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愛我的孩子,
但我不是完美的媽媽!
慌張、挫敗、崩潰、自我質疑到醒覺,
從德國親子教養現場的體驗、觀察和省思,
衝撞出充滿血肉的育兒慢養智慧!
每個母親,都盡己所能地愛著孩子,卻也因為種種育兒、教養的衝突、迷思,甚或害怕失去自己而糾結、焦慮著,暢銷書《夢想德國》作者皮爾斯夫人,有著吉普賽人的天性、女強人的獨立自主,還有許許多多夢想和興趣,然而,在走入家庭、生了孩子之後,一切有了變化……她必須學習當個母親,還要在德式教養觀點中學習、拉扯和激盪……
►妳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卻仍因為別人家小孩比較乖而感到沒面子?
►孩子時間到了不睡覺,妳就會因為沒辦法做自己的事而崩潰?
►明明很愛孩子,卻在心累、煩躁之下對孩子口不擇言,事後懊悔不已?
►妳累到想哭、想出走,就是不敢跟老公、孩子爭取「媽媽我也需要放假」?
睽違三年,終於等到皮爾斯夫人的《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本書不只有對育兒教養的摸索、德國父母的經驗分享,她還親自到幼稚園實習,貼身探索德國適性和全人教育在幼兒教育的做法,同時,皮爾斯夫人也發出當媽後最真誠的告白,並透過與孩子的相處,找到面對和接受不完美自己的勇氣!
不是縱容,也不是教出完美的兒女,
是讓孩子做自己,也有適當的自我控制能力! 世界上有近一半的諾貝爾獎都被德國人包辦,但他們卻鼓勵不要過度開發幼兒的智力?德國獨樹一格的教育方法、觀念、政策,是他們瞬間再起、菁英輩出,並影響全世界的重要功臣之一!《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除了有德國婆婆媽媽的經驗傳承,也有幼稚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分享,讓我們得以檢視臺灣和德國之間在幼教觀念和制度上的不同,並從中探討我們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調整與融合,讓孩子依循自己的生命藍圖,有個健康、快樂、自由的童年,又能培養他們自我規範、獨立並承擔責任的能力和人格。
►孩子上小學前的唯一任務是「快樂成長」,沒必要從小就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
►德國人相信,在孩子七歲前養成晚上七點上床睡覺的習慣,對大腦發育及免疫力很重要。
►要給孩子自由,也要有管教的勇氣,幫孩子設界限,是避免行為和品格偏差,也讓孩子對外在環境產生安全感!
►德式教養讓父母學習控制憂懼,放手「允許」孩子去體驗、挑戰這個世界。
►雖然重視孩子的興趣養成和多方位發展機會,但不要逼孩子學才藝或上補習班。
►強迫孩子當「乖小孩」,反而容易讓孩子忽視真實的自己。
►讓孩子學習分擔家務,是讓他們對自己負責──別忘了讓孩子在當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培養孩子生活能力時,切忌貪圖一時輕鬆和方便就代勞,這會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希望孩子會念書並非大錯,但父母應該理解,人生有太多挑戰等著孩子面對,不只有讀書。
►德國爸媽會教小孩適度的反擊,讓孩子遇到衝突或暴力而大人又不在身邊時能保護自己,並同時教育他們拳頭只有在非逼不得已時才揮出。
一段融合觀察與省思、掙扎與療癒,
讓父母和孩子看見彼此靈魂約定的教養練習! 德國教育讓許多孩子擁有與全球競爭的實力,然而當中也有得意志民族特有的框架和想法(例如德國人強調「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嚴謹過頭的民族性,就讓很多要求完美的媽媽壓力爆表,孩子痛苦指數增加……),再加上全球媽媽共有的內心糾結和罣礙(例如雖然出了個女總理,但德國仍有許多母親在這家庭和事業中糾結……),媽媽們的育兒教養路仍然走得不容易,且看皮爾斯夫人從這個過程中,如何找到當中的平衡點及對生命的省思……。
►孩子並不喜歡無頭蒼蠅般做牛做馬的父母──能意識到自我身心需求的父母,才有可能教養出快樂的小孩。
►跟孩子相處是最大的心性修練,他嘰嘰喳喳跟你分享所見所聞時,你的心有沒有在當下呢?
►每位父母都曾盡他們最大的可能愛孩子,但往往也帶著無知、恐懼的信念,挾制著孩子的身心。
►每次與孩子互動,同時也在幫助我們釐清自己,進行一次次的內在翻整與重建。
►父母無法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很大部分源自父母不願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能接納生命中的失敗、挫折的父母,較不容易極盡所能、無所不用其極地要孩子成為萬能或完美小孩!
►父母總以為是自己在帶孩子,但孩子也時時啟發我們的心之眼,我們常常得放下原有的價值觀和成見,才能看見孩子的光點!
皮爾斯夫人反省體制、自我覺察、大膽嘗試與耐心練習,連過程中的慌張、挫敗、痛苦和自我質疑,都毫不掩飾的分享,這些酸甜苦辣能給予許多在教養中摸索的父母不一樣的能量和鼓舞。
好評推薦 繼《夢想德國》之後,現在家羽已能很客觀地說出德國值得讚譽的地方,以及日耳曼精神中嚴謹過頭的面向,從文字中傳達她自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智慧。德國當然有很多優點,特別是在面對全人教育和自然環境的態度,但臺灣人的處世哲學及待人之道也同樣深具智慧。家羽以兼具東西方的視角寫就這本書,也以融合多年累積的身心靈智慧教養孩子。
這是一本從細微處觀察「德國為什麼強盛?德國小孩為什麼充滿自信?」的客觀書寫,其中深藏許多值得參考借鏡之處,也有很多家羽透過育兒歷程裡,對自身覺醒後的生命反省與沉思。──張慧心,人間福報藝文中心主任
我對新書中與恩典之間的親子生活很感動。她在自序裡寫到:「在『慢』下生命的步伐裡,我開始深深被無止境的愛環抱著,而恩典一點一滴的小小成長足跡,都如同神賜給我的一段段愛的粉紅絲緞,優雅美妙地穿織在我們的互動中。還記得他五歲學會騎單車的那個夏天,我開始帶著他挑戰八公里的路程,好幾回他跌了又爬,邊哭邊騎,或是邊騎邊大笑……,我從旁看著,突然覺得很感恩這些慢慢陪他長大的日子,我是多麼享受著他天真又狂野的模樣啊!然後,就在我們快抵達終點的遊戲廣場時,他突然很開心地看著我的臉說:『媽媽我好愛妳,謝謝妳今天帶我來騎這麼長的路,而我真的做到了,我好開心啊!』」讀著這一段文字,我似乎感覺到家羽內心的小孩重新又過了一次童年,與恩典一塊兒快樂吶喊著、歌唱著。──徐輔軍,《犀利人妻》導演
「在心靈的世界無分年紀,每個生命都是平等而且獨特。因著學習與經驗人生的目的,精心設計挑選不同角色和親密關係人(特別是和父母親之間),然後一起在這一場的人生舞臺上,成為彼此的心靈指導員。」
在這樣的觀念基礎下,會發展出非常不同於傳統的親子關係,家羽就是用這樣的觀點陪伴兒子的成長。心靈教育首在尊重,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獨特,即便年幼的孩子,也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帶著靈魂豐富經歷的印記來到世界。於是,親子之間將形成的關係,不是上對下,不是成熟對著幼稚,而是在肉身關係中的陪伴引導,用著愛與支持誘發出潛藏在孩子靈魂中的能力,特別是個體的獨特性。
但願每個父母都不再自我要求成為龍鳳的父母,而是有能力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一起成為快樂的人。家羽就是追求心靈成長的認真母親,所以照養孩子的過程中,隨處可見她的反省與自覺,這是家羽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也是此書非常值得細讀之處。──陳嘉珍,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德國教養學齡前小孩的做法真的很值得臺灣學習,盡情讓孩子去畫畫、去跳舞、去唱歌、去運動,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兼具身心發展與健康快樂的童年,書中所提的趣味桌遊、森林創意園遊會、活潑的音樂課、睡前點一盞燈、舊物市集、運動教育、愛護生命,以及德式的自信教育等等,讓我開了不少眼界,原來德國在全世界舞臺表現如此亮眼就是這樣教出來的,這也許是太重視智性比較的臺灣教育要好好借鏡的──他們默默的實踐了適性教育,讓每一個小孩可以發光發熱。
一般教育書籍大多偏向觀念方法的教導,少了身心靈的深度探討,另一種則用了不少靈性術語,讀來艱澀難懂,但家羽是用心踏實的活在當下,再將心靈的領悟深入淺出的說出。
你的小孩是否也有一點調皮好動?你是否擔心孩子的學習力慢?也許你的心靈成長就是邀請你從這裡開始。別辜負了小孩給我們的功課,不要急著改變他們,試著從自我認識開始,如果真誠的覺察探索自己,你也許會和家羽一樣走出異國生活的困境,和小孩快樂的演戲、耍寶、爬樹、遊戲,享受生活的種種樂趣,從各種生活小事件中慢慢瞭解自己、轉化自己、不知不覺地重新愛上自己。──張世傑,正念覺察老師,二○一二年至今進行推廣Mindfulness心靈教改運動,著有《全班都零分》
當媽媽不必完美‧不一樣的德式教養練習:德國觸動臺灣人的育兒智慧,讓媽媽與孩子靈魂相約的慢養甘苦談!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