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一詞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中國乃至全球企業家關注的核心。2018年10月8日,這一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塵埃落定,最終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羅.羅默(Paul M. Romer)共享。一位中國大陸的經濟學人巴曙松教授稱,如果說這屆兩位諾獎得主背後有統一的主題,那應是「增長」。也是在2018年,騰訊用大數據技術抓取出中國大陸企業界最熱的詞語,無出意料,亦為「增長」。當然,總體經濟的增長結構與企業的微觀性增長動力有很大區別,但是,「增長」一詞的浮現,凸顯出其對經濟界與企業界毋庸置疑的現實意義。今天我們看到的熱門管理學詞彙,比如數位化轉型、企業AI化、顛覆式創新、大爆炸發展等,與其說是問題導向的舉措,不如說是一種新態勢下的升級手段。而正如工具理性總是要讓渡於價值理性,手段也必須指向目的才具備意義與意思,那麼「增長」,則成了上述一切策略的根本目的和決策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