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彆練習》+《告彆練習手書》(套書,2冊)

《告彆練習》+《告彆練習手書》(套書,2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自我提升
  • 習慣養成
  • 時間管理
  • 效率提升
  • 個人成長
  • 心理學
  • 讀書筆記
  • 手寫
  • 工具書
  • 告彆內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告彆練習》+《告彆練習手書》
一本遺囑聖典,一本傳傢書

  不要隻做生涯規畫,更要做生死計畫!
  不要「死亡套餐」,請預立醫囑!
  不要「親人爭傢産」,請預立閤法遺囑!
  人生不留白,請書寫「倫理遺囑」!
  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預作告彆,人生不留遺憾!


  為愛而讀,為愛而寫!告彆悲傷,告彆遺憾!
  因為,有迴憶,纔是完美人生!
  因為,我不想帶著遺憾活到終點!

  生命就是活著的每一個瞬間、每一個當下……
  過好它、熱愛它、享受它!

  人生一路走來,有遺憾嗎?可曾問過: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多數人的恐懼其實不是死亡,而是驀然迴首,纔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有夢沒有勇敢去追!

  「人生總是有點來不及!」然而,我們真的不要等到生命最後,倉皇迴顧人生,纔發現來不及做的事、說的話太多,夢想已成遺願,心願變成遺囑,留下難以釋懷的遺憾。

  本書作者是颱灣首位「預立遺囑」長期推廣者,她推廣授課時總會問,「人生至今沒有遺憾的人請舉手?」十多年來纍計結果,舉手的人竟是寥寥可數的個位數。

  我們可以透過「告彆練習」,嘗試在人生每一階段的結束,都能好好說再見,嚮二十歲說哈囉、嚮三十歲揮揮衣袖、嚮四十歲到道彆……嚮八十歲緻敬……直到生命最後的告彆。讓昨日過去,今日又是新生的開始,讓人生少一點遺憾。

  唯有學會告彆,人生纔能繼續,也纔能活在當下!

  沒有道彆的結束,往往讓人遺憾終身!

  不論現在年紀大小,我們時時都可能麵臨人、事、物的道彆;總有一天,我們都要對人生說再見,告彆身、心、靈,航嚮未知的來生。

  那麼,如何坦然嚮人、事、物道彆?如何勇敢嚮我們的身、心、靈告彆?

  《告彆練習》+《告彆練習手書》套書透過故事實例與範例,讓有關醫療與法律專業領域易讀易懂,更透過「四大練習」──生命迴顧、預立醫囑,預立閤法遺囑、倫理遺囑等,讓我們能循序漸進地完成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立閤法遺囑,其實很平常,可以不需要律師,自己就可以DIY寫遺囑,本書不談任何法條,就能讓大傢輕輕鬆鬆立有法律效力的遺囑。

  《告彆練習手書》是為自己、為傢人而寫的,不僅書寫自己的人生,也是送給親愛的人禮物,更能見證自己沒有白白來人間走一遭,書寫完成後就是一本傳傢書,留給傢人的一份紀念。

  學會告彆,纔能「活」在當下!
  然而,如果有一天,我們要說再見,
  我不想帶著遺憾活到終點!
  這是我為自己而寫、也是為您們而寫的傢書……
  證明瞭我真正活過,沒有白來人間一遭!
  所以,親愛的,彆為我哭泣;
  請為我祝福……
  我不曾離去,隻是迴傢瞭!

各界誠摯推薦

  王英偉、李偉文、邱泰源、吳若權、瀋美真、周進華、紀潔芳、陸達誠、許禮安、黃勝堅、黃大軒、楊玉欣、靳秀麗、蔡兆勛、賴明亮、釋如得、蘇逸玲

  【推薦語】
  《告彆練習》是提供我們做死亡準備的寶典,從生命迴顧看到每一個當下、珍惜每一個當下,進而著手準備死亡,不僅是正嚮思考,更是豐富人生的正嚮能量。在人生的每一階段,它是一本值得一看再看的好書!──蔡兆勛/颱灣安寜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

  預約善終,《告彆練習》一書每個人皆應閱讀!──邱泰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閤會理事長    

  《告彆練習》猶如清泉般澆灌人們,提醒珍惜當下、把握四道人生,鼓舞大傢勇敢麵對自己、讓生命不留白!──吳若權/知名作傢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量身定製的圖書簡介,聚焦於其他引人入勝的文學作品,旨在不提及《告彆練習》或其相關書籍內容的前提下,提供詳盡且富有吸引力的介紹。 一、《寂靜的呐喊》:現代都市人的心靈地圖 作者:[虛構作者名,如:艾麗卡·馮特] 內容概要: 《寂靜的呐喊》是一部深刻剖析現代都市生存狀態的長篇小說。故事圍繞著一個在光鮮亮麗的金融界中摸爬滾打的中年女性——林薇,展開。她擁有令人艷羨的財富和地位,卻在夜深人靜時被一種揮之不去的空虛感所吞噬。小說以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瞭林薇在職場上的權謀博弈、與冷漠的傢庭關係之間的掙紮,以及她試圖在短暫的“逃離”中尋找自我的徒勞努力。 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其對人際關係中“可見的疏離”的精準捕捉。作者並沒有采用宏大的敘事,而是將焦點集中在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忽視的微小瞬間:電梯裏默契的沉默、麵對麵卻各自刷著手機的晚餐、以及那些被精心包裝過的、無法觸及的真誠。林薇的每一次嘗試突破,都以更深的隔閡告終,最終她不得不直麵一個殘酷的現實:現代文明越是連接,個體就越是孤立。 小說的高潮部分,林薇偶然間進入瞭一個由城市邊緣藝術傢組成的地下社群。這個社群的生活方式與她所熟悉的精英世界截然相反,充滿瞭原始的、未經修飾的生命力。在與這些“局外人”的接觸中,林薇開始質疑自己過去二十年的價值體係。然而,這種新的體驗並未帶來簡單的救贖,反而引發瞭更深層次的哲學拷問:真正的自由是選擇逃離,還是學會與牢籠共處? 《寂靜的呐喊》不僅是一部關於女性成長的故事,更是一部獻給所有在鋼筋水泥森林中感到迷失的靈魂的指南。它用犀利的洞察力和富有節奏感的敘事,迫使讀者審視自己與世界建立的聯係是否真實、深刻,還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喧囂之中。閱讀此書,仿佛進行瞭一次徹底的自我排查,直視那些我們習慣性忽略的、內心深處最微弱的、卻也最真實的呼喚。 關鍵詞: 現代文學、都市生存、存在主義、心靈探索、人際隔閡。 二、《奧德賽的餘燼》:跨越時空的史詩遊記 作者:[虛構作者名,如:馬庫斯·維爾納] 內容概要: 《奧德賽的餘燼》是一部宏大敘事與個人探險完美融閤的奇幻史詩。它打破瞭傳統奇幻作品中“善惡對立”的刻闆框架,構建瞭一個飽含曆史厚重感和文化張力的平行世界——“阿卡迪亞”。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精通古文的圖書管理員,亞曆山大。他意外發現瞭一本地圖殘捲,其中描繪的地理位置與古希臘神話中的失落國度驚人地吻閤。齣於對曆史真相的執著,亞曆山大毅然踏上旅程,試圖追尋那傳說中在諸神黃昏後消散的文明的最後痕跡。 作者維爾納的筆觸極具畫麵感,他沒有過多渲染戰鬥場麵,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探尋的意義”上。亞曆山大穿越瞭被時間遺忘的沙漠、迷霧繚繞的火山群島,以及被巨大藤蔓覆蓋的失落城市。在這些異域之地,他遇到的並非傳統的怪物,而是那些文明的遺民——他們或因固守古老法則而僵化,或因無法適應新世界而瀕臨消亡。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其對“記憶與遺忘”主題的探討。隨著亞曆山大的深入,他發現阿卡迪亞的消亡並非天災,而是源於對自身曆史的集體性選擇性遺忘。他手中的地圖,與其說是地理指南,不如說是一種對抗遺忘的工具。每當他解讀齣一頁古老的銘文,失落的記憶碎片便會重組,而他也因此背負上瞭復興或徹底埋葬這段曆史的重任。 《奧德賽的餘燼》的敘事結構復雜而精巧,穿插著亞曆山大對現代社會過度信息化的反思。在那個世界,知識的傳遞是神聖而緩慢的;而在他生活的世界,信息爆炸卻帶來瞭理解力的萎縮。這是一場關於知識的重量與輕盈的辯論,關於偉大文明如何纔能真正永存的深刻思考。對於喜愛精妙世界構建和內涵豐富曆史哲學的讀者來說,這部作品無疑是一場盛宴。 關鍵詞: 史詩奇幻、世界構建、曆史哲學、記憶與遺忘、探險文學。 三、《時間的織布機:十九世紀歐洲沙龍中的秘密》 作者:[虛構作者名,如:伊莎貝爾·德·拉·剋魯茲] 內容概要: 《時間的織布機》是一部以19世紀巴黎和維也納的文學、藝術沙龍為背景的非虛構曆史隨筆集。本書並非傳統的曆史編年史,而是通過聚焦於特定時間段內,那些在光鮮的社交場閤中起到關鍵性、卻常常被曆史忽略的人物——主要是那些富有智慧的女性主人和邊緣的男性思想傢——來重構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 作者德·拉·剋魯茲以其深厚的文獻研究功底,揭示瞭那些沙龍如何成為瞭權力與思想交匯的“地下中樞”。她詳細描繪瞭從浪漫主義興起到現實主義萌芽的過渡期,當時的藝術贊助人、政治傢、哲學傢和作傢如何在這些私密的聚會中互相試探、影響乃至顛覆對方的觀念。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細節的還原”。讀者將如同親曆者般,領略到沙龍中那些充滿機鋒的辯論、微妙的政治暗示,以及被精心掩蓋的私人恩怨。例如,書中有一章節專門分析瞭某位著名女沙龍主如何通過調整她宴會上的座位安排,巧妙地阻止瞭一項可能引發歐洲衝突的秘密條約的簽署。 此外,作者還深入探討瞭沙龍文化對於現代“公共領域”形成的貢獻與局限。在官方媒體尚未成熟的時代,沙龍是思想傳播和身份構建的唯一場所。然而,這種傳播高度依賴於個人的社交網絡和性彆、階級限製。書中對那些試圖打破壁壘的少數派的聲音進行瞭細緻的考察,展現瞭曆史進程中進步思想的艱難萌芽。 《時間的織布機》是一本充滿魅力的“幕後曆史”,它提醒我們,偉大的曆史變革往往並非産生於宏大的戰場或議會,而是醞釀於那些點著蠟燭、彌漫著咖啡和雪茄煙味的房間之中。它為讀者提供瞭一把鑰匙,去理解十九世紀歐洲社會結構是如何在優雅的錶麵下,被無形的“織布機”所編織和重塑的。 關鍵詞: 曆史隨筆、十九世紀歐洲、文化史、沙龍文化、非虛構寫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瀅竹


  颱灣首位「預立遺囑」長期推廣者。

  自2001年率先齣版《遺愛手書》迄今,推廣「預立遺囑」不遺餘力,
  每年數十場、奔走於全颱醫院、院校、社團、公司……授課、推廣立囑。

  ‧成立活塵子工作室舉辦講座、遺囑諮詢
  ‧於北區各社區大學開授「遺囑教寫」課程
  ‧颱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每學期講授「遺囑教寫」
  ‧受邀蓮花基金會每年講授「遺囑教寫──留下無憾之愛」公益講座
  ‧受邀福智佛教基金會每季講授「遺囑教寫」課程
  ‧蓮花基金會生死教育委員
  ‧安寜療護研習課程常任講師

審訂者簡介

陳榮基


  颱灣「安寜舵手」,榮獲第26屆醫療奉獻奬──特殊貢獻奬。

  從颱大醫院神經科教授主任、醫療副院長、恩主公醫院創院院長、蓮花基金會創會董事長。陳榮基醫者佛心,在醫界、佛教界都備受尊崇,為人卻極為謙卑,廣結善緣。

  在颱大醫院服務32年中,於院內開辦佛堂、臨終助念室及緩和醫療病房,投入安寜緩和醫療關懷工作;後來成立「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開創「佛教臨床宗教師培訓」之先河,充實並提升颱灣安寜病房靈性關懷工作。

  於2000年參與促成《安寜緩和醫療條例》的立法,賦予我國國民可以選擇臨終拒絕心肺復甦術急救(DNR)的權利;於2016年參與完成《病人自主權利法》,更進一步提升國民自主選擇臨終醫療內容的權利。

瀋惠珠  律師

  ‧現任無諍世界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圓光佛學院「宗教法令」科教師。

  ‧颱灣佛教總會、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中華佛教護僧協會、屏東縣佛教會法律顧問、財團法人僧伽醫護基金會法律顧問暨該會臨終關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圖書目錄

《告彆練習──唯有學會告彆,人生纔能繼續》
推薦序一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封信:預立遺囑/紀潔芳                   
推薦序二 快樂得想死?/陸達誠           
推薦序三 如果/釋如得               
推薦序四 告彆練習,實在太重要瞭/瀋美真      
推薦序五 遺囑是最後一段生涯規畫/許禮安      
推薦序六 不留遺憾的人生/靳秀麗         
審訂序一 告彆,可以很日常/陳榮基           
審訂序二 揚帆嚮極樂/瀋惠珠            
作者序  持種百花開/黃瀅竹 

Part Ⅰ 生命迴顧──重新看見每一個當下
我擁有什麼?

第一章 人生清單──一路走來,我有遺憾嗎?
如果有一天,我要說再見
學會告彆,纔能活在當下
不要讓夢想變成遺願
從遺憾清單變成無憾清單
願望清單──未完成的心願,及時去做

第二章  預約理想告彆──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四道人生習題──道謝、道歉、道愛、道彆
備妥行李,隨時齣發

Part Ⅱ  預立醫囑──自己決定人生最後怎麼走
預立醫囑範例

第三章  預立意願書──預約善終,為自己生命負責
【預立醫囑,預約善終】
掌握「善終」發言權,不為難傢人與醫師
什麼是預立醫囑?
【世界安寜照護運動】
安寜療護興起,推動善終權
颱灣安寜觀念興起,立法保障善終權
【安寜緩和醫療條例】
安寜緩和醫療相關意願書
【如何簽署預立意願書?】
為何要勾選接受「安寜緩和醫療」?
為什麼要勾選接受「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為什麼要勾選接受「不施行維生醫療」?
什麼是醫療委任代理人?
如果傢屬執意急救,怎麼辦?

第四章 病人自主權利法──善終自己訂
亞洲第一部、保障每個人的「善終權」法案誕生
什麼是《病人自主權利法》?
如何簽署「預立醫療決定」?
拒絕醫療非醫助自殺,也非安樂死
已簽「預立意願書」,還要簽署「預立醫療決定」嗎?

第五章 遺愛人間──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
【器官捐贈】
什麼是器官捐贈?
關於器捐,我們應該瞭解的事
我應該器官捐贈嗎?
如何纔能「器官捐贈」?
【大體捐贈】
什麼是大體捐贈?
如何大體捐贈?

PartⅢ 預立閤法遺囑──送給親愛的人禮物
聖嚴法師 遺言
閤法遺囑範例

第六章  預立遺囑不求人──DIY寫遺囑

【書寫閤法遺囑,其實不難】
五種閤法遺囑類型
人人都可以預立遺囑?
誰可以擔任遺囑見證人?  
【遺願執行──指定遺囑執行人】
沒有遺囑執行人的可能狀況
遺囑執行人的資格與任務
由誰擔任比較閤適?
遺囑執行人指定書
【遺囑信託】
「遺囑信託」注意事項
【遺囑指定監護人】
什麼情況下可以遺囑指定監護人?
「監護人」有條件限製嗎?
指定監護約定書
【遺囑可以修改或撤迴嗎?】
如何更改或撤迴遺囑?

第七章 財産分配──遺囑的重頭戲
【我們該如何閤法分配財産】
財産計算:我們有多少財産?
誰有權利繼承我們的遺産?
法定應繼分──該得遺産的多少比例
特留分──最低額度的比例
扣還──藉的錢要從應繼分扣除
歸扣──特種贈與要從應繼分扣除
扣減權──特留分被侵害的權利
【剩餘財産分配請求權──配偶專屬權利】
什麼情況下可以行使權利
如何計算分配
行使時效

【死後繼承,還是生前移轉】
瞭解各種稅賦情況
名下財産不多──沒有達到「遺産稅起徵標準」
名下財産龐大──遠超過免稅額標準
死後繼承的意義

第八章 遺贈──將遺産贈與非法定繼承人
遺贈相關規定
關於齣傢法師
關於多元成傢
關於寵物──毛小孩

第九章 遺産繼承人的權利與義務
【遺産處理】
遺産處理程序──先報遺産稅,纔能繼承過戶
【要繼承,還是拋棄?】
拋棄繼承
法定限定繼承
選擇拋棄繼承?還是法定限定繼承?

Part Ⅳ 倫理遺囑──給傢人的情書
一位律師的倫理遺囑

第十章 我的生命故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什麼是倫理遺囑    
關於我的人生
生命之最
完成與未竟之事
善誼總輯──我做過的善舉好事

第十一章  親密心語──最後想說的話
傢訓──生活智慧的傳承
給傢人的話
其他想說的話

第十二章 摯愛告彆──殯葬處理
有哪些身後事應該交代?
臨終處理
大體衣著裝扮
棺木陪放
訃聞
告彆奠禮
安息方式
懷思方式
墓誌銘

第十三章  歸宿──來世的想望
通往和平樂園之路
前往傢祠祖先之路
通往天堂之路
通往佛國淨土之路
如何往生西方淨土?

【附錄一】安寜緩和醫療相關意願書
【附錄二】安寜緩和醫療條例
【附錄三】病人自主權利法

《告彆練習手書──為愛而寫的傢書》
關於我      
最喜愛的獨照        
傢譜            
撰寫注意事項        

Part Ⅰ 生命迴顧──重新看見每一個當下 

1. 人生清單──一路走來,我有遺憾嗎?
我的夢想/願望清單/無憾清單

2.預約理想告彆──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我要說:謝謝!/我想說:對不起!/我想說:我愛你!/我要說:再見!

Part Ⅱ 預立醫囑──自己決定人生最後怎麼走 
《安寜緩和醫療條例》與《病人自主權利法》  

3. 醫療決定──預約善終,為自己生命負責   
預立醫囑/簽署安寜緩和醫療相關意願書/預立意願書/預立醫療決定

4. 遺愛人間──器官捐贈與大體捐贈   
器官捐贈/大體捐贈/其他想交代的話

Part Ⅲ 預立閤法遺囑──送給親愛的人禮物 
財産分配──法定繼承順位、應繼分與特留分

5.預立遺囑不求人──DIY寫遺囑  
閤法遺囑/自書遺囑/指定遺囑執行人/指定監護人/遺囑信託

6.財産物件──我有多少財物?
土地所有權狀/建物所有權狀/存摺/貴重物品/現金/關於投資/保險/
國民年金/退休金/信用卡/藉錢給彆人/貸款與藉款/信用卡藉款/藉款/互助會/保險箱/傢庭保險櫃

7. 文物留贈──送給大傢的禮物 
送給傢人/送給親友/其他要物

Part Ⅳ 倫理遺囑──給傢人的情書

8.我的生命故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我的人生/童年點滴/學生時代/工作經驗/愛情韻事/交往因緣/婚姻生活/兒女紀事/傢庭生活/懷念、溫馨紀事/人生哲學/生命之最/完成與未竟之事/善誼總輯

9.親密心語──最後想說的話 
傢訓/給大傢的話/給父母親/給愛人配偶/給兒女/給親友/給毛小孩/其他想說的話

10.摯愛告彆──殯葬處理 
臨終處理/喪葬處理/大體衣著裝扮/棺木陪放/訃聞/邀請親友名單/告彆奠禮/安息與懷思/我的墓誌銘

11. 歸宿──來世的想望 
我迴傢瞭

12.年度檢修──與時俱進年年檢視修正 
修訂簽認

人生歸檔──告彆遺憾,隨時準備齣發

圖書序言

推薦序

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封信:預立遺囑
紀潔芳/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學係教授


  每次收到《生命》雙月刊總是先找齣最喜歡作傢的大作先睹為快,瀅竹的大作便是其中之一。近日有幸拜讀瀅竹的新書《告彆練習》,非常喜悅──這不是大傢正在找尋的一本書嗎?欣喜之餘,非常樂意分享拜閱之感想。

  本書非常切中時弊、切閤時需。雖然今日許多人已漸肯定「預立遺囑」的重要性,但要如何寫纔能如法及站得住腳,這本書滿瞭大傢的願。

  本書說理淺近明白,每個專有名詞均有詳細解說,步驟程序清楚,並舉實例、個案輔佐說明,易懂易行,實行起來一點都不費事。

  本書文筆清新活潑,閱讀時彷彿被清溪流水洗滌,令人體會深刻卻又神清氣爽。最重要的是,作者用「生命力」及「慈悲心」寫書;在賞心悅目中,熱力滿滿。

  本書內容非常豐富,以「瞭生死」為主軸,以「預立遺囑」為實踐,令生命充滿意義,令人生瞭無遺憾!

  筆者在大學也教授「生命教育」課程,其中「預立遺囑」是非常重要的作業。猶記曾有一位學生因為感到害怕,要求以讀書報告替代「預立遺囑」,筆者答應瞭;沒想到,交作業時,這位學生寫瞭五張遺囑,還是一麵流著眼淚、一麵寫完的。

  又,筆者有一位在職班學生和先生要去歐洲旅遊,臨行前拿瞭一封信讓大女兒保管。大女兒非常不高興地說:「媽媽,妳和爸爸要去坐飛機,為什麼還做這麼不吉祥的事?」媽媽迴答:「小孩子不要多事,信收好,有必要時拿齣來看。」

  兩星期後,爸媽平安歸來,大女兒如釋重負,拿齣信還給媽媽。媽媽說:「去叫弟弟妹妹來,打開信封,念給大傢聽。」大女兒念道:「孩子們,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錶示我們已經到瞭一個事前沒有安排的地方,我們不會迴來瞭!妳是姊姊,要堅強,照顧好弟弟妹妹。爸爸媽媽沒有嚮彆人藉錢,你們可挺起胸膛過日子;如果有人來要錢,不要理他。我們傢有兩棟房子,房地契放在……股票放在……」

  女兒念完後,媽媽說:「爸媽同時齣國,一定要交代一些事;如果我們不該走,雖然寫瞭遺囑也會平安迴來。有些飛機失事,罹難的人沒有寫遺囑,還是走瞭。」我學生說,她的子女聽完遺囑後,彷彿失而復得,如同又撿到瞭一對父母,更加珍惜。

  筆者還告訴學生,如果遺囑敢給父母看,還讓父母簽名,將送上一份神祕小禮物。有多位學生戰戰兢兢地拿給父母看,沒想到也引起父母預立遺囑的動機;也有父母親告訴筆者,孩子做預立遺囑作業後好像長大許多,更懂事、成熟、孝順,更珍惜一切!

  《告彆練習》這本書幫助我們寫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封信,讓我們臨終能安然往生極樂,瞭無遺憾地告彆人間。

推薦序

快樂得想死?
陸達誠/輔仁大學宗教學係退休教授、耕莘青年寫作會會長


  一九九九年初,我去美東耶魯大學進修,開始踏入生死學研究者的行列。

  某天早晨,我寫瞭一篇〈快樂得想死〉的文章,是要寄給颱灣《恆毅》雙月刊齣版的專欄。

  在構思時,一個思想齣現瞭:那是二、三個月前我在英國北威爾斯做神操時的感受(一九九八年十月六日至十一月六日)。三十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共修,嚴守靜默(其中有不連續的三個半天,可外齣郊遊,不守靜默);每天要做四次到五次一小時的默想,見神師一次,報告默想成果並接受下一天的默想資料。

  這個西方「禪修」的操練很快地把我帶離塵世,而藉由神師的指引,逐步潛入神聖空間。其間展現的開脫、自由、忘我、專注、被天主接納與愛等,都是前所未有的經驗。在一次又一次的默想中,我體會的喜樂實在無法形容。

  第一次休息日,在等待與同組朋友齣發郊遊之前,我坐在一個搖椅上,對望不遠的半山,看到無數胖嘟嘟的綿羊,徘徊在山坡上,垂著頭,「埋頭苦乾」地吃著草。

  我想到耶穌最喜歡講羊的比喻,他愛眾生猶如自己牧放的羊。這時,四十年前在上海唱的譜上音樂的聖詠(第七十三首),不知不覺地飄入瞭我的腦海中:

  你握住瞭我的右手,我要常與你同處。
  在天上除你以外,我還能有誰?
  在地上除你以外,我一無所喜。
  我的肉身和心靈雖已憔悴,
  天主卻永遠是我心的福分和磐石。
  親近天主對我是多麼的美好,
  隻有上主天主是我的安所。

  那時,我感受到極深沉的平安,以及與天主同在的無比喜樂;在這種氛圍中,我想:如果就這樣死去,那是何等的好啊!因為,要保持這種與天主同在的幸福,除瞭脫離肉身和這個塵世之外是彆無可能的,這真是一種「快樂得想死」的經驗。

  後來,有位年長的教友姊妹看瞭我的文章後同我說:「說『快樂得要死』還行,絕不可說『快樂得想死』!」

  真的,一般而論,「死」對華人而言是忌諱的事,是大傢能不提就盡量不提的字;現在,我卻不單要提到它,還把它當作「最愛」地想望它,豈不荒謬!

  雖然撰文的時候落筆超快,沒有故意地棄「要」挑「想」,但潛意識中一定彆無他選:要描述當時強烈的平安與喜樂、願意永遠留在那個境界,隻有「想」這個字可以貼近我的心情。

  不過,在「快樂」後使用「想死」一詞,就使文意變得很古怪──如何解釋「死亡」這個「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可以變成心愛的寵物呢?

  以當時的心情來說,我個人因著經驗天主的愛與恩寵,不單不怕死亡,還真的懇求天主,讓我在死亡時有這種不可思議的平安與幸福,使我真的會快樂得想死;就在做神操的那時,如果天主要結束我的生命旅程,我也OK!

  「親近天主對我是多麼的美好,隻有上主天主是我的安所。」

  迴颱後,那年的下學期,我在輔仁大學開瞭一門「生死學」,不少宗教係內外的學生都來選修。我一開始就在黑闆上寫瞭「生生學」三個字,第二個「生」字特彆放大,想錶示:死亡不是絕滅,而是生命的另一個開始;很明顯的,這種「快樂得想死」與厭世而想死是完全不同的體驗。前者是被天主吸引,渴望不再與天主分離;如果要達到這種境界,即使非與自己的身體或世界分開,也在所不惜。所以,這種「想死」是積極的行為,是聖愛經驗的後果。當然,沒有基督信仰的人是不容易懂的,誠不足為外人道也。

  黃瀅竹小姐在十多年前看過我寫的〈快樂得想死〉一文,因而為她的新書《告彆練習》嚮我邀序。我有機會在數天中把她的新書閱讀一遍,覺得獲益不少。該書前後兩部分非常溫馨,選登的資料引人入勝;作者心思細膩,導人深入探祕,在練習中學會告彆。至於中間的一大部分,有關法律的居多,內容重要又豐富,字字珠璣,钜細靡遺。相信大部分接觸此書的讀者,都會感激作者給他們的啓發。

  筆者是天主教的齣傢人,在大學教的是哲學,故對財經法律完全是門外漢。此書在緊急需要時可給像我這樣的門外漢和親友提示不能遺漏的事項,而使大傢避免因疏忽所可能遭受的嚴重損失。

  書上提到許多功課都不是局外人很熟悉的,例如:拒用維生醫療、病人自主權利法、器官和大體捐贈、五種閤法遺囑的撰寫及遺囑執行人的委任、去法院公證處或民間公證事務所辦手續、分配財産有關的特留分和應繼分、遺産稅的免稅或申報期限……等等。筆者因而建議可建立一種新的職業,專門協助亡者傢屬辦理一切有關事務,提供像旅行社、婚禮社或殯葬禮儀社之類的整套服務,一定大受歡迎,因為分攤瞭喪傢在悲痛中無法卸下的重擔。

  身為一個天主教神父,讀這本由居士寫的《告彆練習》,覺得毫無睏難。我們二教對死亡的看法雖不一緻,但對人生大事的關懷及願協助的心意是完全相同的。感謝作者細心,照顧到非佛教徒的感受,並配閤這些讀者的心理需要而增加一些篇幅,使此書的適用麵擴大到全民,實為颱灣民眾之幸。

圖書試讀

Part 1  生命迴顧──重新看見每一個當下
 
網路流傳著這樣的寓言故事──
 
有個男人往生瞭。當他意識到已離開人世時,他竟然看見佛祖拎著行李箱嚮他走來;於是,他們展開瞭一段經典的生死對話!
 
佛祖:好瞭,孩子,我們走吧!
 
男人:這麼快?我還有很多計畫沒來得及……
 
佛祖:很抱歉,但時間到瞭!
 
男人:你的行李箱裏有什麼?
 
佛祖:你的遺物。
 
男人:我的遺物?你的意思是我的東西,衣服和錢……
 
佛祖:那些東西從來就不是你的,它們屬於這個世間。
 
男人:是我的記憶嗎?
 
佛祖:不是,它們屬於時間。
 
男人:是我的天賦?
 
佛祖:不是,它們屬於遺傳與境遇。
 
男人:是我的朋友和親人?
 
佛祖:不是,孩子,他們隻是你生命旅途的過客。
 
男人:那麼,一定是我的軀體!
 
佛祖:不、不,你的軀體隻是個臭皮囊,將歸於塵埃。
 
這時,男人噙著淚水,恐懼地從佛祖手中接過並打開行李箱……
 
──空的!
 
他淚流滿麵,心碎地問佛祖:難道我從來都沒擁有過任何東西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平時閱讀的習慣比較雜,但凡是能引起我興趣的書,我都會嘗試去讀。這套《告彆練習》+《告彆練習手書》之所以讓我覺得耳目一新,是因為它打破瞭我對“告彆”這個話題的刻闆印象。我之前以為“告彆”就意味著傷感和結束,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告彆也可以是一種新生,是一種成長的契機。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告彆,也是一種新的開始”,這句話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明白,生命中的每一個結束,都孕育著新的可能性。而《告彆練習手書》則像是為這種新的開始提供瞭一份指南。裏麵的手寫文字,既有對過去的追溯,也有對未來的期許。我尤其欣賞其中一些關於“放下”的篇章,它並沒有讓我們強迫自己忘記,而是教我們如何與那些不願放下的執念和平共處,最終找到內心的寜靜。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讓我覺得非常舒服,沒有壓力,卻能深刻地觸動人心。

评分

當我拿到《告彆練習手書》這本的時候,我纔真正體會到這套書的用心之處。《告彆練習》更多的是文字的引導,而這本手書則像是作者親手遞給我的一封信,帶著溫度和真實感。裏麵的手寫字跡,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每一個筆畫都透露齣一種真誠。我仔細地看著那些手寫的內容,不僅僅是文字,還有一些隨意的塗鴉、一些劃痕,它們都像是在記錄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真實的思緒和情感。有時候,我會覺得作者就像是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在用最樸素的方式與我分享他對於“告彆”的思考。他不僅僅是提供觀點,更是通過這種手書的形式,拉近瞭與讀者的距離,讓我覺得這些文字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我甚至嘗試著模仿書中的一些格式,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一些關於“告彆”的感悟,這讓我覺得我與這本書、與作者之間建立瞭一種無聲的連接。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在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

评分

我不得不說,《告彆練習》這套書帶來的感受是層層遞進的。起初,我隻是被“告彆”這個主題吸引,抱著一種“看看作者怎麼寫”的心態。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觸及到瞭我內心深處很多我從未認真思考過的問題。比如,我們真的有勇氣去麵對那些不完美的告彆嗎?那些遺憾和不甘,是否也構成瞭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書中對於“和解”的探討,讓我受益匪淺。它沒有迴避矛盾和衝突,而是教我們在經曆痛苦後,如何與那些曾經傷害我們的人,以及曾經傷害過我們自己的部分達成和解。這種和解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自我接納。而《告彆練習手書》的齣現,則讓這種感受更加具象化。我看著那些充滿個人印記的文字,仿佛能看到作者在某個安靜的午後,蘸著墨水,一筆一畫地記錄下那些觸動人心的思緒。這種“手作”的溫度,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评分

這套《告彆練習》+《告彆練習手書》絕對是我最近的驚喜!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告彆”這個主題,既沉重又充滿力量,很少有書能真正觸碰到我內心深處的那種柔軟和復雜。但當我翻開這套書時,就被深深吸引住瞭。首先,《告彆練習》這本書,我發現它並沒有用那種說教或者泛泛而談的方式來探討告彆,而是通過一個個細膩入微的故事,將“告彆”這個行為拆解成瞭無數個微小的瞬間。有的是告彆一段感情,有的是告彆一段時光,甚至有的是告彆曾經的自己。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析瞭我們在告彆時內心的掙紮、不捨、釋然,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遺忘”的篇章,它沒有簡單地將遺忘定義為痛苦,而是賦予瞭它一種治愈的力量,讓人在放下過去的同時,也能夠重新找迴前行的勇氣。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一邊讀一邊迴想起自己生命中的種種告彆,那些早已模糊的畫麵又漸漸清晰起來,仿佛又迴到瞭那個時刻,重新去感受那些情緒。這種體驗非常奇妙,既有懷舊的傷感,也有一種被理解的慰藉。

评分

我非常喜歡《告彆練習》+《告彆練習手書》這套書的整體設計。首先,《告彆練習》的文字本身就非常有力量,它不僅僅是敘述,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作者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將那些我們常常忽略的瞬間放大,從而引發讀者內心的共鳴。我常常會讀到一半,就停下來,沉思片刻,迴味作者筆下的情節。而《告彆練習手書》的齣現,則像是給這本書注入瞭靈魂。那種手寫體的感覺,仿佛能讓我觸摸到作者的體溫,感受到他創作時的心境。我喜歡裏麵的留白,喜歡那些不經意間的塗鴉,它們都讓這本書顯得更加真實和親切。我甚至會將這本書隨身攜帶,在遇到一些需要整理思緒的時候,翻開它,仿佛就能獲得一種力量和啓發。這套書就像是我的一位老朋友,在我迷茫的時候,給予我溫暖的陪伴和智慧的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