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暢銷好書
美國亞馬遜排行榜長銷不墜,讀者4.8顆星好評推薦
為什麼遇到死亡,我們就渾身不自在?
為什麼我們會以重重的偽裝,讓自己遠離死亡的現實?
或許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生命的意義,所以對死亡避之唯恐不及。 眼見大眾對死亡和屍體如此恐懼,阻礙了我們應對及悼亡的能力,《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凱特琳.道堤決定遊歷世界,探索其他文化如何面對死亡、怎麼思考生命。
她以無邊無際的好奇心及黑色幽默,生動描繪所見所聞:
在印尼,他們定期清理逝世親人的遺體,再次見到家人讓人心感寬慰。
在墨西哥,他們點燈設宴歡迎重返陽世的親人,與死亡做最密切的互動。
在西班牙,他們利用玻璃棺材做為與死亡間的緩衝,毫不掩飾直接面對死亡。
在日本,他們運用高科技進行悼念儀式,預留空間讓家屬感謝逝世的親人。
她將我們心中與死亡有關的恐懼、難堪、哀痛,統統拖出來,拿到有消毒作用的陽光底下曝曬,透過許多與眾不同的文化儀式,讓我們知道:
唯有正視生命、了解面對死亡的不同方法,我們才能理解死亡並非句點,而是另一種存在的開始。而從理解的此刻,你將逐步體會生命的永恆。
各界推薦 怪奇事物所所長
曾煥棠(北護大生諮系主任)
許伊妃(送行者)
──好評推薦
鄧不利多曾經說過:「對心智成熟的人來說,死亡只是下一場偉大的冒險。」在理解了人類究竟為前往來生付出了多少準備,相信你也會同意,每場屬於已逝之人的冒險,都是無比的精彩華麗呢。──怪奇事物所所長
即使再怎麼帶著喜怒環遊人生,最後依然無法抵擋世界的拆散。踩在人生裡頭我們誤以為路還很長,但站在世界那端,才發現生命不過是一絲線芯。
透過身邊隨手的故事閱讀自己的生命,書裡說的沒錯,火葬場燃點一閃,那是生命最後唯一的光束,而留下來是無駄的灰燼還是溫暖記憶的陽光,就是自己走在世界留下的痕跡。──許伊妃(送行者)
這是一本周遊世界看看各地喪葬儀式的書。想認識世界各地殯葬文化的意義與傳統,本書是很好的讀物。──曾煥棠(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主任)
充滿好奇與對死者的敬意,這段旅程凱特琳是最佳的生命嚮導!─ Library Journal
凱特琳對死亡的描述鞭闢入理,清晰又獨具個人魅力。這本書既是有趣的旅遊紀實,也是一本動人的書,重新教會讀者死亡對我們的意義。─ Dylan Thuras,怪奇地圖網站創辦人
這是一本令人深思的書,討論了世界各國複雜又吸引人的死亡文化。除非你們長生不死,不然這本書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A‧J‧賈各布斯《我的大英百科狂想曲》作者
作者在其他國家發現的這份「與死亡的良好關係」,似乎是我們所缺乏的。─賈斯丁‧卡夫勒,《VICE》雜誌記者
作者的語調非常親切,不管你是作者的粉絲、對於死亡文化十分著迷,或是從來沒想過死亡議題,這本書都能讓你學會不少東西。─ The Gothic Library
這是一趟引人入勝的旅程!翻開書頁,你會跟著學到一些關於死亡的知識。─Kirkus
這不僅只是遊覽各地的旅遊紀實,相反地,你能夠跟著作者深度體驗對死亡社會與宗教的尊重。─Booklist
讀者無負評大推薦 ■ 多虧了作者,我現在已經比較能接受死亡了(走上接受死亡的道路)。這並不表示我已經放棄了,而是接受死亡是終究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管我們如何努力。死亡與稅收都是一定會到來的。
■ 我真的覺得她減輕了我對死亡的恐懼,並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好。
■ 這實在是一本迷人的好書,讓我讀到放不下。我不斷推薦給其他人,而且覺得這本書對我的人生、我對死亡的看法,都有正面的影響。
■ 這本書讓我很想死在日本,這是我給過最高評價的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