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哲學

老子與哲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老子與哲學》是介紹老子及其哲學思想的通俗性學術著作,作者結合自身理解與體悟,通過對老子思想進行結構與建構,引導讀者體會其玄妙有深奧。

  作品從本體論、政治學和人生觀三個方面對老子的思想進行解讀和闡釋。作者使用以文注文、以人注人的研究方法,秉持嚴謹的學術態度,以《老子》書中的概念、判斷和觀念以及歷史上記載的老子言行和事例,來詮釋老子的每一個思想觀點,避免個人的隨意發揮和任性議論。全書共三十六篇文章,從不同的側面介紹了老子思想,每篇文章既相對獨立,又互有照應,共同構成了一個脈絡清晰的整體。

  讀者評論認為:作品內外呼應,交相發明;以道照亮人生,以人生揭示道;專業研究可以開闊視野,業餘閱讀可以陶冶心靈;一言以蔽之曰,皆能有得於其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夏海


  浙江孝豐人,法學博士。1978年入中山大學哲學系,1982年分配到中央國家機關,1999年考入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攻讀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中國政府架構》、《政府的自我革命》、《西方發達國家政府管理制度》、《論語與人生》、《品讀國學經典》。

圖書目錄

自 序   v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   ○○三
老子其書:雲霓明滅或可睹   ○一三
老子之思想:博大精深   ○二四
老子之評析:高山仰止   ○三五
老子之評析:誠惶誠恐   ○四四
老子之成語:思想結晶   ○五四
老子之成語:人生智慧   ○六三
老子與孔子:日月同輝   ○七三
老子與孔子:根脈相連   ○八三
 
本體哲學
老子之哲學:無用之大用   ○九五
老子之道:惟恍惟惚   一○四
老子之道:天道   一一三
老子之道:治道   一二二
老子之道:人道   一三一
老子之無:天籟之音   一四一
老子之自然:自然而然   一五○
老子之道:文本解讀   一五九
老子之道:概念辨析   一六八
 
政治哲學
老子之政治:君人南面之術   一七九
老子之女性:萬物之母   一八八
老子之水:宇宙之水   一九七
老子之水:政治之水   二○六
老子之水:道德之水   二一五
老子之無為:比較研究   二二四
老子之無為:治國祕訣   二三四
老子之不爭:為而不爭   二四二
老子之侯王:現實選擇   二五一
 
人生哲學
老子之倫理:見素抱樸   二六三
老子之嬰兒:返璞歸真   二七二
老子之聖人:智慧化身   二八一
老子之聖人:治國楷模   二八九
老子之聖人:人格理想   二九八
老子之聖人:以無為本   三○六
老子之柔弱:含義豐富   三一五
老子之德:尊道貴德   三二四
老子之善:上善若水   三三三
 
附錄
《老子》全文   三四五
主要參考文獻   三六三
 
後  記   三六七

圖書序言

哲學家、政治思想家、道教始祖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人:神龍見首不見尾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化名人。《老子》一書,亦名《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同《易經》、《論語》一起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為重大而又深遠的思想巨著。然而,千百年來對於老子其人其書卻是爭議不斷、眾說紛紜。歷史上是否確有老子其人,至今仍是一宗懸案,煙霧繚繞,可謂神龍見首不見尾。

研讀老子其人,繞不開司馬遷。一定意義上說,老子其人其生平成於司馬遷亦疑於司馬遷。司馬遷提供了最早、最為準確的有關老子其人信息,同時又為爭論老子其人埋下了伏筆。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這樣記載: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 以其修道而養壽也。

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於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於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