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日本

靜觀日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日本文化
  • 旅行
  • 文化觀察
  • 社會
  • 曆史
  • 風俗
  • 遊記
  • 散文
  • 隨筆
  • 深度遊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深入日本社會
看見真實的日本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鳩山由紀夫攜手作序推薦。以傳媒人獨特敏銳的視覺寫下旅日二十餘年所見所感,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筆下展現的不僅是日本的真相,還有中華民族曾經失落的文化。

  本書作者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既是時政評論員,也是中日問題專傢,旅日長達二十餘年,他親身深入日本社會,體驗日本人的真情實感,以傳媒人特有的視角為讀者發掘日本真相,用客觀平實的語言講述上至首相下至日本普羅民眾的生活、夢想,甚至煩惱。本書涉獵範圍廣泛,帶領讀者從中日關係、文化、經濟與政治這四方麵去瞭解日本,書中不時穿插珍貴的第一手口述資料,包括曾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現身說法、前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親談「村山談話」的前因後果等等,極具參考價值。

名人推薦

  徐靜波先生把自己對於日本的理解與觀察,寫成瞭《靜觀日本》一書,也將我的觀點與立場收錄其中,我非常高興與感動,希望中國朋友能夠理解我對於曆史問題的立場和對於中國的感情。我也希望通過《靜觀日本》這本書,讓中國朋友多瞭解一些真實的日本。隻有相互理解,纔能促進友誼。──日本前首相 村山富市

  因為一次採訪,我和徐靜波先生成瞭好朋友。他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和率直的性格。他曾在我主辦的演講會上,嚮日本人介紹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並教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理解中國。我從中也學到瞭許多的東西。他既瞭解中國,又深知日本,始終保持不偏不倚的觀點與立場,這樣的專傢真是我們現在最渴求的人纔。──日本前首相、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理事長 鳩山由紀夫
 
《靜觀日本》圖書簡介 一部關於現代日本社會、文化與曆史的深度觀察 本書並非一本走馬觀花的旅遊指南,亦非聚焦於傳統文化符號的淺層描繪,而是對當代日本社會肌理、文化內核及其曆史演進路徑進行深入剖析的綜閤性論著。作者憑藉長期的田野調查與嚴謹的學術訓練,力求穿透錶象的“精緻”與“秩序”,探究支撐現代日本運行的深層邏輯、內在張力及其所麵臨的現實睏境。 本書結構嚴謹,分為四個相互關聯且遞進的篇章,旨在構建一個多維度的日本圖景。 --- 第一篇:現代性的“完成”與未完成——社會結構的重塑與張力 本篇聚焦於戰後日本如何以驚人的速度完成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並探討這種“完成”形態的獨特性與潛在的危機。 1. 高度集約化社會的運作機製: 詳細分析瞭以終身雇傭製、年功序列製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如何從戰後重建的基石演變為當代經濟結構轉型的桎梏。我們考察瞭“會社人”這一身份認同的形成過程,及其對個體生活哲學的影響。這種高度的集體主義與組織依賴性,在經濟高速增長期提供瞭強大的驅動力,但在人口萎縮與全球化競爭加劇的當下,正麵臨著“效率悖論”的挑戰。 2. “內嚮型”社會的安全閥: 深入探討瞭日本社會內部的微妙平衡機製——“本音與建前”的張力。這不僅僅是一種人際交往的禮儀,更是一種維護社會穩定、消解潛在衝突的心理契約。我們分析瞭這一機製如何體現在職場文化、傢庭關係乃至政治決策的製定過程中。同時,本書也審視瞭在信息透明度日益提高的今天,這種傳統平衡結構所遭受的衝擊,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恐”現象與代際隔閡的加劇。 3. 邊緣群體的浮現與可見性: 現代社會的“精緻”往往建立在對某些群體的“隱形化”之上。本篇著重揭示瞭被高速發展模式所拋棄或遺忘的群體——例如“飛特族”(Freeters)、“繭居族”(Hikikomori)以及日益壯大的獨居老年群體。通過對這些群體的個案研究,我們得以窺見“成功典範”敘事下的真實社會裂痕,思考在社會契約重構的時代,如何重新定義“參與”與“貢獻”。 --- 第二篇:文化景觀的解碼——審美、信仰與日常的哲學 本篇從更微觀和感性的層麵,解析塑造日本人精神世界的文化符號與審美取嚮,揭示其行為模式背後的深層文化密碼。 1. “物哀”與“幽玄”的當代迴響: 傳統的審美範疇並非僅存在於古典文學中,它們依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代藝術、設計乃至生活哲學。本書探討瞭“物哀”(Mono no Aware)在麵對瞬間之美與無常變化時的情感投射,以及“幽玄”(Yūgen)在現代極簡主義設計中所體現齣的對“未盡之意”的推崇。我們將分析當代日本設計,如無印良品風格,如何將這些古典美學理念成功地轉化為全球性的商業語言。 2. 信仰的世俗化與儀式感: 考察瞭神道教與佛教在日本社會中去中心化後的生存狀態。現代日本人並非是虔誠的教徒,但他們對儀式(如婚禮、祭典、盂蘭盆節)的重視程度卻絲毫不減。這種現象錶明,宗教的功能已從形而上的救贖,轉嚮瞭社會聯結、時間標記與身份確認的世俗化儀式體係。本書將深入分析“神社”和“寺廟”在當代城市空間中的角色變遷。 3. “萌文化”的符號學意義: 流行文化是觀察社會焦慮的絕佳窗口。我們以“萌”(Moe)現象為核心,分析瞭其背後所蘊含的對不成熟、純真與被掌控感的集體嚮往。這不僅僅是關於卡通人物的喜愛,而是對一個缺乏明確成人職責與競爭壓力的理想化精神避難所的構建,它與前文所述的社會壓力構成瞭微妙的互補關係。 --- 第三篇:曆史的幽靈——集體記憶與國傢敘事的構建 本篇迴溯日本近現代史的關鍵節點,著重探討曆史認知如何影響其對內凝聚力與對外關係的處理方式。 1. 現代啓濛的悖論: 追溯明治維新時期對“脫亞入歐”的狂熱,分析其在學習西方技術與製度的同時,如何自覺地保留並強化瞭本土的“國體”敘事。這種“選擇性吸收”的策略,為後續的軍國主義擴張埋下瞭結構性的伏筆。 2. 戰爭的“在場”與“缺席”: 這是一個極為復雜且敏感的議題。本書不滿足於簡單地批判或辯護,而是考察瞭戰敗經驗如何被轉化為一種獨特的“受害者敘事”與“重建精神”。我們分析瞭教科書的編寫爭議、靖國神社的象徵意義,以及這種認知框架如何持續地投射到當代日本的集體心理與外交策略之中。 3. 經濟奇跡背後的政治遺産: 探討戰後美國占領政策(GHQ)對日本體製的塑造,以及這種外力乾預如何固化瞭保守政治的長期執政地位。理解經濟高速增長的政治前提,是理解當前日本政治僵局的關鍵。 --- 第四篇:麵嚮未來的“靜觀”——人口危機與全球定位的重塑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日本未來十年至二十年的核心挑戰,並思考其在全球體係中的新角色。 1. 零增長社會的經濟適應: 詳盡分析瞭人口結構老齡化與萎縮對消費市場、醫療體係、基礎設施維護帶來的係統性衝擊。重點探討瞭機器人技術、AI在填補勞動力空白中的應用現狀,以及社會保障體係的不可持續性。 2. “失去的三十年”與精神轉嚮: 在經濟增長停滯的大背景下,日本社會正在經曆一場由“追求物質成功”嚮“追求生活質量”的緩慢轉變。這種轉嚮體現在對地方振興的關注、對“慢生活”的重新評估,以及對消費主義的審慎態度上。 3. 外交的“微妙平衡術”: 考察日本在復雜地緣政治環境下的戰略選擇。它既是美國最堅實的盟友,又必須處理與中韓之間難以愈閤的曆史敏感性,同時還要在全球氣候變化、技術標準製定等議題上尋求獨立的話語權。本書認為,日本的未來定位將是“技術領導者”與“文化橋梁”的混閤體。 --- 《靜觀日本》旨在提供一個超越刻闆印象的、充滿細節與思辨深度的觀察視角,讓讀者得以理解這個既古老又新潮、既保守又前衛的國度的復雜性與內在生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徐靜波


  祖籍浙江。一九九二年赴日本留學,畢業於東海大學大學院博士前期課程。二〇〇〇年,齣任亞洲通訊社社長。此後創辦日文報紙《中國經濟新聞》和中文網站「日本新聞網」。從一九九七年開始,連續十九年採訪「中國兩會」和中國共産黨黨代會,曾採訪過中日兩國多位領導人。是日本電視颱、東京電視颱、鳳凰衛視、深圳衛視等媒體的時政評論員、中日問題專傢。從二〇一二年起,連續三年獲新浪網、鳳凰網十大博客博主榮譽。著有日文著作《株式會社中華人民共和國》、《二〇二三年的中國》等,譯有《一勝九敗》、《不死鳥》等。

圖書目錄

香港版序  徐靜波
序一  村山富市
序二  鳩山由紀夫

輯一  悲情的櫻花——靜觀日本文化
「守傢業」在日本人心中分量有多重
對話日本首富——優衣庫老闆柳井正:錢多瞭該怎麼花
日本公主上學享受什麼待遇
日本人為何拾金不昧
日本白領為何在墓地裏吃飯看書
環保大國日本為什麼不取消塑膠袋
日本為何允許女孩十六歲結婚
日本女星為何不拜金
日本女人為何很少舉報情人
日本著名科學傢為何上吊自殺
日本奧運會奬牌得主都奬些什麼
日本女足為何能夠成為世界冠軍
日本人看待美國人的心態

輯二  讓我們好好做鄰居——靜觀中日關係
我不是徐福的後代
遣唐使渡海來中國到底有多艱難
沖繩島上的中國人
日本老兵證言:確實拿中國活人練刺刀
尋找日本「七三一部隊」戰犯的下落
日本老兵懺悔:當年我們在南京殺人放火
我問老兵金子的七個問題
我與高倉健做鄰居
自掏腰包為中國人打官司的日本律師
日本駐華大使的任前課
對日投資,日本為何會擔憂
中日關係該如何避免「兩敗俱傷」
「中國第一股」為何在日本遭遇退市
中國人到日本炒房的麻煩和陷阱
中國人能否換個角度看日本

輯三  神壇下的「不死鳥」——靜觀日本經濟
日本人為何隻相信「國貨」
日本傢族企業久盛不衰的五條法則
「豐田王子」如何拯救豐田汽車王國
「鬆下電器」的名稱為何從地球上消失
日本製造業為何會走下坡路
日本經營之神如何拯救日本航空
日本八佰伴集團為何破産
東京的房價到底有多高
日本化工專案落戶之前要做哪些工作
日本最牛的一傢豆腐店
一位日本小老闆的悲喜麯
日本企業傢為何不願拋頭露麵
互聯網經濟,日本年輕人沒興趣

輯四  拿來與繼承——靜觀日本政治
村山口述:「村山談話」發錶的前因後果
對話鳩山由紀夫:當首相的酸甜苦辣
安倍的講演費是天價
安倍讓自衛隊齣兵海外到底為瞭什麼
日本為何怕加入亞投行
行政改革,日本為何也這麼難
日本反貪,誰開第一槍
日本二十九歲最年輕市長為何被捕
日本「官二代」為何沒有財産
大地震中日本學校為何不倒
福島核洩漏應該由誰來買單
核洩漏後東京人怎樣生活
東京遇颱風為何不會水漫金山
野田身後的「和風美人」
首相兒子與陪酒小姐談戀愛

圖書序言

香港版序
   
  說到「日本」,總讓人想到「仇恨」。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七十餘年,但那一段痛苦的曆史依然讓人難以釋懷。
   
  歲月飛逝,很少有人會去冷靜地思考「我們為什麼遭人侵略?日本軍隊為何能在半年中佔領大部分中國?」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我們充當瞭一個祥林嫂的角色,逢人必說「我的孩子被狼叼走瞭」。
   
  是不是我們的國民,缺乏一種反思的情懷?是不是因為這一種缺乏的背後,放不下堂堂中華曾經有過的體麵和輝煌,使得人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軟弱和失敗?這是值得深思的刺心問題。
   
  去年(二○一六年)夏天,我去瞭日本伊豆半島最南端的一個海濱城市下田。下田市的人口隻有二萬三韆人,相當於中國的一個小鎮。但是,在日本近代史上,這裏卻發生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黑船來襲事件」。
   
  一八五三年,也就是在英國人佔領香港之後的第十二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佩裏率領四艘戰艦,齣現在扼守江戶灣要衝的下田市附近海灣,將船上的幾十門大炮一齊瞄準瞭岸上的炮颱,江戶守軍不戰自垮,佩裏隨後率領三百多名全副武裝的美國士兵不費一槍一彈輕易登陸下田市,要求日本政府開放口岸與美國通商。由於美國軍艦的船體漆成瞭黑色,又像怪獸一樣不斷噴齣漆黑的濃煙,驚恐萬狀的日本人把這一支美國艦隊稱為「黑船」。
   
  當時的日本,已經閉關鎖國幾百年。麵對黑船的來襲,一部分武士覺得應該與侵略者一拚;一部分學者則認為,國傢應該趁機實行開放,與各國實施貿易往來。而江戶政府麵對強大的美國艦隊,放棄瞭抵抗,接受瞭開國的要求,於第二年和美國簽署瞭《下田條約》,同意開放口岸實施通商,日本於是迎來瞭明治維新前的黎明。值得一提的是,幫助日本走嚮黎明的恰恰是香港人,無論是隨身翻譯,還是《下田條約》的日文版製作者,都是佩裏從香港僱來的纔子和在香港的美國傳教士。
   
  我在下田市的「黑船資料館」裏徘徊,想到一個問題:英國人要求清朝政府通商,清朝政府採取瞭武力抵抗的對策,結果簽下瞭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還開放口岸。美國人要求日本政府通商,日本政府採取瞭不抵抗的手段,結果是開放口岸,但是沒有割地賠款。中日兩國不同的選擇導緻瞭不同後果:清朝越來越弱,任人宰割;而日本越來越強,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如果清朝政府當初放棄「帝國思想」,也選擇與日本同樣的「和平開放」的做法的話,那曆史會如何改寫?
   
  許多日本人因此認為,大和民族之所以在「黑船事件」之後變得強大,並因此催化瞭明治維新,與佩裏艦隊的到來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佩裏不是一名侵略者,而是日本改革開放富國強兵的恩人。
   
  能夠把侵略者當成恩人的國傢,全世界估計也隻有日本。二戰失敗後,日本人再行舊道,把美國佔領軍司令官麥剋阿瑟當成「救國之神」,因為日本人認為,麥剋阿瑟維護瞭日本的天皇體製,並為日本製定瞭一部和平的憲法。
   
  崇尚強者,一直是使日本這一個島國能夠進步的精神法寶。最初嚮中國學習,繼而嚮歐洲列強學習,戰敗後再嚮美國學習,把世界上最好的製度和最先進的技術搬迴島國細細解剖研究,摺騰齣適閤自己的體製和産品,讓自己的國傢能夠自始至終地跟上時代的步伐。這一種精神,恰恰是我們中國短缺的,因為我們中國人從不承認自己的軟弱,寜死不屈。而日本人在裝軟弱的同時,骨子裏卻透著一股傲氣。
   
  一九九二年,我去日本留學,東京的高樓大廈讓我看到瞭自己國傢的落後。二十多年過去,上海浦東的高樓已經超越瞭東京電視塔,但是我依然覺得,我們還缺少些什麼。慶幸的是,我們的國傢雖然比日本的明治維新晚瞭一百多年,但是也已經改革開放,並努力嚮世界學習,我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在這一個強大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錶揚美國,可以欣賞歐洲,甚至可以贊美非洲,但是我們不敢喊齣「嚮日本學習」,因為我們放不下那一份怨恨,也放不下那一份架子。這說明,我們的內心還沒有我們自己說的那麼強大。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亞洲各國中,將西方的文化融入東方文明做得最為成功的一個國傢,是日本,它不僅守護住瞭自己的傳統,同時也創造瞭新的科技與文化。我們與其捨近求遠,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地去研究這一個討厭的鄰居。我們的先輩孫中山、蔣介石、周恩來,甚至鄧小平都這麼努力過,為什麼現在的我們就不能去作同樣的努力呢?
   
  我一直主張,對於日本,應少一點批判學,多一點研究學,把日本實行改革開放和固守傳統的經驗與教訓,把日本發展社會與經濟的做法搬迴中國,攤在我們的桌子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或許能避免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加快我們自己的發展步伐。
   
  這就是我寫《靜觀日本》這本書的初衷。感謝北京華文齣版社和香港三聯書店的幫助,讓這本書得以在香港齣版。雖然都是些浮光掠影的文字,但是依然期待大傢能夠從中悟齣一些道理,撿迴我們曾經丟失的東西。

徐靜波
二○一七年二月於東京

序一
   
  中國有一個詞,叫「忘年交」。我今年已經九十一歲,而徐靜波先生纔邁上五十歲,雖然年齡相差近一半,但在許多問題上,我們的觀點和立場是十分相近的。我想,此乃源自他對日本社會和日本人的深刻理解,而這種理解,需要一種公正客觀之心,一般人很難做到,但是他做到瞭,而且做得很真誠。
   
  六年前,徐靜波先生第一次到我傢來採訪我,他拿齣一張一九九七年在我的國會辦公室裏與我拍的一張閤影,我纔知道,我們的友誼其實已經有十幾年瞭。與其他的外國記者不同,徐靜波先生提的每一個問題都會照顧到我的心境與情緒。因此,我可以敞開胸懷與他談瞭我為什麼當上首相,後來為什麼辭職,為什麼在阪神大地震發生時一概不知等讓我自豪和心酸的事情。
   
  後來,徐靜波先生多次來我傢和我聊天,我對他講瞭「村山談話」發錶的前因後果以及發錶這份談話的目的,也講述瞭自己對於曆史問題和日中關係的看法。甚至在敏感的尖閣列島(中國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問題上,我也錶達瞭自己的立場。
   
  日中兩國是無法搬傢的鄰居,在文化上也是血脈相連,兩國沒有理由不友好相處。但是,友好需要基礎,日本政府需要在曆史問題上承認侵略戰爭的曆史,尊重中國受害者的犧牲,這是最起碼的兩國政治互信的基礎。同時,對於中國的崛起,日本要以平常心對待,並盡可能地提供協助。
   
  日本是一個美麗的國傢。我相信經過七十年和平環境薰陶的日本人民,與中國人民一樣熱愛和平。隻有兩國人民攜手閤作,亞洲乃至世界纔會和平繁榮。
   
  徐靜波先生把自己對於日本的理解與觀察,寫成瞭《靜觀日本》一書,也將我的觀點與立場收錄其中,我非常高興與感動,希望中國朋友能夠理解我對於曆史問題的立場和對於中國的感情。我也希望通過《靜觀日本》這本書,讓中國朋友多瞭解一些真實的日本。隻有相互理解,纔能促進友誼。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靜觀日本》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改善和發展日中兩國的關係,將會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

日本前首相  村山富市
二○一五年九月吉日

序二
   
  我的老朋友徐靜波先生的新書《靜觀日本》就要在中國齣版瞭,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其實對於這本書,我期盼已久。
   
  近幾年來,日本與中國的政治關係齣現急劇冷卻。其原因是,對於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場戰爭,加害者日本已經快忘得一乾二淨,而受害者依然遺恨難忘。同時,日本一些毫無顧慮的言行,有時候更成瞭這種遺恨的催化劑。日中兩國無論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文化領域都有著無法割裂的傳承與交融,但是日本不但無視這一種關係,而且經常鬧齣一些令對方産生誤解的事情,從而使問題日益復雜。
   
  在這樣的背景下,徐靜波先生還一如既往地嚮中國讀者介紹日本的文化、政治、經濟、觀光旅遊,想想這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
   
  因為一次採訪,我和徐靜波先生成瞭好朋友。他具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和率直的性格。他曾在我主辦的演講會上,嚮日本人介紹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並教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理解中國。我從中也學到瞭許多東西。他既瞭解中國,又深知日本,始終保持不偏不倚的觀點與立場,這樣的專傢真是我們現在最渴求的人纔。
   
  我始終認為,在日中關係齣現政治冷卻的時候,更需要在友愛的精神之下,推進兩國在經濟、文化,乃至教育、環境、醫療等各種領域的深度閤作,並由日中兩國擔當起核心重任,一步一步地推進東亞共同體的構建。這不僅有利於改善日中兩國的政治關係,同時也可以從東亞嚮世界發齣更多的和平資訊。
   
  希望《靜觀日本》這本書能夠得到更多讀者的喜愛,我也期盼東亞共同體的構想能獲得更多人的理解與支持。

日本前首相、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理事長  鳩山由紀夫
二○一五年九月吉日

圖書試讀

「守傢業」在日本人心中分量有多重
   
在鞦田縣湯澤市演講完中國經濟之後,齋藤市長特地舉行瞭一場歡迎晚宴。宴會結束時已經是夜裏九點多,市政府安排我去一處溫泉旅館入住,說那是湯澤市最有味道的一處溫泉,叫「多郎兵衛旅館」。
   
汽車在山坳裏轉悠,轉悠瞭半個多小時,結果到溫泉旅館時,已經是深夜十點多。我想這一傢旅館應該是在深山冷嶴中,因為我聽到瞭溪水嘩嘩流淌的聲音。
   
旅館裏還亮著燈,店主在等著我。那是一個小老頭,頭發花白,戴著高度近視眼鏡。見瞭我很是熱情,說一直期盼著我的到來。
   
送我的人走瞭後,他一手幫我提包,引領我到瞭二樓的客房。整個旅館靜悄悄的,不知是因為客人都睡瞭,還是因為客人不多,反正當我走在走廊上,沒有聽到任何的動靜,似乎這一個小樓裏,就隻有我一位住客。
   
店主與我告彆時,特意關照我:溫泉在一樓,二十四小時都可以入浴。退去內衣,換上木屐,拿一塊浴巾到瞭一樓的轉角處,聽到瞭潺潺的流水聲,這裏就是溫泉瞭吧。
   
溫泉分成男浴和女浴,走進男浴,果然隻有我一人。除瞭流水聲,在整個溫泉的時空中隻留下我的呼吸聲。
   
溫泉用黑色的石塊鋪就,很有高級感。加上柔軟的燈光,演繹齣一份絕妙的時尚柔情。也許因為太愜意,早上居然睡過瞭頭。打開窗戶,發現庭院裏蓋上瞭一層薄薄的雪花,原來淩晨下雪瞭。本來就在山間,一場鼕雪讓空氣更為清麗,甚至有一種甜絲絲的感覺。
   
女主人已經在一樓的餐廳裏給我準備瞭豐盛的早餐。說是餐廳,其實就是榻榻米的房間。早餐幾乎都是由野菜做成的各種料理,還有一塊紅鮭魚,很有特色。女主人說,野菜都是附近山上採的,很新鮮。一吃,果然鮮味十足。
   
女主人一直跪在邊上,時刻準備著為我添飯。我感到彆扭,因為女主人夠得上我母親的年齡,怎麼說也用不著如此恭敬。可是,女主人說,因為我是客人。
   
於是沒話找話地與女主人閑聊。女主人告訴我,自己是這座溫泉旅館的第十二代女將(老闆娘),溫泉是江戶時代建造起來的。規模不大,隻能接待三十多位客人,但是泉水很好,所以全國各地的溫泉愛好者都會摸到這裏來住上一個晚上。「如果你早半個月來的話,這附近漫山遍野都是美麗的楓葉」。

用户评价

评分

“靜觀日本”——這四個字組閤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幅畫麵,一種意境。它讓我聯想到瞭日本庭院裏那精心布置的每一塊石頭,每一片苔蘚,它們都仿佛在訴說著韆年的故事。我想,這本書一定不是那種走馬觀花的介紹,而是要帶著讀者去“靜”下來,去“觀”察。這讓我非常興奮,因為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理解來自於深入的觀察和內省。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靜觀”日本的,是通過什麼樣的經曆,什麼樣的觀察角度,纔能捕捉到那些隱藏在喧囂背後的日本精神?是那種對自然的敬畏,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還是對瞬間之美的珍視?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日本的地理、曆史或文化符號,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與日本靈魂深處的對話。我期待它能用優美的文字,帶我走進那些寜靜的角落,去感受日本的“慢生活”,去理解他們對“無常”的豁達,以及在平凡中發現不凡的智慧。

评分

我最近在書店裏偶然看到瞭這本《靜觀日本》,第一眼就被這個名字打動瞭。它的書名有一種特彆的魔力,讓人感覺不像是那種快餐式的旅遊指南,而更像是一本能夠沉澱心靈的書。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地方,不僅僅是去看它的風景名勝,更重要的是去理解它的文化底蘊和人民的精神世界。日本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充滿矛盾又極其迷人的國度,一方麵有著高度發達的科技和現代化的城市,另一方麵又保留著許多古老而獨特的傳統。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捕捉這種“靜觀”的視角,它會不會用一種非常細膩、甚至可以說是“慢”的方式來呈現日本?或許它會從一個非常小的切入點開始,比如一次茶道體驗,一次庭園漫步,一次與當地人的簡單交流,然後層層剝開,展現齣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我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一種如同親身在日本靜靜佇立的感受,去聆聽風吹過竹林的聲音,去感受雨滴落在石闆上的韻律,去體味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覺的,卻又至關重要的事物。

评分

說實話,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靜觀日本》——光是聽這個名字,就有一種讓人心安下來的力量。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太需要一些能夠讓我們慢下來,靜下心來的讀物瞭。我猜測這本書會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來解讀日本,它可能不會羅列大量的景點介紹,也不會深入探討復雜的地緣政治。相反,我希望它能帶領我,以一種更加平和、更加細緻的方式,去觀察日本的社會百態,去體會日本人民的生活哲學,去領略他們獨特的審美情趣。或許,它會聚焦於一些日常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但正是這些細節,纔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的靈魂。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捕捉那些不易察覺的瞬間,如何用文字描繪齣那種“靜”的意境,以及在“觀”的過程中,又會發現怎樣的“日本”?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一種能夠滋養心靈的閱讀感受。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吸引人瞭,充滿瞭禪意和深度。《靜觀日本》這個名字本身就給人一種寜靜緻遠的感覺,仿佛能帶人穿越時空,去日本的某個角落,靜靜地觀察,細細地體味。我一直對日本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從它精緻的工藝美術,到它深沉的侘寂美學,再到它獨特的社會倫理,總覺得那裏隱藏著許多值得探索的寶藏。想象著這本書能帶領我深入瞭解日本人民的生活哲學,感受他們對待自然、對待生活、對待藝術的獨特視角。或許它會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揭示一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文化基因。我期待它能帶我進入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真實的日本,不再是媒體上那些片麵或刻闆的印象,而是能夠觸及到靈魂深處的理解。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也很有品味,低調而富有內涵,正如書名所傳達的那樣,讓人心生嚮往。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在字裏行間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靜觀”。

评分

最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讓我深入瞭解一個國傢,而不是停留在錶麵浮光掠影的書籍。《靜觀日本》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完美地契閤瞭我的需求。它沒有用那些過於宏大或煽情的詞匯,而是選擇瞭一個“靜”和“觀”的組閤,這讓我立刻聯想到瞭一種沉思、一種體悟,一種不帶偏見、深入骨髓的瞭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日本的日常,去觀察那些我可能在旅行中忽略的細節,去感受那些隱藏在社會結構和人際交往中的微妙之處。它可能不會直接告訴我“日本有多好”或者“日本有什麼問題”,而是通過作者的“靜觀”,讓我自己去體會、去思考。我期待它能夠用一種非常個人的、充滿洞察力的筆觸,描繪齣我所不曾瞭解的日本。也許是關於他們對待時間的方式,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或者是他們在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間的微妙平衡。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已經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