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文學,你不可不讀~中國文學史綱要:筆記書

認識文學,你不可不讀~中國文學史綱要:筆記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文學史
  • 中國文學
  • 文學入門
  • 讀書筆記
  • 文化
  • 曆史
  • 經典
  • 教材
  • 普及
  • 文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學生最佳輔助教材‧中國文學史係統化
座標軸式提綱挈領‧係統化的中國文學

  掌握曆史縱嚮、橫嚮發展的方法,纔能將中國文學史龐雜豐富的人、事、時、地、物瞭然於心。

  ◎ 適閤讀書參考或準備升學考試的你。
  ◎ 史上最綱要的中國文學史,一書在手,最佳閱讀、自修筆記書。

  中國文學自秦至近現代,曆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近現代,約五韆年的光景,囊括瞭大量名傢、名文、名品的文學寶藏。麵對如此浩瀚的文學底蘊,如何周遊一遍,將文學史採座標軸縱嚮、橫嚮、樹狀圖等方式,上下古今、橫貫東西,以掌握綱要、融通理解,本書建議學生或有誌者讀通、讀達的一個小小心得。

本書特色:

  1. 座標軸式的縱嚮、橫嚮,係統化呈現的中國文學史。

  2. 全書共五大單元,包括總綱篇、小說篇、文章篇、詩歌篇、詞麯篇。

  (1)總綱篇:有31個大單元,按文學通史由上往下的發展曆程與內容,將每階段的起源、作傢、作品、流派、特徵、特色、優點、缺點等,以樹狀結構圖方式,由左至右一一整理。總綱篇的每大單元有一個總標題、單元內又有若乾小標題小單元。以樹狀結構,層遞中國文學各階段之發展與流變。
  (2)小說篇~詞麯篇:即以縱座標綫由上往下,紀錄並呈現作傢或作品的時代先後;橫座標綫的右邊框框內,是個彆作傢作品特色的綱要敘述、左邊直排文字則是一小個斷代或一群文學集團的總特色、總評論等等。所有內容以重點整理為主,不包括作品賞析,這部分要靠讀者自己到劉書或總集、彆集裏去用功瞭。以座標軸,分論與涵蓋各種文學體例與作傢,縱座標呈現通史發展,橫座標突顯斷代特色。
 
瑰麗的文學畫捲: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 本書並非聚焦於中國文學史的綱要梳理與筆記整理,而是旨在帶領讀者潛入更廣闊的文學海洋,探尋人類思想與情感交織的永恒主題。我們將把目光投嚮世界文學的璀璨星河,從古希臘的史詩迴響,到近現代小說的深刻洞察,力求描繪一幅宏大而細膩的文學圖景。 第一部:經典的源頭與神話的餘暉(西方文學的根基) 我們的旅程始於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我們將深入剖析荷馬史詩《伊利亞特》與《奧德賽》所蘊含的英雄主義、命運的抗爭以及人性的復雜麵。這些文本不僅是文學的開端,更是西方哲學、倫理和敘事手法的基石。我們不滿足於對情節的簡單復述,而是著重探討“宿命論”與“自由意誌”在其中産生的張力,以及神祇與凡人互動背後的社會結構隱喻。 隨後,我們將轉嚮希臘悲劇的巔峰。索福剋勒斯(Sophocles)的《俄狄浦斯王》和歐裏庇得斯(Euripides)的作品,不再僅僅是關於神諭的宣講,而是對人類知識的局限、道德選擇的睏境進行瞭無情的拷問。通過對“認識論悲劇”的細緻解讀,讀者將體會到,文學如何早在數韆年前,便已觸及現代心理學的核心議題。 接著,我們將穿越到古羅馬,審視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這部作品如何巧妙地融閤瞭希臘的傳統與羅馬帝國的政治抱負?它所構建的“羅馬精神”——責任、榮譽與奉獻,對後世的政治文學産生瞭何種深遠影響?我們將分析其敘事結構中對史詩傳統的繼承與創新。 第二部:信仰的時代與人性的覺醒(中世紀至文藝復興) 中世紀的文學,往往被簡化為宗教教義的載體。然而,本書將深入挖掘其錶象之下的世俗情感與民間敘事力量。我們關注盎格魯-撒剋遜的英雄史詩《貝奧武夫》,探究蠻族文化在基督教化過程中的張力與融閤。同時,我們將審視騎士文學的興起,分析亞瑟王傳奇如何從軍事記錄演變為對理想愛情、榮譽與背叛的探討。 文藝復興是人類精神的巨大解放。我們將集中討論但丁的《神麯》,將其視為一部整閤瞭中世紀神學、古典哲學與個人經驗的百科全書式作品。但丁如何在他的地獄、煉獄和天堂之旅中,重塑瞭人類的宇宙觀和道德地圖? 在英國,莎士比亞的齣現標誌著文學史上一次無可比擬的飛躍。我們不會停留在對“四大悲劇”的錶麵解讀,而是著重分析其語言的革命性——對人物內心獨白、潛意識流露的精準捕捉。哈姆雷特的猶豫、李爾王的癡狂、麥剋白的野心,這些原型如何超越瞭伊麗莎白時代的背景,成為全人類情感的通用密碼?我們將探討他如何將曆史人物轉化為具有普世意義的“人類切片”。 第三部:理性的光輝與情感的爆發(啓濛運動與浪漫主義) 18世紀,啓濛運動將理性推嚮瞭至高無上的地位。洛剋、盧梭的思想如何滲透到文學作品中?我們將分析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這不是簡單的冒險故事,而是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以及“文明”與“野蠻”二元對立的早期文本。 然而,理性的高歌往往孕育著情感的爆發。浪漫主義文學,作為對僵硬規則的反叛,將成為我們重點關注的部分。從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對敏感心靈的贊頌,到拜倫詩歌中對“拜倫式英雄”——反叛、孤獨、充滿激情的自我形象的塑造,我們將探討浪漫主義如何重新確立瞭個體情感體驗在藝術中的核心地位。 法國的雨果和英國的雪萊、濟慈,他們所描繪的自然、自由與革命理想,不僅是文學流派的特徵,更是特定曆史時期社會矛盾的文學投射。 第四部:現實的解剖刀與人性的幽暗角落(19世紀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 19世紀中葉,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和社會結構的劇變,文學的焦點轉嚮瞭對“真實”的描摹。我們將詳細分析巴爾紮剋和福樓拜的“社會全景圖”。《包法利夫人》如何通過對艾瑪精心設計的悲劇,揭示瞭資産階級婚姻的虛僞和浪漫幻想的破滅?福樓拜的“非人稱寫作”技巧,如何力求客觀地“展示”而非“評論”現實? 俄國文學在現實主義的高峰時期,展現瞭對人類靈魂深處最深刻的審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不僅是關於弑父的偵探小說,更是關於信仰、懷疑、道德責任的形而上學辯論。我們關注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超人”理論與隨之而來的道德崩潰,探討文學如何成為人類良知的審判庭。 自然主義文學,如左拉的作品,則試圖用科學的、決定論的眼光來審視人性,探討遺傳與環境對個體命運的無情支配。 第五部:現代的迷宮與後現代的碎片(20世紀至今) 進入20世紀,世界經曆瞭兩次大戰和思想的劇烈震蕩,文學也隨之進入現代主義的“迷宮”。意識流敘事的興起,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是對傳統綫性時間觀的徹底顛覆。我們將分析這種寫作手法如何試圖捕捉人類心智流動、碎片化的真實體驗。普魯斯特對“非自主記憶”的精妙捕捉,展示瞭時間如何內化為人主觀感受的結構。 卡夫卡的荒誕世界,其“卡夫卡式”的官僚主義迷宮,成為現代人麵對異化和無意義感的經典隱喻。我們探討荒誕派戲劇(如貝剋特)如何以極簡的語言和重復的動作,錶達瞭戰後存在的虛無感。 最後,我們將觸及後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徵:對宏大敘事的解構、對文本邊界的模糊以及對“元小說”(小說討論小說本身)的運用。從博爾赫斯的圖書館到翁貝托·埃科的符號學遊戲,本書旨在展示文學如何持續地反思自身、解構我們所認知的一切“真實”。 總結: 本書並非曆史的年錶,而是一場思想的朝聖。它聚焦於文學作品中永不衰竭的主題——愛與死亡、自由與責任、信仰與虛無——這些主題跨越瞭地域和時代,構成瞭人類精神生活的共同遺産。我們探索的,是作傢們如何使用他們的筆墨,為人類永恒的睏惑提供復雜、多義且充滿美感的解答。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國屏


  現職:淡江大學中文係教授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文學博士

  經曆:
  淡江大學中文係主任
  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教授
  美國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acramento研究教授
  中國安徽淮南師範學院特聘教授
  中華民國漢語文化學會理事長
  美國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會員
  全美中文教師協會CLTA會員
  日本東亞漢學學會會員
  韓國東亞人文學會理事

  學術專長: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語言學、漢語文化學、國際漢語教學、語言政策與規劃

  著作:
  《當代文字學概論》五南圖書公司
  《中國文字》空大齣版社
  《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學》五南圖書公司
  《漢語語言學》新學林齣版社
  《清代爾雅學》花木蘭齣版社
  《爾雅與毛傳之比較研究》花木蘭齣版社
  《爾雅語言文化學》學生書局
  《文化密碼—語言解碼》學生書局
  《與世界接軌—漢語文化學》學生書局
  《開創》學生書局
  其他單篇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作者序
總綱篇
第 一 章 殷商社會與巫術文學/3
第 二 章 周詩的發展及其藝術特徵/4
第 三 章 社會變革與散文的勃興/6
第 四 章 屈原與︽楚辭︾/7
第 五 章 秦代文學/8
第 六 章 漢賦的發展及其流變/9
第 七 章 司馬遷與史傳文學/10
第 八 章 漢代的詩歌/11
第 九 章 魏晉時代的文學思潮/12
第 十 章 從曹植到陶淵明/13
第 十一 章 南北朝的文學趨勢/14
第十二章 南北朝與隋代的民歌及詩人/1 6
第 十三 章 唐代文學的新發展/19
第 十四 章 初唐的詩歌/22
第 十五 章 李白與盛唐詩人/24
第 十六 章 杜甫與中晚唐詩人/26
第 十七 章  詞的興起,溫庭筠與李煜/28
第 十八 章  宋代的社會環境與文學思想/30
第 十九 章 蘇軾與北宋詞人/32
第 二十 章 辛棄疾與南宋詞人/34
第二十一章 宋代的詩/36
第二十二章 宋代的小說及戲麯/38
第二十三章 元代的散麯/43
第二十四章 關漢卿、王實甫與元代雜劇/46
第二十五章 明代的文學思想/49
第二十六章 明代的戲麯/52
第二十七章 ︽水滸傳︾與明代的小說/59
第二十八章 明代的散麯與民歌/62
第二十九章 清代文學的特質/64
第 三十 章 清代的詩歌與詞麯/66
第三十一章  ︽儒林外史︾、︽紅樓夢︾與清代的小說/75

小說篇
古代的神話傳說/8
1
魏晉的神怪小說/8
5 南北朝小說/88
唐代小說/93
(一)
初唐之小說/93
(二)
諷刺小說/96
(三)
愛情小說/99
(四)
曆史小說/
101
(五)
俠義小說/
103
(六)
其他重要小說、專集/
105
唐代的變文/
107
宋代的小說/
112
(一)
文言小說︵誌怪傳奇︶/
112

(二)
白話小說︵短篇︶/
115
(三)
白話小說︵長篇︶/
117
明代小說/
119
(一)
︽三國演義︾/
119
(二)
︽水滸傳︾及其他/
123
(三)
︽西遊記︾及其他/
129
(四)
︽金瓶梅︾/
133
(五)
纔子佳人的戀愛小說/
135
(六)
晚明的短篇小說/
137
清代小說/
140
(一)
︽聊齋誌異︾及其他/
140
(二)
︽儒林外史︾/
143
(三)
︽紅樓夢︾/
144
(四)
︽鏡花緣︾及其他/
145
(五)
俠義小說/
147
(六)
倡優小說/
150
(七)
清末的小說/
152
文章篇
春鞦戰國散文/
157
(一)
曆史散文/
157
(二)
哲理散文/
160
秦代文學/
163
漢賦/
166
(一)
漢賦的形成期/
166
(二)
漢賦的全盛期/
169

(三)
漢賦的模擬期/
170
(四)
漢賦的轉變期/
172
魏晉賦/
174
南北朝賦/
176
唐宋賦/
177
漢代散文/
179
(一)
曆史散文/
179
(二)
議論散文/
181
王充/
182
唐代的古文運動/
183
宋代的古文運動/
190
(一)
西崑體/
190
(二)
反西崑體/
191
道學傢的文學觀/
196
明代的文學思想/
199
(一)
明初擬古先聲/
199
(二)
颱閣體/
200
(三)
擬古主義和前後七子/
201
(四)
嘉靖三大傢/
203
(五 )
反擬古主義文學運動/
204
(六)
王陽明派哲學/
204
(七)
公安派/
205
(八)
竟陵派/
207
(九)
晚明的散文/
208
清代散文/
210
(一)
清初散文/
210
(二)
桐城派/
211

(三)
陽湖派/
213
(四)
湘鄉派/
213
(五)
清代駢文/
214
詩歌篇
建安/
219
正始/
221
晉.太康/
223
永嘉/
225
義熙/
227
南朝詩人/
228
(一)
宋元嘉體/
228
(二)
齊永明體/
230
(三)
梁/
231
(四)
陳/
232
北朝詩人/
232
隋代詩人/
234
初唐詩人/
235
(一)
齊梁餘風/
235
(二)
王績及其他詩人/
236
(三)
初唐四傑/
237
(四)
瀋、宋與律體/
239
(五)
詩風轉變/
241
(六)
吳中四士/
242
盛唐詩人/
243
(一)
王孟詩派/
243

(二)
岑高詩派/
245
(三)
李白/
246
(四)
杜甫/
247
中唐詩/
248
(一)
大曆十纔子/
248
(二)
大曆詩人與張籍/
249
(三)
新樂府運動/
250
(四)
險怪派/
252
(五)
李賀/
353
晚唐詩人/
256
宋詩/
256
(一)
西崑體/
256
(二)
詩歌革新運動/
257
(三)
王安石/
258
(四)
蘇軾/ 259
(五)
黃庭堅/
260
(六)
江西詩派/
260
(七)
南宋四大傢/
262
(八)
永嘉四靈/
264
(九)
江湖詩派/
265
(十)
遺民詩/
266
(十一)
元好問/
266
清代的詩/
267
(一)
清初詩壇/
267
(二)
尊唐詩派/
269
(三)
宗宋詩派/
271
(四)
性靈詩派/
272

(五)
晚清詩人/
273
詞麯篇
唐代詩人的詞/
279
敦煌麯詞/
280
晚唐詞人與溫庭筠/
281
五代詞/
283
北宋詞/
286
(一)
宋初的詞/
286
(二)
詞風的轉變/
288
(三)
蘇軾及同時詞人/
290
(四)
格律詞派周邦彥/
291
(五)
女詞人李清照/
293
南宋詞/
293
(一)
辛棄疾與愛國詞人/
293
(二)
格律派詞人/
298
清代詞/
303
(一)
納蘭性德及其同派作傢/
303
(二)
陽羨派與陳維崧/
305
(三)
浙西派與硃彝尊/
306
(四)
常州詞派/
307
(五)
晚清詞人/
309
元代前期散麯作傢︵統一前︶/
311
元代後期散麯作傢︵統一後︶/
316
明代北方散麯作傢/
319
北方作傢/
320
明代南方散麯作傢/
321
南方作傢/
323
附錄一:中國文學作傢簡要年錶/
324
附錄二:詩品評詩選/
326
 

圖書序言

作者序

  這書不是新寫,而是三十四年前,就讀成功大學中文係大三時的筆記手稿,內容與座標軸、樹狀圖格式,除瞭少數文字因齣版所需,修訂增刪補充外,都和當時手稿相同。

  當年修習中國文學史課程時,因其重要且又巨大的內容,始終覺得必須有個更適閤於掌握曆史縱嚮、橫嚮發展的方法,纔能將書中龐雜豐富的人、事、時、地、物盡量瞭然於心,尤其不聰明的我。於是參考劉大傑先生︽中國文學發展史︾為底本,一邊細細閱讀、一邊將全書做瞭精要整理,再用成大的筆記本,以能夠增加自我理解的座標、樹狀格式,親手整理齣來五份手稿筆記。

  三十四年後,協助我多年的五南惠娟副總編,偶見我的筆記,鼓勵整理齣版,以助初學者提綱契領,於是始成此編。所以這既不是新作,更絕不是創作,這隻是學生時期的讀書筆記。不過,當年筆記完成後,我進瞭政治大學深造,多年後仍常聽學弟妹提起,他們使用我的筆記影本,作讀書參考甚或準備升學考試,一代一代、影印再影印,記得當時我還問:仍能看得清楚嗎?如今手稿付梓,我真誠希望確實可以對學習者有些許貢獻便是。

  通史類課程,在文史科係是至為關鍵重要的基本專業,如文學史、思想史、漢語言文字等,我自己覺得這些打底的課程,會深深影響一位學者日後的鋪陳,而我也不斷的嚮學生做如此的提醒。但相對的,這類課程其難就在於上下古今、橫貫東西,僅一個周代學術便是八百年縱嚮斷代,而稷下齊學、南方楚風,九流分派、十傢之言,又是許多區域與橫嚮的擴充,初學者縱然確實盡力追隨老師,但也時而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之窘迫。於是,將通史的縱嚮曆時平麵、橫嚮共時平麵,以座標軸、樹狀圖方式,掌握綱要、融通理解,便是我自己讀書也建議給學生的小小心得。還是要強調,我非文學專業,讀書也沒有同儕好,隻是我一直把自己當作是最笨的那個人。

  這書有五個單元,分彆是:總綱篇、小說篇、文章篇、詩歌篇、詞麯篇,當年的五本筆記也就是這五個單元。小說到詞麯篇,縱座標綫由上往下,紀錄並呈現作傢或作品的時代先後;橫座標綫的右邊框框內,是個彆作傢作品特色的綱要敘述、左邊直排文字則是一小個斷代或一群文學集團的總特色、總評論等等。所有內容以重點整理為主,不包括作品賞析,這部分要靠讀者自己到劉書,或總集、彆集裏去用功瞭。

  總綱篇,有三十一個大單元,按文學通史由上往下的發展曆程與內容,將每階段的起源、作傢、作品、流派、特徵、特色、優點、缺點等,以樹狀結構圖的方式,由左至右一一整理。總綱篇的每大單元有一個總標題、單元內又有若乾小標題小單元,而這其實就是︽中國文學發展史︾書中三十一章的篇目與內文單元,我將之以樹狀圖整理、歸納、呈現,讓當時的我可以章節綱要去掌握全書。

  中國文學史的書籍不在少數,各學者都會將自我的文學觀點、品評乃至好惡置於書中,又或者有的書著重作品分析、有的書很重視作者生平與各種考據,但其實每一本都有其特色。如果可以多找幾套文學史一一閱讀,這些不同學者的不同觀點,就不難在比較下理解的更全麵。我覺得通史書的好看有趣,這也是原因之一。

  那麼,劉大傑先生︽中國文學發展史︾的文學觀點與特色何在呢?既然我作瞭綱要,也就野人獻曝的歸納其幾個明顯的特徵,如下:

  1.
  重內容、輕形式
  2.
  重寫實、輕虛無
  3.
  重社會、輕華麗
  4.
  重經史、輕道學
  5.
  重散文、輕駢偶
  6.
  重豪放、輕柔靡
  7.
  重沉穩、輕浮誇
  8.
  重風骨、輕唯美
  9.
  重獨創、輕模擬
  10.
  重承繼、輕取巧

  看得齣來,劉先生偏嚮寫實主義、不好浪漫主義的文學史觀。以上隻是往年讀書的小小心得,但藉此也提供讀者參考與指正。

  近日整理手稿的過程裏,昔日讀書的種種自也浮上心頭。五本筆記是在那年盛夏七月的一個月內完成,包括反覆閱讀、逐字整理;教授我兩年文學史的,是溫文儒雅的呂興昌老師,我還修過他的左傳課,我極敬重的一位師長;夏日的成大校園,榕園周邊果樹的果實纍纍,附近滿是蟲鳴鳥叫;而暑假諾大校園與高大宿捨,大約隻剩下瞭少數的僑生與我,寂靜得很;那宿捨有十層樓高,暑假夜裏多數樓層與房間是黑的,偶爾電梯聲響,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絲絲驚悚,寫稿子的我倒是平靜如水,因為紙上滿篇都是早已神鬼的大作傢,詩鬼李賀、仙纔太白俱在桌前陪我,加以我最怕的嚴肅又嘮叨的韓昌黎公坐鎮,他還字﹁退之﹂呢!於是何懼之有,逐日愉快的完成瞭笨學生的讀書筆記。那年是民國七十三年、西元一九八四年。

  感謝成大師長們的諄諄教誨,那裏是一個很棒的中文係。感謝政大指導教授李威熊先生、周何先生的後續提攜,引領我進入學問的潭奧。感謝五南圖書公司黃惠娟副總編、蔡佳伶責編的齣版建議與協助。感謝本書的讀者們,我整理的不好、不足之處肯定太多,尚請海涵指教,畢竟學海無涯而當年青澀。

盧國屏 謹序
一零七年鞦九月宜蘭細雨紛飛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對古典詩詞有著朦朧的好感,但往往止步於錶麵的優美,難以深入理解其背後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作者的情感世界。看到這本書的標題,尤其是“中國文學史綱要”這幾個字,就立刻吸引瞭我。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係統地瞭解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不僅僅是記住那些名垂青史的作品和作傢,更重要的是理解它們是如何在各自的曆史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影響瞭後世。我期待這本書能用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梳理齣不同文學流派的特點、代錶人物及其作品的風格,以及它們在曆史進程中的地位和意義。比如,我想知道唐詩的輝煌是如何形成的?宋詞的婉約豪放又各自代錶瞭怎樣的時代情緒?元麯又為何能成為一代文學的代錶?這本書的“筆記書”形式,也讓我猜測它會提煉齣關鍵信息,輔以簡潔的解釋和舉例,這對於我這樣時間有限但求知欲強的讀者來說,無疑是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讓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文學瑰寶,變得觸手可及。

评分

我一直認為,文學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時代精神的載體,是人類情感的共鳴。這本書的標題“認識文學,你不可不讀”似乎正是在強調這一點。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文學史上的名傢名作,更能深入挖掘這些作品背後所承載的時代信息、社會思潮以及作者的情感體驗。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何在特定的曆史時期,某種文學形式會興盛起來,又為何某些作傢能夠超越時代,成為永恒的經典。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由錶及裏”的解讀方式,不僅僅告訴我“寫瞭什麼”,更能告訴我“為什麼這麼寫”,以及“寫齣來給我的感覺是什麼”。“筆記書”的定位,也讓我猜想,它可能通過提煉關鍵概念、梳理發展脈絡、提供精闢點評等方式,幫助讀者快速抓住文學史的精髓。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提升我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能夠從一篇篇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心跳,觸摸到曆史的溫度,並從中獲得人生的啓迪。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書名“認識文學,你不可不讀~中國文學史綱要:筆記書”點明瞭核心內容,同時“你不可不讀”的提示又帶著一種親切的邀約感。翻開扉頁,紙張的質感很好,散發著淡淡的油墨香,讓人立刻有瞭閱讀的衝動。我尤其喜歡它在內容編排上的思路,感覺像是有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將浩瀚的中國文學史切分成一個個 manageable 的篇章,並且以筆記的形式呈現,這對於我這種文學史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一直覺得中國文學博大精深,但又苦於無從下手,總覺得那些厚重的史書晦澀難懂,而這本書的名字和“筆記書”的定位,恰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嚮導,帶領我穿越曆史的長河,領略從詩經楚辭到近現代文學的璀璨星辰,更重要的是,能讓我真正“認識”文學,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文人心境與創作的脈絡,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人名和作品。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學習文學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場充滿發現的智識冒險,我迫不及待想沉浸其中,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對話。

评分

作為一個對中國文化充滿好奇的外國學生,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夠讓我入門中國文學的讀物。市麵上有很多介紹中國文學的書籍,但要麼過於學術化,要麼過於碎片化,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體係。這本書的“綱要”二字,讓我覺得它可能提供瞭一個鳥瞰式的視角,能夠讓我快速建立起對中國文學整體的認識。我尤其看重“筆記書”的這種形式,它暗示著這本書可能會采用一種更加直觀、概括性的呈現方式,而非長篇纍牘的考據。我希望它能用簡潔的語言,點明每個時代文學的核心特徵,介紹那些繞不開的關鍵作傢和作品,並解釋它們為何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對我而言,理解不同朝代的社會背景、哲學思想與文學創作之間的聯係尤為重要,因為這能幫助我更深層次地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將是我探索中國文學世界的絕佳起點,甚至可以說是我瞭解中國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

评分

我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平常閱讀的範圍比較零散,很多時候對中國文學史的整體框架和發展脈絡感到模糊。這本書的“中國文學史綱要”這個定位,正好契閤瞭我係統學習的需求。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骨架”,將中國漫長的文學發展曆程,以一種有邏輯、有條理的方式呈現齣來。同時,“筆記書”的副標題也讓我充滿瞭期待,它暗示著這本書可能更加側重於提煉精華,用更加簡潔、概括性的語言,幫助讀者抓住每個時期的文學特點和代錶人物。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遊,帶領我快速瀏覽中國文學的各個重要景點,並且在每個景點都給齣最關鍵的信息和精彩的點評。我特彆期待它能在介紹作品的同時,也介紹作品産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以及當時的文學思潮,這樣我纔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建立起一個紮實的中國文學史知識體係,並且能夠更加自信地去閱讀和欣賞各種文學作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