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耕作農業論

島耕作農業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島耕作》系列作家弘兼憲史探討農業的深刻作品

  2013年,島耕作終於從社長升為會長了,《Morning》週刊熱門連載漫畫《會長島耕作》當中的一個主題就是「農業」。

  漫畫家弘兼憲史曾經在市民農園種菜,長期對國內外農業採訪、觀察和研究。他發現日本的農業盡是稀奇古怪的事,農業從業人口已萎縮到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前途堪慮。然而,他卻樂觀地提出「農業才是日本的發展活路」的看法,他認為日本的農業應該可發展獲利的模式。

  對弘兼憲史來說,農業充滿了創造力,是一件很棒的工作,但他在農業採訪時一直有個疑問。他曾經待過松下電器等電機製造廠,它們都是投入大筆資本興建工廠,嚴格品管並大量製造成品,然後外銷全世界,所有創造日本經濟奇蹟的製造業都是採用這種模式。為什麼農業做不到?於是,他寫了《島耕作農業論》。

  他首先敘述戰後在美軍司令部下令日本進行農地改革,對日後農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繼而觀察大分縣的植物工廠、高效率的荷蘭農業。

  荷蘭最耀眼的產學合一「食谷」,就如同美國的「矽谷」,以瓦罕寧恩大學為中心,匯集了1500間食品、農業等企業和研究所,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一起在這裡共事,這是世界的發展趨勢。

  日本失敗的農業政策該如何轉變?他對稻米、補助金、農協等議題提出討論和建議,還有關於日本酒「獺祭」與「近大黑鮪魚」最新的農漁業介紹。最後他分析了「攻擊型農業」的現在與未來,認為日本的農業應該朝向「大規模的農業」與「小而強的農業」共存的方向邁進。

  台灣的農業與日本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半個世紀來日本的農業持續在錯誤的道路上邁進,台灣也亦步亦趨,本書非常值得台灣借鏡。讓我們與島耕作一同翻開這本令人期待的農業入門書,以輕鬆的心情與島耕作一起了解日本農業的現況和未來。

名人推薦

  林篤毅︱2017年神農獎得主
  楊世煒︱新加坡食益補公司資深研發經理
  楊斯棓︱方寸管理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張永成︱中華民國農會總幹事
  張有擇︱雲林縣斗南鎮農會總幹事
  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劉志偉︱鬼王/文青別鬼扯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產業人的產業論述,最貼近現場的農業書。」──林篤毅(2017年神農獎得主)

  「日本將農業當成產業來重視,所以才會有本書的視角,與台灣大相徑庭,值得台灣反思。」──楊世煒(新加坡食益補公司資深研發經理)

  「農業是產業,產業需要佈局與策略,《島耕作農業論》深入淺出說明農業做為產業,需要怎麼樣的論述。」──潘靜怡(自由評論網主編)

  「書清楚揭示,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農業政策一直遵循著日本錯誤的道路盲目前進。」──劉志偉(鬼王/文青別鬼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弘兼憲史

  漫畫家。1947年出生於山口縣,早稻田大學法學部畢業後到松下電器工作。後來離開松下投入漫畫創作,1976年以「早上的陽光中」正式出道。1984年,《人間交差點》獲小學館漫畫賞;1991年,《課長島耕作》獲講談社漫畫賞;2000年,《黃昏流星群》獲文化廳多媒體藝術祭漫畫部門的優秀賞;2003年獲日本漫畫家協會賞大賞;2007獲頒紫綬褒章。此外,他也出版了非漫畫著作,如《不要在意》(新潮社)、《夢想有九成無法實現》(Diamond出版社)、《從五十歲開始老死》(廣濟堂)等,包括2015的《島耕作農業論》(光文社)。

審訂者簡介

黃天祥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建築博士。曾擔任東京大學工學系研究科客員研究員、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中原大學研究助理,以都市史為主題,進行臺灣近代土地及城鄉發展等課題之研究。長年從事臺灣文化資產的調查研究及保存工作,目前以桃園大溪為據點,透過大溪老街為主的老屋之保存活化,思考地方活化再生的可能性。

譯者簡介

一級嘴砲技術士

  漂鳥歸農,從事設施農業,身兼農業專欄作者。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走下神壇的農業 劉志偉/文青別鬼扯
譯者序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農業入門書?
作者序
 
第一章 讓農業Made In Japan!──打破「神聖領域」的大分縣
老家「岩國」的回顧
漫畫家與農業的距離
三個經濟團體
漫畫必備的現實感
在外人無法進入的「工廠」裡受到的震撼
 
第二章 日本的農地盡是稀奇古怪的故事──新的農地改革以及農民「職業化」的必要性
看看那些細小零散的農地
農地改革的思維
《農地法》
沒有生產稻米卻能夠獲利的制度
農地銀行的可行性
農業與資訊科技的相容性
把「職場」的概念帶入農業
 
第三章 向講求合理與效率的農業強國「荷蘭」學習──如此小的國家為何能成為世界頂尖?
飛往我觀察已久的荷蘭
講求合理性的民族性格
每個農民的平均耕地面積
孕育「農業顧問」的大學
專攻供應外銷的農作物
為了在歐洲立足
用二氧化碳對植物施肥?!
 
第四章 誰扼殺了稻米?──弱化日本農業的「農協」與「補助款」
決定米價的那隻手
僅止於保護稻米的農業政策
為了保護國產米而開放進口米
「All 農林族化」的議員
農協的功能到底是什麼?
以副業支撐本業的農協
勇於冒險的梨北農協
在先進國家中,日本的糧食自給率明顯低落
糧食過剩的先進國家
 
第五章 攻擊型的農業才能讓日本復甦──「獺祭」「近大鮪魚」的經典案例
在巴西闖出名號的Yakisoba
世界知名的日本酒「獺祭」
工廠?大樓?都不是,是酒窖!
以東京市場為行銷目標
全面導入資訊科技的技術
酒米不夠了!
如果是漁業
以海為田
完全人工養殖
別被字面上的意思侷限了
 
第六章 久松達央X弘兼憲史的農業未來論──向「大規模的農業」與「小而強的農業」共存的國家邁進
讓我開竅的一本書
把農民當成弱勢並從中得利的人
領取補助金是合理的
「農地改革」要有宏觀的視野
產業空洞化的日本,如何吸引人才到農業界?
從番茄的品種看農業
只有農村會排外嗎?
農業的社經地位
「小而強的農業」的未來
為什麼要發展「小而強的農業」?
不管是魚還是肉,保鮮都很重要
農業的改革需要有「綜合能力」
 
結語
 

圖書序言

第四章 誰扼殺了稻米? ──弱化日本農業的「農協」與「補助款」(節錄)
 
◎決定米價的那隻手
 
我們回溯日本的農業發展史。戰後不久,日本以極快的速度復甦。經濟起飛,工商業的收入開始超過農家的所得,以農村為票倉的自民黨開始有了危機感。
 
當農業的生產回到了戰前的水準,糧食增產的目標達成之後,卻有人開始擔憂農業預算將會削減。
 
農業基本法原本要輔導稻農轉作乳業、畜牧、蔬菜等項目,但法案正式實施後卻過度保護稻農,與原先立法的宗旨大相逕庭。
 
稻米原先被當成期貨商品,但作為主食的稻米若價格波動太大,將會衝擊民眾的生活。日本在一九一八年因米價暴漲,而導致全國各大都市發生民眾暴動事件,日本政府便趁這次機會將稻米價格收歸國家管制。
 
稻米價格低時買入,價格上漲時釋出。二戰爆發後由於日本糧食短缺,一九四二年便實施了食糧管理法,每戶依人口配給定量的米。
 
二戰結束後糧食在短時間內無法恢復供給,於是繼續沿用食糧管理法,維持基礎的民生需求,直到恢復至戰前的生產水準。一九四五年,日本國內的米價只有國際價格的一半。到了一九五三年,國內的米價還是被抑制在國際價格之下。
 
在這之後開始浮現了問題。
 
農業基本法制定前一年,一九六○年,日本以「補貼生產者收入」的方式重新計算白米價格。
 
之所以採用這個辦法,是為了保障稻農的收入,也可藉此提高白米的收購價格。
 
然而,這只是調控經濟的手段。稻米的價格的計算方式,是以勞動時間乘上勞動薪資,但這個勞動薪資並不是比照鄉下的工業、建築業勞工的薪資水準,而是採用都市大公司白領階級的薪資水準。也就是說,稻米的價格被大幅度灌水。
 
在大公司裡,薪水會隨著業績而提升,米價也因此調漲。乘著日本經濟起飛的浪潮,米價上漲已與農民的收入毫無關連。實際上,在一九六○到一九六七年之間,稻米的收購價格平均每年以百分之九.五的幅度調漲。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