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劉醫師,來玩性教育翻翻書

跟著小劉醫師,來玩性教育翻翻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性教育
  • 兒童性教育
  • 翻翻書
  • 科普
  • 健康
  • 小劉醫師
  • 親子
  • 啓濛
  • 成長
  • 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醫師媽咪暖心手繪設計,打造從情感齣發的傢庭性教育;
從小建立身體權意識,幫助你與孩子自在談性的第一套遊戲書。

  醫師親自手繪設計,裝備傢庭性教育的第一套性教育媒材。透過坦率不遮掩的一套三冊翻翻書,與96頁「性教育好好說親職溝通指南」,帶領大人覺察自身對性教育的談論尺度,進而營造親子能「自在談性」的傢庭氛圍。

  對於性知識,若你不想繼續對孩子遮遮掩掩,
  對於性議題,若你不希望未來讓A片幫你教孩子,
  那麼,國內第一本由外科醫師親自設計、手繪,
  醫師媽咪以期待孩子能理解與吸收的視角,坦率呈現最常被隱晦跳過的性教育知識點。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用健康的心態麵對身體各部分。
  當談到陰莖、陰毛、乳頭時,能像談到肚臍那樣自然,」小劉醫師衷心盼望。

  從幼兒對身體各部位感到好奇開始,就可以是性教育的契機。
  無論是傢中即將有新成員到來,麵對老大「弟弟/妹妹怎麼來」的疑問,
  或是洗澡共浴時,孩子指著大人陰毛問「為什麼這裏也會長頭發」的好奇,
  如果,麵對孩子的這些提問或情境,
  會令你感到尷尬不自在,或瞠目結舌不知如何迴應,
  那麼小劉醫師的性教育翻翻書,
  就可以是大人端詳自己的談性尺度,
  以及陪伴孩子理解身體界綫、討論性議題的最佳輔佐媒材。
  麵對媒體不時冒齣的性侵社會事件,期待建立傢庭安全網的最後一哩路,
  就從有能力帶領孩子好好認識身體界綫,親子間也能自在談論「性議題」開始。
  
  2017年作者於社群內首度推齣引發眾多迴響,
  2019年《親子天下》全新改版,加值內容再推齣。
  一套三冊、厚卡紙特殊軋型遊戲書,由小劉醫師手繪蠟筆童趣風格
  更加贈96頁「性教育好好說  親職溝通指南」,
  匯集兒童發展專傢、專業性諮商心理師、親職教育記者綜整報導,
  是提供大人自在談性的輔佐媒材,更是裝備傢庭性教育的最佳後援。
  我們深信,
  唯有當大人自己做好「談性」的準備,纔可能用自在從容態度,麵對孩子的性教育。

  購買提醒:
  本品有部分手繪插圖,可能會引發尷尬或不安感。
  建議使用翻翻書前,先閱讀親職性教育溝通手冊,
  依循專傢建議並審視自我感受,再逐步開啓討論。

本書特色

  玩轉收閤樂趣:一套三冊不分售,玩轉方式從迴鏇、S形到Z形都不同,收閤時為14X14公分,展開有42X42公分,可以一起讀也可以當桌遊玩。
  理解關鍵知識:正麵九宮格,透過懷孕過程、大人小孩身體差異,自然開啓討論話題;背麵九宮格,每格都是性教育關鍵知識點,可以順讀也可以跳著看。
  加值導引手冊:96頁全彩手冊,收錄幼兒教育學者、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心理師專文、親職教育記者採訪報導,梳理性教育、關係教育與情感教育內涵。
  醫師手繪設計:小劉醫師以醫學專業、母親之心,透過坦率不遮掩、溫暖且童趣的畫風,教導孩子以平常心看待、指認、討論人體各器官。
  迴應尷尬提問:收錄傢庭、學校最常見的性教育尷尬提問與情境,匯整專傢迴應建議,提供父母師長參考。

各界好評    

  專傢學者、兒科醫師、閱讀推手、兒童權捍衛者……攜手贊譽!
  王嘉琪  蕓光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中心經理與性諮商師、颱灣性諮商學會秘書長
  王薇君  中華民國兒童權益促進協會理事長
  宅女小紅 知名作傢、中年網美
  成令方  高雄醫學大學性彆研究所教授
  江敏榕  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領隊
  呂鞦遠  作傢、律師
  巫漢盟   小禾馨民權小兒專科診所醫師,阿包醫師
  幸佳慧   兒童權工作者,兒童與親子閱讀推廣者
  周雅淳  「單親媽媽和她的小孩」粉絲團團主
  理科太太 知識型Youtuber
  陳木榮   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柚子醫師
  陳嘉行   主持人、演員;「焦糖  陳嘉行」粉絲團團主,曾任親子颱主持人
  葉丙成   無界塾實驗教育創辦人,颱大電機係教授
  郭駿武  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秘書長
  楊斯培  醫師,颱灣菲斯特首席顧問
  羅怡君    親職溝通作傢

  新婚當天,新郎問爸爸:「今天洞房我要做什麼?」
  爸爸說:「很簡單!今天晚上你就用你全身最硬的地方,用力撞老婆尿尿的地方,就算流血也不要停」。當天晚上,新娘衝齣洞房大聲尖叫,大傢發現新郎蹲在浴室,用額頭猛撞馬桶,滿臉鮮血還繼續撞。
  現實生活中,比這個笑話更扯的性事層齣不窮:父母跟小孩說你是隔壁豬圈母豬生的;年輕人就醫抱怨床上性事錶現沒有A片中英勇;多年不孕的夫妻發現,原來想懷孕要先性交。
  「我想教孩子,可是不知道怎麼教?」對於性教育,新一代的爸爸媽媽會有這樣的疑問。請放心,小劉醫師的這本書解決瞭大傢的睏擾,她用溫暖的畫風,正確的讓爸爸媽媽陪著孩子,不涉情色的瞭解性器官及人類繁衍下一代的過程。傢傢都應該有一本,即使在我的小兒科診所內,也很適閤看診時使用。——陳木榮(柚子小兒科診所院長,柚子醫師)

  「爸爸你的雞雞怎麼這麼大?!」我是一個小男孩的爸爸,和兒子一起洗澡時,常被他問到這個問題。
  身為一位兒科醫師,自己也開始要為下一代進行性教育,因為兒子已經意識到:大人和小孩、男生和女生的身體構造不同!我認為,一直閃躲或刻意不迴答孩子類似的問題,隻會讓他們更疑惑好奇,促使他之後自行從其他不適當管道獲得答案。所以身為現代爸媽,更應該坦然談論並教導孩子正確知識,認識自己的身體,也纔能懂得保護自己、尊重彆人的身體。
  小劉醫師是我的大學好朋友,很高興她為我們颱灣孩子製作瞭這本書。我相信這本工具書,能讓爸媽更輕鬆愉快的與孩子談性說愛!——巫漢盟(小禾馨民權小兒專科診所醫師,阿包醫生)

  當孩子對生命的誕生或身體的敏感部位産生好奇時,大人的對待不管是嚴斥、拖延、誤導、輕慢或認真,都會因此決定孩子對於性的定位與姿態。麵對孩子的探索,唯有大人的態度是誠懇的,教育纔能周全而健康。小劉醫師的這套翻翻書,談性教育不隱晦、不退縮,使孩子的性教育能在傢中進行,或在他們最信賴的照顧者身上獲得解惑,協助大人引領孩子走上「尊重性也看重性、尊重他人也看重自己」的道路。——幸佳慧(兒童權工作者,兒童與親子閱讀推廣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劉宗瑀 (小劉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係畢業,現任高雄阮綜閤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與國小同學蜜蜂先生結婚後,目前是兩個女兒及兩隻狗狗的媽。

  網路上人稱「小劉醫師」,在一手拿手術刀、止血鉗與綳帶剪的外科手術日常裏,另一手則抓緊時間空檔,書寫發生在她周遭職場的諸多不公不義,以及傢庭育兒之間的各種酸甜苦辣。

  長期關注醫護勞動人權、兒童安全福祉等社會議題,在忙碌的醫療工作日常中,除身兼「中華兒童權益保護協會」的醫療諮詢顧問外,目前也是《親子天下》網路專欄作傢、方格子寫作平颱專欄作者。《跟著小劉醫師,來玩性教育翻翻書》,是她的第一套親子遊戲書作品。

 

圖書目錄

【一套三冊翻翻書】厚卡紙特殊軋型遊戲書
寶寶哪裏來?
我和爸爸為何不一樣?
我和媽媽為何不一樣?

【性教育好好說 親職溝通指南】96頁全彩膠裝加值手冊
專文導讀    你準備好跟孩子「談性」瞭嗎? 王嘉琪     

PartI    關於性教育,小劉醫師想跟你說……                                    
製作緣起    性教育,是編織傢庭安全網的重要教育 劉宗瑀    
設計理念    透過共讀共玩,翻翻書帶你輕鬆「談性」 劉宗瑀    
寶寶從哪來? 劉宗瑀    
男孩篇:我和爸爸為何不一樣? 劉宗瑀    
女孩篇:我和媽媽為何不一樣? 劉宗瑀    
超展開翻翻書,問答討論這樣玩 劉宗瑀

PartII    關於性教育,我們還想跟你說……                                        
身心發展    在對的時間點,給孩子需要的性教育 周育如    
身心發展    性教育,也是關係教育 王嘉琪    
自我保護    認識身體權,建立界綫紅綠燈 李宜蓁    
迷思破解    翻轉迷思,正確理解性教育 賓靜蓀    
關鍵問答    麵對尷尬性提問,如何從容接招? 王嘉琪    

 

圖書序言

製作緣起

性教育,是編織傢庭安全網的重要教育

劉宗瑀(小劉醫師)


  大傢好,我是網路上人稱「小劉醫師」的劉宗瑀。我過去曾寫過好幾本外科醫師甘苦談的書,我的粉絲團長期關注醫護人員勞動權,也緻力於降低受虐兒童等社會議題;如今在你眼前的這一套三本的性教育翻翻書,則是我第一套關注「兒童權」的作品。

  迴溯一開始想做這套書的初衷,是因為身為外科醫師一員的我,一直都是直接用專有名詞跟自己的小孩解釋性器官;但卻發現自己身邊許多當爸媽的朋友,竟然都羞於啓齒直接指名稱呼;或許童書當中「真槍實彈」說明「性交」的書太少瞭,更讓我意外的是,當被問及寶寶怎麼來時,我的朋友竟然都不約而同打馬虎眼:「送子鳥叼來的」、「撿來的」……

  這是怎麼迴事?身為父母的我們,對於視為手中珍寶的孩子來曆,卻支支吾吾、語焉未詳;卻等到孩子被同學或網路資訊誤導,將性知識視為尷尬或當成禁忌,反而錯失瞭正確認知自己的好時機。這是我們想要的教育嗎?

  性教育,從來都不是我們這一輩所熟悉或理解的。因為當年我們還是孩子時,這一塊是何等缺乏,我們也都這樣懵懵懂懂長大,甚至也順利當瞭爸媽……可是在我心中,一直存著「必須做點什麼」的驅動力。

  依稀記得,在我還是急診外科醫師時,身為當時唯一的女醫師,經常需要處理傢暴、受虐流程。其中,最令人悲痛的,就是兒虐、尤其是兒童性虐案件。

  當時的我,醫學研究專題是所謂法醫學裏「變態心理學之心理側寫」研究,有權限在警大相關的圖書館裏查閱相關資料。但在研究過程中,我完全被資料裏的暗黑世界,打垮瞭過往所有人生的信念;尤其在看到網路黑市販售的相關錄影帶內容後,猶然記得自己顫抖著手、發軟著腿,逃齣資料室,心中浮現的隻有五個字:「我,見過地獄。」

  之後多少年過去,在醫療工作的曆程中,我也陰錯陽差成為「中華兒童權益保護協會」的醫療諮詢顧問。但連自己都沒想到的是,在我懷孕、當瞭母親之後,我已無法再承受那樣的「地獄」依舊存在。

  再隱藏著、鄙視著,該教育而不教育、該疏導卻不疏導,隻會讓網路、電視上流竄的漫畫、甚至是色情電玩中的錯誤資訊,成為好奇心靈誤入歧途的暗黑力量,愈陰暗,愈深邃。如在令人悲慟的小燈泡事件發生後,兇手有著奇怪且扭麯的性認知;《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的作者,在小說中描述著母親的迴應:「性教育?我們傢不需要。」甚至追溯到更早的玫瑰少年葉永鋕,躲在遠處廁所怕被霸淩,最後生命的音符在令人哀傷的十五歲,戞然而止。

  請問,我們到底還要再鑄成多少錯誤?多少美麗生命消逝?多少傢人心碎?痛定思痛,我需要更多的力量。

  愈是黑暗,愈要光明;隻有愛的力量、傢庭的力量、社會的共識,纔能真正讓悲劇不再。猶記得在自費製作第一本「寶寶從哪來」翻翻書時,全手工一頁頁製作,耗日費時;但當時有相當多的社工師告訴我,在「疑似受虐個案」的幼童辨識上,因為使用翻翻書而有所幫助……聽瞭很令人悲傷,但,真的能希望再為這群身處暗黑境遇的孩子,多做一些努力。

  │3步驟,帶著孩子「停 肯 聽」│

  在推動性教育的過程,體認到一件重要的事情:「真正畏懼、真正需要性教育的,是傢長。」孩子是反映傢長的一麵鏡子,愈是恐懼、愈是不教、愈是撇除傢庭教育應承擔的性議題,孩子愈容易自己嚮外去尋找。

  捫心自問,還記得自己是孩子時,第一次知道性知識的方式是怎樣的?是偷看A片,還是看同學偷傳的圖片?資訊爆炸時代,這些充滿幻想、紓壓的內容,萬一有悖離現實、暴力,甚至可能齣現錯誤、觸法的情形,卻被誤解為真實的性,該怎麼辦呢?

  真實的性,需要彼此互信,有共同的目標,是充滿愛的過程。傢長若能夠跟自己的另一半平時討論「萬一孩子問到這類問題」時該如何迴答,彼此之間有共識,也能對這類問題「減敏」,纔不會一旦麵臨時,頓然瞠目結舌、手足無措。

  坦白、正麵的性教育,是一種「教」;閃躲、恐懼、甚至嫌惡的性教育,更是一種「教」。對於感到尷尬、認為已經觸及個人底綫的傢長,其實誠懇跟孩子錶示這是「個人界綫」,心理上先不要被擊倒,就已足夠讓孩子理解瞭,各位傢長並不需要成為性行為生理解剖的專傢。

  因此,麵對孩子的性教育,我想提齣簡單的「停、肯、聽」三個字呼籲父母與師長,用更健康的態度看待孩子的性發展:
  第一步「停」:停止恐懼,停止負麵批評孩子
  第二步「肯」:肯定孩子,用具體正麵的方式,強調身體的發展與變化是好事
  第三步「聽」:結閤「視聽」與「聆聽」,讓孩子接收正確的性教育訊息
  比起對性避而不談,我認為能坦誠談論、並傳播正確的性知識,更有助於孩子認識自己。

  │不因無知而恐懼,性教育也應與時俱進│

  孩子的生命,極其奧妙,我一直很喜歡紀伯倫《先知》中的一段話:「孩子不屬於你,他屬於生命對其自身的渴望。」

  迴顧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從手工一本本黏貼、製作,到如今以大眾齣版型式呈現在讀者眼前,我最大的願望,無非是希望每個人都從小能有正確的性知識,期待我們能用更多元、更包容的心去看待世界,纔不會因無知而愚昧,因愚昧而恐懼。

  相信絕大多數的傢長,在孩子剛齣生時,都會祈求他們能健康快樂、平安成長。但曾幾何時,孩子開始背負瞭傢族、社會的期待與眼光,以及在轉大人的過程中,若在傢庭裏無法獲得足夠正確的性知識,孩子往往會自己想辦法:無論是嚮外尋求依附對象、或者是用瞭傷害身體的方法處理,若不幸用瞭最糟糕的辦法,當上瞭新聞、成為悲傷的報導,這些都是我們不樂見的。

  我相信,真正與時俱進的性教育,應該要更重視兩情相悅、互信互愛。但在我所接觸的很多性侵個案裏,加害者往往不是陌生人,這對年幼無知、懾於威嚇的受害孩子來說,空談「自我保護」、一味「檢討受害者」,太殘忍。然而,呼籲更多學校、社區或傢庭其他成員挺身而齣,至少是我能略盡的一點微小力量。

  真正的力量,在於當傢中成員有瞭負麵遭遇,能團結起來用愛陪伴。
  陪伴著度過、陪伴著麵對。
  這,就是愛。
  現在,很需要各位的力量。從今天起,就從你的孩子開始,讓他們好好認識自己、進而好好愛自己。

專文導讀

你準備好跟孩子「談性」瞭嗎?

王嘉琪(性諮商師)


  社會事件頻傳,愈來愈多父母重視、也想教導孩子性教育,卻經常有「不知道幾歲開始教比較好」、「不知道該怎麼教纔對」的疑惑。如今這套小劉醫師的翻翻書,讓想跟孩子談性的大人,提供瞭一個新的選項,一本屬於本土的性教育繪本!

  作者小劉醫師,本身也是一位傢有幼兒的媽媽,設計瞭一套三本的性教育翻翻書,透過圖畫搭配性知識說明,幫助一些需要或想要跟孩子談性的傢長,可藉此迴應孩子的性好奇。其中,這套書說明瞭「精子與卵」的結閤過程,也清楚描繪「性行為」究竟是什麼,這部分正是目前坊間的性教育相關繪本裏,絕大多數都模糊帶過、語焉未詳的環節。

  這套書最早在手工製作獨立齣版時,有一群傢長覺得內容實在太棒瞭,終於有一本可以協助自己跟孩子談性的媒介,一度甚至賣到缺貨。但是,也有另一群傢長有不同感受;如一位媽媽就曾留言給小劉醫師,錶達自己睏惑:

  小劉醫師您好:我想要買翻翻書,但我不知如何用平常心跟孩子講述內容,所以一直遲遲未下手。雖然孩子都生瞭兩個,但就如同一般人一樣,過往都是自己用各種方式摸索而來,自認在這方麵是個不及格的學生,但希望下一代可以不必重蹈覆轍。我必須承認,我在您的社群上看到圖片,但真的因為不知道如何講述而卻步,所以嚮您求救!謝謝您!

  這位媽媽的焦慮,其實也是很多傢長的焦慮。我非常欣賞這位媽媽,因為她示範瞭性教育裏很重要的:自我覺察與錶達、尊重自己的感受,以及嚮外求助的能力。

  █「自我覺察」與「錶達感受」的能力:媽媽錶達「不知如何用平常心,跟孩子講述翻翻書裏麵的內容」,這錶示已瞭解到自己對使用翻翻書的焦慮與不安,但又很希望孩子學習性教育的方式,不要再跟自己小時候一樣,隻能自己一路摸索。

  █「尊重自己感受」的能力:對於自己無法講述翻翻書,並不會因為很多傢長推薦,或肯定小劉醫師能正確使用生殖器官名稱來教孩子,就勉強自己使用翻翻書、或強迫自己一定也用相同的方式教孩子。

  █「求助」的能力:這位媽媽透過上網留言、詢問作者,幫助自己安頓焦慮,也嘗試尋找適閤自己的方式,試圖學習如何跟孩子好好談性。

  │感受無對錯,安頓情緒是第一步│

  確實,有不少傢長對於使用翻翻書跟孩子談性感到不安,這是因為書中有兩張視覺衝擊性較高的圖片:其中一張是描述父母「要這樣,精子跟卵纔能靠近」的性行為,以及下一張「精子從睪丸齣發,一路探險」的畫麵,讓很多父母感覺害羞、焦慮;但也有很多父母覺得這樣很好、很正常,本來就應該「講清楚」。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每位閱讀者的「感受」都是對的,沒有任何人的感覺有對錯;常齣錯的,往往是「處理感受的方式」,而不是「感受本身」。例如:孩子齣現「生氣」的情緒並沒有錯,常齣問題的是處理生氣的方法,是選擇打人、還是找媽媽秀秀?

  所以,傢長透過閱讀這套性教育書籍,正好也能藉機理解、讀懂自己閱讀時的感受:是自在、開心、興奮?還是不自在、害羞?甚至是不安、生氣?

  若是正嚮自在的,翻翻書可能就適閤此刻的你;若是感受到有不自在、害羞、羞愧的情緒,可以調勻呼吸、閉眼靜心,然後嘗試跟自己對話,瞭解這些情緒的來源,先練習「安頓自己的情緒」,這是另一個教導性教育時很重要的功課。

  很多傢長在孩子剛齣生咿咿呀呀、還不會開口說話的階段,就很自然想要陪孩子認識自己身體構造,如:「這是你的眼睛……這是鼻子、嘴巴、小手手」等,但此時卻也往往會非常自然的略過性器官,主要原因在於,過去在父母的成長經驗中,上一代也不曾好好跟自己談過性。

  其實,好好認識自己身體,這已經是開啓教導性教育的第一步;但潛藏其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如何在輕鬆自在愉悅的互動中,建立起親子間的正嚮情感連結,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這正是性教育最重要的本質——依附的愛。

  打從幼兒階段,就是性教育的啓濛期;父母跟孩子「如何談性」的態度,會決定「性」在孩子心中的想法。若過去沒有人與傢長好好談過「性」這個主題,當下覺得跟孩子談性會感到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談,是很需要學習與準備的。

  唯有當準備好跟孩子談論性,我們纔容易以自在的態度,用說、玩或共讀的方式,與孩子一起談論學習,也纔不會受限於過往傳統的隱諱文化,把對「性」的焦慮或羞愧感,在不自覺中傳遞給孩子。

  │心安頓之後,如何開啓下一步?│

  如同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每位傢長陪伴孩子的過程都不同,每位孩子的適應力也大相逕庭,可能受到本身氣質、過去與陌生人互動狀況、是否曾透過繪本認識幼兒園,或是先前跟父母的分開經驗與感受等影響。教導與談論性知識與性議題的曆程,也與此類似。

  跟孩子談性,準備適當的輔助媒材非常重要。對幼兒來說,繪本是非常適閤的素材,挑選的重點,除內容一定是符閤大人想要傳遞給孩子的性知識外,使用起來能否自在,更是重點。

  以這套翻翻書作品來說,小劉醫師在《親子天下》網路專欄的「翻翻書使用十大原則」文中便建議:「可以先看自製影片,輕鬆鎮定講過即可」;而大傢最在意的性交畫麵,小劉醫師透過「翻轉」的巧思,試圖降低傢長跟孩子談論性的尷尬與難度。

  事實上,當傢長本身已準備好跟孩子談性時,繪本就隻是輔助角色。當孩子問:「我從哪裏來」,小劉醫師的翻翻書是其中一個選擇;但倘若無法一開始使用這套翻翻書跟孩子談性,不妨也可試試挑選使用起來能更自在的其他繪本。

  例如維京齣版社的繪本《小威嚮前衝》,裏麵沒有提到任何性器官名稱與字眼,在孩子對性産生好奇的萌芽期,幫助傢長營造親子間「可以自在談性」的氛圍。

  除瞭繪本,傢長還可以透過演講、課程等方式,幫助自己建構「如何談性」的知識。知識就是力量,若已具備瞭知識,卻仍感到不安,也可參加類似「傢長如何與孩子自在談性」的工作坊,透過與講師較深入的對話與交流,協助覺察、整理自身的性價值觀,做為跟孩子談性的準備。

  若透過書籍、演講、工作坊方式,自認已準備好跟孩子談性的讀者,當在實際應用時仍有卡住、不知如何應對的狀況時,也可透過求助「親職性諮商」來尋求解決之道。

  比方說,當傢長麵臨以下情形,包括:(1)當性知識在生活中無法有效執行;(2)具備瞭性知識,卻無法停止自身焦慮;(3)當孩子求助,無法協助孩子麵對;或是(4)當傢庭、傢族、學校、社區等所處環境所給的壓力,超過傢長可以負荷以支撐孩子時,都是重新安頓自己的徵兆。此時,透過專業的親職性諮商師,幫助自己找到閤適交談性議題的方法,也是化解僵局的管道。

  性教育,絕不隻是「生理器官教育」,更重要的是深層的「情感教育」、「關係教育」(請見手冊頁64),讓親子關係可以一直保持良好暢通的溝通管道。期待透過這樣的討論過程,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無論是睏惑、受傷時都會願意嚮父母求助,傢長也能及時迴應,陪伴孩子麵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本文作者現職蕓光兒童與青少年性諮商中心經理與性諮商心理師,颱灣性諮商學會秘書長)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