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野的覺醒:大手印與大圓滿之旅

狂野的覺醒:大手印與大圓滿之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大手印
  • 大圓滿
  • 覺醒
  • 修行
  • 佛學
  • 西藏佛教
  • 密宗
  • 禪修
  • 靈性成長
  • 自我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狂野的覺醒,

是到達證悟階段前,

停下所有不必要和無意義的活動,

返迴生命本初的狀態。

 

這是金剛乘世界最具威力的修道,

破除「相對世界」執著的方式。

 

法王作序: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法王與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專文作序。

著名上師推薦:作者根本上師、藏傳佛教噶舉派實修成就者竹清嘉措仁波切推薦。

最高深教法的修持訣竅直引:介紹大手印和大圓滿教法「甚深心要」。

擁有兩大最高教法傳承:作者為藏傳佛教「寜瑪派」與「噶舉派」重要學者,並為兩大最高教法傳承持有者。

幽默風趣,善舉例:作者以現代語言、美式幽默、多元譬喻方法,深受讀者喜愛。

 

大圓滿與大手印是藏傳佛教最高教法,於此階段,上師透過不同方式,將「心性證悟」導入弟子心流,此稱為「直指心性」,例如帝洛巴上師打弟子那洛巴,並未說齣什麼深奧話語,隻是脫下生活中的木屐,往那洛巴前額用力一打──此即為上師給予弟子灌頂,讓弟子「狂野覺醒」,獲得證悟。

本書作者學識淵博,為當代卓越的藏傳大師之一,他常年在全球各地弘法教學,特彆針對「密續修持之道」有殊勝的揭示。書中標題、分段和解說清晰易懂,極具啓發性。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不但需要一條健全圓滿的修持道,也需要如同本書的一位「圓滿嚮導」。

狂野的覺醒:大手印與大圓滿之旅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艱澀的佛學理論專著,而是一場深入個人內在、探索生命終極奧秘的真實旅程。它以一種極其坦誠和直白的筆觸,帶領讀者穿越精神探索的迷霧,直抵大手印(Mahamudra)與大圓滿(Dzogchen)教法的核心——那份超越概念、本然圓滿的覺醒狀態。 本書敘述者,一位在東西方文化與修行體係中浸淫數十載的行者,將自己多年來的修行體驗、對教法的深刻體悟以及麵對心性幻象的掙紮與突破,毫無保留地展現在讀者麵前。這不是一本僅停留在書本知識層麵的講解,而是一份從“田野”——即日常起居、生死考驗、禪定深入中提煉齣的實戰手冊。 第一部分:迷失的尋覓與基石的奠定 旅程始於對“我”的睏惑和對真實意義的渴求。作者坦陳瞭初入修行之道的迷茫,那些被世俗觀念與宗教術語所包裝的錶象,如何阻礙瞭真正的洞見。他詳細描述瞭傳統上一切瑜伽與禪修的基礎——止(Shamatha)的修持。 止的藝術:穩固風帆的錨點 書中對“止”的描述,摒棄瞭抽象的禪定描述,轉而聚焦於具體的感官收束與心念的觀察。作者分享瞭如何處理紛亂的思緒,不是通過壓製,而是通過一種“不加乾預的覺知”。他詳述瞭不同層次的“止”所帶來的身心變化:從最初的躁動不安,到呼吸的自然平穩,直至心念如同靜止的湖麵,清晰地映照齣環境與內在的倒影。這裏探討瞭如何分辨“昏沉”與“寜靜”的細微差彆,這是許多修行者在初階容易陷入的陷阱。 同時,作者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瞭在這一階段所遭遇的“障礙”——身體的疼痛、情緒的爆發,以及對“空性”這一概念的誤解。他強調,真正的基礎,在於培養一種不動搖的臨在感,這份臨在感,是通往“觀”(Vipashyana)的必備盔甲。 第二部分:直視本質——觀的銳利之劍 當“止”的穩固性建立後,本書的重心轉嚮瞭“觀”,即對事物本質的洞察,這是大手印與大圓滿區彆於其他法門的精髓所在。 大手印的直指:認識你的心 作者詳細闡述瞭大手印教法中對“心識”的直接探索。他摒棄瞭復雜的觀想,轉而強調對“覺知者本身”的辨識。這部分內容極具操作性: 1. 對念頭的捕捉與解放: 念頭生起時,不追逐其內容,而是如同觀察天空中飛過的鳥群,專注於“念頭升起的那個空間”。作者通過一係列的自我提問和內觀練習,引導讀者去體驗念頭本身的“無常”與“空性”。 2. 光明與空性的交融: 深入探討瞭大手印中“心之本性”的展現。這並非虛無縹緲的哲學討論,而是對“當下體驗”的清晰辨識——那份既是清晰明亮(光明),又是非物質、無固定實體的(空性)。作者用生動的比喻,如“天空與雲朵”、“鏡子與影像”,來描繪這種二而不二的境界。 大圓滿的圓融:本初清淨的展現 本書的高潮部分,集中於大圓滿的教導,尤其是對“本初清淨”(Rigpa)的直接介紹。 作者描繪瞭如何從有為的修行(通過努力維持覺知)過渡到無為的安住。他分享瞭與善知識(上師)相遇的時刻,以及在傳承引導下,體驗到“覺性從未離開”的震撼。 “直入”的實踐: 本部分詳細描述瞭在特定時刻(如打盹前、驚恐時、極度喜悅時)捕捉“本覺”的瞬間。這不是學會瞭某個技巧,而是徹底放下尋找和維持的意圖,任由覺性如其本來地顯露。 三身與自解脫: 作者探討瞭如何將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經驗——包括痛苦、欲望、衝突——都視為“本覺的展現”而非需要處理的“問題”。痛苦的自解脫,並非痛苦消失,而是認知到痛苦本身就是空性顯現,如同水波紋無法脫離水一樣。 第三部分:狂野的融入——在世間證悟 本書最“狂野”的部分,在於其對“入世”的強調。作者反對將覺醒狀態視為逃避現實的藉口。他認為,大手印與大圓滿的真正考驗,在於將這份覺知帶入最復雜、最不穩定的世俗情境中。 業力與覺醒的共舞 作者坦誠自己也曾麵臨世俗責任、人際關係的磨礪。他剖析瞭: 1. 情感的轉化: 如何在強烈的愛、恨、嫉妒麵前,不被情緒捲走,而是以覺性的視角去觀照情緒的“能量流動”和“本質虛空”。 2. 智慧與慈悲的平衡: 闡述瞭為何在瞭悟空性之後,更強烈的慈悲心自然湧現。這種慈悲不是基於同情或義務,而是基於對眾生與自身本質同一性的瞭悟。 3. 日常的“禪定”: 汽車駕駛、烹飪、與人爭論——如何將這些活動轉化為最深刻的修行道場。關鍵在於保持“不造作”的覺知,不為任何體驗貼上“好”或“壞”的標簽。 結語:覺醒非終點,而是永恒的開始 全書最終落腳於一個深刻的認識:大手印與大圓滿所指嚮的,不是一種特殊的“開悟體驗”或“超能力”,而是對“本然狀態”的迴歸。這份狀態,始終如一地存在於我們內在,隻是被我們自己的概念化、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所遮蔽。 本書的語言風格,既有藏傳佛教的深邃,又糅閤瞭現代人對效率和實效的追求。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最清晰、最不含糊的語言,指引讀者撥開雲霧,直麵那份本自具足、狂野而自由的覺醒本性。它要求讀者放下對“完美”的執著,轉而擁抱當下此刻的“不完美”,因為那不完美之中,恰恰蘊含著圓滿的種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竹慶本樂仁波切(Dzogchen Ponlop Rinpoche)
被譽為現代藏傳佛教寜瑪派與噶舉派最重要的學者與老師之一。1965年齣生於印度錫金隆德寺,被尊貴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認證為第七世竹慶本樂仁波切。

仁波切在尊貴的第十六世大寶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等多位大師座下,領受瞭噶舉和寜瑪傳承的完整教法和灌頂;1991年於隆德寺師利那瀾陀高級佛學院獲得經論博士學位(KaRabjampa),也在森普那南梵語大學 (Sampurnanant Sanskrit University)獲得佛教哲學碩士學位(阿闍黎Acharya),1992年至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

仁波切是一位成就的禪修大師,同時也是書法傢、視覺藝術傢和詩人,在美國居住超過二十年,非常熟悉西方文化和科技,他是那瀾陀菩提傘狀組織(Nalandabodhi umbrella)與其網頁的主要創辦人,也是「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Nalandabodhi Centers)、「正知國際」(Nitartha International),以及「正知國際學院」(Nitartha Institute)的創辦人與主要的導師;這些機構的主要活動為:保存瀕臨失傳的古代經典,推動佛法研習與禪修的訓練課程,以及傳統佛法教育等。


譯者簡介

江涵芠、林鬍鳳茵
江涵芠 (江翰雯)
專職佛法譯師與禪修教師。1999年起,由根本上師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親授顯密三乘經論與止觀實修,中英口、筆譯,氣功、金剛拳、舞蹈、道歌唱誦等動禪訓練。編譯每年閉關課程與內部使用教材,由上師指定為颱灣馬爾巴佛學會首位金剛拳教師與首批教師團講師。2005年由上師親授基礎藏文,就讀尼泊爾噶瑪列些林高級佛學院六年,深入佛教哲學與因明邏輯訓練,學習藏文翻譯。2011年起,旅居竹慶本樂仁波切西雅圖那瀾陀菩提佛學中心五年,翻譯閉關課程與教材等,並接受深入的實修訓練。

公開齣版的編審譯作品有二十餘部:《全然接受這樣的我》《世界上最快樂的人》《離死之心》《狂野的覺醒》《蓮師心要建言》《普賢王如來祈願文》《帝洛巴傳》《狂智》《追求幸福的開始》《密勒日巴十六篇故事》、那瀾陀菩提佛學研習課程九本係列其中七本,包含《沒有我時我是誰》《中間亦無中觀派》等。佛麯唱誦作品:虔心憶念遙呼之歌──噶瑪巴韆諾、密勒日巴道歌、藥師琉璃光如來、噶瑪巴天空下等。


林鬍鳳茵
竹慶本樂仁波切資深弟子,由香港移居加拿大,在仁波切座下學習大手印與大圓滿教法近三十年,嫻熟此二教法的見解與修持。多年來協助仁波切開示法教的中文翻譯工作,亦為溫哥華那瀾陀菩提中心的行政人員。


圖書目錄

【序一】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序二】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序三】英文編者

 

【第一部 綜觀修持之道】

 (1)修持之道的本質

佛法:心智科學

修道之旅的前行準備

大手印與大圓滿的修持次第

邁入修持之道

【第二部 大手印之旅】

 (2)大手印

冰河雪山

大手印的傳承曆史

大手印的三種類彆

介紹大手印之旅

 (3)帶來體驗的修持之道

四共加行:轉心四思維

四不共加行

特殊四加行

 (4)根大手印──無根之根

根的兩個麵嚮:空性與自我

將證悟之道的障礙排除

生起圓滿之心

輪涅無二

 (5)教訣之道

大手印直指教授

安住三階段

安住三法

止禪一般技巧

九住心

 (6)教訣之道──大手印觀禪

觀禪的直指教授

俱生心即法身

俱生念及法身的展現

俱生顯相即法身的明光

如何禪修直指口訣

 (7)證悟之道──大手印四瑜伽

專一瑜伽

離戲瑜伽

一味瑜伽

無修瑜伽

 (8)果大手印──佛三身

從概念參照點中超脫

佛智

日常生活中的三身

 (9)密咒大手印

密咒乘的各種名稱

空性與聖觀

密咒乘的功德特質與特徵

三金剛

師徒關係

 (10)心要大手印──當下的心

狂野的覺醒

心要大手印之根

心要大手印之道:大手印止觀禪修

果:無瑕三身

【第三部 佐韆大圓滿之旅】

 (11)佐韆大圓滿──九乘佛道之旅

大空盡

佐韆大圓滿傳承

毋入歧途

 (12)聲聞乘與緣覺闢支佛果

聲聞乘:聲聞行者之乘

禪修的三個階段

四聖諦

個彆解脫

緣覺闢支佛果:獨覺行者之道

小乘之旅

 (13)菩薩乘

大乘

「我所」的藩籬

滋養正覺得種子

相對菩提心與絕對菩提心

六波羅蜜多

菩薩

大乘傳統的兩大學派

情緒:亦敵亦友

唯識派與中觀派

二諦根基

 (14)邁入金剛乘──苦行明覺乘

冒險犯難

進入皇傢宴饗

見與修

苦行明覺乘

 (15)最後的突破

深密隨轉方便乘

大圓滿傳承的大師

大瑜伽部

阿奴瑜伽部

阿底瑜伽部

覺醒

編者緻謝

圖書序言

序一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近年來,對佛法修持産生興趣的人口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特彆是麵對外在世界,因高科技發展、變化迅速且影響深遠之際,人們更是渴望尋求同步的心靈發展。猶如其他許多靈修傳統一般,佛教也提供瞭諸多方法,幫助我們讓基本的正麵人生觀,如慈心與悲心等得以生起、增長和茁壯,而這些都需要透過正麵心態的培養來達成。

  大手印和大圓滿是藏傳佛教最高深的教法之一,這些深奧高階教法的重點即在於心性本身,就此而言,此二教法可說是直搗核心。然而,若因此就以為它們是某種速成的法門,那就有所誤解瞭;倘若不瞭解悲心和覺醒心的脈絡背景,不瞭解悲心和覺性運作於其中的根本顯相實為空性,則大手印和大圓滿法門不但沒有效用,反而很容易被誤解。另一方麵來說,若能培養悲心、覺性和空性瞭悟的功德特質,此二法門的修行便會更為堅定有力。

  除此之外,我有幾個熟識的朋友,都是極為優秀的大手印或大圓滿行者,他們曾告訴我,對上師深切強烈的虔敬心大大增益瞭他們的禪修,令他們得以證悟心性的究竟本質,也讓他們獲得瞭不凡的功德特質,因此,和一位具格的老師建立親近的關係,也是個先決條件。

  竹慶本樂仁波切為嫻熟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的上師和禪修者,他所著作的這本書正符閤這個時代的需要。仁波切針對這些不可思議的教法所做的詳盡說明,將啓發眾多讀者的心靈,是大眾明瞭這些珍貴法教的寶貴來源;誠如經典所說:若能淨化心性虛空中的概念雲靄,全知的星宿之光將會遍照十方。

序二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既已獲得具有智慧和判彆力的人身,就應善用此珍貴人身努力成就真正的快樂,並盡一己之力利益其他眾生;然而,若沒有依循一條正確有效的心靈修持之道,就不會知道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因此,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事,莫過於學習具足智慧及諸多方便法門的佛法。

  一般而言,盡管佛法教示浩瀚如海,密咒乘修持之道卻特彆迅捷且深奧,其中的修持法門都包含在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之中。多年來,深具佛法智慧且學識淵博的上師竹慶本樂仁波切(又名:Karma Sungrab Ngedön Tenpay Gyaltsen噶瑪鬆樂給敦滇貝嘉晨),廣為教授瞭離戲的圓滿次第修持心要「大手印」與「大圓滿」,他的弟子集結這些開示並齣版成書,對此,我心中感到非常歡喜,並祈願與這些開示有關的佛行事業都能廣大昌盛。

序三   英文編者

那瀾陀菩提齣版部編輯委員會
辛蒂‧雪頓(Cindy Shelton)
安娜‧布朗‧格力司伍(Anna-Brown Griswold)
瑪格‧庫剋(Marg Cooke)
提姆‧裏昂(Tim Lyons)


  《狂野的覺醒》一書中,竹慶本樂仁波切介紹瞭大手印與大圓滿兩大修持傳承的心要。「大手印」指的是自心無造作、非緣起的智慧,它是一切實相光明、空性及持續不滅的本質;「大圓滿」則是指本初覺醒心,它本自圓滿、且具足證悟(菩提)的一切功德。此二傳承智慧,被公認具有大加持力與轉化力,若能同時研究此二者,將得到極大利益。我們不僅能體會到二者共通的深廣智慧,更能於此二者的獨到之處,找到個人修行應抉擇的方嚮。大手印和大圓滿提供行者眾多禪修法門與多元化的方便道,藉此認齣自身的迷惑妄念,將之轉化為智慧。然而,倘若沒有教訣以參透這些修持之道,我們便無法真正掌握法門的力量,對於有心追隨此二修持之道的行者而言,竹慶本樂仁波切清晰且詳盡的口訣教授,能引導我們踏入修持之道的國度,這些教授實深具啓示。

  《狂野的覺醒》開宗明義探討整個心靈修持之道的本質,反映與修持道有關的盲信、宗教及文化等議題,其中說到佛法其實並非宗教,而是一種心智科學,

  同時也是完全不受文化局限、任何人皆適用的智慧體。不過,竹慶本樂仁波切也提醒我們,若想修持這些教訣,我們勢必得做好萬全的準備,以麵對修持道上的種種情境。若能透過思惟、學習和適當的禪修訓練把自己準備好,也培養虔敬心,我們便擁有一條「完整且圓滿的修持道」。就此二傳統而言,虔敬心和瞭悟是不可分的,開放的虔敬心針對的是我們的上師和傳承,但它最終也指嚮行者自己的證悟之心。

  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很快就學習到,我們不但需要一條健全圓滿的修持道,也需要一位圓滿的嚮導,因為這一路上將不斷齣現陷阱和令人誤解的情況。不同文化的文獻裏,都不難找到有趣卻又辛酸的修行人故事,這些行者決心走上這條超脫一切的修持道,達到頓然覺醒、全然活在當下且充滿無私的愛和慈悲的境界;曆來的傳承諸上師體現此修道之旅的證悟之果,並慈悲開示弟子如何成功地圓滿這條修持道。

  修持之道究竟如何從根基處開始運作?當我們以越來越敏銳精確的心,逐漸深入洞察自己的迷惑時,我們的修持道又如何隨之開顯展露?若能詳加研究,廣大的利益將隨之而生。在本書中,竹慶本樂仁波切藉由傳統佛教「根、道、果」的邏輯,描述瞭這條次第進展的修持道:「根」的階段,在理論層麵上闡釋佛教哲學的見地,也介紹透過「聞、思、修」的基本修心訓練;「道」的階段,則是上師教導的教訣,特彆是指傳授當下覺醒體驗的直指心性口訣,以及特定的止觀禪修練習等等;「果」的階段,則是透過前兩個階段,而得到修道之旅的最終結果。同時,竹慶本樂仁波切也從「果位」的觀點,提齣他對修道之旅的看法,

  仁波切指齣,證悟的境界其實一直都在;在每一剎那中,陷入迷惑或頓超覺醒的機會,其實是均等的。以世間的觀點而言,這種頓超躍進是極為瘋狂的,然而從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智慧來看,連迷惑妄念都無法遮蔽我們究竟清淨且覺醒的本質。什麼是「頓超覺醒」?竹慶本樂仁波切指齣,這個倏然覺醒的體驗,就是最終消除我執所生的造作與束縛後,所産生的一種歡欣、喜悅和無畏的境界。

  本書中,仁波切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介紹這個全然清淨且覺醒的本質。此處要補充說明的是,本書所用的名相「佛」,大多並非指曆史人物釋迦牟尼佛,而是用來作為「證悟」、「菩提」或難以言喻的證悟功德特質的同義詞,例如,當仁波切提到「佛心」時,所指的是自心的根本實相,也就是智慧與慈悲之心完全覺醒且赤裸無遮的體性。另外,此處所說的「心」(mind,指概念心)和「心靈」(heart),亦非是西方人一般認為的對立兩極,這兩者是無彆不可分的,心的基礎即是心靈。

  佛法修持之道的詳細闡述通常看起來很艱深專門,不過本書所提齣的大手印與大圓滿教法,卻直指關鍵要點──直接麵對或處理「自我」與「情緒」,這類開示大多是透過比喻或故事來說明。總而言之,本書所闡釋的修持之道極為實用且人性化,這趟內在之旅能讓我們在當下此處連結上覺醒之心,實際體悟覺性之廣大境界。

  祈願所有值遇這些法教的眾生,都能發展齣與諸佛同等的智慧與慈悲,也祈願所有眾生無一遺漏,都能踏上圓滿完整的成佛之道。

圖書試讀

【第一部  綜觀修持之道】
 
第一章  修持之道的本質

 
佛法是一趟個人深入心靈的旅程,也就是去探索「我究竟是誰」、「我是什麼」,佛陀的教法教導我們應如何重新發掘「心」的本性,進而完全瞭悟這個實相。在所有的佛法修持道中,「大手印」(Mahamudra)與「大圓滿」(Dzogchen)的傳承教義代錶瞭佛陀教義的心髓,修持此二道的任何一條都能開啓那邁嚮深奧旅程的大道。這些傳承提供瞭最佳的善巧方便,令我們得以體驗完全覺醒的狀態,並親嘗自心和外在世界的真正實相。
 
但是這趟心靈旅途也很可能變得復雜難理。一開始,我們可能很有衝勁、很有活力,具足思考力和求證心,充滿追根究柢的好奇心,但是這條修持道到頭來也有可能演變為某種僅是建構於盲信上的宗教,這是佛法修行者會麵對的主要危機──我們很容易不自覺地墮入這樣的陷阱中,還以為自己仍然有著求證心和探究力,然後,猛然之間,我們纔驚覺自己已經陷入對宗教教條的盲信傳統中;深沉的黑暗包圍著我們,我們雖然依舊嚮前走著,卻完全迷失瞭方嚮。
 
我們必須反覆不斷思惟這條心靈修持道的本質,這點異常重要:我走上這條修持道的目的是什麼?
 
是什麼樣的動機帶領我們走上這條修持之路?我們是否真心想要覺醒、真的想要開悟、真的想要解脫?或是我們另有所求?我們應當時不時提醒自己走上修持道的目的和動機,我們要重新問自己最基本的問題:我是否真的希望開悟成正覺?我是否真的想要達到那境界?問題並不在於所需時間長短、或有多麼睏難,問題是:我是否真的想從這場夢中甦醒?
 
從「大手印」與「大圓滿」教義的角度來看,我們當下即可覺醒;當我們從心的迷惑狀態中覺醒時,就是開悟或證悟。當下這一刹那與證悟是沒有分彆的,從一開始,心的本質就是完全醒覺的,而這個覺醒狀態並不存在於我們平常所經驗到的情緒、念頭和感知,倘若我們能如實地看到自己的情緒、感官知覺和念頭,而非試圖改變它們或改善看待它們的方式,那麼,我們便會看到此覺性的根本狀態;「佛果」或「果」就隻是認證瞭自心的這個本性,而這便是所謂的「涅槃」或「解脫輪迴」,除此之外,再無更究竟的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想起瞭一段曾經的旅程。那時候,我剛開始接觸佛法,對「大手印」和「大圓滿」這些名詞充滿瞭嚮往,覺得它們是無上的法寶,能夠解決我人生所有的睏惑。我花瞭好多時間去閱讀相關的論著,聽瞭很多開示,但總覺得自己離那種「瞭然」的境界還很遙遠。很多時候,會覺得自己像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拼命地記憶、理解,卻始終抓不住那種「實證」的感覺。這次看到《狂野的覺醒:大手印與大圓滿之旅》,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用一種更為貼近現代人生活的方式,來闡釋這些古老的教法。畢竟,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節奏快速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理解,更是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並且感受到真實的轉化的方法。我希望這本書不是一本讓你坐下來,苦苦參究的書,而是能夠讓你「動」起來,讓你感受到生命力的躍動,讓你的內心真正地「狂野」起來,然後在這種狂野中,自然而然地走嚮那種深邃而寧靜的「覺醒」。颱灣的讀者,尤其是在都市中奮鬥的年輕人,或許正需要這樣一種結閤瞭力量與智慧的指引。

评分

看到《狂野的覺醒:大手印與大圓滿之旅》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畫麵。腦海裡想像的「大手印」和「大圓滿」,一直以來都像是高懸在天空中的璀璨星辰,雖然美麗,卻總覺得遙不可及,甚至有點嚴肅,彷彿需要極高的修行造詣纔能觸及。但「狂野的覺醒」這個詞,卻像一股暖流,瞬間打破瞭那種距離感。它給我的感覺,不是壓抑、不是束縛,而是一種生命力爆發、一種真實自我的展現。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挑戰傳統的修行觀念?會不會用一些更為生動、更為貼近生活的方式,來引導我們去探索內在的無限可能?颱灣這邊,大傢對心靈成長的議題越來越關注,但往往缺乏能夠真正觸及內心深處、並且能帶來實際轉化的指引。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既深刻又充滿活力的路徑,讓讀者在體驗「狂野」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走嚮「覺醒」。我希望它不是一本死闆的教科書,而是一次充滿探索與發現的旅程,讓我在閱讀中,也能感受到那份生命的力量在心中迴盪。

评分

老實說,我對「大手印」和「大圓滿」這些名詞,一直以來都抱持著一種既敬畏又有點卻步的心態。總覺得那是非常高深的法門,不是一般人能夠企及的。我曾經嘗試過一些比較偏嚮禪修的書籍,也聽過一些關於這些法門的介紹,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摸不著邊際。這次看到《狂野的覺醒:大手印與大圓滿之旅》這個書名,我反而覺得很有意思。「狂野」兩個字,就好像一股能量,一種不羈的生命力,它打破瞭我對靈修的刻闆印象,讓我想到,或許覺醒並不是一味的壓抑和剋製,而是一種更為真實、更有力的生命展現。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比較獨特的視角,讓原本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大手印」和「大圓滿」,變得更加親切、更加容易讓人理解和進入?我希望它能講述一些真實的修行故事,或者用一些巧妙的比喻,來解釋那些抽象的概念。在颱灣,很多人都在尋找心靈的齣口,但往往不知從何下手。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條清晰的道路,並且在過程中不失那份「狂野」的生命力,那絕對會是一本值得深入閱讀的佳作。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一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狂野的覺醒:大手印與大圓滿之旅》,光是聽起來就覺得充滿瞭張力與吸引力。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佛教哲學的書籍,其中關於「大手印」和「大圓滿」的部分,總是讓我感到既嚮往又有些遙不可及。總覺得那種境界,離我這樣一個凡夫俗子太過遙遠,更像是一種遙不可及的理想。然而,「狂野的覺醒」這個詞,卻讓我看到瞭一種可能性,一種更為鮮活、更為貼近生命本然的狀態。它好像在告訴我,覺醒並不是循規蹈矩,而是帶著一股蓬勃的生命力,一種打破桎梏、自由舒展的姿態。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角度,來詮釋這兩大究竟法門。或許,它會分享一些作者自身在修行路上的體驗,或者引導讀者從日常生活中去體驗那份「狂野」的力量,進而達到內心的「覺醒」。在颱灣,有太多人渴望心靈的平靜與成長,但常常被複雜的理論或艱深的術語所睏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座橋樑,讓更多人能夠輕鬆地走進「大手印」與「大圓滿」的世界,並且感受到生命真正的活力與喜悅。

评分

哇,看到這本書名,心裡就一股莫名的衝動被勾瞭起來。「狂野的覺醒」,聽起來就不是那種死氣沉沉的學術理論,而是帶有生命力的、內心深處的呼喚。而且「大手印與大圓滿」,這兩個詞在佛法界可是赫赫有名,聽說都是直指心性的究竟法門,聽起來就讓人有種「哇!終於等到!」的感覺。我在網路上搜尋瞭很久,希望能找到一些真正能幫助我開展內在智慧的資源,但很多書籍都太過艱澀,或者流於形式,讀起來總覺得隔靴搔癢。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感覺它可能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把鑰匙,能夠打開我內心深處的寶藏。尤其「狂野」這個詞,打破瞭我對靈修的刻闆印象,好像不是要壓抑自己,而是要全然地擁抱和釋放,這聽起來就太吸引人瞭!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真實的修行故事,或者是一些非常實用、接地氣的練習方法,讓我可以一步步地去體驗,去感受那種「覺醒」的喜悅。颱灣這邊對心靈成長的書籍需求一直都很大,但真正能觸及靈魂、帶來深刻轉變的,真的不多。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一股清流,在眾多書籍中脫穎而齣,帶領我們走嚮真正的自由與圓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