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序
張崑將 颱灣師範大學東亞學係教授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 本書名為《當代颱灣心靈的透視─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一開始對書中所使用的「心靈」一詞並不是很理解。
原以為作者是颱灣佛教史的權威研究者,佛教內涵本來就攸關「心靈」的修行與淨化,而對於頂著佛教招牌,進行類似心靈卻違反宗教本質的個人或團體,如各種宗教弊端、宗教醜聞、宗教商品化等事件,本書作者常不遺餘力地給予譴責與批判。
但詳閱本書,第一篇即討論前總統李登輝的武士道課題。作者追溯李登輝在1996年提齣的「心靈改革」,以及2007年提到「脫古改新」的「心靈改革」,帶有濃濃味道的日本精神或武士道論,企圖將原有濃濃的中華精神,悄悄地歸嚮到日本精神。
我想這本書以這個「心靈改革」為開頭,實蘊含相當豐富的意義,不揣淺陋,耙梳如下。
作者能敏銳地觀察到李登輝前總統,在其主政期間所喊齣的「心靈改革」,與李登輝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詮釋與實際繼承的日本曆史文化本質息息相關。這就涉及到我的專業。我想這是作者請我寫序的主要原因。
作者在第一篇論文中追溯李登輝的武士道精神淵源,並迴顧及分析颱灣自解嚴以來的武士道研究。透過作者如數傢珍,娓娓道來,理齣一個很清晰的脈絡,原來颱灣有一批受日式教育並且堅定聲稱具有日本武士道精神者,如李登輝、蔡焜燦、金美齡、許文龍、黃昭堂等人。
但作者透過考察司馬遼太郎《街道漫步─颱灣紀行》對武士道或大和魂的描述,批判從李登輝以降所謂的「被誤認的武士道」,也就是颱灣這批武士道的崇拜者將「昭和時期至戰前的武士道」或是新渡戶稻造的「基督教武士道」,錯認為是日本的真正武士道。這可說是「場所的錯置」,也就是被錯置時空的武士道或日本精神。
如果李登輝前總統這種帶有基督教胸懷的武士道精神與真正的「日本精神」或武士道精神是「錯置的」,那所謂「心靈改革」─「被改革的心靈」與「要迴到的心靈」到底是什麼呢?─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如果連「心靈的根源」都齣現問題,那這個「改革」會成功嗎?還是到最後白忙一場?
另外,李登輝企圖將原有濃濃的中華精神,悄悄地歸嚮到日本精神。這樣的心靈改革運動,所齣現的難題也齣現在「中華精神」與「日本精神」本都有深厚的「心靈」層麵,卻有截然不同的心靈內涵,甚至互相矛盾(如儒傢倫理與武士道倫理就有很大的不同),更不用說有殖民統治與日本侵略中國的曆史不良印記。因此,可以預測當這兩股心靈文化産生碰撞的時候,當然會激起風起雲湧的沙塵暴。
而作者書中所用的「在地化轉型」詮釋概念,正是這兩股精神文化碰撞的「黏著劑」。或者可以這麼說,作者的「在地化轉型」詮釋概念,正是李登輝心靈改革下所催生齣來的副産品。
迴顧二十多年來,颱灣各個領域透過正當性的「在地化轉型」,悄悄地不是從「中華精神」,逐漸過渡到「日本精神」;不然就是稀釋瞭「中華精神」,與世界人權、自由、平等精神接軌,並美其名叫「在地的全球化」。
因而,如果我們將這種「心靈改革」,放到本書各章節去看的話,如:書中涉及「人間佛教」在颱灣的發展,還有「去印順化」後正在發展的「慈濟宗」與「法鼓宗」,以及新颱灣佛教藝術及其創作、陳若曦的新女性主義的現代颱灣佛教小說等等,均可放在「在地化轉型」這個詮釋概念下,來論其創新與發展。
坦白說,不論現在的年輕人不記得李登輝也好,或是解嚴後的世代開始遺忘李登輝也罷,均不得不承認李登輝扮演颱灣民主化的關鍵地位。
隻是,颱灣民主化以後,正式麵對巨大且興起的中國也漸漸白熱化,國民黨或民進黨均搶攻「本土派」的話語權。用作者書中的話,就是「在地化轉型」。
「在地化轉型」這個詮釋概念,不隻可用來書中作者描繪的從解嚴前的「中華漢傳佛教」,到解嚴後「新中華漢傳佛教」的多元化發展,當然也可以來分析政黨的「在地化轉型」。
無論如何,「在地化轉型」的發展與創新中,都帶有強化「主體颱灣,稀釋中國」的傾嚮。結果卻反而助長瞭稀釋「一個中國」的趨勢,甚至最後搞得連「中華民國」本身也岌岌可危─造成這樣趨勢的原點,還真要追溯到李登輝;─而作者能從「心靈改革」這個觀念史的核心概念,透視與總評李登輝之成功或失敗,在此不得不贊嘆作者敏銳且獨到的學術先覺。
再者,為何說「心靈改革」這個觀念史的核心概念,在明年(2020)的總統大選可以透視與總評李登輝這個改革到底是成功或失敗呢?
因為李登輝時代提齣的「心靈改革」,在颱灣政權闆塊快速移動的過程中,迄今已經超過二十年,其間還曆經瞭兩次的政黨輪替。隻是如今他本人年事已高,所以也是我們曆史學界該對其最後階段進行總結的時候瞭。
但我們也可說,這是檢視李登輝緻力於颱灣本土化、日漸去中華化的「心靈改革」成功與否的決戰關鍵點;也可視為颱灣四百年來對「中華認同」的嚮心力與離心力拉拔戰過程中呈現的總結果。
用李登輝的「脫古改新」的話來說,「古」是中華民國,「新」是颱灣獨立的共和國,造成這樣的激化現像,始作俑者當然是李登輝。因此明年的總統大選,到底是「中華民國」拔籌?或是「颱灣獨立」勝齣?到底能否「脫古改新」?或是「返本開新」?其實也是檢視李登輝的「心靈改革」理念,是否成功或挫敗的競試場。
根據上述對當前颱灣政治主流趨嚮的簡明歸納與描述,我們便可以清楚地看齣:這正是作者提煉齣「心靈改革」的前後背景,獨到地觀察到颱灣群眾文化心靈轉變的連續性與脈絡性。而若我們也能用這樣的視角,來看本書所謂的「心靈改革」,很顯然地將會大大有助於讀者們更快速地掌握作者本書的用心。
據我所知,作者人生中,曾經曆過各種精彩的自學奮鬥事蹟,他是當代很罕見地,能從一個工人到博士,從癌癥摺磨到抗癌成功。並且退休迄今,讀書的質與量,也令人驚嘆。
事實上,我常接到本書作者江學長的電話,他常常將他最近所讀的書樂於與我分享,而且都會拉到與我相關的學術研究,一針見血地指齣很關鍵的學術見解,我的《電光影裏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一書,實是由學長催生齣來的。能如此真摯地討論學問,並不吝分享,真是學界少有。
我在颱大曆史研究所就讀期間,有幸就結識這位批判性十足的學長,多年來我們亦師亦友。學長目前整天依然讀書不倦,筆耕不輟,學術論文及專書也不斷齣版,對其生命力的堅韌與學術上的堅持,常是我效學的對象。
承濛他的厚愛,讓我為他這本珍貴的新書寫序,有點愧不敢當,但因書中涉及我的武士道研究專業,隻好勉為其難,恭敬不如從命。是為之序。
自序 本書堪稱我的畢生所學的精華最新匯整,也稱得上我自己生平著作以來的晚年定論。但是,為何會有這本書的問世呢?還請本書讀者耐著性子往下讀完全序文,就可知道之所以齣書的來龍去脈瞭。
起初是肇因不久之前,我曾動心起念,並迴顧過去二十五年來,每當颱灣社會齣現各種有關宗教事件、宗教弊端、宗教醜聞、宗教商品化等等問題,我在當天往往會立刻接到很多報社(特彆是《蘋果日報》)記者的詢問電話,要我為彼等解析新聞中種種疑惑之處及我對此新聞的相關評論意見等;有時甚至好幾傢電視颱的新聞節目記者與隨行攝影人員,也會蜂擁到我任教的學校、或到我在北投中和街的住傢客廳,直接訪問我─本書讀者若有興趣,也想知道此類的報導與我的發言內容,如今在google的網路上,用關鍵詞搜尋,大緻立刻就能找到─隻是,有時新聞記者訪問的時候,雖會要我迴答彼等很多方麵的疑難問題,可是之後見報時卻往往隻報導很簡短的有關我的談話內容,或根本沒有報導。
而我對如此的處理方式,都無所謂。因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這就是我對颱灣社會大眾的一種所學知識專長的良性迴饋,所以不會多所計較。
不過,其中最讓我感觸良深的事,其實是,盡管我曾不斷地長期幫忙新聞記者解惑,也屢次刊載於隔天新聞的相關版麵上,可是似乎並沒有對颱灣社會多數民眾的信仰認知,有多大的影響。因為我幾乎,每一年都會被新聞記者問到類似的問題,可是仍然還是有部分民眾上當受騙,令人為之扼腕長嘆不已!以下,我先舉一篇新聞記者對我的訪問報導為例,讓讀者看看我的評論模式,然後另舉一篇我在自己「臉書」上的最近貼文為例,好讓讀者可以事先瞭解我的基本認知態度:
之一
江燦騰:宗教商品化太氾濫
(中國時報2008.02.03 林上祚/颱北報導)
從Hello Kitty到神明公仔,長期研究颱灣佛教的江燦騰教授直言,颱灣社會讓宗教信仰與戀物?拜物情結,神秘地糾結在一起,「神明公仔」雨後春筍般冒齣,更加助長宗教商品化風潮。
帶動好神公仔鏇風的全傢便利商店分析,「颱灣生活壓力大,蒐集公仔可以從壓力中獲得解脫」,公仔收集本身儼然成為現實社會的救贖。
「公仔」一辭,源自於香港對人偶和人形玩具的通稱。颱灣公仔收集熱從麥當勞開始,到統一超商九十四年的Hello Kitty冰箱吸鐵,到去年七月全傢便利商店的「好神公仔」,公仔收集成為全民運動。
不過,江燦騰對於神明公仔化現象,卻深不以為然。
江燦騰說,颱灣近三十年來,宗教活動已經愈來愈商業化,過去不講形式的聖嚴法鼓道場,現在也請藝術大學參與,使用動畫特效;有些大型道場活動,還上電視颱打廣告,背後都有很強的商業機製運作。
「以前香油錢是自願的,現在變成是信用卡聯名卡在推銷。」江燦騰說,有些廟宇推齣點光明燈,安太歲,給神做乾兒子,居然還分價碼,颱灣苦難這麼多,居然沒有提供免費濟渡,「顯然這是神都是有階級意識,根本沒有慈悲心」。
江燦騰說,公仔現象背後問題的關鍵是,神明公仔到底被當成「神像」,還是當「藝術品?收藏品」?
佛像雕刻藝術,買迴供養的信徒畢竟是少數,但如果買迴當收藏品,就完全沒有供養的心理壓力,公仔有市場、會增值,被一般人當成是吉祥物,不再是純粹宗教藝術品,剛好符閤颱灣民眾信仰宗教「利己」心態─「信瞭神就可以得好處」。
江燦騰說,從Q版神明公仔,到陰廟求明牌可以看齣,颱灣宗教信仰一直都無法脫離「信瞭可以得到什麼好處」的現實主義,即使有些知識份子接觸秘教,也非齣於深層情操,而是多少希望藉此攀附神力喇嘛。
缺乏人文素養的結果,使得宗教創作也不是從美學角度齣發,是從「靈不靈驗」的市場角度齣發。
江燦騰認為,隨著時代變遷,宗教文化也會演繹,即使是最保守的日本佛教,和尚也以饒舌歌方式唸經文,不再用傳統佛經念法,「變,並不可怕」,但需要有精緻文化內容,宗教創作必須是發自內心的尊重,纔會有精製的文化內涵,否則很容易流於膚淺。
✽
之二
當代颱灣的各種神明,本質上都隻是宗教企業或宗教攤販之流的賺錢工具,賣的隻是想像的各類神力靈驗,收到的卻大筆現金滾滾而來‧所以花樣百齣,想像無限。
2019-02-15,江燦臉書
✽
上述所舉的兩例,讀者未必都能同意。我也都能欣然接受任何持異議者。因為當代颱灣是一個信仰多元與非常自由的社會,所以我對任何人所持任何信仰態度我都錶尊重。不過,我在社會的公領域上,還是依然維持著自己的一貫認知態度。
至於本書,為何我會取名為《當代颱灣心靈的透視─從雙源匯流到逆中心互動傳播》?這是有其曆史背景的。
此因,雖然在本書開頭即有一章,是直接與李登輝前總統在任時期,所提齣的「心靈改革理念」有關。但全書並非都在討論他的議題,而是涉及層麵極廣、遠遠超齣他所提「心靈改革理念」的這一議題的深度探討。
所以,我們必須綜閤全書的內容與詮釋體係來看,纔能將其中三個關鍵詞,串成本書封麵書名:當代、颱灣心靈、透視。
可是,由李登輝前總統是解嚴以來,前後任期長達12年的首位颱灣籍齣身的現任總統,並且就是在他的任內確曾對颱灣本土文化的發展與變革,具有最關鍵的教育與文化政策影響。但,他本人所提齣的「心靈改革理念」卻是具有極大的復雜爭議性。
因此,有關本書的批評背景與批評開端,就直接從他所提齣他的「心靈改革理念」這一已成曆史的復雜主題切入,來進行擴及全書內容的解說。
而本書的各篇內容,都是我近二十幾年來,不斷觀察、不斷思索、不斷體驗的追索與反思,因而纔有這些論述齣現。
之所以會齣版此書,主要是我過去已曾齣過十五種以上相關的著作,各類題材都有,且在近兩三年又有一些新看法與新論述發錶,再加上剛好看到幾天前,曾從颱灣師範大學颱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退休的莊萬壽先生,在他八十歲時,有眾多學界曾受其影響或有師友關係的同道,替他匯集齣版瞭一本很夠份量的有關颱灣本土文化追索的巨著《颱灣文化之進路文集─莊萬壽及其文化學術》(颱北:吳三連颱灣史料基金會,2019)。
因此,頓時讓我也,擬從我個人治學與思考的相關角度,來試圖建構起,從另一角度透視的當代颱灣心靈內涵。此因我深信,當代颱灣文化詮釋並不存在著任何霸權,而應該是多音交響與色彩豐饒繽紛的多元新貌呈現─此本新書的問世,就是考驗是否能真正多元綻放的最佳試金石。
至於,我在此新書中,所要呈現給當代眾多讀者的,有關當代颱灣文化思考與相關的詮釋進路,理所當然,主要是來自我的個人生平學術專長,而非單憑一己的主觀想像,就能像變魔術那樣地神奇變化齣來,好讓觀眾驚嘆喝采,並贏得熱烈掌聲。所以,我考慮的是,關於現代性的本土宗教文化轉型,與當代文化的批判性反思,這兩者有效結閤的新詮釋建構。這是由於,自解嚴以來,有關颱灣文化主體性的颱灣意識強調並非隻有堅持與中國意識強烈分離或相互貶抑的異質對抗下,纔能有所詮釋或建構的。
而我對於1949年的巨大現代大陸文化衝擊及其長期性的文化支配性的強力塑造,並不隻是持絕對批判態度,或沒有任何反思性,就一概接納,而是提齣一種第四類的詮釋模式,來對應實際存在「雙源匯流」下的新颱灣宗教文化與新藝術創作的,另類颱灣本土文化的新思維建構。
✽
我是用「1949年以來颱灣本土佛教史學與思想變革詮釋問題」,來對應楊儒賓教授的「1949漢潮東流與第四類新詮釋學的提齣」。
因為楊儒賓教授過去曾從中國曆史上幾次王朝「南遷」,展開新開展說法。當中,他雖使用瞭:a.東亞視座下的颱灣。b.1949大分裂與再編成。c.新漢華人文知識。這樣的三位一體的雙源頭─雙繼承─在地轉化的新詮釋結構。
可是,就大陸與颱灣的地理位置來說,早在明鄭時代,就定位為「東渡颱灣」而非「南遷颱灣」。而就颱灣華人與1949大舉東渡來颱各省逃難潮的新華人及其文化來說,我改用「1949漢潮東流」一詞,也堪稱是更為精確的詮釋概念指涉。
其次,何謂「第四類新詮釋學的提齣」?我的迴答如下:
對於颱灣史的詮釋史觀,曆來有著名的三類說法。第一類是「內地化」相對於「土著化」的清代颱灣開發史定位。第二類是以地緣特殊性為主的海洋「颱灣島史」定位。第三類是「殖民反抗史」與「殖民認同史」互相對抗下的「統獨意識形態」的分裂與糾葛曆史定位。所以,有關「1949大分裂與漢潮東流」的颱灣史定位,就是大陸中國正統性的道統與法統,在颱長期的存續,發展,與變革。可是,一直並無取代性的第四類齣現。
因此,在2010年由大陸福建人民齣版社齣版的劉小新著《闡釋的焦慮:當代颱灣理論思潮解讀(1987-2007)》一書,便列齣颱灣本土自解嚴以來,到陳水扁總統執政末期的六組詮釋理論的論述主張與相互爭鳴。這六組詮釋理論的分類如下:
1.後現代論爭與後殖民轉嚮。
2.颱灣後殖民理論思潮。
3.殖民現代性的幽靈。
4.本土論思潮的形成與演變。
5.傳統左翼的聲音。
6.後現代與與新左翼思潮。
然而,這六類都不齣我以上所歸納的三類範圍與相關內容。所以原作者在該書的第七章,便接著討論「寬容論述如何可能」?
他並不清楚,就在他齣書的這一年中,颱灣在地的楊儒賓,從2010年起,即率先提齣的,「a.東亞視座下的颱灣。b.1949大分裂與再編成。c.新漢華人文知識。這樣的三位一體的雙源頭─雙繼承─在地轉化的新詮釋結構」。並在2015年齣版《1949禮贊》一書。
雖然,連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教授在內,都不能免於在高度肯定楊儒賓教授於其聯經版的《1949禮贊》一書中,確有新詮釋體係提齣的同時,也為楊氏此本封麵為《1949禮贊》的居然膽敢反潮流書名而擔憂。
直到2016年1月16日,國民黨遭遇空前未有的大選慘敗,淪為光景黯淡無光的在野黨。並且,在2016年5月20日,由蔡英文總統正式就職及其新政府全麵執政後,颱灣社會頓時又冒齣不少有論述能力的知識分子,由於彼等既已再度麵對戰後國民黨長期統治嚴重頓挫的巨大變局,而颱灣當代社會各階層也開始齣現大量異議者的批評論述並具新意識形態性質的洶湧浪潮。於是,筆者等人開始覺得,我們此時確有必要藉此機遇,來重新檢視先前楊儒賓教授從2010年起,即已率先提齣的新文化源流詮釋結構,是「雙源流與雙繼承」的相關論述內涵。
而我在此時,也確曾藉此新變革局麵的猛然來臨,更清楚地發現:過去一嚮習以為常的,在颱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舊文化價值思維,一旦將其置於2016年大選後─現實社會環境急遽變動下─的新立足點來觀察時,便因此使我萌生齣─對其與此當代時代變革有關的颱灣本土文化源頭,其實是來自上述所謂「雙源匯流」之後,再持續長期發展及其不斷齣現各種新型態─的深刻反思;也因而纔更看清:楊氏先前所提齣的,此一新詮釋學的先驅性,及其本身所具有的閤時性及閤理性之潛在本質。
隻是基於考量有關上述詮釋概念,以及其中必然會涉及我個人治學曆程的相關迴顧等,我都會在書中的相關章節有所解析。所以,我在這篇短序的有限篇幅中,便不再多做說明,以免過於重復或冗長。
✽
但,必須交代的是,本書的內容,主要是從我先前齣版的著作中,匯集具有相關性質、但各篇詮釋的篇幅卻長短不一的、串聯成一係列精選的不同主題論述,再重新改寫、增刪或重新組閤與命名的。但,基於如上所述的,由於迴顧自從2016年大選後所齣現的新變局─並因而纔導緻現實教育文化環境及其相關文化價值觀的大變異,這一演進曆程─不隻促使我重新思考,究竟要如何來建構颱灣新宗教文化主題性?還藉著與少數學界同道(如楊儒賓教授、張崑將教授)互相對話其新著各種觀點的多次機會,也促使我提齣好幾篇新論述的深度作品,而其中幾篇被納入本書內容者,約占全書全部內容近四分之一。所以如今本書內容,不全是由舊作改寫的。不過,也因此導緻本書直到現在纔剛要齣版,亦即距離前述2016年大選之後又已過瞭三年多,也就是已到2019年春季末瞭,纔有機會問世。
在此同時,很顯然的,最新一波的政局大變動,也將隨著2020年元月,下一屆正副總統及新立法委員的改選結果分曉,而會再度産生新的本土文化轉型思維。
所以,後續的新發展狀況,也必續繼續追蹤觀察,纔得以知曉。但,這將是寫下一本書時,纔能提齣對新狀況的新考察心得瞭─
書寫至此,我很希望本書的讀者,將會因而喜歡像本書現在這樣的主題係列安排,同時也願接納像本書這樣具有鮮明當代颱灣社會精緻文化格調及其豐富多元主題內容,所清楚呈現的另類時代新風貌。
最後,本書的順利齣版,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但,此處我隻能提及幾個最重要的:
一、首先要感謝颱大醫院心髒外科首席權威的主治醫師許榮彬教授,他在2018年7月中旬,以神乎其技、世界一流的熟練心髒外科開刀手術,及時為我作瞭最成功的心髒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因當時,我的心髒冠狀動脈已呈嚴重阻塞的緊急狀態,隨時都有猝死的高危險性。
但,他在幾小時內,就整個解除瞭我這一次可能會緻命的心髒冠狀動脈危機,且術後,幾無明顯的副作用或其他併發癥齣現;而我身為患者當事人,在此次手術開大刀的全部過程中,卻隻需支齣─除健保部分補助之外─區區二萬五韆多元的開刀手術費用而已,就能順利地救迴我的一條寶貴生命。
由此不難想見,由於我國良好的健保製度,再配閤堪稱世界一流的心髒外科手術,此兩者的有效結閤,又是如何地能夠及時地造福瞭:我們這些患有重大心血管疾病的社會大眾。
況且,他在術後還來病房,親自對我說:若無其他疾病或意外,我的心髒冠狀動脈,還能持續維持10年的正常運作沒問題。更不可思議的是,我住院第四天,就能起床再住院病房內,正常的使用筆電對外聯絡和寫作新書。所以我首先把本書獻給他,以示我由衷地深深感謝。
二、本書的第8、9、10共3章,是我與颱灣史大學教科書名傢,也是長期論學知交陳正茂教授閤寫的。我再次徵得陳正茂教授本人的同意後,將其納入本書的體係中,使全書關於當代颱灣的新颱灣人意識、新客傢意識認同,以及文學論述上的統獨大戰狀況,都能有最清楚、最簡明的真相呈現。特在此感謝陳正茂教授的全力協助與長期論學交流。
三、在我書稿纔剛完成不久,就有幸承名作傢蔡登山先生,以其慧眼獨具的超高鑑識本領,馬上為我力薦給秀威資訊齣版社,並經由該社優秀的編輯部鄭伊庭經理多方連絡與大力幫忙,纔能使全書妥善編排及精美印刷並順利齣版。我在此深緻感謝之意。
四、為本書寫序的名教授兼名學者:颱灣師大副院長張崑將教授,是我長期的論學知己,我在此特彆感謝他為本書所寫的精彩序文,讓我深深受益。
2019年3月1日
江燦騰
於新竹縣竹北市自宅的不悔齋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