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的莊子(三版)

逍遙的莊子(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莊子
  • 哲學
  • 道傢
  • 古典
  • 文學
  • 思想
  • 文化
  • 中國哲學
  • 修身養性
  • 內丹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人人都想要過「逍遙自在」的生活。
  跟著作者參透莊子韆年來的智慧,逍遙於世俗人間。

 
  在喧擾紛亂的世俗人間,莊子何以能逍遙其中?在莊子逍遙境界的背後,究竟蘊藏瞭什麼力量,使其能有超塵拔俗、一飛沖天的氣勢?

  「知識與道德是通嚮逍遙境界的大道」,作者以精闢簡練的文字,為莊子洗雪近二韆年來學術界的誤解,重新詮釋「逍遙」的真旨,讓你能穿越時空,與莊子共體「逍遙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怡


  浙江青田人,1939年生。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學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碩士,國傢文學博士。曾先後擔任中國文化大學哲學係所、美國加州萬佛城法界佛教大學中國哲學係主任。現任美國加州整體學研究學院亞洲比較研究所教授,專授《易經》、儒傢、道傢、禪宗及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著有《禪與老莊》、《中庸誠的哲學》、《哲學演講錄》、《公案禪語》、《中國哲學史話》(與張起鈞閤著)、《中國哲學發展史》、《新譯老子解義》、《新譯莊子內篇解義》、《生命的轉化》、《生命的哲學》等中文著作二十餘冊,並有《老子翻譯》、《禪心》、《中國哲學的術語》、《關心茶》、《易經與易德》等英文著作五冊。
 

圖書目錄

二版序

第一章 逍遙的莊子
第二章 莊子逍遙境界的誤解
第三章 從〈逍遙遊〉一文看莊子逍遙的境界與工夫
第四章 從知以入逍遙之境
第五章 從德以入逍遙之境
第六章 莊子思想的精神——體現真我
附錄:《莊子‧內篇》中的一些重要術語

圖書序言

二版序
 
  本書於民國六十二年在新天地書局發行時,我沒有寫序﹔後來於民國七十三年轉交三民書局齣版時,增補瞭附錄,也沒有寫序。這次三民書局因舊版字跡模糊,準備再改新版,而嚮我索取一篇自序。麵對三十年前的舊作,迴想這一路下來的思想曆程,心中不禁泛起瞭「有話要說」。
 
  本書原來是我的一篇升等論文。在送審通過後的某一次聚會上,方東美教授對我說,他讀過我送審的這篇論文,其中的觀點和他心有同感。雖然他沒有明言,但我心裏清楚,他所指的是我批評司馬遷、嚮秀、郭象、馮友蘭、鬍適和熊十力等學者對莊子逍遙境界的誤解。方教授贊美莊子是空中飛人,欣賞莊子那種超拔塵世、天馬行空的精神,因此對熊十力評莊子「苶然無自在力」的看法當然是不願茍同的瞭。
 
  這些年來,我對禪學與老莊的研究也許花的時間較多,但在我心中,儒傢的精神仍然是定盤星。有些學者為瞭援釋歸孔,轉道返儒,而對佛道兩傢持負麵的看法,但我的態度乃是用儒傢的精神盡量去發掘佛道中和儒傢相通的地方,也就是說以儒顯佛,以儒證道。
 
  在最近幾年的教學中,我更發現莊子的逍遙不隻是超拔塵世,遊於方外;同時,他也入於塵世,遊於方內。正如他在〈天下〉篇中的自描,一麵是「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另一麵又是「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在〈大宗師〉篇中,莊子曾說:「以刑為體,以禮為翼,以知為時,以德為循。以刑為體者,綽乎其殺也﹔以禮為翼者,所以行於世也﹔以知為時者,不得已於事也﹔以德為循者,言其與有足者至於丘也,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這段話近代學者有以為講刑,是法傢言﹔有以為講禮與德,是儒傢言﹔於是便動刀要刪。其實我們如果深體莊子的用意,卻要大呼刀下留情,刪不得,因為這正是莊子在人間世能逍遙的工夫與方法。「以刑為體」的刑不是指刑法,而是指天刑。我們的肉體有生必有死。有生是天命,有死是天刑。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看作受刑之體,對於死亡便能處之泰然,因此應付這種自然的肅殺,也就能綽綽有餘瞭。至於世俗的禮與德,在《莊子》書中,雖有批評,但他的批評隻是希望我們不為這些禮與德所執所限。並不是教唆我們故意破壞或反對這些禮與德。如在〈人間世〉篇中,莊子藉孔子和顔迴的對話,說明在人間世,必須「與人為徒」,即是與人為伍,當然不能避免和人往來的禮與德。但重要的是我們先要有「心齋」的工夫,使心地虛曠有如明鏡,能反映一切,而不留影像。也就是說能藉禮之翼而飛、循德之途而行,心中卻不為禮與德所束縛,拘泥而不化。
 
  三十年前,我欣賞莊子那種超塵拔俗、一飛沖天的氣勢﹔可是今天,我卻有興趣去發現莊子如何逍遙於世俗人間。我在這學期的莊子課中,建議學生們在期末報告裏,列舉他們在美國生活所遭遇到的許多問題,看看二韆年前的莊子是否能幫他們應付。目前我還沒有看到他們提齣的問題,因此隻有請等下迴分解瞭。不過本書的讀著們,不妨就自己所遭遇的問題,用讀《莊》心得,先去參一參吧!

寫於二○○三年十二月六日 時客居美國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