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己和解:包祖曉醫師教你換位思考,重新擁抱自己,找迴身心靈的平靜與健康

與自己和解:包祖曉醫師教你換位思考,重新擁抱自己,找迴身心靈的平靜與健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自我成長
  • 情緒管理
  • 人際關係
  • 包祖曉
  • 換位思考
  • 身心靈健康
  • 自我關懷
  • 療愈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不是世界遺棄瞭你,是你遺棄瞭自己

  這是一本結閤西方醫學、心理學以及東方禪學智慧的療癒指南,
  運用正念引導的方法與實踐來治療緩解身心上的痛苦。

  獻給為經常性焦慮、恐懼、情緒、壓力所睏擾的現代人。


  生活中,我們放任自己被外在左右,
  為瞭避免痛苦和問題而自找更多的麻煩,
  最後造成生活一團混亂,
  情緒「焦躁不安」、「憂鬱低落」。

  但是,生命必定伴隨著難以承受的痛,
  而你必須捲起你的袖子,去擁抱那份痛苦,以及內在的衝突,
  擁抱麻煩,擁抱自己,找迴隨意攀緣的注意力和慾望......
  隻有這樣,世界纔不會是你的牢籠,而你纔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本書作者依據多年的臨床經驗,
  提供人們另一種看待自己與他人行為及周遭環境的方式。
  他相信正念引導能有效鍛鍊、改變、重塑大腦神經迴路,
  並能夠:
  •轉變大腦的反應模式
  •跳脫大腦神經的慣性負麵思維
  •重新與你的感受建立關係
  •增強定力與自律能力
  •客觀地覺知瞬來即逝的念頭及想望
  不再依靠外力治療身心不安的騷動,帶來心理長期的平靜、健康與專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包祖曉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浙江省颱州醫院精神科主任。長期從事精神疾病與身心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擅長運用禪學理念與方法治療各種精神官能癥即身心疾病。

  著有《喚醒自癒力:包祖曉醫師教你心靈解鎖,重新啓動內在能量,療癒不安的騷動人生》、《做自己的旁觀者:包祖曉醫師教你零痛苦的生活修鍊,輕鬆活齣生命本質》。並獲教育部、中國國傢科技、教育部科技、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國傢發明專利等多項奬項。

 

圖書目錄

基礎篇   
第1章 精神官能癥的概述    

精神官能癥的概念    
臨床錶現及診斷依據    
治療現狀及睏難之處    

第2章 精神官能癥禪療的理論基礎    
禪療的可行性分析    
禪學中的人生觀和人性觀    
禪學病理觀和病因觀    

第3章 精神官能癥禪療的實踐基礎    
禪悟的實踐及其心理治療思想    
禪定的修習及其心理治療思想    
正念禪修篇    

第4章 關於正念禪修    
什麼是正念禪修    
正念的特質    
對正念禪修的常見誤解    
正念禪修的價值    

第5章 正念禪修治療精神官能癥的原理    
轉變大腦的反應模式    
改變大腦的功能和結構    

第6章 精神官能癥的常用正念禪修方法    
態度和準備工作    
觀呼吸訓練    
觀軀體感受訓練    
觀情緒訓練    
觀念頭訓練
其它正念修習方法    

智慧療法篇    
第7章 用於精神官能癥治療的禪門經典語錄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煩惱即菩提    
皆令自悟自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不異舊時人,隻異舊時行履處    
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    
無心道易尋    
直心是道場    
春來草自青    
好雪片片,不落彆處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第8章 用於精神官能癥治療的禪門詩偈    
身是菩提樹    
慧能沒伎倆    
萬事無如退步人    
他人騎大馬    
但能放下自天然    

第9章 用於精神官能癥治療的禪門故事    
日麵佛與月麵佛    
未上樹之前是怎麼樣的    
到火爐裏避暑
行腳僧與獨眼龍
沒有生死
有一個不忙的
呼喚主角
牧牛
放下
掃塵埃
聽到音樂聲瞭嗎
不如小醜
自性平等
壞脾氣來自哪裏
主動接受挑逗
妄心生暗鬼
“我”在哪裏
去死一迴吧
你想多瞭
活在當下
順其自然和保持平常心
擺脫完美主義
行動本位
工作具有治療作用
人往往是自己嚇自己
善於忙碌
第八十四個煩惱
心靜自然涼
 

圖書序言

前言

包祖曉


  精神官能癥(Neurosis),既往亦稱神經官能癥,現在稱為「心理疾患」,以「意識的心理衝突」和「精神痛苦」為核心錶現,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患者社會功能明顯減退等特點,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品質,同時也為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升學、就業、工作壓力的增大、競爭加劇,以及個人對自我期望的提高,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大,精神官能癥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趨勢。據估計,在綜閤醫院初診患者的分類中,多於三分之一的患者為軀體疾病,近三分之一的患者為心理疾病(精神官能癥),其餘三分之一的患者為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與其他具高患病率的疾病相較之下,精神官能癥的漏診率很高。據估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神官能癥病人從未去精神科診治。因此,能充分認識和有效治療精神官能癥,已成瞭我們重要的醫學課題和社會責任。

  目前精神官能癥治療的主流方法分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在普遍的醫療領域,利用精神科藥物治療的方式占瞭主導位置。許多心理治療方法雖然經證實有效,但由於大部分方法是引進和模仿西方理論、西方模式,與中國文化不甚匹配,且操作復雜,應用並不廣泛。大部分醫生們製式化地給予癥狀相對應的處方藥物,如果一個病人在醫生麵前哭泣,多數醫生都會開抗抑鬱藥。不可否認,精神科藥物許多時候確實不可思議的有效,這樣的藥效有時大到病人的整個性格都會轉變。與其他醫生一樣,我們也經常開精神科藥物,尤其是針對有嚴重精神癥狀的病人。

  可是,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等精神科藥物不像抗生素能澈底治癒細菌感染,它們並不能「根治」疾病,一旦停止治療,藥物的療效往往隨之消失,且復發機率高。這樣,即使最有效的藥物,都遠遠不是解決心理問題的理想方法。正如威爾•鮑溫(Will Bowen)在《不抱怨的世界》(A Complaint Free World)中尖銳地指齣:「痛苦和不滿是我們心靈旅程的必經部分,否定它們便是否定成長。可是,醫藥産業卻藉人生中必有的苦惱和不滿謀利,研製齣一大堆抗抑鬱、抗焦慮藥物,設法麻痺我們,使我們感覺不到苦惱和不滿。」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亦是如此,對於暫時緩解精神障礙的某些癥狀是有效的,卻不能提升生活上的滿足感或增進幸福感。

  因此,在實行經典的藥物治療和心理療法之外,醫患雙方都未曾停止尋找精神官能癥的其它療癒之道。例如,美國精神醫學傢阿方索•凱斯在六〇年代,融閤瞭西方現象學以及東方宗教(瑜伽、密宗和禪學)的理念、技巧,創立瞭一種治療精神官能癥的綜閤療法——精神和諧學的療法。一九九七年,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指齣,大部分患有抑鬱、焦慮癥狀的美國人都寜願選擇「另類和補充」療法,而不是傳統的心理或藥物療法。

  近年來,我們在精神官能癥的臨床研究中展開瞭正念禪修及閱讀禪學故事、語錄,或詩偈等禪療方法,發現禪學療法在減少藥物的用量、縮短病程、促進患者康復上,都大有幫助;而輕癥患者則可以單獨使用禪療方法。

  有鑑於此,在緊密結閤精神官能癥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更是反覆研讀與精神官能癥有關的禪學文獻,本著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編寫《精神官能癥的禪療之道》,希望對提高精神官能癥的治療效果有所裨益。

  盡管本書是一部係統論述精神官能癥禪學治療的專著,但並不是教你追求特殊的開悟境界,不企圖達成有彆於當下的意識狀態,不參公案或話頭,更不主張透過專注禪定引發三昧之境。而是幫助修習者保持著感官的開放,留意身心在每個當下的反應與變化,逐漸增強對身體的覺知力,能更細微地覺察意識底層的焦慮感和緊縮傾嚮,學習如何對瞬息萬變的思維活動進行辨識,領悟人生、人性、健康、疾病等各方麵的禪學觀點,以看破那些在早期養成過程中所種下的錯誤信念和方法,突破這些根深蒂固的製約行為,學會「正念」地、「智慧」地活在「此時此地」之中。

  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在理論闡述方麵,把與精神官能癥有關的精神醫學知識、心理學知識及禪學知識進行整閤,力求雅俗共賞;在治療方麵,強調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適閤精神科醫師、心理諮商師、精神科護士、精神官能癥患者及傢屬、禪學愛好者、心理學愛好者閱讀和使用,也可供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等修身養性之用。

  此外,本書是在參加全國第十五批博士服務團援疆期間所著,得到瞭各方的高度支持和重視。浙江省颱州醫院精神衛生科醫生和新疆阿拉爾醫院心身科醫生,為書稿的最終完成付齣瞭辛勤勞動,在此一併感謝。                                                  

 

圖書試讀

四、正念禪修可以實現大腦「行動」模式與「存在」模式之間的轉換
 
如果說行動模式是一個陷阱,那麼存在模式便是一種自由。而正念禪修可以實現大腦「行動」模式與「存在」模式之間的轉換。這種轉換主要錶現在以下幾方麵:
 
1.慣性思維與意念專注
 
慣性思維,亦稱為自動化思維,是指大腦中自動産生的思維、觀念和想法。它們是自然而然自動齣現的,無須努力就會産生。就精神官能癥而言,負麵慣性思維是其主要錶現之一。一個怕狗的人,隻要一看到狗,便自動地産生這樣的想法:這狗會咬我;一個疑病癥者,隻要身體一齣現癥狀,馬上會聯想到腫瘤、死亡等。這不僅讓患者痛苦,還影響其社會功能。
 
正念禪修可一次又一次地讓你重新進入意念專注的目標上,使你有機會以完全清醒的方式審視自己的生活,使你有能力不時「檢查」自己,從而有能力實施自己選擇的目標。因為,當你的精力越來越專注時,你可以使自己的意圖與行動保持一緻,不會受慣性思維乾擾。正如奧修在《法句經:佛陀之路》中所寫:
 
當認同於頭腦時你無法很睿智,因為你認同於一部機器,你被這部機器和它的侷限性限製瞭。但你是無限的——你就是意識。
 
使用頭腦,但不要成為它……頭腦是一部美妙的機器。如果你可以使用它,它會為你服務;如果你無法使用它,它就開始使用你,它具有破壞性,很危險。它必將把你帶入痛苦與煩惱……頭腦無法觀察,它隻能不斷重復它被輸入的東西。它就像一颱電腦,開始時你需要輸入一些東西……但你一定要保持主人的地位纔能使用它,否則它就開始指揮你。
 
2.思考與感知
 
精神官能癥者常常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腦海中「思考」,他們常不停地在腦中分析、迴憶、計畫和比較,卻忽略瞭對自己身體和身邊正在發生事情的感知。而這種「思考「往往是無聊的,甚至是荒唐的,但卻令患者無法自拔。」
 
正念禪修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瞭解世界的方式。它不僅是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直覺思維,還意味著重新與你的感受建立聯係,使你總像第一次那樣去觀察、傾聽、觸摸、嗅和品嘗,始終保持新鮮感。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