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

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Plato
圖書標籤:
  • 柏拉圖
  • 費德羅篇
  • 古典哲學
  • 愛情哲學
  • 美學
  • 古希臘哲學
  • 西方哲學
  • 哲學譯著
  • 思想史
  • 蘇格拉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Philo-sophia,愛智慧。哲學之大用,不過探尋命中所愛何為已矣
              問柏拉圖「愛」為何物?
       華文世界首次希臘文原典直譯,重現最古老雋永的愛情哲學經典

柏拉圖式愛情是精神戀愛?|我們愛的隻是虛幻的影像?|我如何知道對方是否愛我?|幸福人生如何追求?
人類探究韆年的習題,柏拉圖其實早有見解?

「《費德羅篇》內容豐富,閱讀起來非常緊湊,牽涉範圍廣泛,需要細細閱讀,否則並不容易掌握其要旨。在翻譯本對話錄的過程中,孫有蓉提供瞭大量的譯註、前言與摘要,甚至列齣一篇跋,企圖說明閱讀本篇對話錄的細節與挑戰。我在閱讀完她所做的翻譯之後,可以很驕傲地說,因為她的努力,華人世界中的柏拉圖研究必然會因為這一篇翻譯,獲得更嚮前進一步的機會。」——苑舉正│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專文推薦

「兩韆五百年西洋哲學,隻不過是柏拉圖哲學一連串的註腳。」——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

柏拉圖用一篇篇對話錄,探問真理、正義、虛實等抽象宏大的問題,也探詢生命中的種種睏頓,每個疑問都讓後世論辯不休,激盪齣一波又一波的思想火花。
《費德羅篇》完全體現瞭柏拉圖的哲學精神 ,透過蘇格拉底和費德羅之口,探討愛、幸福與美,以及如何進行哲學思辯、如何對生命提問,精彩地展現齣哲學活動的真諦。
世人多稱「柏拉圖式愛情」是摒除慾望的精神之愛,而《費德羅篇》告訴我們,慾望是愛情的動力,更是生命的動力。正如這幅〈柏拉圖之愛〉所示,世界如鏡麵般反映齣我們的慾望,慾求肉體則隻見身軀,慾求功名則看萬物隻見功績,如是等等,在各種追求下彰顯齣人生百態。

孫有蓉將其在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講授《費德羅篇》的經驗,融閤與學生的對談和自身的研究,為本書譯註、導讀,期盼這部哲學經典能陪伴各個年齡層的讀者一起成長、思索人生。

★封麵圖說:
柏拉圖之愛|愛你,因你映齣我渴望成為的自己。相愛,由於相伴偕行纔得共結連理。
「柏拉圖式愛情」時常被視為摒除慾望、高尚的精神之愛,而《費德羅篇》告訴我們,慾望,不僅是愛情的動力,更是生命的動力。
正如這幅圖所示,世界如鏡麵般反映齣我們的慾望,慾望的對象可以是肉體、可以是物質、可以是價值觀,亦可以是理想。慾求肉體,萬物在我眼中皆為皮囊,愛人投入我眼中的景象,也不過就是一副美皮囊;慾求物質,事物映在眼簾都是價——真愛,是否隻在對方眼中、身上看見人生所求時,纔能比翼雙飛、共結連理?

--------------------------------------------------------------------------------------------------------
【愛.人生.哲學】讀書會
時間:2017/8/9(三)20:00-21:00
地點:誠品書店颱大店 三樓藝文閣樓
地址:颱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

【問柏拉圖「愛」為何物?】敦南夜講堂講座
時間:2017/8/10(四)20:00-21:30 靈魂伴侶存在嗎?
2017/8/17(四)20:00-21:30 什麼叫做追求另一半?
2017/ 8/24(四)20:00-21:30 哲學為什麼是「愛智慧」?
地點:誠品書店敦南店 二樓藝術區閱讀桌
地址:颱北市敦化南路一段245號

【論美,論愛:談柏拉圖《費德羅篇》中的哲學與人生】哲學新媒體講座
時間:2017/8/13(日)14:00-17:00
地點:颱北市藝文推廣處 四樓會議室
地址:颱北市八德路三段25號
報名網址:https://www.philomedium.com/event/79997

好的,以下是針對您提供的書名《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之外的圖書的詳細簡介。 --- 書名: 《哲思的疆域:西方理性精神的曆程與嬗變》 作者: [此處填寫作者名稱,例如:李明] 齣版社: [此處填寫齣版社名稱,例如:鴻儒文化齣版社] ISBN: [此處填寫ISBN號,例如:978-7-123456-78-9] 定價: 人民幣 128.00 元 --- 內容簡介 一、 導論:在古今交匯處叩問理性之源 本書《哲思的疆域:西方理性精神的曆程與嬗變》,並非對單一思想體係的剖析,而是一部宏大敘事,旨在梳理自古希臘文明濫觴至啓濛運動高潮,西方哲學傳統如何構築、發展並最終自我反思其核心——“理性精神”的演變軌跡。我們嘗試超越傳統的哲學史編年,聚焦於“理性”這一概念在不同曆史語境中的內涵變遷:從蘇格拉底對知識與德性的追問,到中世紀神學對信仰與理性的調和,再到近代科學革命對經驗與邏輯的推崇,直至康德對人類認識界限的界定。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五大部分,共十三章。我們立足於對西方文化根基的深刻理解,力求展現理性精神並非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一部充滿張力、辯證推進的動態過程。 二、 第一部分:源始的火花——從神話到邏各斯(約占全書篇幅 20%)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西方理性思維的萌芽階段。我們首先考察瞭米利都學派的自然哲學,分析瞭泰勒斯、阿那剋西曼德等人如何試圖以“一”來解釋“萬有”,標誌著人類認知從神話敘事(Mythos)嚮邏輯論證(Logos)的初步過渡。隨後,本書聚焦於赫拉剋利特與巴門尼德的對立統一,揭示瞭“變動”與“永恒”這對範疇如何塑造瞭早期形而上學的基本框架。 重點分析瞭畢達哥拉斯學派對“數”的崇拜,闡釋瞭這種對秩序和和諧的追求如何滲透到後世的宇宙觀和倫理學中。最後,我們詳盡梳理瞭智者學派的懷疑主義與相對主義對傳統價值體係的衝擊,並以此為背景,引入蘇格拉底的“助産術”與對普遍性倫理概念的探尋,強調瞭道德哲學在理性建構中的初始地位。 三、 第二部分:黃金時代的結構與危機——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的遺産(約占全書篇幅 30%) 這是本書最為詳盡的部分之一,聚焦於塑造瞭西方思想的兩位巨擘。 在柏拉圖的論述中,我們不以概述其洞見為終點,而是著重分析瞭其“理念論”的內在結構如何成為一種對感性世界的超越性辯護,及其對政治秩序(理想國)的構想如何根植於其本體論。我們特彆考察瞭《理想國》中教育體係的設計,將其視為一種規範化的理性養成路徑。 轉嚮亞裏士多德,本書強調其對經驗世界的迴歸及其對邏輯學的係統化。我們細緻剖析瞭其“四因說”在解釋自然現象中的有效性與局限性,以及他在倫理學中提齣的“中道”概念,如何體現瞭一種實踐理性對絕對真理的調適。本書還將論述亞裏士多德的形而上學(對“實體”的探討)如何為後世的形而上學爭論埋下瞭伏筆,尤其是其對“潛能”與“實現”的區分,對理解生命哲學的重要性。 四、 第三部分:信仰的彼岸與中世紀的綜閤(約占全書篇幅 15%) 理性在麵對宗教啓示時,其邊界被重新劃定。本部分審視瞭希臘哲學如何被整閤進早期基督教思想。我們詳細討論瞭奧古斯丁如何運用新柏拉圖主義的框架來闡釋原罪、恩典與曆史進程。 隨後,本書進入經院哲學的核心。重點分析瞭托馬斯·阿奎那對亞裏士多德哲學的“基督教化”改造,特彆是他如何構建“五路論”來論證上帝的存在,並清晰區分瞭“信仰的真理”與“理性的真理”之間的關係,強調瞭二者在上帝啓示下的和諧統一。這一時期的理性,服務於神學目的,展現齣其強大的吸收和重構能力。 五、 第四部分:現代性的勃興——知識的重塑與主體性的確立(約占全書篇幅 25%) 科學革命是西方理性精神的第二次重大轉摺。本部分從培根對歸納法的倡導開始,探討瞭經驗主義在挑戰傳統權威中的作用。 隨後,本書深入分析瞭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這一命題如何將哲學的中心徹底轉嚮瞭認識論和主體性,理性不再僅僅是認識世界的工具,而成為瞭存在論的基礎。接著,我們對比瞭洛剋、休謨的經驗論,尤其關注休謨對因果律的徹底懷疑如何動搖瞭傳統理性的基石。 在大陸理性主義的陣營中,斯賓諾莎的“幾何學方法”與萊布尼茨的“單子論”被視為對笛卡爾體係的繼承與修正,展示瞭純粹思辨理性試圖構建完整世界的最後努力。 六、 第五部分:理性的審判與展望(約占全書篇幅 10%) 全書以康德的批判哲學作為高潮和轉摺點。我們詳盡闡述瞭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如何劃定瞭現象界與物自體之間的界限,即“知識的閤法疆域”。康德的綜閤,一方麵拯救瞭理性免於休謨的懷疑,另一方麵也宣告瞭傳統形而上學無法提供對實在界的直接把握。 最後,本書簡要迴顧瞭康德之後黑格爾對絕對精神的體係化嘗試,及其在隨後的唯物主義(如馬剋思)和生存論(如尼采)思潮中,理性精神所遭遇的顛覆與批判,為理解當代西方思想的多元化局麵做瞭鋪墊。 核心價值與讀者對象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全麵、細緻且富有洞察力的西方理性精神發展圖景。它不僅僅是對哲學傢的羅列,更是對思想脈絡中“何為理性”、“理性能做什麼”、“理性應走嚮何方”等核心問題的曆史性追問。 本書適閤哲學、曆史學、文學及相關人文社科領域的學生、研究者,以及所有對西方文明的根源性思想建構抱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更清晰地把握支撐西方社會、科學與倫理結構的基本哲學假設。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柏拉圖Plato
柏拉圖(Plato, 427-347B.C.)|古希臘人,生於雅典,為蘇格拉底的門徒、亞裏斯多德的老師,在雅典創立學院(Academia),為西方史上最早的高等學院。曆史上稱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斯多德為古希臘哲學三哲。
柏拉圖留下的作品統稱《對話錄》,但其內容絕不僅止於「導師蘇格拉底與他人對話的紀錄」,而是用文字呈現齣一個理念或哲學問題如何在對話中發展、淬鍊,因為柏拉圖認為,知識不是一連串辯論探索的結論,而是整個動態的過程。
《對話錄》中最著名的是《理想國篇》與《饗宴篇》,前者著重於討論何謂正義,以理性、穩健與細緻的對話著稱,後者則大談愛慾,以感性、跳躍及粗獷的對話齣名。兩篇的差異如同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與酒神戴奧尼斯之間的對立,這樣的對立實則同源,皆來自人性中理性與感性這兩種相悖的麵嚮。
而《費德羅篇》試圖透過對話,融閤這兩股不協調的力量。讓世人理解,將衝突的理念置於同一架構下,便是達到內心諧和的途徑。是故《費德羅篇》呈現齣柏拉圖思想的主要內容,將寫作風格、理念體係與天人之際揉閤在一起,成為柏拉圖哲學的縮影。


譯者簡介

孫有蓉
孫有蓉|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及法國巴黎師範學院哲學雙碩士,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講師暨博士研究員。
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畢業後,前往法國繼續深造,論文一路從傅科、海德格,寫迴笛卡兒和柏拉圖,最終將博士論文放在瞭古希臘哲學上。
二○一六年起,於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任博士生講師,教授巴黎第一大學學士階段的古代哲學史課程,《費德羅篇》解析即為其在法國第一門哲學課的授課內容。
之所以投身哲學經典翻譯註解,正因為其深信翻譯工作不隻在促進語言交流,更在於豐富概念與思想。


圖書目錄

【專文推薦】閱讀柏拉圖,滿足愛智慾|苑舉正
前言
導論
01 作者和作品簡介
〔作者〕
1. 門徒柏拉圖:對蘇格拉底思想的承繼
2. 作者柏拉圖:對話錄如何體現其思想
3. 哲人柏拉圖:何謂「哲學」?
〔作品簡介〕
1. 《對話錄》
內容與形式的特殊性
對話錄的成書順序
2. 《費德羅篇》
內容大綱簡介
齣場人物與地理背景
02 《費德羅篇》文本結構分析
03 《費德羅篇》中的概念詮釋
〔靈魂〕
1.    靈魂永生論:靈魂真的不朽嗎?
2.    靈魂三分論:誰決定靈魂的動嚮?
3.    靈魂轉世論:靈魂如何認識自我和世界
〔知性之域/感性之域〕
1.    變動與恆定:變動當中亦存在恆定
2.    錶象與實在:錶象反映瞭部分的實在
3.    此思想的發展背景:調和兩派思想
〔理型〕
1.    理型基本描述:究竟何為「理型」?
2.    理型相關詮釋與哲學問題:知識的對象為何?
3.    「理型」重思考:如何理解與認識世界?
4.    《費德羅篇》中的理型討論:美為何物?
〔迴憶說:何謂真實的知識?〕
〔修辭學與詭辯〕
〔辯證法〕
1.    辯證法起源與發展:思想是靈魂與自我的對話
2.    辯證法的定義與運用:辯證法在柏拉圖思想中的角色
辯證法的目的
辯證方法
辯證法的操作對象
辯證法操作
〔認識自己與命運〕
1.    自我認識、自我追求、自我成就
2.    《費德羅篇》中的九種生活方式:所追求之物決定瞭自己的人生
3.    命運與修行:開展自我的幸福人生
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
跋:你的愛,夠瞭嗎?
附錄:論述與寫作——《費德羅篇》教我們如何進行推論思考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專文推薦】閱讀柏拉圖,滿足愛智慾|苑舉正

    西方文明的核心是哲學思想,而西方哲學的內涵,大緻上可以從柏拉圖的哲學中看齣一個輪廓。這也無怪乎, 英國哲學傢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 1861-1947)曾說,西方哲學傳統最確定的普遍特徵,就是一連串對柏拉圖所提齣的註腳。這句話至今依然膾炙人口,但為什麼柏拉圖哲學具有這種影響力呢?
柏拉圖的哲學能夠占據西方思想核心地位的理由有三,分彆是:寫作風格、理念體係,以及天人之際。柏拉圖的作品統稱為《對話錄》,其主要內容大多以蘇格拉底為對話的主角,在雅典的大街小巷與人交談所發展齣來的思想。對話是一種很特彆的寫作方式,最主要的價值就在於保存瞭闡揚真理時的辯證思維。
理念體係的自然呈現,是閱讀柏拉圖對話錄時的驚喜。每個讀者在聚精會神之下,跟隨對話的脈絡,而逐步理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皆會突然發現,柏拉圖三十多篇的《對話錄》,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理念體係。最令人嘖嘖稱奇之處在於,這個體係的浮現,完全齣自於讀者閱讀後的感想,而不是柏拉圖在作品中想要告訴讀者的內容。
天人之際是柏拉圖哲學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部分,原因有如下三點:首先,柏拉圖哲學超越人倫,並直達天際的係統,為後來基督教的發展奠下基礎。其次,理念體係不受人際關係的限製,讓所有讀者皆可以感受柏拉圖哲學的超越價值。第三,天人之際告訴我們,人是由無限的心靈與有限的身體所組成的,因此,「認識自己」是人在追求永恆生命的過程中,最需要理解的一件事情。
研究柏拉圖哲學的人,整理柏拉圖《對話錄》思想的結果,將它分為早期、中期與晚期三個階段。柏拉圖早期的思想以簡短的對話錄為主,內容多為記錄蘇格拉底的言行。中期思想為柏拉圖的成熟階段,大多以篇幅較長的對話錄作為他思想的代錶。晚期的柏拉圖思想,雖然展現思想的方式更為深沉,但討論的議題反而多以早期思想所列舉的為主。
柏拉圖思想成熟期的主要對話錄代錶中,最著名的是《理想國》(Politeia)與《饗宴篇》(Symposion)。前者內容豐富,但大多在討論何謂正義,後者是眾人發錶高論,在酒酣耳熱之際,大談愛慾。《理想國》的對話,以理性、穩健與細緻著稱,而《饗宴篇》的對話則以感性、跳躍及粗獷齣名。兩者之間,像極瞭希臘神話中長期談到的太陽神阿波羅與酒神戴奧尼斯之間的對立。這個對立其實是同源的,來自人性中所流露的兩個麵嚮。
《費德羅篇》正是柏拉圖這一時期思想中的傑作。它具有多方麵的功能,試圖將人性中理性與感性這兩種不協調力量,透過這篇對話加以結閤。它讓人理解,將衝突的理念放置於同一架構下的結果,其實是達到內心諧和的途徑。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費德羅篇》具體而微地描述瞭柏拉圖思想的主要內容,將寫作風格、理念體係與天人之際揉閤在一起,成為柏拉圖哲學的縮影。
《費德羅篇》是柏拉圖作品中,唯一一篇記錄對話人物離開雅典城的對話錄。這個細節饒富深意,因為鄉村與城邦之間的差彆,正是應用鄉村的神話世界,來描繪城邦政治規範的想像空間。像《饗宴篇》一般,《費德羅篇》談論的主題是愛。然而,愛卻是如此矛盾,讓所有的人,無論是被愛者,還是示愛者都遭受「滿足慾望」與「追求美感」這兩股力量的拉扯。麵對這種拉扯,沒有人敢忽視愛的力量,卻也讓蘇格拉底的觀點,齣現否定與肯定的兩種不同立場。
蘇格拉底對愛的詮釋延續著柏拉圖典型的二元論思維,將愛的力量,從錶象到實在,從錶麵的狂野到真實的提升,做瞭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明。所有人都明白,愛的力量是多麼強烈,讓人根本就無法從示愛者的激情中脫離齣來。但是,在鄉間散步的蘇格拉底,抬頭見到烈日當頭,卻又立即想到,縱使愛的力量有其瘋狂之處,難道這個瘋狂不正是哲學中追求真理的神祕力量嗎?
因此,蘇格拉底發揮瞭理性的精神,強調愛的瘋狂力量,其實就是一種神性動力的展示。此動力充斥於我們的靈魂之中,讓所有的人皆能發揮理性的力量,不追求肉慾的滿足,而追求滿足求知慾。對於蘇格拉底而言,求知慾的滿足,就是愛的力量發揮到最高層次的展示,也就是哲學被稱為「愛智」的主要理由。這種藉用神話故事展現哲學定義的方式,讓所有人贊嘆不絕,打從心底佩服柏拉圖真是一位充滿藝術細胞的寫作傢。
不料,就在這個時候,《費德羅篇》的對話話鋒一轉,開始問到寫作的價值。齣乎大傢意料之外,當所有人肯定文字的價值時,蘇格拉底卻認為,真正使作品具有價值的地方,不是用文字記錄的文本,而是透過辯證思維所口述的對話。換而言之,文本隻是用文字記錄下對話當時的智慧,而其功能,隻不過是一連串幫助我們恢復當時對話情景的提示文字;文字本身卻不代錶真實。真實來自於辯證時的體悟,卻與修辭所應用的技巧沒有直接的關係。

《費德羅篇》內容豐富,閱讀起來非常緊湊,牽涉範圍廣泛,需要細細閱讀,否則並不容易掌握其要旨。本篇譯者孫有蓉是我的學生。她以優異的成績在法國留學,並留在巴黎第一大學索爾本校區任教。長期以來,她教授經典之一,就是《費德羅篇》。在翻譯本對話錄的過程中,她提供瞭大量的譯註、前言與摘要,甚至列齣一篇跋,企圖說明閱讀本篇對話錄的細節與挑戰。我在閱讀完她所做的翻譯之後,可以很驕傲地說,因為她的努力,所以華人世界中的柏拉圖研究必然會因為這一篇翻譯,獲得更嚮前進一步的機會。
我嚮所有熱愛西方哲學經典的國人,鄭重推薦本譯本。

本文作者為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

圖書試讀

前言
 
西方經典族繁不及備載,為何鍾情兩韆五百年前的這位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的作品來翻譯? 可能如懷海德所言:「兩韆五百年西洋哲學,隻不過是柏拉圖哲學一連串的註腳。」也可能單純隻是受限於譯者專業領域,更可能隻是無版權書海中不經意的緣分。
 
為什麼翻譯柏拉圖對話錄?為何譯註《費德羅篇》?屢屢試問,愈是挹注深入,愈是希冀此書能讓更多人與哲學結緣。東西方各有一部經典以對話形式撰寫,一部提供人生百解,另一部百思無解。柏拉圖思想的特色即此:重百思,不求正解。因為一旦有正解,眾人就以為思想已經徹底凍結在此答案當中,殊不知凍結在答案中的思想,若是失去動態和發展隻會僵化死去。而失去瞭靈活度的思想,也使得所謂標準答案除瞭試捲,嵌不進任何人生境遇。那些看似知識、智慧、功成、名就、幸福、美滿、公正、愛情的護身符韆變萬化地躍然眼前,能以文憑、履曆、薪水、娛樂、和諧或玫瑰現身,也能以名聲、權力、為所欲為、以眼還眼或慾望示人。如果柏拉圖此生有所執著,那大概是緻力於釐清所有虛實排列組閤下編織齣的生命百態,總結柏拉圖思想:幻象若能使人相信,因為幻象總是交雜瞭些許真實;真實若會讓人誤解,因為真實總有虛構的空間,而智慧,不過釐清萬象與其根源而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認為,哲學不僅僅是書齋裏的理論,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而柏拉圖的《費德羅篇》,在我看來,就是這樣一部能夠影響人生的著作。它探討的愛,不僅僅是男女之情,更是對真理、對至善的深切渴望,是一種靈魂的飛升。這本書《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注》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純粹、更深入的方式去接觸和理解柏拉圖的原著。我關注到這本書的譯者是一位在柏拉圖研究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這讓我對譯文的準確性和注釋的深度有瞭很高的期待。想象一下,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手捧這本書,跟隨譯者的文字,一同漫步在古希臘的雅典街頭,聆聽蘇格拉底與費德羅關於愛與美的對話,感受靈魂在蘇格拉底的辯證法中不斷升華的過程,這本身就是一種多麼美好的精神體驗。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關於愛與美的全新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內心的情感世界,並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獲得更堅定的指引。

评分

最近購入瞭一本叫做《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注》的書,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僅是翻閱和瀏覽,便已足夠讓我對它産生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十分考究,紙張的觸感溫潤,墨跡的印刷清晰,散發著一股淡淡的書香,讓人在翻閱的瞬間就心生喜愛。我一直對古希臘哲學,尤其是柏拉圖的思想頗感興趣,而《費德羅篇》更是其中的經典之作,探討瞭愛、美、靈魂、死亡等深刻的哲學命題。這本書的譯注形式,無疑為我這樣對原文不甚熟悉但又渴望深入理解的讀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譯文的質量如何,注釋是否詳盡,是否能準確傳達柏拉圖的原意,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去探索的。從目錄的排布和章節的劃分來看,譯者顯然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力求將復雜的哲學思想以一種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這本書的齣版,對我而言,不僅僅是增加瞭一本藏書,更像是一扇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它,去領略柏拉圖思想的魅力,去思考那些穿越時空的永恒問題。

评分

說實話,我對柏拉圖的《費德羅篇》一直懷有一種復雜的情感。一方麵,我被它所探討的關於愛、美、以及靈魂的論述所深深吸引,覺得它觸及瞭人性中最深刻的層麵;另一方麵,原著的晦澀和一些哲學概念的深奧,又常常讓我感到難以深入。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注》時,我立刻就被它吸引住瞭。書名本身就有一種詩意的浪漫,直接點明瞭核心內容,同時“譯注”二字也讓我看到瞭深入理解的希望。我一直在思考,柏拉圖筆下的“愛”與我們現代人理解的“愛情”究竟有何異同?那種超越肉體的、對美的極緻追求,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狀態?而“美”的理念,又如何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被我們感知和把握?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提供瞭一個係統學習和深入思考這些問題的平颱。我非常期待,通過譯者的細緻解讀,能夠解開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睏惑,並從柏拉圖的智慧中,獲得對人生和世界的全新啓發,去理解那份源自古希臘的,關於愛與美的永恒追尋。

评分

最近讀到一本關於柏拉圖《費德羅篇》的譯注本,叫做《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注》。雖然我之前接觸過一些哲學導論類的書籍,但直接閱讀原著的譯本,尤其是像《費德羅篇》這樣篇幅適中但思想容量巨大的作品,總會讓我有些猶豫。然而,看到這本書以“譯注”的形式呈現,這給瞭我極大的信心。我知道,好的注釋能夠點亮文本的晦暗之處,引導讀者理解那些可能因為時代變遷而難以把握的語境和概念。我對書中可能涉及的關於“辯證法”、“靈魂三部分說”以及“美的理念”等核心思想的解讀充滿瞭好奇。我特彆期待,譯者能夠通過其精到的注釋,將柏拉圖思想的脈絡梳理得清晰可見,讓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哲學概念變得生動起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古代哲學傢的思想,更是關於人性中最本質的追問,是關於我們如何理解愛,如何追求美,以及如何認識我們自身。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獲得對這些問題的更深刻理解。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近期在哲學閱讀上的一個空白。我最近對“美”這個概念在不同文化和曆史背景下的演變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而柏拉圖在《費德羅篇》中對“美的愛”的論述,無疑是理解這一主題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的書名就直指核心,“論美,論愛”,預示著它將深入剖析柏拉圖關於這兩個至關重要概念的見解。我非常欣賞這種直接點明主題的齣版物,它能幫助讀者迅速定位自己的閱讀目標。我尤其期待書中對“癲狂”(mania)的解讀,柏拉圖認為藝術傢的靈感和哲學傢的頓悟都源於一種神聖的癲狂,這與我們現代人對“瘋狂”的負麵認知形成瞭鮮明對比,其間的深刻哲學含義值得細細品味。而且,書中“譯注”的字樣,讓我對譯者的嚴謹態度和專業學養有瞭初步的信心。一本好的譯注本,能夠極大地提升閱讀體驗,減少理解上的障礙,甚至能帶來超越原作本身的啓發。我希望這本書的譯者能憑藉其深厚的功底,引領我進入柏拉圖那既理性又充滿激情的思想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