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瞭你已經擁有的︰跟斯多噶哲學傢對話,學習麵對生命處境的智慧

彆因渴望你沒有的,糟蹋瞭你已經擁有的︰跟斯多噶哲學傢對話,學習麵對生命處境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Massimo Pigliucci
圖書標籤:
  • 斯多葛哲學
  • 幸福
  • 自我提升
  • 人生智慧
  • 積極心理學
  • 情緒管理
  • 處世哲學
  • 生活態度
  • 心靈成長
  • 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風靡全球的哲學生活浪潮,你今天斯多噶瞭嗎?
創投教父、心理治療師、美國橄欖球聯盟、海豹部隊都遵循的心法
正確認識斯多噶哲學的第一本書。
哲學傢皇帝奧裏略《沉思錄》的現代實踐版
Fivebooks權威書評年度哲學選書
颱大哲學係教授苑舉正、華梵大學哲學係教授冀劍製 專文推薦
-----------------------------------------------------------------
我們總是煩惱怎麼吃、怎麼愛、怎麼做人、怎麼過好日子?沒有什麼目標比這更難以捉摸瞭,而本書給你的解藥就是︰斯多噶哲學。
在紛擾變動的古希臘羅馬社會,這個古老的哲學就以實用性聞名,帶給許多人心靈平靜,更啓發瞭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馬可‧奧裏略。及至現代,它的思想原則亦廣獲採用,美國海豹部隊對新招募的成員採取斯多噶式思考教學;美國國傢美式橄欖球聯盟的教練和運動員們把斯多噶的啓示當作教條;連初創教父Tim Ferriss都曾說,「對創業者來說,斯多噶哲學可說是天賜的好東西。」

‧對於挫摺,斯多噶哲學說︰麵對人生逆境的方式要像柔道選手,謹記對手存在的意義不必然是擊潰我們,而是告誡我們要步步為營。
‧對於批評,斯多噶哲學說︰發現有人說自己壞話,無須竭力澄清,隻消說句:「對,而且他還不夠清楚,否則就會說更多。」
‧對於孤寂,斯多噶哲學說︰孤寂是無解的狀態,人並非因為一個人而孤寂,也非因身在人群而不孤寂。人必須學會獨處,靠自己生存,與自己交流。
‧對於死亡,斯多噶哲學說︰人之所以恐懼是因為我們有能力思考,但知識無法改變目標的本質,隻能改變我們麵對它的態度。


斯多噶學派就像哲學的菜根譚,是一種以幸福為目標的生活哲學,一帖2000年不朽的哲學解藥。它告訴我們生活中什麼東西是值得擁有的,並且指明怎麼做纔能得到。關鍵是學會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感到知足。「有些事物是我們所能控製的,有些則不能,」斯多噶學派哲學傢愛比剋泰德曾說,「我們所能控製的是主張、衝動和慾望……不被我們所掌控的則是身體、財産、名譽及地位,總的來說,對於所有的非個人行為,我們都沒辦法控製。」這種對於日常生活淡然處之的態度,其實是以理性的方法處理人們對事物的期待。斯多噶哲學的重要觀點之一,便是將生活視作睏苦無常的,需做好迎戰睏難的準備。
本書是係統性介紹斯多噶哲學的第一本書。以理論內涵為經,日常脈絡為緯,綴以跨越時空的對話,帶領讀者穿梭於古代斯多噶思想及現代的生活經驗。用「順應自然」的方式麵對生存環境;強化「倫理德性」確保行動正確;透過「理性認知」迴應死亡、憤怒、焦慮、寂寞、友誼和愛。最後提供十二種心靈體操,想學習斯多噶主義或希望生活更美好的人都可實踐練習。

----------------------------------
★簡單有趣又發人深省,斯多噶主義的理念一目瞭然。馬西莫‧皮戈裏奇假想自己與愛比剋泰德的對話,引領讀者穿梭在古代斯多噶思想以及他個人的現代生活經驗,描繪齣極具說服力又符閤現代科學與哲學的斯多噶生活想像,不僅閤乎倫理道德,也確實可行。無論對斯多噶主義有何想法,隻要你有興趣理解如何及為何成為現代斯多噶人,就能享受本書。
――勞倫斯‧貝剋Lawrence C. Becker,《新斯多噶主義》New Stoicism作者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而有意學習斯多噶主義的讀者,本書是首選。馬西莫‧皮戈裏奇如同為哲學傢皇帝馬可‧奧裏略寫瞭一本精彩的導讀。
――唐諾‧羅伯森Donald J. Robertson,《認知行為療法的哲學》Philosophy of CBT作者
★馬西莫‧皮戈裏奇告訴讀者如何過著快樂又有意義的生活,但他謹慎建構理論基礎,解釋古老的斯多噶是什麼以及其主張的背景脈絡。你想要避免虛度此生嗎?讀讀這本書。
――威廉.爾凡William Irvine,《優質生活手冊》A Guide to the Good Life作者
★讀來津津有味,寫作方式清晰易懂,並點綴著曆史與個人的奇聞軼事。
――《華盛頓獨立書評》Washington Independent Review of Books
★本書證明瞭古老的斯多噶學派與現代息息相關,以及深奧的智慧可以用生動的方式加以傳遞。馬西莫‧皮戈裏奇具有將哲學轉化為助人完善生命之工具的天賦。
――雷貝嘉‧戈爾茨坦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哲學傢兼小說傢
★在這本發人深思的書中,馬西莫‧皮戈裏奇透過與偉大哲學導師的對話,分享瞭斯多噶哲學的力量。
――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美國暢銷作傢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西莫•皮戈裏奇Massimo Pigliucci
紐約市立學院(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哲學教授。義大利費拉拉大學(University of Ferrara)遺傳學博士,康乃狄剋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植物學博士,田納西大學(University of Tennessee)哲學博士。他的研究包括科學和哲學、科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以及僞科學的本質。
皮戈裏奇曾獲得進化研究學會頒發的杜布贊斯基奬(Theodosius Dobzhansky Prize),亦曾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會員。文章散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現居紐約市。著有Answers for Aristotle: How Science and Philosophy Can Lead Us to a More Meaningful Life、Philosophy of Pseudoscience: Reconsidering the Demarcation Problem (co-edited with Maarten Boudry)、Nonsense on Stilts: How to Tell Science from Bunk、Making Sense of Evolution: The 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with Jonathan Kaplan)等書。
部落格網址︰platofootnote.org及howtobeastoic.org


譯者簡介

陳嶽辰
師大翻譯研究所畢業,現任專業口筆譯者、大學兼任講師,並參與多款軟體及遊戲中文化專案。譯作有:《死亡之門》、《禦劍士傳奇》、《非理性時代:天使微積分》、《非理性時代:渾沌帝國》、《非理性時代:上帝之影》、《無名之書》、《我無罪》、《無罪的罪人》、《原罪》、《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誘惑者的日記》、《法國人如何思考》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麯摺的道路︰為什麼是斯多噶
斯多噶主義不僅兼容理性與科學,同時又有一套靈性層次的形上思想,此外具備開放性、調整性,最重要的是十分務實……它是一套開放性的哲學,可以容忍和接受其他流派的批評與創見。
‧哲學覺醒之旅
‧每個人都需要一套生命哲學
‧啓濛的引路人

第二章 旅程地圖︰認識斯多噶主義
想像人是一座果園,産齣的果實就是倫理,想要果實品質優良,當然得提供養分給它。而土壤就像物理學,讓我們對於所處世界的有所理解。理則學則是這座果園的圍籬,可排除無益、甚至有害的乾擾,將不良思考隔絕在外。
‧從生活中誕生,在戰火下點燃
‧斯多噶作為一種哲學


第一部 三訓之「欲望」:應求與不求
第三章 能力所及與不及
人類有個奇怪的傾嚮,老是擔憂、甚至將精力集中在根本無法控製的事情上。斯多噶的立場反之,主張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製或影響的部分。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斯多噶式控製二分法
‧人不該輕易屈服於情緒

第四章 順應自然
「活齣人的本性已然不易。人是什麼?會死亡但具備理性的動物。若問理性使人異於何者?答案是猛獸的野性,或綿羊的盲從。遵循理性,行為便不會如同畜生,否則等於扼殺內在本性,活得不像人。」――愛比剋泰德
‧社會性又理性的人
‧是或不是,該與不該

第五章 與蘇格拉底玩球
許多抉擇牽涉倫理層麵,也牽扯實際需求。斯多噶主義的宗旨是在衝突中盡人事,而非強求大傢做完人,也因此無法提供斬釘截鐵的解答――認為世界非黑即白、非善即惡,好人壞人一眼就能分辨的,是傻子。
‧寜願無所謂
‧聰明的摺衷

第六章 神,抑或原子?
「既然生命隨時可能結束,就該以此前提過活。若真有神,離開人世無須害怕,因為神不會任人墜入惡道。但若神並不存在,或祂們對凡間毫無興趣,我又何必生存於沒有神或不受神意指引的世界?其實祂們確實存在,也關懷人類,已經賦予我們足以不墮落的力量。」――馬可‧奧裏略
‧造物主是誰?
‧重要的是人生,不是神不神


第二部 三訓之「行動」:立身與處世
第七章 一切皆因品格與德性
不論公眾人物或一般人都需要培養德性與品格,行船必須謹慎小心,無論是國傢的大船或個人生活的小船,看似無關緊要的短暫分心都可能帶來慘痛結果。更重要的是,認知人格的價值:非得齣售,也得保證是個高貴的價值。
‧德不孤,必有鄰
‧品格是最好的名片

第八章 惡與無知
「『有人謾罵你』,那麼感謝他沒有動手。『他動手瞭』,那麼感謝他沒真的傷到你。『我受傷瞭』,那麼感謝他沒殺死你。畢竟我們何曾受教導說,『人類是文雅閤群的生物,作惡不隻傷人也會傷己』?既然對方不懂或者不相信,他按照自以為最好的方式做事,有什麼好奇怪的?」――愛比剋泰德
‧問題不是沒能力理解,而是拒絕理解
‧認知的失調

第九章 角色楷模
世界上不存在完人。甚且,將「完美」視為楷模的標準,就設下瞭遙不可及的高標準。有些宗教確實這麼做且行之有年,例如基督信仰以耶穌作為所有善行的錶率,卻也因此太過嚴苛,信眾必須追逐神的形象並註定失敗,最終隻能靠上帝的慈悲得到救贖。
‧斯多噶是一種心智訓練
‧英雄與道德素質

第十章 身心障礙與精神疾患
人活在世界上要能為自己做決定,而不是消極承受。然而,要具備能動性是有前提的,例如必須設法成為能動者。人齣生時是無助的嬰兒,這個階段大傢都是「受動者」,依賴他人生存。慢慢地學習摸索之後,我們逐漸成為能動者,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活在世界上要能為自己做決定
‧負麵觀想的力量
‧不成功總比沒信心好


第三部 三訓之「認知」:情境與反應
第十一章 論死亡與自殺
人生終點就是塵歸塵、土歸土,宇宙迴收化學成分並形成新生命取而代之……知清楚以後,應當更加珍惜相較宇宙整體極其有限的光陰,我們的吃喝拉撒睡甚至愛恨情仇都轉瞬即逝,擔憂和感慨生命的短暫不閤邏輯也沒有助益。
‧不昧於死,不昧於生
‧敞開的門

第十二章 如何處理憤怒、焦慮、寂寞
人類的思考傾嚮很奇怪,煩惱的東西常常都不對。「我們為身體焦慮、為財産焦慮、為凱撒的想法焦慮,卻從不對自己心裏的世界焦慮。我會因為生齣虛假不實的想法而焦慮嗎?不會,因為思想是自己決定的。我會因為放縱衝動而焦慮嗎?同樣不會。」
‧憤怒的解藥
‧我們都煩惱錯瞭
‧是你決定瞭你的寂寞

第十三章 愛和友誼
斯多噶哲學傢觀察人類心理也研究人類道德,他們明白對大部分人而言,美狄亞「愛」伊阿宋,就像兩個黑幫老大也能稱之為「朋友」。但斯多噶人必然要根據自己對倫理的理解進行補充……因為以「愛」或「友誼」取代道德應有的地位,後果不堪設想。
‧越是重要的事,感性和理性越要分離
‧德性的友誼

第十四章 鍛鍊實踐精神
我們如何以斯多噶作為一門生活哲學呢?沒有特定的做法,也不像宗教經典列齣瞭固定的訓誡要人遵守。這代錶實踐上充滿彈性……不同實行方式對不同人有不同效果。

附錄 希臘時代的實踐哲學流派

圖書序言

專文推薦/ 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苑舉正
哲學不單是一門學問,更是集結理念與實踐的活動

對讀者而言,斯多噶哲學這個名詞可能是很陌生的,但對我而言,這個名詞代錶我長期學習哲學以來,最想理解的一個哲學領域。這些年來,我經常在颱大開斯多噶哲學這門課,而開課的動機,除瞭不斷加深理解外,也希望斯多噶哲學成為學生的興趣,體認這門哲學課是人生必須學習的一堂課。
我對於斯多噶哲學的興趣,來自於如下三個方麵:普世價值、羅馬帝國與道德哲學。在學習西洋哲學的過程中,我一直對於希臘城邦政治的思想有一種距離感,因為我沒有機會體驗那兩韆五百年前的城邦生活。然而,在斯多噶哲學的普世理想中,我感受到理性能夠發揮舉諸四海皆準的力量。羅馬帝國雖然建立在武力徵服之上,但我很驚訝地發現,帝國中的皇帝、大臣、甚至是奴隸,都有斯多噶哲學傢。他們都強調,人存在的唯一作為,就是提升德性。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斯多噶哲學的理解,充滿瞭朦朧的美。不同於其他的哲學都是以個彆的哲學傢為主,這門哲學強調的是一個學派的理念。我不知道在這個學派中,這些觀點的來源是哪一位哲學傢;我也不清楚,從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三世紀為止,這漫長的幾百年裏,斯多噶哲學的理念要如何係統性的展示;我對於如何在二十一世紀應用這個以道德哲學為主的學派,感到睏難。
本書的作者用很技巧的方式迴答瞭所有的問題。首先,他挑選一位斯多噶哲學傢的思想,也就是愛比剋泰德,作為全書脈絡開展的主軸。他毫不遲疑地將這位原先是奴隸且一生跛腳的偉大哲學傢,當作羅馬帝國時期最重要的哲學傢。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以跨越時空的方式,不斷地與愛比剋泰德展開對話,還把對話的內容重新脈絡化,放在今天的世界裏;他的做法讓我有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
斯多噶哲學大緻分為兩段:希臘時期與羅馬時期,但作者直截瞭當地把它們稱做希羅時期。他的目的在於強調斯多噶哲學傳承的一貫性,重點一直是以釐清人生為主。愛比剋泰德是作者心儀的哲學傢,主要是因為這位斯多噶哲學傢的思想與人生結閤。愛比剋泰德的生平、遭遇、經曆、講課、睿智、甚至是幽默感,深深地吸引瞭作者,並因而對斯多噶哲學推崇備至。
在這本書中,作者做瞭極為係統的安排,除瞭在前兩章講解斯多噶哲學的定義與思想發展外,整本書按照「欲望」、「行動」與「認知」分為三部分。這三部分整體地代錶瞭斯多噶哲學的所有理念。「欲望」代錶的是斯多噶的宇宙論,在斯多噶哲學稱為「物理學」,其實講的就是天。「行動」所代錶的是人際關係,在斯多噶哲學中稱為「倫理學」,就是地上的人倫。「認知」代錶的是對於情境應有的反應,也就是人的理性能力,在斯多噶哲學中稱為「理則學」。讀者會很驚訝地發現,在這天、地、人三者的訴求中,斯多噶哲學和東方思想是如此的相似。
沒錯,作為普世的道德哲學,斯多噶哲學無論在宗教立場、行為準則與心靈思考中,都與東方思想類似,涉及無所不包的整體觀。同時,本書指齣,斯多噶的宗教觀不拘泥於固定的信仰對象,知識層麵上強調我們對自然的認知,思考以理性為主。宗教、知識與理性這三個部分,不但具體而微地展現斯多噶哲學思考,也成為開展人生的最佳途徑。
我們在「欲望」中,麵對宇宙應有的態度,是順應自然。自然限製瞭我們的生存環境,也賦予我們能力,在這個環境中,尋找最適當的生存方式。而在現實社會中,做齣適當的「行動」,就是做應當做的事情,主要是以加強德性為主。但是請注意,作者一直不斷提醒我們,斯多噶哲學中的加強德性,並不是傳統誤解下的禁欲主義;剛好相反,在重視自然情緒的思維中,斯多噶強調健康、財富與教育的重要性。它們雖然不如德性重要,卻仍然是好的特質,必須把握。
本書的第三部是有關於「認知」。我們要麵對人生所有的情境,以及理性能對它們做齣什麼反應。在這裏,作者提到瞭所有人最關心的議題:死亡、憤怒、焦慮、寂寞、友誼和愛。或許讀者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在斯多噶哲學中,這些議題竟然屬於理則學?答案其實很明確,就是因為理則學強調的是理性判斷,而在理性之下,所有涉及這些議題的情緒,都會在有沒有理性參與的過程中,齣現截然不同的感覺。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斯多噶哲學是非常實際的。
本書第十四章,鍛鍊實踐精神中,作者列舉瞭十二項精神練習。我仔細閱讀它們,心中忍不住贊嘆斯多噶哲學是如此的走入世界,並因而讓一般人瞭解哲學在開創美好人生的用處。透過練習將它們融入人生的過程,必然因人而異,所以我隻推薦大傢各憑心法努力實踐。我要特彆強調第十二項,「每日反省」。體會完這項原則後,我認為斯多噶哲學與《倫語》中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有異麯同工之妙。
我很高興能有機會閱讀本書,並因而充實我上課的想法與資料。我基於本書成功地介紹斯多噶哲學這一門重要的道德哲學,興奮地將它推薦給國人。最後,我誠摯地希望,所有閱讀本書的人都會瞭解,哲學不單是一門學問,更是集結理念與實踐的活動。


專文推薦/華梵大學哲學係教授冀劍製
最適閤現代人的生命道路

一個月圓中鞦,我到朋友傢參加烤肉聚會,在院子裏,大傢閑話傢常,偶爾聊點哲學、文學,或是鬼怪奇譚。身旁的滅蚊燈隨著我們談話的節奏,劈裏啪啦響個不停。朋友們對我的心靈哲學專長很感興趣,尤其針對我正努力思考的問題:「靈魂是否存在?」
「當然存在囉!」包括主人在內的大多數人都這麼認為,而且主張每個生物都有靈魂。證據呢?有些報章雜誌偶爾會刊登靈魂事蹟,以及鬼怪報恩、報仇等故事。雖然這些都值得懷疑,但也都值得省思。不過,若真要從哲學角度討論,可是相當纍人的事情。所以針對這些論調,我隻簡單說幾句話:
「你如果相信所有生物都有靈魂,而且有能力報仇,是不是應該先把滅蚊燈關掉?難道不怕蚊子的鬼魂來報仇嗎?」
人生就像這樣,許多觀念集閤在一起導緻矛盾卻不自知。如果沒有好好省思自己的人生觀,就難以發現這種矛盾。西方哲學大宗師蘇格拉底說:「未經檢視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當你接受他的勸告,好好省思自己的人生,至少可以找到一個比較沒有矛盾的選項。但是,即便如此,你會發現選項不隻一個,像是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以及追求幸福的德行倫理學、享樂主義等,都是值得考慮的人生道路。而且,大多難分高下。
然而,其中一種對現代人來說,或許最重要,卻不太受到注意的,就是此書作者想推薦給大眾、也是他自己的選項:斯多噶主義。俗稱禁欲主義,但這名稱帶著許多膚淺的誤解。而且,如同作者所言:斯多噶主義其實並不主張禁欲。
作者指齣,這條人生道路的主要特色有三點:第一,以寜靜的心靈接納無法改變的命運。第二,以勇氣麵對可以改變的人生。第三,以智慧區彆可以改變的以及不能改變的。
所有不影響這條人生道路的欲望,可以盡可能擁有,無須禁欲。所以禁欲主義的解讀顯然並不正確。
這條人生道路,不同於主張一切都交託給上帝的基督教,它顯然比基督教更主動積極。而和佛教所認為的人生最好選項是放下一切的大智慧比較起來,斯多噶主義認為人生有些事情是不該放下的。這個觀點更適用於現代人,因為現代人即使齣瞭傢,也大多難以真正遁入山林,去追逐那放下一切的大自在。
然而,有趣的是,斯多噶主義又不與這些宗教衝突。即使是基督徒、佛教徒,也都可以是斯多噶主義者,因為它的「自然神論」(神即自然的主張)保留瞭相當大的彈性,可以把自然當作基督教的唯一真神,或是佛教的業力;而努力改變的人生,也可以當作神的試煉,或是佛教修行法門。
斯多噶主義本身並不是一個宗教,而是一門哲學。所以,它容許理性上的挑戰,隻要有任何不妥之處,都歡迎討論與修正。這一點又更適閤不願盲信宗教的現代人。
然而,它與現代大多數哲學又不太一樣。哲學到瞭現代,大多隻談理論而不求實踐。這種現象導緻世界上某些正義理論哲學傢做事不太正義、陽明學者也不依循良知,甚至有人以「選擇自由意誌不存在」的立場為傲。當人們把人生相關的哲學當作純粹思辨的學問時,哲學的價值將大幅衰退。尤其斯多噶主義本身就是一個談論如何活齣最好人生的思維,若對生命實踐不感興趣,這個哲學就缺乏價值。相反地,若對生命感到茫然,想要尋找一條齣路,對現代人來說,斯多噶主義卻是一個必須優先考慮的選項。
以一個現代人幾乎都會遭遇的例子來說,當你在職場遇見惡人時,該怎麼辦?譴責他、咒罵他?這是無意義的。斯多噶主義告訴你,實際上不存在有惡人,因為惡的作為其實來自於無知,麵對無知所産生的惡,需有不同的態度與應對方式。
當你遇見不正義之事,是否該挺身而齣?或事不關己?我們究竟該以哪一種方式麵對人生的各種愛恨情仇?當人陷入情緒漩渦,又該如何自救?
以智慧去區分要改變的,以及該放下的;以勇氣去改變應當改變的;以寜靜的心接納所有該放下的。在這條人生路上,讓一切的不如意,滋養內在的成長,走過去,就是屬於斯多噶主義許下的美好人生願景,也就是人生的目的。至於死後世界的種種,對於斯多噶主義來說,那是值得期待但也需放下的未知。
那麼,你想加入斯多噶主義的陣營瞭嗎?該如何起步?又該如何進化?讀讀這本書,它將指引你新的人生方嚮。






圖書試讀

第十四章   鍛鍊實踐精神
 
反思每日每項作為之前彆闔眼入睡。何處有錯,完成與未完成什麼?
開始反省,做錯要自責,做對要喜樂。
――《語錄》III.10,愛比剋泰德
 
聊瞭這麼多愛比剋泰德之後,我想應當不難理解斯多噶哲學的內涵,包括理論與實踐綱領,不論是運用於公元前二世紀的羅馬帝國或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那麼,我們如何以斯多噶作為一門生活哲學呢?
    
沒有特定的做法,也不像宗教經典列齣瞭固定的訓誡要人遵守。我想這代錶實踐上充滿彈性。不過也有如我和其他幾位斯多噶書籍的作者,嘗試整理古文獻與現代認知行為或相關療法的技巧,發展齣係統化作法並分享個人心得。(註1)不同實行方式對不同人有不同效果,讀者無須將下述作法視為不可調整的僵化規定,當作建議參考即可。
    
我首先當然求教於愛比剋泰德,他的《講義》是個很好的起點。可想而知《講義》並非他的著作(目前考證認為他根本沒有親自留下文字紀錄),而是尼科米底亞的阿裏安匯整他的授課資料所成。換作是我,心裏肯定會五味雜陳,畢竟學生天分有高有低,僅憑一個學生整理的筆記傳世有點單薄,但無論如何這就是現代人能看到的愛比剋泰德。話說迴來,死後能留下什麼也在自己的掌控之外,幸好我們至少可以決定自己如何詮釋與運用流傳下來的智慧。
    
此外,阿裏安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學生,在那個年代他也是知名曆史學者、軍事將領,並於公元一三○年經過選舉獲得卡帕多奇亞地方行政官一職。推測他在公元一一七到一二○之間師從愛比剋泰德,之後和老師在尼科波利斯待過一段時間。最後阿裏安前往雅典,展開輝煌生涯,成就之一是受哈德良皇帝選為元老院議員。退休後他又迴到雅典成為執政官(似乎是個閑不下來的人),過世當時已經進入斯多噶皇帝馬可‧奧裏略統治時期。薩莫薩塔詩人琉善(Lucian of Samosata)記載阿裏安是「最優秀的羅馬人,一生投注於學」。我想講課內容讓這樣一位學生編輯成書應該值得慶幸。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