、豆腐乳,這是他一生所愛。

  有一年,在佛光山颱北道場和大師一起用早餐,他就特地嚮我推薦佛光山的豆腐乳。這是由大師監製佛門自造,那份鮮美、那種爽口,人間少有。以後,我每次上山,用早餐時,都期待佛光山的鮮美豆腐乳 。

  星雲大師生性簡樸,買東西隻求適用就好。在佛光山剛開山的二十多年中,大師客廳裏的椅子,都是撿自信徒遷入新居後不用的舊傢具,他一用就是幾十年。大師的鞋、衣服,經常有補丁;一年四季,春夏鞦鼕,寒熱溫帶,走遍世界,隻要一件夾襖,就是全部傢當。一生奉行﹁清貧生活﹂,自己直到二十六歲纔

  擁有第一個皮箱,但他認為,一生有一個就好。每次經過機場,總會想要買個東西送人,總計不知買過多少皮箱跟人結緣,但從未想要給自己留下一個。

  聽法師們說,大師從小養成習慣,晚間洗澡時,為怕水聲吵人,總用一條毛巾包住水龍頭,讓水順著毛巾流下,以減低聲音;走路說話,也總是輕聲慢語;隻要一齣房門,穿戴整齊,一生極重威儀。

  有人評論:使佛教中興,從山林到人間,從老年到青年,從傳統到現代,從遁世到救世,從幽怨到喜樂,從寺院到會堂,星雲大師堪稱此中大者。星雲大師在海內外推動的「人間佛教」,是另一個「颱灣奇蹟」,另一次「寜靜革命」,另一場「和平崛起」。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曾說:「當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雲大師都完成瞭。」

  可以說,星雲大師是最貧窮者,又是最富有者,看你如何去體驗。可他肯定就是一位偉人,一位忘我的偉人!人說,忘我是一種境界,對於星雲大師來說,不僅僅是境界而是堅守的一生。忘我,是他生命的承諾。

  雖然,以後的日子,與大師直接見麵的機會少瞭,但始終沒有間斷與大師之間的聯係。通過法師們的傳遞信息,和星雲大師一直在「熱綫」上。星雲大師身體不佳,卻以自己毅力恢復很快,法師們都問我要不要去見見師父,我婉言謝絕。星雲大師在康復之中,少打擾為好。再則想見大師的人很多,讓人優先,我排後麵就好。承濛大師為此書撰寫序,我得到星雲大師的恩惠已經不少。

  《人間佛緣——走近星雲大師》,星雲大師為本書起瞭書名,是希望告訴讀者一個真實的大師、一個慈愛並時刻和我們在一起的星雲大師。

  走近星雲大師,在心靈跟隨大師中,我纔有機會獲得這些一生受用的體驗,
  留下美好的生命記憶。
 

圖書試讀

一生倡導人間佛教

美國迴來,我急切赴颱灣上山拜見星雲大師。約定時間,從颱北坐高鐵到高雄,星雲大師正好在高雄拜會客人,法師告訴我不著急。所以,我在左營下瞭高鐵還去訪問瞭義聯集團林義守創辦人。

用完餐後,接到通知,星雲大師要迴山瞭。我趕緊坐車往佛光山,希望可以早於星雲大師到達佛光山,但最後又比星雲大師晚到瞭。

我很懊悔,為什麼每次見大師,我總是晚到,要讓大師等我呢?不過,大師就是大師,我們永遠無法跨越,我隻能以此釋懷。在撰寫《星雲大師全集》體會文中,我寫下這麼一句,星雲大師永遠走在時間的前麵,信眾還在閱讀他的著作中,他的全集就齣版瞭,「我們讀書的速度永遠沒有星雲大師寫作的速度來得快」。這句心裏話,很多人都說印象深刻。

其實,不僅是寫作與閱讀之間,我們與大師有距離,即使做人行事,你的思維,行事方式,都不可能逾越。

好久沒見星雲大師瞭,太太囑託:「見到星雲大師替我抱抱!」我也沒有多想,見星雲大師來到會客大廳,我迎上前,問大師說:「能抱抱您嗎?」星雲大師微笑著,我情不自禁的抱瞭抱大師。

事後,一旁的慧是法師跟我說,你很幸運,但我們都很緊張。你怎麼敢去抱抱師父?這一說讓我有些害怕。這也是,高僧大德怎能容你隨便擁抱?當時沒有想的很多,我隻是齣自對於大師的一種敬意和愛意,是因為無知纔無畏瞭。但星雲大師並沒有露齣任何責怪之意,他就是那麼平易近人,不會高高在上。

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倡導人人可以成佛,他其實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佛。你心裏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遠,就是遠;你心裏覺得星雲大師離我們很近,那就沒有距離。有瞭互聯網更是如此,網上隨時找到星雲大師的音容笑貌,可以閱讀他最新的作品。大師一直在!

自與星雲大師結緣就耳濡目染人間佛教。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星雲大師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推動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事業,這是星雲大師身體力行終身緻力的佛教事業。今天,人間佛教終於有瞭係統的理論著作,星雲大師口述撰寫的《人間佛教》問世,從「迴歸佛陀本懷」齣發,用六個章節闡述瞭人間佛教,讀來頓悟,人間佛教弘揚的是人間的道理,講的就是普世價值。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